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天,一個人再也無法勝任熟悉事務,甚至忘了如何「自理生活」,該怎麼辦呢?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統計,2017年平均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Dementia),高齡化社會來臨,失智症患者也隨之增加,預估明(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屆時失智症盛行率恐呈現倍增趨勢,「預防失智」實值得你我高度重視!
了解失智症之意義所在
近年,有多部電影以「阿茲海默症」為題材展開劇情,描繪失智症對患者及其家屬、乃至家庭的影響,不少人對於失智患者「忘記如何自理生活和所愛之人」感到訝異與不捨。
實際上,此為失智症的其中一類;在臨床上,失智症可分為三大類型:
1)退化性失智症(大部分患者屬於此類,如:阿茲海默症)。
2)血管性失智症(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腦細胞死亡導致智力減退)。
3)其他原因引起之失智症(可能因營養失調、腦部創傷、新陳代謝異常等所致)。
其實,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症狀也並非單純只是「記憶力衰退」。
該病係因腦部病變,而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判斷力等,從而使患者在現實生活迷失,更因個性丕變而被外界誤解,且目前無藥物能預防或恢復已受損腦細胞。
若能更了解失智症警訊,明白及時診斷的重要性,相信在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同時,你我可以更好地預防及延緩失智症,並對失智者及其家庭更具同理心。
活到老學到老,學習讓人「慢老」
根據耶魯大學研究,針對3,635名超過50歲民眾的「閱讀習慣調查」,發現每日閱讀半小時的人,比完全不讀書的人多活23個月;團隊認為,閱讀可提升超過50歲人們的生活品質,且不斷學習新事物能預防失智。
對此,本報專訪擔任教會長者據點活動的指導員蘇泳綺、以及參與多個失智據點的職能治療師楊雅婷、具醫藥背景的「台中思恩堂傳動教會」主責傳道劉建宏回應此議題。
劉建宏認為,調查中會閱讀的人,或許生活條件本身比不認識字的人較好,因此,先天環境不同,可能會間接影響壽命長短,但在醫療上,他對「學習新事物預防失智」有積極認同。
在他當兵時,有流傳「當兵會變笨」的說法,因在軍中要學習放下自身想法,遵從命令、不要想太多,否則會當不下去。劉建宏指出,所謂的「變笨」就是停止學習,缺少讓腦部多重運作。
當人步入職場後,走在固定軌道,易追求舒適圈安逸、自我設限,特別年屆退休年齡,易抱持「我辛苦一輩子,現在該享福」的想法,加上年紀大顧慮面子問題,會害怕失敗、缺乏對新事物資訊接收管道,可能使人繼續留在舒適圈,若如此,無其他外界刺激,老化速度較快。
「用進廢退」的生物本能,同樣能應用於腦部,就像鋰電池一直沒充電或使用,時間一久,本體將損壞,而學習、閱讀,就像使用電池、充電,能不斷刺激腦部活動、活化神經元產生新連結。
以運動而言,職能治療師楊雅婷將「閱讀」比擬為有氧運動,在閱讀過程,左、右眼要傳輸資訊給右腦、左腦,加上人會將書中內容和過去經驗連結,雖看起來只是簡單動作,但「閱讀」會牽涉到非常龐大的腦部活動。
「幾乎整個大腦都在用!」楊雅婷認為,定時20分鐘朗讀,比起參加一小時團康活動,能更好地活化整個大腦。
此外,劉建宏提到,閱讀是「單向輸入」,鼓勵可進而參加專業成長團體,例如:讀書會、教會主日禮拜、成長講座等,加上人際互動,相信可獲得很棒學習。
教會長輩據點,就可提供此功能。
「最棒的學習就是教別人,」該教會長輩據點中,有不少教會長輩擔任據點志工,在群體支持下,長輩們可學習新知、增加運動,並在彼此服事中建立自信。
楊雅婷分享,據點中會請長輩按順序,念出一定數量的物體形狀,達到閱讀的動腦效果。(圖/楊雅婷 提供)
蘇泳綺帶領長輩做動作、唱詩歌,她也鼓勵不會唱的長輩嘴巴跟著動,時間久了,長輩們就學會了該首詩歌。(圖/蘇泳綺 提供)
長輩不識字怎麼閱讀?
長者據點活動指導員蘇泳綺分享,許多長輩都不識字,因此會利用「繪圖、話劇」方式,取代文字宣導衛教。
另外,年長者最怕遇到「嗆到」和「跌倒」,為加強口腔肌肉運動,據點每周一會固定帶老寶貝們唱懷舊歌謠、做口腔操。
「唱歌就是很大的運動!」因唱歌時不只嘴巴要動,也要搭配節奏、看歌詞。
大家唱歌時,蘇泳綺會邀請喜歡跳舞的阿嬤,教自己跳恰恰、並其他舞步在一旁伴舞,此課程設計受到長者喜愛,歌謠時間結束時仍欲罷不能。
楊雅婷的方式,則是讓長輩朗誦一排圖形,「三角、四角、四角…」,以「形容物體形狀」取代朗讀文字,如此朗讀,除了閱讀、再加上同步的手口協調,更加能激活大腦活動量。
蘇泳綺分享,每天都會穿上屬靈軍裝,為尚未認識神的長輩與家屬禱告,祈求神使用自己,觸摸他們的心。(圖/蘇泳綺 提供)
延緩失智
定期篩檢、充分營養不可少
只要活躍大腦,就能預防失智嗎?
楊雅婷分享,若要更全面性預防和延緩失智,除定時、足量地刺激腦部運動,家屬也要注意,讓長輩攝取足夠「水分和營養」,並定期追蹤檢測失智狀況。
例如,常發生在失智症患者的「日落症候群」,是傍晚或夜晚來臨前,可能會出現意識混亂,或感到焦慮、易怒、躁動,使原有精神行為變得更嚴重。
她進一步解釋,大腦就像一塊「豆腐」,當體內水分不足,腦部便無法正常運作,容易產生判讀錯誤、情緒變得更焦躁。
尤其,近日台灣邁入秋季,氣溫有些下降、空氣中水分潮濕,長輩可能會忽略補充水分,或忘記自己有無喝水,需家屬特別留意。
曾有位一天僅攝取150-250cc 水分的長輩,每過幾分鐘就會詢問自己是誰?來這邊做什麼?
然而,當對方每天攝取750cc 左右的水分後,楊雅婷出差兩周後、再次去據點探望長輩時,從遠處就聽到長輩說:「楊老師出差回來了嗎?」足見,水分對人體和大腦認知功能的重要性。
因而她建議,每天攝取1500cc水分,為大腦正常功能運行所需。
倘若家屬發現長輩疑似有失智症狀,建議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測,且要「定期」檢測,以掌握自身身體情況(體能、認知表現等)。
並鼓勵,有耶穌的你我,莫以得失心看待數據,導致無定期追蹤。目前她尚未遇過積極檢測的患者因退化太過嚴重,而被轉介到地方政府長照管理中心。
楊雅婷謙遜說,目前仍在累積以信仰服事、陪伴長輩的經驗,但不斷看到越來越多長者定期進行「體適能評測」與「認知篩檢」。
更多了解退化與疾病,選擇用智慧的心來迎接高齡,不怕就醫、被照顧、使用輔具或被轉介長照服務,「掌握身體狀況,就不會坐以待斃!」不管帶著什麼限制,都能有更好生活。
總體而言,要確實預防和延緩失智,須定時、足量刺激大腦,加上營養、水分方面來照護,並搭配定期失智症篩檢。
據點中的長輩們,逗趣比著帥氣姿勢合影。圖中長輩分別為母親和兒子,高齡98歲的阿嬤與70多歲的孩子,比賽扭屁股活動,現場歡笑聲不斷。(圖/蘇泳綺 提供)
「期待變老」是對自己的溫柔
你期待慢慢變老嗎?
以「期待」取代「恐懼」,能使人正向看待身體衰敗,及早預備可能面臨的挑戰,並「享受」兒女的服事。
參與原住民和平地長者據點的楊雅婷觀察表示,沒有基督信仰的長輩,特別是「男性」,較可能因自尊心而擔心被照顧。她看見,據點中有些長輩,因無法接受身體衰敗,所以邊哭邊進行活動,令人揪心不已。
其實,不少人的腦海中,對「老」字有貶義的情感連結。
楊雅婷曾與90歲奶奶聊到,社區正興建長輩照顧中心,奶奶表示「走進去的人都是老人」。她詢問,奶奶是否也能進去看看?
奶奶強調,「走進去的都是60幾歲的老人,」卻未曾想到自己也是90多歲。可見,提到「老」字,常觸動一定年齡長輩的神經;他們不喜歡被當作小孩哄、不想成為所謂的「老人」。
左圖: 87歲的長輩教蘇泳綺跳恰恰。右圖:據點每周一都有懷舊歌謠活動。(圖/蘇泳綺 提供)
年長者無用?
上帝必大大使用
難道「變老」,不好嗎?
事實上,《聖經》中的摩西、亞伯拉罕、迦勒等,都經過漫長生命累積,才被神大大使用。
劉建宏分享,身為神兒子的耶穌道成肉身,出生時卻並未「外掛」開滿,而是站在人子的腳步,為人示範如何活這一生。
耶穌12歲時,在聖殿邊學邊問,後又在馬利亞、約瑟底下學習持守神的話語,同時知道,自己是代罪羔羊,並經過試煉和死亡,終成就上帝偉大救恩計畫。
摩西在80歲時被神賦予重任,帶領以色列人從奴役中解放出來;亞伯拉罕75歲被呼召,去到神要他去的地方去,影響萬民得福。
迦勒85歲時,勇於接受艱困挑戰,最後打敗亞衲族人,使希伯崙高山被挪開;身為宰相的但以理經歷多個朝代,約85歲時仍持續向神求治理國家的智慧。
上述多個聖經例子,顯示「老」不等同「無用」!年長者前半生的經驗積累和淬鍊,都是上帝的裝備,祂必大大使用!
劉建宏以詩篇71:18和年長者共勉,「神啊,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祢不要離棄我,等我將祢的能力指示下代,將祢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
一般人在年老髮白時,會感覺被遺棄,主要分成兩個主要原因:
1)信仰遺棄
過度倚靠自己、放不下面子,常為錯誤辯解,以致年老時變得悖逆。
2)身體衰敗
身體因年老或其他因素逐漸衰敗,內心感到失落。針對這部分,要祈求主把神話語放在心中、常思想神的話語,使神同在充滿。
有些疾病並非人所能控制,例如:失智症中的阿茲海默症,關於該病成因眾說紛紜。雖人可能會因疾病忘記一些事物,甚或忘記自己是基督徒,但神不會忘記我們。神說,我們每個人的名字,都銘刻在祂手掌心上(以賽亞書49:16)。
因此,不要想「我還有明天,明日再認識神」,應當在頭腦清楚時跟隨祂,養成信仰生活的慣性,如此,未來便不容易失去原本的生活。
學習讓你活更久,靈命突破讓你更成熟
不只在肉體上的學習成長,隨著信主年日漸長,也須在恩賜、靈命上尋求突破與限制,深化與神的關係,好在挑戰來時,靠主站立得穩。
箴言3:5-6,「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學習不止於「閱讀」,每天當心意更新而變化,並天天仰賴耶和華。
劉建宏指出,這並非指「昨日的經驗、學習知識」無用,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但不要以為有這些聰明就足夠,上帝是做新事的神,要在一切所行事上都認定祂。
並再次強調,「學習法則中,最好的成長方式是教別人,」長輩年紀大時,累積多種經歷和成長經驗,這時透過「傳承」所自我學習的,不僅能建立自信,也能教導他人學習更多東西。
現今社會上有「熟齡網紅培育計畫」,長輩經過培訓能當網紅,結合自身故事和經驗,成為有影響力的品牌代言人。
因此,年長者不要覺得自己年老、趕不上時代,在生活不虞匱乏的生命階段,實際上長輩可以做更多事情,活到老、學到老。
強壯乃少年人的榮耀;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箴言20:29
相關新聞》
比癌症更嚴重叫「當記憶消失了」,每3秒有一人失智,六招逆轉腦退化
王高成墜樓身亡,遺書道腦部病變、智能已失 引發關注失智及陪伴議題
失智仍能過好年!醫師籲:降低環境刺激、防走失,陪伴重質不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