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復活節,你的腦中會浮現哪些關鍵字?
彩蛋、復活節兔子…還有呢?國外知名作家安東尼.戴斯特法諾(Anthony DeStefano)有感於「復活節的意義」逐漸被商業和世俗文化淡化,遂結合「復活節兔子」與「基督受難最終復活」的故事創作童書,向兒童傳講復活節真諦。
他透過兔子吸引孩童的目光,讓他們認識復活節不是恐懼於釘十架和死亡,轉而從可愛的兔子去平衡眼光,看見復活節的意義。
由兔子延伸「有耳可聽就應當聽」
近年,天主教知名作家安東尼.戴斯特法諾(Anthony DeStefano)有感於復活節受商業和世俗文化影響,救恩核心意義被淡化,因此創作一本名為《第一隻復活節兔子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First Easter Bunny,暫譯)的繪本,向兒童傳遞復活節真諦。
故事在耶穌時代,講述一隻擁有大耳朵的小兔子,與生病的母親住在耶路撒冷附近,小兔子很急切希望母親的病能得醫治,並聽說有一個叫「耶穌」的男人透過按手就能讓人痊癒,牠於是踏上找尋耶穌的旅程。
最終,小兔子找到了耶穌,並見證最後的晚餐、基督受難,並目睹三天後基督復活的奇蹟,之後,小兔子將耶穌復活的好消息傳播到世界各地,許多人因此得救。
安東尼一直都想寫一本將「復活節兔子」結合復活節真正含義的兒童讀物,但不知道該如何執行。
一次彌撒中,他聽見馬太福音11:15,「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便意會到此處強調的「聽」,不僅是表面的聆聽,而是明白經上真理的涵義、內化並實行出來。
因此,他將兔子的「大耳朵」作為積極聆聽神話語的象徵,並以此鼓勵基督徒:「這才是基督徒應該聆聽神話語的方式。」
聖俗結合,帶出信仰深意
透過這本書,安東尼除了將復活節兔子的形象結合信仰深化外,更希望父母能藉此向孩子講述復活節的故事。
安東尼說:「復活節兔子雖然和信仰不相關,但父母能藉由這可愛的媒介做為『調味料』,增加復活節歡慶的意涵,但不取代信仰成為『主菜』,不可否認,復活節的真諦非常重要,但對於兒童來說,死亡非常可怕且難以接受。」
小兔子目睹耶穌上十架,其中,耶穌囑咐兄弟約翰照顧母親馬利亞,令小兔子聯想自己的母親。(圖/擷取自Anthony DeStefano YT)
小兔子在十架前跪下禱告。(圖/擷取自Anthony DeStefano YT)
透過可愛兔子的平衡,神聖與通俗結合,復活節的意義被完整傳講,而不淡化或損害其意義。
安東尼補充:「我們可以傳達非常嚴肅的復活節信息,同時,保有童年的快樂、純真和樂趣。」並指出,這也是對世俗文化的一種反擊。
現代文化總是竭盡所能的讓節日「去基督教化」,向孩子傳達屬世的信息,你我必須留意這些潛藏在生活中世俗與信仰的「文化戰爭」。小兔子不僅作為基督受難、復活的見證者,更傳遞福音的好消息,在一連串歷險上長出同理心和勇氣,提供給孩子良好的模範。
天主教小說家阿曼達·勞爾(Amanda Lauer),擁有一名有3歲孫女,他回饋道:「和孩子談耶穌的死亡和復活並不容易,他們尚不完全了解死亡和耶穌生前受的迫害。」
然透過閱讀繪本,孩子首先會被小兔子吸引,接著逐步認識耶穌、馬利亞、天使的角色形象,並對耶穌的受死、復活有基本的概念,加上圖片輔助,孩子能更具體了解復活節的意義;特別是兔子媽媽生病一事,尤其能讓兒童讀者帶入情緒、產生同理心,而耶穌復活後,抱起兔子媽媽並醫治了牠,更使孩子領會到神的慈愛憐憫。
以弱小角色展現大力量
此書不是安東尼首次為復活節的創作,早在2012年,他就創作了《無人能騎的驢駒》(The Donkey That No One Could Ride,暫譯),該書以馬太福音19:28-38的內容為基礎,講述耶穌如何揀選一頭小驢駒,在眾人高呼「和撒那!和撒那!」的聲音中,榮耀進入耶路撒冷城,為將來的受難、復活作鋪陳。
安東尼指出,這頭小驢駒完全是為了基督而預備的,當時,他就想要創造一個能傳達復活節真正意義的角色,但考量復活節兔子與信仰無關,因此選擇聖經中的小驢駒作為發想。
書中提到:「小驢駒認為自己太年輕、弱小無法被人騎乘,但當耶穌揀選它,牠的生命就發生意料不到的改變。」安東尼說:「信仰可以給你力量,帶領你去做偉大的事情,無論你多麼弱小。」
安東尼非常擅長以「弱小角色找到力量」的故事脈絡去書寫,在他第一本童書《小星星》就體現了這概念。
他說:「當我們對自己誠實,就會發現所有人都非常渺小軟弱,有時,我們會發現挑戰很巨大,我們需要耶穌的幫助,才能與痛苦和低潮共處。面對挑戰的秘訣在於:信仰和保持幽默感。」
(參考資料:foxnews、westobserver、catholicmom、catholic365、globeecho、si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