news-details
苗栗苑裡人的鄭愛柔姊妹說:「我今天會在這裡,一段一段的,上帝好像編了一個劇本。」(圖 / 鄭愛柔 提供)

「讓我做只有我能去做的事,我願意被差遣。」鄭愛柔自2006年喪偶後,展開自己的人生道路;2021年時,傳道生涯嘎然而止,又逢父親過世,而決定返鄉定居,然命定,就此一一開啟!

 

去(2022)年,她以「基督徒身份」參與堂哥所邀請的台灣百年異教活動,當中不斷禱告:「主啊!作為一個基督徒,我能為這些鄉親做什麼?」今(2023)年,她決定進到人群隊伍裡,以「發送祝福包」,來服事靈魂。

 

過程中,鄭愛柔從原本「1人發1萬份」的處境,進而連結到「台灣豐收一一九關懷協會」,經費也從預計「個人全額捐款」,到「奉獻全然夠用」,因此見證,神的恩典不斷相隨...

還不是基督徒時,領受人生最有價值的就是「愛」

鄭愛柔在高二時還不是基督徒,竟奇妙經歷天天喜樂,對每件事都洋溢著感恩,更領受到「人生最重要的一事,就是愛」。「我相信,那不是家人,也不是學校老師或課本教會我的。」她說。

 

從此,她以「愛」為人生最高價值。

 

鮮明的屬靈經驗,使她的心相當柔軟,能體貼、順服父親的心意,從選擇學校、科系、結婚對象等,都樂意聽從。雖父親不認同基督教,但奇妙的是,她透過父親屬意的婚姻對象,後來夫妻雙雙信主。

 

36歲受洗後的她,讀到聖經約翰一書4:8b:「神就是愛」,突然領悟:原來聖靈在她高二時,就在自己身上工作,蒙神揀選,一生要追求「愛的實踐」。

 

鄭愛柔坦言,先夫是具聲望的醫師,37歲剛拿到博士學位、被診斷出患末期肝癌,生命被宣判只剩半年;後來,先夫從無神論者到認罪悔改,完全相信上帝,神也對其滿有憐憫,使對方多活7年,於2006年過世。

 

喪偶後的鄭愛柔,展開自己的人生,前往神學院就讀,曾於鄉下教會服事。然而,2021年傳道生涯嘎然而止,適逢父親過世,而決定返鄉定居。

  • news-details
  • 右:鄭愛柔是苗栗苑裡人,長期思考「基督教與臺灣文化間」的議題,現為一名自由傳道。今(2023)年4月21至30日,當異教大型活動進行時,她以「愛的行動」參與其中、關懷異教徒,過程中經歷諸多奇妙供應。(圖/鄭愛柔 提供)

回鄉促使她思考,「作為一個基督徒,我能為這些鄉親做什麼?」

「如果我沒有回到故鄉定居的話,大概不會發生今天這些事情。」

 

返鄉後,鄭愛柔貼近父親過往心懷、修繕祖厝學習在地文化,包括:編織藺草、作古早味小吃等,也聯絡斷線已久的親戚;2022年,堂哥邀請她一起體驗台灣百年歷史的異教活動,鄭愛柔以基督徒身份參與,目睹到何為萬人空巷。

 

身在隊伍裡,震懾台灣人對宗教的熱情,鄭愛柔也不斷禱告著:「主啊!作為一個基督徒,我能為這些鄉親做什麼?

 

並想起,過去於教會實習時,有次異教活動經過,她正巧在路旁吃早餐,有位年輕人來到屋簷下躲雨,於是鄭愛柔上前攀談,遂得知,對方畢業於名校、擔任工程師,她便分享福音、也送出一本聖經,令對方若有所思。

 

又有一次,自己坐客運回台北途中,向身旁一位年長婦人傳福音,對方分享到,自己虔誠信奉異教,每年有大活動,都會準備西瓜、飲料,供人吃喝。

 

鄭愛柔便向婦人分享「有一位從死裡復活的永活真神」,對方回應:「有這樣的神嗎?如果有,我也要信!」這兩次經驗,讓鄭愛柔赫然發現:「原來,沒有人向這些人講福音…」

 

2021年2月,其全職服事出乎意料結束,挫敗有如當時的摩西,轉瞬間逃往「曠野」;鄭愛柔從屬靈前輩學習「不看失敗比成功不好」,也一直向神禱告:「讓我做只有我能去做的事,我願意被差遣。」

 

既然回到故鄉,每年都會接觸「因異教活動而經過」的人們,她的腦海出現了此畫面:學習隊伍裡的志工,出錢出力、發送「一萬份禮物」!

 

「我想上帝有祂獨特的安排;既然體驗到一路上有多少人一直送東西、讓我一直被照顧;那我就可以去當這個角色啊——去服事他們!」

  • news-details
  • 鄭愛柔於去(2022)年12月,參加藺草班時,經異教同學分享年度活動,因而深感:「工作要開始了!」她發出代禱信後,有朋友願意奉獻,並有「台灣豐收一一九關懷協會」主動聯絡,鄭愛柔則訂下「發送1萬份祝福包」的目標。(圖/鄭愛柔 提供)

領受智慧編寫手冊,同工建議環保作法

鄭愛柔用心思索,如何編寫一本「異教對象願意翻閱」的福音小冊,例如:放上神明後代信主的見證,從「公義、憐憫、永恆」的方向來介紹神;並經同工建議,製作「QRcode」,內容因此更臻豐富,形式也更環保

 

她也從「比較不同信仰」的角度,作較為「客觀」的呈現,如,蒐集學術及知名節目對兩方信仰人物的介紹,並探討各自對世界及台灣的影響;鄭愛柔坦言,此為很大的考驗,「只能仰望神給我智慧,如同聖靈引領每位聖經作者一樣。

 

點滴領受的她,如同天天仰望「嗎哪」,並找了台灣人耳熟能詳的人物信仰見證、錄音說故事,讓人掃入「QRcode」,可以一邊走、一邊聽。

 

即使曾經歷印刷單位一度開天窗,然隨即就有曾配合印雜誌的姐妹,立刻承擔,對方殷勤協助美編,並選了切合封面。

  • news-details
  • 祝福包內容有:9塊錢環保飲料包、約5塊錢印刷品;一份祝福包約15元,1萬份的預算約14-15萬。左上至下:印刷品最後呈現,內容以「QRcode」供人自由掃閱。(圖/鄭愛柔 提供)
  • news-details
  • 鄭愛柔非常感恩「祝福包」能提早完成包裝。當中受助於協助編印的姊妹,以及答應協助包裝五千份祝福包與提供場地的當地教會,還有,鄭愛柔過去在伊甸工作時認識的區長,對方也邀請晨曦會的弟兄們前來幫忙。(圖/鄭愛柔 提供)

萬事互相效力,牧者傾聽後覺得「可以!」

鄭愛柔從原本「1人發1萬份」的處境,進而與「台灣豐收一一九關懷協會(簡稱:豐收119)」連結,過程中,幾位同工與她組成小組分工,以單位名義正式募款;豐收119又另外連結了「聯合差傳」的年輕人們。

 

經費部分,也從預計「個人全額捐款」到「奉獻全然夠用」,支持的人包括:高中同學、醫師朋友們、教會肢體等,而最特殊的一筆款項,是來自北部所屬教會,有位關心自己的執事,得知行動後向主任牧師報告此事。

 

牧者乍聽鄭愛柔所要做的事,原本憂慮會激起對立,後經致電了解、詳細聆聽她的計畫後,覺得相當可以接受,於是小會撥出36,000支持她的行動。

 

1萬份物資提前預備完成

鄭愛柔並起而拜訪各教會,當中,有遭到拒絕、也有人樂意回應。後來,印刷品提早一天送到,巧的是,當時她剛好連結上過去在伊甸工作時所認識的區長,對方來到苗栗晨曦會當督導,便請該會弟兄前來幫忙包裝。

 

「非常感恩!來了10個弟兄、很快就包裝(完成),等於我們已經提早完工了。」團隊於4月20日上午11點前,完成所有預備,並齊心為行動「禱告」!

 

鄭愛柔同時透過社群媒體,廣邀人前來發送祝福包,其中,有北部傳道人特別南下響應,後來雙方才知道,彼此是前後幾屆的高中校友;對方蒙召走禱,並有感動要在不同地方進行,看到鄭愛柔的訊息,因而有所回應。

 

有人一年又一年再來,原因是「彼此相愛」

鄭愛柔也想,發送物資可以不限定基督徒,於是貼文號召,竟馬上有三、四個熱心的非基督徒私訊她說:「我可以幫妳發,我每年都去發!」

 

也還有人將鄭愛柔的貼文分享出去,某聯誼會看到後,便熱情地連接兩個朋友。鄭愛柔感動分享,對方在活動期間,不時回報自己身在何處、可隨傳隨到前來幫忙。「他們非常的熱心,真的,」鄭愛柔見證,這一群人不斷在此活動中,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愛」。

 

鄭愛柔也發現長途遶境隊伍中,一路上有志工為人開車、預備餐點飲料、為人按摩,不時會看到醫療站,人人彼此照料,於一個巨大的群體「認同」中,沉浸在「我們就是臺灣人」的感受裡,或三五成群、或爸媽帶著小孩。

 

所以,神給我看到的是:去服事他們鄭愛柔不禁也想,若有更多基督徒或教會,願意在路上擺攤、給一杯喝的涼水,或接納人們進入教會小憩片刻、開放空地搭起帳篷,即能自然而然地與人們聊天,從中傳福音

  • news-details
  • 左:露宿戶外的參與活動者;右:開車服事的某天,鄭愛柔因人群太多、車開不出去,索性睡在車上,當往外一看,處處是帳篷,滿坑滿谷的人。(圖/鄭愛柔 提供)

22日預備整齊上路,9天8夜曾見滿坑滿谷的人

鄭愛柔開車隨行隊伍,看到人群後,就找個位置停下來,邊走邊發祝福包,路邊有人設桌奉茶,她就問:「我這個(祝福包)擺在你這裡,給人家拿好嗎?」對方不僅願意、還幫忙發送。

 

她把車往前開一點,又看到一個桌,對方也願讓出一半桌面擺置祝福包;一路上,鄭愛柔進到一些不曾去過的鄉鎮,某天因人群太多、車子開不出去,她索性睡在車上,當往外一看,看見處處是帳篷,滿坑滿谷的人。原來,那天是大典,她看著車隊一個個開過去,夜市人潮擁擠。

 

又有一天,她剛好停在廟旁邊,看見人們大排長龍,「從沒看過這麼多人...大概快100個人,排隊好長、還必須排成兩排…跪在那裡。」於是,她上前遞送祝福包,一一地對人說:「祝你平安、祝你平安、祝你平安…」。

 

鄭愛柔明白,這些靈魂是特別有所求的人。當中,有生產不久的媽媽、帶著嬰兒前來,只因孩子被斷定活不過三個月,於是惶惶不安來尋求「希望」,或者,有五、六十歲的中年人、背著不良於行的老年人,為要替長輩跪著祈福…

 

她也曾在開車時,遇到兩個女生招車,其中一人因走路致使腳部疼痛,沒辦法再走,鄭愛柔便帶兩人前往車站,並送給對方一份祝福包。

  • news-details
  • 鄭愛柔說:「我的父母、鄉親父老親族,都是活在這樣的文化中,我怎能不愛他們?」。下圖:再婚的丈夫李建霖弟兄,與鄭愛柔同行發送祝福包。(圖/鄭愛柔 提供)
  • news-details
  • 發送祝福包的沿途中,有不少人願意讓出一半桌面,讓鄭愛柔擺置祝福包;一路上,她也進到一些不曾去過的鄉鎮。(圖/鄭愛柔 提供)
  • news-details
  • 9天8夜的活動中,有很多提供飲食的志工,像是半夜熬大骨湯,清晨就開始供應早餐,因而使鄭愛柔感到,教會也可以擺攤,供應茶水、或請人吃一頓飯,藉此有機會向人們傳福音。(圖/鄭愛柔 提供)
  • news-details
  • 豐收119也連結雲林父老紀志煌牧師,於4月8日開辦走禱課程「美好的仗──羔羊戰士研習會」,學員們協助分發物資,作見證、傳福音,為人禱告。紀志煌勉勵,基督徒要願意陪伴外邦人「多走一哩路」,因為這些人真的很需要福音。(圖/鄭愛柔 提供)

經過這趟旅程,再省「如何愛異教徒?」

 

1.開放教會,效法「耶穌為人洗腳」

遶境隊伍沿線經過不少教會,令鄭愛柔有感,若教會能開放空間將是一件美事。藉此提供休息站或服務處,使經過的人們有水喝、有椅子坐、有地方納涼或上廁所;或搭設按摩站來服事,或開放教會庭園,供人搭帳篷。

 

「有沒有可能,甚至主動連結,說我們教會可以容納幾位(住宿),每年開放讓人登記?」鄭愛柔認為,如此,人們將因此反而有機會進到教會,接受基督徒的服事,進而,教會能敞開心聆聽人們內心的所求,進一步為其禱告。

 

2.小事上忠心作環保

再者,鄭愛柔看見,大批群眾飲食時,不斷消耗大量免洗餐具,吃完即丟,十分可惜。她思考,基督徒是否願意帶著祝福土地的治理權柄,進到當中,協助環保餐具的租借?

 

「這群人是這麼(熱情)愛臺灣,那我們能不能從他們身上開始,做一些『環保減塑』的實際行動?」

 

或是,可從小事開始,謙卑站在垃圾筒旁邊,協助疊起一個個紙杯,以免杯子一個個丟進垃圾筒,大塑膠袋很快裝滿後,容易造成垃圾外溢。

 

3.提供環保餐飲,跨教會可從長計議

此外,很多人半夜在熬大骨湯,清晨就開始供應早餐,鄭愛柔想到,教會也可以擺攤、請人吃一頓飯,並建議示範使用回收餐盒。或許,教會間可以連結起來,讓對方這一站吃完、下一站還給另一間教會——跨教會合作進行環保餐飲的服事

 

鄭愛柔提及,作見證的方式有很多種,小到疊杯子、大到開放教會,或走入人群中、遞上一杯涼水,而大型宗教活動每年所走路線幾乎一樣,如何進行服事可從長計議

 

4.同心守望禱告

最後,鄭愛柔留意到其「活動時間」剛好橫跨兩個主日,若當中,眾教會弟兄姊妹願意一起守望禱告,相信將能更新改變、帶下祝福。「真的,可以帶出很不一樣的影響,從小到大,其實都有事情可以做的。」她勉勵。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