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社群媒體的發達,使人們24小時都能接收訊息,而戰爭、暴力、天災人禍反覆上演,可能使閱聽人產生「替代性創傷」。(圖 / shutterstock)

戰爭、天災人禍新聞頻仍,讓你感到焦慮、甚至憂鬱嗎?

 

若因負面訊息感受到不適,那麼你可能產生了「替代性創傷」!

 

臺灣教牧心理研究院教授陳宇嘉說明,禱告是面對「替代性創傷」的利器;時常,當人來到窮途末路,就是神拯救的開始。上帝沒有應許天色常藍、花香常漫,卻給予人能面對生命苦難的能力。

人具有同理心,會因他人遭遇感到快樂或悲傷,然而,當悲傷超出所能負荷的程度時,恐會產生「替代性創傷」,進而影響到日常生活。

 

現今社群媒體和電子設備的發達,使人們反覆接觸到關於災難、戰爭和暴力等資訊,不知不覺,心中跟著充滿悲傷和恐懼。

 

尋求神對苦難的心意

陳宇嘉受訪表示,苦難是尋求神旨意的「媒介」,聖經應許神兒女有面對苦難的能力,如同約伯的遭遇,上帝藉由苦難來試煉他,使其有機會反思生命:在這些苦難中,神的旨意為何?是否有他要學習的功課、或必須完成的使命?

 

面對苦難,第一反應不該是怨天尤人,而當思考,神藉由這件事所要教導的生命功課。

  • news-details
  • 左圖:陳宇嘉教授任教於臺灣教牧心理研究院,並擔任國際生命線臺灣總會名譽理事長,他提醒,基督徒面對苦難,首先要禱告、求問神的心意。(圖 / 陳宇嘉提供、shutterstock)

遇苦難時,學習安靜自己的心,向神傾訴:在這件事上,祢的旨意為何?請祢告訴我。

 

相信,上帝必會用你我能理解方式,給以啟示、引導。

 

陳宇嘉提及,苦難大致有三種成因:

1.屬靈爭戰:如約伯的遭遇,是神允許魔鬼對約伯進行試煉,非常人所能測度。

2.人為疏失:苦難的成因也可能在於,個人沒有預備好或有所疏失,為上帝賜予人反省的機會。例如:舊約聖經中,以色列人對神不敬虔時,神就使天災臨到,藉此讓百姓知道自身行為不討神喜悅,能有所反省、從罪中回轉。

3.意外:問題不在人身上,無法預測。

 

禱告配合自我照顧

陳宇嘉表示,每個人對環境的敏感程度不同,有的人是對大小事都敏感,甚至對小事抓狂。經過自我了解或他人提醒,若發現自己容易受影響,則建議讓自己遠離負面消息,防止刺激敏感神經。而有的人不僅能接受負面消息,甚至有理性思考、批判能力。

 

因此,分辨負面消息對各人的影響,能有效守護情緒健康

  • news-details
  • 遠離負面訊息對敏感的人而言,是最直接且有效守護情緒健康的方式之一。(圖 / shutterstock)

陳宇嘉說明,上述並非鼓勵人遇困難就選擇逃避,而是清楚自己特質,為自己爭取「面對問題的時間」。

 

若選擇面對情緒,可向身邊信任朋友傾訴,如,教會中有許多肢體能陪伴人疏導情緒;也可進行一些放鬆活動,有助恢復喜樂。

  • news-details
  • 情緒受影響時,可以找信任的人傾訴,讓負面情緒藉此抒發出來。(圖 / shutterstock)

若發現自己不斷陷入緊張、焦慮,甚至有失眠、做惡夢等創傷反應,建議可求助家醫科醫生、諮商師、社工師,或服用藥物、或進行諮商。若一時找不到專業資源,喝一杯水、補充維他命,都是簡單且能有效幫助自己心情穩定的方式。

 

陳宇嘉表示,告對於緩解情緒有著重要作用,不僅是藉此「緩解情緒」,同時能提供自己「安靜思考的空間」,更是將所面對的「壓力、重擔交託給神」。

 

人時常容易自以為是地想了很多辦法處理困難,然而,在人沒有辦法之時,往往就是神救贖的開始。

 

禱告,其實比你我想像的還具有治療效果;陳宇嘉認為,若需服用藥物,也無須排斥,雙管齊下有時效果更佳。

 

上帝賜下醫療、飲食,幫助人們穩定情緒,最重要的是,以禱告邀請神的介入。

 

也許有的人會說:遇到困難,為何不禱告就好呢?陳宇嘉表示:「回到聖經來看,這世界上的知識都是神所許可的,若善用它,相信也能得到很好幫助。」

  • news-details
  • 透過簡單的喝水、補充營養品,也能有助穩定情緒。(圖 / shutterstock)
  • news-details
  • 若情緒持續受負面新聞影響,建議可尋求諮商師、社工師或醫師提供協助。(圖 / shutterstock)

選擇讚美、正向看待人生

談及接近末世,如何倚靠神持守盼望,面對頻繁的天災人禍?陳宇嘉表示,無論好事壞事,人都會對之產生反應,有的人能從好事得到力量,面對壞事則選擇處理後就放在一邊;有的人則會把小事誇張為壞事,將壞事做出「災難化」詮釋,以致每天不快樂。

 

你我可能都聽過一例子:一名企業家請員工到非洲視察,A員工回報:「非洲人都不穿鞋子,若我們拓點到非洲,肯定會破產倒閉。」B員工則說:「好消息!非洲那邊的人沒有穿鞋子,若教他們如何穿鞋子,我們的鞋子肯定供不應求!」

 

回到聖經歷史來看,當十二個探子去窺探迦南地,也是帶回截然不同的消息。由此可知,一個人選擇正向看待,保持信心,便有可能成功。

 

陳宇嘉說:「我們不應被目前聽到的戰爭、天災人禍的這些負面消息所打敗,而是可以選擇讓心中充滿自由、樂觀。

  • news-details
  • 培養自由、樂觀心態,即使面對同一件事情,仍能有正向解讀。(圖 / shutterstock)

最近從事長者諮商的陳宇嘉,有許多人來請教相關訣竅;35年前,他就曾帶領東海大學碩士生進行相關研究,進而分享一個虛構故事:

 

陳宇嘉曾詢問一位老人:「阿伯,你快樂嗎?會不會覺得憂心忡忡呢?你覺得你可以活多久呢?」對方回答:「我全身都是病啦,我大概快死了。」

 

對方有三高問題,但若長期穩定用藥,有正向自我認知,仍是可以與三高共存。但,阿伯從55歲-70歲,不斷抱怨自己全身都是病,最後鬱鬱而終。

 

另一名長者則說:「雖然我全身是病,但我每天都唱詩歌、讀聖經,過得非常快樂。我覺得我不會早死,每天都很快樂參加教會活動,或跟家人相處。」

 

兩者的身體條件其實差不多,前者抱怨了十五年,後者則讚美了十五年,兩人都在70歲時過世,生命景況卻完全不同。

 

人生要快樂還是悲慘,是個人能「選擇」的!若我們每天與神親近,向神獻上讚美與感謝,將成為美好見證,以喜樂代替悲傷。

 

箴言4:23,「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你我都無法預測明日將如何,但神已應許賜下平安和能力,助人面對苦難。

 

每一次接收負面訊息時,不讓自己隨之起伏,反而憑信心交託,相信一切都由神掌管,是維持喜樂的秘訣。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14:27)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