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第二個星期四適逢雙十國慶,同時也是「世界視覺日」,該節日提高人們關注視力健康。
然,視覺意涵不僅限於「生理」層面,更涵蓋「屬靈」領域。屬靈眼睛的健康,決定一個人與神關係的深度,及所帶出的行動。
「心靈的眼睛沒有開,那麼即便看見神做奇妙事情,也會被眼睛所誤導。」台中新社316教會牧師胡恩光藉此議題指出「現代基督徒常有的靈性盲點」,盼祝福每個人打開心靈眼睛,敏銳於神的帶領。
有眼睛,卻看不見
眼睛不僅限於肉體,更涵蓋「屬靈」上的,當「心靈的眼睛」沒有打開,面對神奇妙作為時仍會抱持懷疑。
馬可福音8:18,耶穌提到:「你們有眼睛看不見嗎?有耳朵聽不見嗎?也不記得嗎?」這段話不僅是祂對當時法利賽人的譴責,也是對門徒的提醒。
胡恩光表示,耶穌講這句話的背景,是祂第二次餵飽眾人(四千人)的神蹟中,儘管經過五餅二魚神蹟,門徒們的「眼光」仍舊處在「物質層面」,向耶穌提出問題:「在這野地,從哪裡能得餅叫這些人吃飽呢?」(馬可福音8:4)。
《聖經》中,有人帶被鬼附者到耶穌面前,祂一斥責,那鬼就離去;但法利賽人面對耶穌所做一切,竟說祂是靠鬼王趕鬼。後來,法利賽人盤問耶穌,求祂顯神蹟給大家看,想以此試探,但耶穌拒絕了。由此可見,當一個人心有成見,就難以見到神的作為。
並且,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馬太福音16:6),耶穌要門徒們小心勿被法利賽人影響,門徒不明白,議論是否是因他們沒有餅,耶穌因而說:「你們有眼睛看不見嗎?有耳朵聽不見嗎?也不記得嗎?」(馬可福音8:18),提醒先前經歷的五餅二魚神蹟。
反觀自身,我們心靈的眼睛是否打開了呢?
胡恩光提醒,假若沒有打開屬靈眼睛,那麼即便看見神奇妙作為,也會被肉眼所誤導。「眼睛看得見,心卻是盲的,只能看到『物質界』的東西,而那『不一定是真的』。」
現代人共通的靈性盲點
「神是個靈,親近祂就有靈性。」生活在自然界,人們大部分看到的是物質界的東西,因人類犯罪被逐出伊甸園後,眼睛某部分被「罪」所蒙蔽、跟神遠離,而易用眼睛判斷、心靈眼睛不再明亮。
身處資訊爆炸的現代,即便是基督徒,也可能因「忙碌」而難以打開心靈的眼睛,或不再敏銳屬靈之事。
談及突破「靈性盲目」的障礙,胡恩光表示,當回到根本,就是靈修、親近神;神是個「靈」,當人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屬靈的眼睛就會明亮起來。
並建議,每日忙碌中,可撥出至少15分鐘親近神、安靜在主裡,習慣後再慢慢拉長時間,「有時安靜下來要刻意為之,分別出時間給神。」
事實上,親近神不是只有突破靈性盲目的好處,在工作、藝術創作上所需要的靈感,一樣能藉由靈修與神相交而獲得。
「要製作感動人的設計需要『靈』感,而非『肉』感。靈感需安靜下來構思,若有信仰更好,跟神求,祂會賜下能觸動人心的靈感,且是具『靈性』的設計。」胡恩光說道。
經歷靈修得智慧
胡恩光表示,自己是「藉靈修開啟屬靈眼睛」的見證者之一。
大學時期,就讀戲劇系大一的他,感覺排戲煩悶,當時一排就是5-6小時,但沒有自己的戲、只能枯坐。
那時剛接觸基督信仰、尚未受洗,為打發時間,而翻閱國際基甸會所印製的聖經,讀了幾頁,意外發現心情變得平靜!
「什麼力量這麼特別?」他感到非常訝異,遂開始養成讀經習慣,並深刻體會到靈修的力量。
「讀經不叫『書』修,而是『靈』修,就是因神是個靈。」讀《聖經》不只是為了知識,更是靈裡的啟發。
如以賽亞書11:2說,「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讀經時,聖靈會透過經文,賜人平安和智慧;且此種智慧不是世俗的知識,而是一種屬靈的洞見。
可惜的是,現代人們時常拿著3C產品,而忽略靈性成長。你我若願意花時間讀經、禱告,相信,能更敏銳察覺到神在生活的作為和帶領。
做光的見證
世界視覺日提醒人們關注視力健康,胡恩光期望藉著該節日,身為神兒女的我們能引導他人看見神的愛。
正如約翰福音1:5所說,「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耶穌的門徒有責任在這世界上做「光的見證」,幫助他人的生命出黑暗入光明。
「傳福音要刻意為之,不過若跟神的靈有好關係,哪怕是街上的偶遇,你會發現都不是偶然!」近期,他在郵局碰到只見過一面的福音朋友,因當天為牧者休假日,對方也沒看到他,胡恩光本打算早點回家休息,但心裡有聲音鼓勵他向對方打聲招呼。
談話中得知,上次見面,他為對方妻子生病的禱告,成為福音種子,那對夫妻決定,若病情好轉就信耶穌。
因幾天後山陀兒颱風將過境,談話尾聲,胡恩光有機會為福音朋友的果園來禱告,很特別的是,山陀兒颱風登陸後迅速減弱,變成熱帶低氣壓,福音朋友的果園沒受到很多影響與損失。胡恩光與福音朋友一起在禱告中經歷神,見證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胡恩光並從中感受到,神會在日常生活中放下傳福音的對象與機會,「當我們的心靈眼睛被打開時,會看到神把機會放在面前,即便是在日常偶遇中,也能見證神的作為!」
藉著世界視覺日,讓你我不僅關注視力健康,也重視屬靈的眼睛,透過靈修、親近神來突破屬靈盲點,成為帶人出黑暗、入光明的祝福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