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信任你,所以祂訓練你。」保羅對腓利門「看似無理的門訓」,卻使「神國度的擴張」快速往前推進。
泰培歐盼望給予青年們一個心志:「當你符合神的標準而活的時候,你可以影響一個世代!」
由全國禱告網絡舉辦之2023全國青年泰培歐,今年主題為「近—只是末期還沒有來到」,每次的泰培歐營會,期望帶領青年不只是關心個人層面,而是進入到更高層次——看見神的心意——即「神國度的擴張」。
最後一堂,由潘牧迪傳道分享信息。
兩個概念:國度的擴張、信心的類比
約翰一書說到,這世界握在惡者的手下;這塊土地本是屬乎神的,但因為「罪」的緣故,現在是受魔鬼轄制。
因此,身處這世界的基督徒,必須存有「使神國度擴張」的觀念。
本篇信息以〈腓利門書〉文本出發,「文本」顧名思義就是,除了從字面意思解釋,也會從歷史角度解析——以「時代性」從而延伸出「信心的類比」。
面對當時代社會合情合理的奴隸制度,保羅如何做?
聖經最短的篇幅〈腓利門書〉,是使徒保羅寫給腓利門的一封書信。
主角之一的「腓利門」,據聖經描述,在教會中是好基督徒、好領袖,擁有優質生命。
因聽說你的愛心並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的信心。願你與人所同有的信心顯出功效,使人知道你們各樣善事都是為基督做的。兄弟啊,我為你的愛心,大有快樂,大得安慰,因眾聖徒的心從你得了暢快。(腓利門書1:5-7)
另一位人物「阿尼西母」,曾在腓利門家中當奴隸,且是一位「逃跑的奴隸」。
該書信的背景在羅馬統治時期,「奴隸制度」於當時社會體制下屬「合情合理」;而「奴隸逃跑」這件事,可謂情節嚴重。
對於逃跑的奴隸,有文獻指出,反叛的奴隸會立刻遭到處決,如果奴隸逃跑又被抓回,最幸運的情況是,會在額頭烙上「逃跑者」標誌,一生帶著羞辱;不然就是被處死。
阿尼西母的身分正是一位「逃跑的奴隸」。在阿尼西母逃跑時,峰回路轉、遇到了保羅向他傳福音,且信了耶穌。
試想一下,對於保羅的處境來說,是否感到「兩難」?
一邊是羅馬制度底下的阿尼西母(逃跑的奴隸),一邊是基督生命底下的阿尼西母。
而阿尼西母的背後,還有他的主人、也是好門徒的腓利門。
面對到兩者間的衝突、如此「窘境」,保羅要如何做出判斷及決定呢?
仔細看保羅寫給腓利門的這段話:
他從前與你沒有益處,但如今與你我都有益處。我現在打發他親自回你那裏去;他是我心上的人。我本來有意將他留下,在我為福音所受的捆鎖中替你伺候我。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願意這樣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他暫時離開你,或者是叫你永遠得着他,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在我實在是如此,何況在你呢!這也不拘是按肉體說,是按主說。你若以我為同伴,就收納他,如同收納我一樣。他若虧負你,或欠你甚麼,都歸在我的帳上;我必償還,這是我-保羅親筆寫的。我並不用對你說,連你自己也是虧欠於我。兄弟啊,望你使我在主裏因你得快樂,並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裏得暢快。我寫信給你,深信你必順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過於我所說的。(腓利門書1:11-21)
潘牧迪說:「感謝主,面對到這些窘境的時候,神總是會給我們智慧,神總是會給我們祂的法則,這樣,我們就不用向著制度、向著風向,與社會作對抗。
反之,我們能藉著神國度的法則,高過地上的法則,而不會有破壞、傷害、仇恨。」
神的揀選總是特別的,阿尼西母名字的原文叫做「有益處的」,可以這麼說,從阿尼西母的事件中,就是要讓保羅、腓利門、阿尼西母,三方都「得到益處」。
這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要靠「天上的智慧」。
一起來看看,上帝如何「介入」,透過保羅藉著天上的智慧,處理在社會制度底下「合情合理應當被處死」的奴隸阿尼西母,以及好基督徒的家主腓利門?
保羅沒有直球對決,而是提出「高過地上的天上法則」
針對腓利門書1:11-21,有位學者如此解讀這段經文:對腓利門而言,他在地上得了一個弟兄做他的奴僕,但在天上來說,有一個奴僕今天做了他的弟兄。
潘牧迪點出,原來在這個關係中,一直都是「地上和天上的爭戰」。也就是「兩個國度(上帝vs撒但)的爭戰」。
到底是上帝國度的擴張,還是撒但國度的擴張?保羅站在一個中介點,只有「神的智慧」,得使神的國度往前推進;反之,若是按血氣行事,撒但國度則會往前推進。
我們可以想一想:面對社會大環境問題,保羅有沒有「直球對決」當時的奴隸制度?
「保羅從頭到尾,都沒有針對奴隸制度發表任何看法。」
換句話說,保羅並沒有對腓利門說,奴隸制度不合於神的心意,因此請求腓利門放過對方。
沒有直球對決的保羅,是如何應對?
「屬天的高度。」潘牧迪指出。
保羅看見「世代的議題」
他用「基督的身量和祭壇」,來「扛住一個時代的困境」
保羅從一個弟兄的身上,看到了「一個世代」;意即,保羅從阿尼西母的身上,看到「一個世代的痛苦和轄制」。
保羅看到阿尼西母,就好像看見了一大群的奴隸;保羅知道,自己在這封書信裡、所訴說的這個決定,會「影響一個世代」。
保羅在阿尼西母身上看到一個世代真正的痛苦和轄制(指奴隸制度),但保羅沒有選擇直球對決,沒有上街公開抗爭或抵制奴隸制度。
他反而是用「基督的身量和祭壇」,來「扛住一個時代的困境」。
而我們呢?是否有想到「一個世代的需要」?有否看到我們可以服事的是「一個世代」?
潘牧迪強調,腓利門書這個時代的主角,是上帝,此為重要「視角」和關鍵。這卷書的每個人物,都在上帝的帶領下,要「完成神所托付的心意」。
是神在掌管這一卷書,是神在掌管這三位要角,是神透過他們三人,要使你我看見「神國度的擴張」!
有一個更高的智慧,不是要看奴隸制度怎麼被直球對決,乃是神的心意如何落實。
如果,我們只停在腓利門書的文本來解經,則會變成「奴隸制度存廢、高舉人權」的討論。但我們可以看見,保羅如何用「智慧的言語、更高的眼光」,來處理「地上的社會議題」。
這是我們需要去學習的,從腓利門書中看出一個「時代的議題」,且絕對不是停留在文本上的字句而已。如同耶穌最喜歡和門徒說「比喻」,來告訴人們祂的心意,這就是「信心的類比」。
如何提升眼光?就是把「屬天的原則」帶進來。面對那時社會中合情合理的奴隸制度,當「屬天的原則」帶進來時,不論是阿尼西母,連腓利門都要服在神的心意底下。
腓利門看似是「受損」的一方,但是,他也要服在神的心意底下;阿尼西母看來是逃跑的那方,他也要服在神的心意底下。
而保羅自己,也是服在神的權柄之下,使得他不是直球對決奴隸制度,而是用神的智慧,來化解這一切紛爭。
從保羅的身上,看見「神的智慧」。從而反思,在面對所處時代的環境和挑戰,包括家庭層面、個人問題,我們是不是也有「屬天智慧」,能夠高過地上的法則,看見屬神的生命和角度,進而來作出決定。(圖 / 記者張嘉慧)
看似無理的門訓,卻使神國度的擴張快速往前推進
再把鏡頭轉到腓利門的身上。當我們看到保羅,用屬天眼光來「門訓」腓利門時,若你是腓利門的角色,可能會感到很「傻眼」。
試想一下腓利門的「處境」,當他讀到保羅的來信時,或許會對當中內容感到生氣。
在保羅的言語中,似乎在訴說著,腓利門你還在計較嗎?以世界的角度而言,若阿尼西母真的虧欠了腓利門,那麼阿尼西母不用去賠償他人受到的虧損嗎?
保羅看似很不近人情,怎會如此要求腓利門?保羅為何不是去處理、教導虧欠人的阿尼西母該如何做?
明明是腓利門站在「有理」的立場,整個「社會制度」也都支持著腓利門,但,保羅卻先處理了腓利門。
以現代的話來說,腓利門書似乎是一種「情緒勒索」。
潘牧迪幽默道,「如果我是腓利門,我看到一定會氣瘋。如果保羅是你的輔導,你會不會生氣?」
但,保羅為何要這麼做?他為什麼要踐踏腓利門的權利?如果你是腓利門,你的感受會如何?
應該會覺得不舒服、難受。
而,這就叫做「門訓」。
我寫信給你,深信你必順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過於我所說的。(腓利門書1:21)
潘牧迪以此勉勵:「神信任你,所以訓練你。」
如同神信任腓利門,所以訓練腓利門。
腓利門書讓我們看見,保羅用神的智慧,對抗、處理了整個羅馬社會的奴隸制度。保羅不斷在腓利門身上「造成虧損」,因為——
腓利門的損失,可以看見整個世代的祝福。
腓利門成為祭物,那個世代的奴隸制度,在基督裡就有出路。
「神信任你,所以祂訓練你。」
腓利門書描述的整個過程,是上帝所允許的,這個門訓是來自保羅,也是神所允許的。
用奴隸制度的角度來看,會有難受,但,若是用「神的心意」來看,在神的容許下,這個無理的門訓開始了。
保羅知道腓利門可以、也應該被門訓,使生命得被擴張。從這件事上,你我可以看到,腓利門生命中「神國度的擴張」,以致撒但國度退後。
而這樣的生命,成為眾聖徒的見證。潘牧迪相信,腓利門書寫完之後,整個羅馬的基督徒,會按照「真理」來解釋奴隸制度。
保羅知道,腓利門可以承受得住「這樣的門訓」,因他是一個有基督的愛的生命。「我們從中看到了一個很美的門訓、和生命造就的畫面。」
上帝和保羅信任腓利門,就好像上帝信任約伯一樣,要使眾人能看見,神如何用祂的法則、智慧來行事。
腓利門得到了這次的門訓,是生命更新的機會。從頭到尾,彼此信任、以及順服天上次序的過程,甚至,是踩在腓利門的權益上,但是,你我可以從這次事件中看見,在腓利門身上、在阿尼西母身上,甚至在整個羅馬社會的制度中,神國度的擴張快速地往前推進。
泰培歐期望每個人訓練自己,如何能合神心意,看見神的角度、神的眼光。(圖 / 記者張嘉慧)
一個本來該死的奴隸,在基督裡找到永恆的自由
歷史上並沒有確實記載,腓利門和阿尼西母最後的結局如何。但是,上帝讓我們看到腓利門書,「腓利門的順服,成為一個見證。」
在歷史中,有間「以弗所教會」,是使徒時代最重要的教會之一。這是保羅所建立的教會,也是保羅去到當中、教導時間最長的教會;使徒約翰晚年也住在以弗所,在那裡完成了〈約翰福音〉。
潘牧迪表示,在教父時代有五間重要教會,其中之一為以弗所教會,曾有三位有名的主教:提摩太、使徒約翰、XXX。
使徒約翰的屬靈孫子名叫「愛任紐」,他寫信給以弗所教會時,說到這位XXX主教,所表現出來的愛,無法用文字來表述。
從歷史料來看,阿尼西母可能成為了這間以弗所教會的主教。
當你聽到是阿尼西母時,心中有沒有一份感動?
一個本來該死的奴隸,只有在基督裡,能夠找到永恆的自由。
保羅沒有選擇用「直球對決」奴隸制度,而是行使「天上的法則」,最終這三人都成為愛神、服事神的人,得以看見,他們生命中「神的國度都在往前擴張」(同時代表撒但國度的消減)。
我們都在面對「時代性的奴隸制度」
「腓利門書是一封很美的書信,每次看到社會上有很多議題的時候,我都會想到腓利門書。」
在羅馬統治時期,奴隸制度屬合情合理,但如果我們只停留在「文本」(奴隸制度的探討),則讀不到腓利門書真正美的地方。
再者,以時代性的「信心類比」角度來看,現今社會高舉的已不是奴隸制度,但不斷高舉尊重、人權、自我、權益、瑪門(錢財)、敗壞文化、享樂主義⋯⋯等等。
上述這些,在現今社會底下都屬合情合理,我們是不是也在這些「合情合理的制度底下」,成為了「奴隸」?
或是,面對有些社會議題存在著不公義,當中顯現出傷害、不信任與破壞,對此我們會看不順眼、抑或很想發聲。
面對「時代性的奴隸制度」,從保羅的回應方式,我們可以學習到「不需要直球對決」。
也許我們可能很有理,但這個理,可能是出於地上的角度;上帝要我們學習的是「天上的層級」,你我是否願意跟隨、順服神不變的教導?
還是,在跟隨神的時候,你也喜歡看自己的權益、面子、喜好、舒服,這些或許都沒錯,就如腓利門也可以反駁保羅:「這是我家的事,你幹麻管這麼多?」
但腓利門選擇了「順服基督」。
跟隨上帝時,我們都會面臨到許多「侵犯自己權益」的地方,如,為什麼要委身?為什麼要順服?為什麼要什一奉獻?為什麼要放棄自己享樂的生活?
潘牧迪勉勵每個青年,從腓利門書看見,我們的身上可以產生出「影響這世代」的見證!如同腓利門的犧牲,影響了當時整個羅馬世界的奴隸制度。
那個影響的層級,是一個國家、一個世代幾百年來的思維。只有神的智慧能改變這件事,但需要透過「祭物」——人的順服。
祭物,可以改變一個時代的社會議題
保羅、腓利門、阿尼西母,好像一定要有一方損失,但最後,這三方都「得了益處」,因為腓利門活出了基督的生命,他成為了一個祭物。
當你我看到這世代發生的許多問題,社會教我們要義憤填膺、表達自己的聲音,但,這是地上的法則;潘牧迪說,當天上的法則進來時,藉著你我的順服,能夠影響一個世代、一個國家「幾百年來的思想」。
每一個人——祭物,可以改變一個時代的社會議題。
當現今社會充斥著許多不公義、傷害、被魔鬼抓住的地方,神的國度可以在那裡被擴張。例如躺平族文化,使青年族群成為躺平族的「奴隸」,而那群成為祭司、祭物的人,反倒可以不成為文化的奴隸,進而影響整個世代。
泰培歐盼望給予青年們一個心志:「當你符合神的標準而活的時候,你可以影響一個世代!」
於是叫眾人和門徒來,對他們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可福音8:34)
腓利門書讓我們看見,神的國度在最黑暗的奴隸制度之下,都可以擴張,因此,在現今的黑暗時代,神的國度一樣可以擴張。
現場,特別分享猶太人遭納粹大屠殺的歷史,當時,有一個人—溫頓(Nicholas Winton),在政治正確的時代底下,從納粹手中,拯救出669個猶太孩子。
他成為了「讓神國度擴張」的器皿。
越發靠近末後的世代,你我是否願意像腓利門一樣犧牲自己——成為祭物,以致看見整個世代被得著;你我是否願意讓自己的生命、讓這個社會中「神的國度」更往前擴張?
信息後,眾人一同唱著詩歌《改變世界》:
我們要奔向祢的祭壇 得著祢的火焰
站在破口中 搶救那失喪的靈魂
求主賜我憐憫的心 為這迷失的人群
我們要改變世界 帶來盼望在這地
禱告:
神哪,幫助我們,讓我用我的學業來服事祢,不是有好成績,而是站在關鍵的位置;讓我用我的職場來服事祢,不是看薪水有多少,而是看這個位置可不可以成為時代性的腓利門、時代性的溫頓。
我有一顆「心」獻給祢。
就是擴張我,讓我有更愛這個世代的心,主耶穌讓我擁有祢的心,以基督的心為心,以祢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用祢的智慧來治理這地;以祢的智慧來看待這個世代、用祢的智慧來面對所有的社會議題。
彼此代禱。(圖 / 記者張嘉慧)
潘牧迪帶領「正在找尋人生方向的你」,把手放在心上,向神禱告:
「讓我脫離一切漫無目的、沒有方向而活著(的人生),讓祢的異象成為我的異象。
我不見得有方向,但,讓祢的方向成為我的方向,我要成為一個器皿,存在著祢的異象。
讓我心裡面『神的國度』能夠擴張,讓我看到這個世代能夠因著我的犧牲,神的國度能夠擴張。我們要成為改變世界的關鍵!」
2023全國青年泰培歐,信息後,呼召年輕人「成為祭物,為主得著一個世代」。(採訪、攝影、剪輯 / 記者張嘉慧)
相關閱讀》
如何不被科技駕馭?泰培歐帶青年世代進入ChatGPT,探索三大主題真理
培養一流青年 潘劉玉霞:AI時代來了,關鍵在你不是「宗教化」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