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特會中,特別邀請到班‧瑟波(Ben Serpell)與布蘭妮(Brittney Serpell)牧師夫妻分享「如何為家庭關係爭戰」。(圖/記者王詩瑜)

在神的國度裡,「每個家庭」都有獨一無二的呼召,也是需要爭戰的地方,每個人在家中都是不可或缺角色,如同骨牌效應般,若少了一個人都將影響到結果,因而,關係的連結與合一相當重要,而「合一」從你我與天父的合一開始,連結與神才會有合一!

 

我們生命中是否有任何領域,離開了「與神合一」的關係?聖經中,當尼希米呼召百姓,各按宗族在應該的位置上,挑戰他們承擔國度應有的角色,如此,百年都無法修築的耶路撒冷城牆,在52天內就完成了!

 

「真正的悔改」使我們恢復原有的聖潔與標準,重新回到與天父的連結關係中,回到應有的位份裡,再次與神的呼召對齊!當我們站在正確的位份,並連結於神時,就能看見神大大運行在家庭中,更將翻轉整個國家!

5/21-5/23,Asia for JESUS 舉辦「2024天國特會-天國在我家」,實體加線上參與人數將近800人,盼望恢復神對家庭的心意。

 

特會中,特別邀請到班‧瑟波(Ben Serpell)與布蘭妮(Brittney Serpell)牧師夫妻分享。倆人在非營利機構《定意去愛》協會擔任資深領袖,致力於去到世界各地幫助人們使關係更加健康、婚姻和家庭關係更為穩固。

 

布蘭妮為伯特利資深牧者丹尼席克(Danny Silk)之女,班曾在伯特利教會青年牧區事奉十餘年,他們經常透過課程與一對一服事,擔任婚姻與家庭教練,並共同主持了兩個非常受歡迎的線上談話性節目:《打開愛的開關》(與丹尼.席克共同主持)和《不完美爸媽》。

 

活在與父神合而為一的關係

慈愛的父親vs審判的法官?

首先,班分享,「合一」必須從你我跟天父的合一開始,連結與神才會有合一!

 

有時,人們對神形象的認識,是來自「扭曲的原生家庭」。班有一個朋友,有著令人害怕的暴力傾向,17歲時已經常被警察抓,也因此上法庭,被判處無期徒刑,在監獄裡成為令人頭痛的麻煩份子。

 

過去,這人的成長背景相當糟糕,被父親家暴長大,因而唯一知道的人際互動方式就是暴力,最後,被關在個別獨立牢房,在那裡開始周而復始讀書、生氣。開始尋求能滿足內心空缺的東西,讀了不同宗教的書,最後說:「耶穌,如果祢是真的,祢向我顯明吧!

 

一個充滿憤怒的人,經歷到神的同在。原本他以為,天父就像「原生父親」一樣,是嚴厲憤怒的天父,但那天在監牢裡,他學到完全不一樣的事情隔天內心憤怒完全離開,成為完全不同的人。

 

他在監獄裡,開始參加聖經學校,看見醫治發生。有天得到了假釋機會,出來後找到一間教會,沒想到,教會牧師就是當時判他刑罰的法官,如今該名法官已成為他的屬靈父親。

 

過去在法院裡令他恐懼的法官,如今是慈愛的屬靈父親。

 

希伯來書4:16:「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你我怎麼看神,會決定如何與祂走在合而為一的關係:祂是慈愛的父親,還是審判的法官?

 

從耶穌的一生可看見,耶穌活在與父神合而為一的關係。讓我們丟掉心中令人恐懼的法官,坦然無懼來到慈愛的父親面前,真正與祂合而為一。

  • news-details
  • 班‧瑟波(Ben Serpell)與布蘭妮(Brittney Serpell)牧師夫妻經常擔任婚姻與家庭教練。(圖/記者王詩瑜)

  • news-details
  • 「天國在我家」特會當晚,敬拜團帶領敬拜。(圖/記者王詩瑜)

站立在家庭中的位份,連結於神能成就大事

布蘭妮回應,她曾在監獄碰過這名男士,對方不再是令人畏懼,而是得蒙救贖。這故事最美的地方在於,他是如何與天上的父親合而為一;他一直都是一位兒子,但他忘記了自己身分,導致與天父沒有在合一關係中。

 

當我們脫離與神和好、合一的關係時,就會失去焦點,失去安全感。

 

有時身為第一代基督徒,我們小看自己可以帶來的影響力,其實,當我們站在「正確的位份」時,就能看見神大大運行在家庭,不論我們自認多渺小,當連結於神時,相信就能成就大事。

 

如同骨牌效應,骨牌從小片影響到大片,如果拿走其中一個,少一個骨牌都會影響結果。因此,我們站立在家庭中的位份是何等重要,每個人在家中都是不可或缺角色,你我必須學會如何管理自己,在家庭中成為領袖。

  • news-details
  • 每個人在家庭中都是不可或缺角色,站立在家庭中的位份,連結於神時,將會看見神大大運行在家庭。(圖/記者王詩瑜)

父母的重點不是要成為完美

而是在不完美中仍然出席

當你渴望在家中為領袖、看見改變,就必須承擔起責任,必須有清楚異象而知道要往哪個方向,以誠實和熱情來領導;當家庭成員疏離時,當竭盡所能恢復、連結關係,成為家中愛的榜樣,成為孩子們的安全港口。

 

父母的重點不是要成為完美,而是在不完美中仍然出席。有段關於訓練紀律的話說:「我一直在訓練追求的目標,就是讓今天比昨天還要好。」

 

目標不是成為完美,也不是試試看,因為試試看有可能就會放棄,比起達到完美,「比昨天更進步」是一個較能達成的目標。

 

關係在連結裡,就是我們的獎賞

哥林多前書9:24-25 :「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我們在人際關係下功夫,這樣跑是為了得獎;關係在連結裡,就是我們的獎賞。

 

有次,他們全家預備上教會參加主日,因為一些事發生爭吵,車上氣氛很差,當下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去教會主日,在人前擺出笑臉,一是嘗試解決此疏離、失去連結的光景。最後布蘭妮決定「恢復連結遠勝於去教會」。

 

那天早上,他們決定不去教會,開始分享彼此如何傷害對方,花了大約十分鐘時間,那天剩下的時間,他們都在喜樂中度過,因為已重新連結關係。

 

我選擇扮演好母親角色,就是保護家人所有的連結感,為關係的連結爭戰,我需要扮演好在這個骨牌中的角色。

  • news-details
  • 關係在連結裡,就是我們的獎賞。(圖/記者王詩瑜)

悔改使我們重新在連結關係中,回到位份與呼召

班接續分享,撒母耳記下11:1-2描述到,在列王出戰的春分時期,大衛應帶領百姓出去迎戰,但那次大衛沒去,他與別人的妻子拔示巴發生關係、還令其懷孕,接著,大衛開始試圖遮掩過犯,把拔示巴的丈夫烏利亞找回來,派他去前線打一場自殺行動,後來烏利亞戰死沙場,大衛將拔示巴接回當妻子,倆人的孩子最終也死去。

 

此時,先知拿單出現,他邀請大衛悔改,因悔改能恢復原本失落的標準和聖潔;當大衛悔改後,他與拔示巴又生一個孩子-所羅門,成為以色列歷史最富有名望的王。

 

你我也當思想,生命中是否有任何領域「離開了與神合一的關係」,而,「真正的悔改」能讓我們回到應有位份,再次與神呼召的身分對齊。

 

領袖需要有異象。尼希米是一個非常偉大的領袖,尼希米記4:13-14:「所以我使百姓各按宗族拿刀、拿槍、拿弓站在城牆後邊低窪的空處。我察看了,就起來對貴冑、官長,和其餘的人說:不要怕他們!當記念主是大而可畏的。你們要為弟兄、兒女、妻子、家產爭戰。

 

百姓花了幾百年嘗試重修耶路撒冷城牆,當尼希米呼召他們,各按宗族在應該的位置上,挑戰其承擔國度應有角色,且提醒不要聽仇敵所說威嚇的話,因仇敵就是要攔阻、使人膽怯,無法回到被呼召之地,這時,幾百年無法完成的工作,他們在52天內就完成!

 

悔改,使我們恢復一個原本的標準,重新在一個連結關係中,回到原本神呼召要做的事情。

 

在神的國度裡,有一個特別要為你的家庭爭戰的地方,是神特別且獨一無二的呼召。如果每個家庭都回應神在各人家中獨一無二的呼召,即能如同尼希米,領整個國家被翻轉。

  • news-details
  • 「悔改」使我們恢復一個原本的標準,重新在連結關係中,回到原本神呼召要做的事情。(圖/記者王詩瑜)

回應家庭獨一無二呼召,將翻轉整個國家

布蘭妮分享「過去曾離開與主合一關係的經歷」。她的父母皆在伯特利教會任牧者,有次搬遷到新城市,當時16歲的布蘭妮非常孤單,她在網路找到能填滿心中空缺的感情,而離開了神。有次,她與這名男網友見面,父母焦急找她,後來是教會牧師夫婦找到布蘭妮。

 

回到家後,布蘭妮預備好要與父母「搏鬥」,她非常憤怒告訴父母:「當你們的孩子壓力很大,每個人都在看我的生活,把他們的孩子跟我比較。我討厭這樣,我也不想再當基督徒,我不想要這樣的人生,我受夠了!」

 

原以為父親會教訓她一番,沒想到父親卻說:「如果我的工作帶給妳太大壓力,我今天就辭職,我真正在乎的是妳、哥哥、弟弟、媽媽,有一天我們會一起在天上,這是我真正在乎的。父親願付上代價,傳遞一個很重要訊息,那就是「我愛妳!」

 

當父親承接在家庭中應有的骨牌位置,布蘭妮的靈被極深攪動,那天她離開教會,走到禱告殿,開始向神呼喊、悔改,呼求神恢復她,隨即感受到神豐富同在當她恢復與天父的關係,就再次感受到天父的愛,她也趕快找到父親,四個月來父女間第一次擁抱。

 

如果整全家庭會帶來世界的拯救,(那麼)需要每位父母在家中承擔起應有的骨牌及帶領責任。

 

有時,雖會害怕想逃離這角色,但布蘭妮勉勵大家,當你為家站立在被呼召位份,將會改變這個國家,因此,我們當繼續站立!

 

完整特會信息請前往Asia TV

  • news-details
  • 此次「天國在我」家特會,講員邀請到賽斯‧達爾(Seth Dahl)牧師(左)、班‧瑟波(Ben Serpell)(中)、布蘭妮(Brittney Serpell)牧師(右)。(圖/Asia for JESUS 提供)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