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七個酋長國之一「杜拜大公國」,其首府杜拜市中心的天際線景觀。(圖/shutterstock)

「杜拜有點像是全新版本的香港。」哈博士並以電影《重慶森林》比喻當地有華人聚集的「International city」。杜拜的居民來自世界各國,而這裡也是穆斯林世界裡相對宗教自由之地,基督徒可公開聚會──在其他中東國家難以想見

 

這是「穆宣」新契機嗎?你知道,20世紀後穆斯林大規模歸主運動次數,超過以往世紀總和嗎?什麼是當前的穆宣議題呢?本報邀請甫自杜拜返台的「台灣愛穆」負責人哈博士逐一分享。

  • news-details
  • 杜拜的夏季在四至十月,氣溫可高達45℃以上,局部沙漠地區有小沙暴。杜拜政府致力使經濟多元化,大力發展商業及服務觀光業,建築業快速增長,城市建設經歷前所未有的發展,現石油產業僅占其經濟一小部分。(圖/shutterstock)

上帝大動工,20世紀後穆斯林大規模歸主

20世紀後,穆斯林世界出現大規模的歸主運動,其發生次數超過以往世紀的總和,「台灣愛穆」哈博士說:「這是一個跟以前很不一樣的時代。」

 

原因諸如:科技進步、交通發達,大環境的變化(例如:內戰、難民潮等),加上伊斯蘭國(ISIS)的暴力行為,促使許多穆斯林思考:「何以所信的宗教會變成這樣?」

 

這時代,更多不同的宣教單位及裝備資源投入,基督徒也藉著善用網路媒體發展新策略等。

 

而最大原因是:上帝自己正在這時代動工!

 

至今,穆斯林歸主者(MBB,Muslim Background Believer),多數的信主關鍵仍是透過異夢、異象等超自然的屬靈經歷;《靈風飆起──近年在伊斯蘭世界中的穆民歸主運動(A wind in the house of Islam)》一書曾對此作出整理。

 

現代,穆斯林信主已不是件新鮮事,哈博士表示,當代教會真正要面對的問題是:穆斯林信主之後,怎麼辦?以前還停留於理論,近年,教會已經必須面對百花齊放的實務新課題

 

穆宣議題,當前正夯

面對穆宣,哈博士分享當前正熱的議題,例如:什麼樣的聚會及門訓方式,適合MBB(穆斯林歸主者)?他們又當如何從自身文化出發、開拓出屬於自己的教會並培養領袖?

 

以及:基督徒如何全球動員、投入穆宣?必需對於大環境,有相當的敏感度,實務上也要面對簽證、靈性及品格的課題,以及西方文化下的基督徒,如何與以阿拉伯文化為主的穆斯林歸主者彼此信任等...

 

看見穆斯林大規模歸主,誠然振奮人心,然哈博士坦言,若帶領者沒有妥善跟進、扎實門訓,MBB面對不友善的環境仍容易流失、徒勞無功,或曇花一現、成為混合主義的信徒;故此,教會更不能只關心表面的得救人數以及神蹟奇事。

 

教會當自勉培養文化的敏銳度,以合宜之分,尊重善待穆斯林歸主者,效法初代教會,沿襲其並未要求外邦信徒行割禮、遵行條規,而是以智慧把握的原則說:「謹忌那祭偶像之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與姦淫(使徒行傳21:25b)。」

 

請試想:你會不會認為,MBB既然都已信主,則和大家一起吃豬肉又何妨?或覺得,對方一定要配合自己所屬教會的文化,用同一種方式聚會、敬拜讚美?甚且對伊斯蘭文化一無所知,直認為其很落後?

 

哈博士表示,若基督徒沒有相關文化素養、站在「對方的角度」進行關懷,而是採過去「帝國殖民式」自認高人一等的對待態度,都會讓穆斯林歸主者的處境陷入困難。

  • news-details
  • 現代穆斯林信主,已不是新鮮事,而面對穆宣,教會當前議題是:如何妥善跟進穆斯林歸主者(MBB)?如何扎實門訓並協助他們開拓屬於自己的教會,以及培養領袖等。(圖/shutterstock)

「杜拜」是穆斯林世界裡相對宗教自由之處

位於阿拉伯灣東南岸的杜拜,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七個酋長國之一「杜拜大公國」的首府,為該國人口最多的城市及中東地區的經濟金融中心;杜拜身為全球城市也是世界交通樞紐之一,居民來自世界各地。

 

因此,杜拜是穆斯林世界裡相對開放、具宗教自由之地,基督徒可公開聚會,並得在當地傳福音──這是其它中東國家無法看見的場景。

 

然而,杜拜仍存有宗教限制,例如:基督徒只能在國家所規定的地點聚會,並非可以隨意自建教堂。

 

而定規的教堂建築裡,可能同時含括中國教會、菲律賓教會、國際教會、越南教會及印度教會等,全按規定只能在該建築裡聚會。或若空間不足時,教會也可轉而申請「租借酒店的會議廳聚會。

 

哈博士說:「就中東來講,杜拜不管是位置、開放程度或現代化,以及跟西方的關係,的確都滿特別的,但若單純以『穆宣角度』來講,可能僅能作為跳板。」因阿拉伯人於當地實占少數,且階級分明。

 

多元文化景象,有如放大版的《重慶森林》

哈博士分享杜拜十分鮮明的階級景象,身著袍子的富人悠閒坐在高級咖啡店裡,而服務員都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或菲律賓人等移工族群。

 

身處杜拜時,他隨時在想:「我的錢夠不夠用?」例如:4片西瓜折合台幣約250塊;而若錢越多,就可以消費越多奢華的項目,琳瑯滿目、應有盡有,但若金額不足,就只能拍照,難以再有進一步的消費或經驗。

 

他以「全新的香港」比喻文化環境多元的杜拜,以及用王家衛導演的電影作品《重慶森林》比喻各國勞工聚集的International city,哈博士說:「那裡有從世界各國來打工、各式各樣的人,International city有點像是放大版的香港重慶大廈。」

 

其中,華人最密集的地方是「龍城」。

 

身處杜拜,你可以碰到最光鮮亮麗的一群人,也會看見最混亂的一群人,可謂龍蛇雜處;哈博士曾蒙在當地做生意的台籍姊妹帶領走訪,對方表示:「疫情這一、兩年特別混亂,發生多起綁架殺人案,現在好一點了。」

 

原來,杜拜疫情時仍向世界開放,因而有更多經濟需求的人前往掙錢,社會因此有過一段動盪,之後,也曾經歷政府一番清理政策。

 

一個放大版的「重慶森林」,有各式大廈、人才濟濟、全新尖端科技、各國銀行及國際品牌入住…然而,也存有黑暗的角落、許多不見天日的需要。

  • news-details
  • 杜拜打造出世界最大的人工島嶼「朱美拉棕櫚島(Palm Jumeirah,又稱朱美拉棕櫚群島),島上建有許多豪宅及豪華酒店,而每座別墅前都是人工的沙灘海灣。(圖/shutterstock)

為「穆宣」前往杜拜?思考挑戰

長年投入穆宣事工的哈博士,如何看待「台灣教會(人)前往杜拜宣教」的可能性呢?他表示,有諸多要考量的面向。

 

第一是對經濟的考量,例如:一次簽證近五千塊,而若以投資房地產長住,基本則約70萬美金(2,100萬台幣);其他又如語言限制等。

 

即使可用英文、而不以阿拉伯語傳福音,但是否能面對許多文化衝擊或乾燥的天氣?而留在當地後能做什麼?如何與各族群建立關係呢?

 

當然,宣教能別於傳統模式,採營商宣教或以專業前往就職,但宣教的策略細節是什麼?裝備又是什麼呢?對於當地文化,我們能瞭解多少呢?

 

台灣教會長年身處於環境友善之境,能適應階級鮮明的社會嗎?

 

下篇,哈博士將進一步分享,前往杜拜所見的(華人)教會現況,以及面對宣教大使命時,台灣人有哪些關鍵面向需要自我突破。

  • news-details
  • 許多杜拜的建築物設計大膽奇特,2018年開幕的杜拜門(The Dubai Frame)有著金色外框,遠看彷彿一座畫框。(圖/shutterstock)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