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9)月底,第四屆洛桑世界宣教大會結束後,仍有百位南半球教會領袖停留韓國釜山,參與COALA 2.5會議。
COALA意即「基督在亞洲(非洲、阿拉伯世界)和拉丁美洲」,其關注南半球地區教會與基督徒人數不斷增長同時,「本土參與」(Indigenous Engagement)與「多中心使命」(Polycentric Missions)等議題也是會議上討論焦點。
而之所以開始有專屬於「南半球」牧者的COALA會議,源自世界基督教人口分布近一世紀以來的巨大改變……
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 Christianity)近期在其YouTube頻道上傳一名為〈全球基督教,1900&2020〉(Global Christianity, 1900 & 2020)的影片,用短短五分鐘時間簡述了自1900年到2020年間,基督徒在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變化。
基督徒世界人口分布在120年間大洗牌,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基督徒身處南半球地區。(圖/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 Christianity YouTube)
資料顯示,曾是大多數基督徒所在的歐洲與北美洲地區,從1900年占全世界基督徒人口的82%,至2020年已降為33%,而百年前只占18%基督徒人口比例的南亞、非洲、拉丁美洲與澳洲等南半球國家,如今占比來到67%。
基督徒全球人口分布的巨大轉變,造成基督信仰在各處不斷與當地文化交融。以亞洲為例,本就存在多種民間信仰的多元文化特色,為基督徒與教會的增長創造了合宜環境;報告推估,至今(2024)年中為止,世界上有近16%、約4億1,564萬名基督徒生活在亞洲。而2017年時,全世界就已有42%基督徒是非洲人,且他們早已散居世界各處,建立起自己的教會或信仰群體。
世界福音派聯盟(World Evangelical Alliance, WEA)宣教委員會執行長傑伊·馬騰加(Jay Mātenga)在COALA 2.5會議後,再次發表文章,談論他對基督信仰在各處發展下「本土參與」與「多中心使命」的看法,提出對於新時代宣教模式想望。
據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推估,亞洲基督徒人數2020年至2024年間增長3,325萬人。(圖/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 Christianity YouTube)
非傳統基督教區的崛起,來自南方領袖的聚集——「COALA」
COALA以「基督在亞洲(非洲、阿拉伯世界)和拉丁美洲」各單字字母縮寫而成,2023年2月,在泰國清邁的世界福音派聯盟宣教委員會磋商會中首次出現,為延續當次對話,2024年5月,在泰國曼谷舉行COALA 2會議,強調在宣教中團結與夥伴關係的重要性,並擬定規章與願景,期能與全球教會展開對話,促成更多新時代宣教行動。
此次第四屆洛桑大會之後,原無計畫舉行COALA會議,韓國世界宣教協會(KWMA)秘書長喬納斯·康(Jonas Kang)說:「既然(洛桑)已聚集多位來自南方的牧者領袖,剛好提供了一個機會。」因此,在眾人合作下促使COALA 2.5成形,同時順勢為眾牧者解答此項新運動的來龍去脈。
從基督徒在世界地圖上的分布出發,COALA會議中不斷討論的是「新興地區的宣教策略」。1970年,全球近90%的宣教士是從北半球派遣,但經過五十年,歐洲與北美洲國家差派出去的宣教士數量幾乎維持不變,南半球的宣教士則不斷增加。
從以上圖表可知,50年間各大洲差派和接收宣教士的概況,從中顯見,只有歐洲在差派宣教士上呈現衰減趨勢。(圖/Lausanne)
綜觀來看,依據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2024年的最新報告,全世界基督徒人口在2024年中來到26億3,194萬人,預估2050年將達33億2,634萬人,占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比例。
北半球基督徒人口在2024年來到8億3,664萬人,預估2050年減少至7億4,652萬人。而南半球基督徒人口在2024年來到17億9,529萬,預估2050年將增長至25億7,982萬,就推估數字來看,2050年時,北半球基督徒人口將只占22%,而南半球基督徒人口達到78%,與1900年全球統計數字呈完全相反態勢。
曾經,人們對於宣教士「白人、西方面孔」的既定印象,將隨基督徒人口位置的轉移而改變,也因如此,COALA會議的出現更顯重要。
只是廣闊歷史中的最新版本
不是差異,是上帝恩典的獨特表述
此次會議,許多教會領袖皆從歷史脈絡切入「宣教模式」正迎來轉變,「未來宣教模式的核心理念將從傳統的『基督教區』流向『非基督教區』,轉變為新的『多中心』宣教模式。」韓國世界宣教協會(KWMA)秘書長喬納斯·康(Jonas Kang)以此總結現代宣教模式正發生的轉變。
早先以宣教機構派遣宣教士,提供當地未得之民心靈及經濟支持的模式,將轉變為「在特定背景下的福音本土化」。康說,即使他自己的國家(韓國)「非常善於複製美國的宣教方法」,但人們卻也越認識到此種模式有嚴重侷限性。
另外,不同講者多次提到的相同主題,是新的宣教模式不能以「預算」和「財政資源」作基礎,因為大多數南方國家並不富裕,相反地,這也更加展現出第三世界國家應積極尋求新的、不倚賴金錢的宣教模式。
議程中,拉丁美洲牧者的熱情與純粹渴慕,非洲領袖所展現的決心也引人注目。
「我們需要歐洲人的良好思維;需要美國人的良好規劃;需要韓國人的祈禱精神;需要非洲人和拉丁美洲人的快樂生活。」拉丁美洲宣教促進聯盟(COMIBAM)副主任艾倫·馬塔莫羅斯(Allen Matamoros)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說出其心聲:「我們需要每個人。」
馬塔莫羅斯說,由於他們來自政治和經濟實力較弱的國家,加上文化養成以家庭為中心,使得他們在進入宣教工場時更容易與當地人建立關係。而拉丁美洲人民對財務資源的運用,也與傳統上西方的領導者有些許不同:「若我知道將行的事來自神,那麼祂會一路供應我資金」。
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最新報告中,非洲目前基督徒人數估算為7億3,413萬人,相比1900年的964萬人,百年間爆炸性的增長,使非洲牧者領袖們開始意識到自身所處地區的重要性。
「我們將要把什麼樣的基督教帶向世界?」來自肯亞的企業領袖史蒂文·姆博戈(Steven Mbogo)強調,非洲基督信仰的增長將為整個世界帶來改變,「門徒訓練」與「領導力培訓」將成為非洲牧者領袖們必須擁有的能力。
相較非洲牧者領袖在意「培養輸出能力」,世界福音派聯盟宣教委員會執行長傑伊‧馬騰加(Jay Mātenga)除在會議上提出自己對當今宣教模式的看法,會議結束後也在網路上更新了文章。
以近代國際宣教運動的發展歷史談起,馬騰加說,COALA會議其實也只是廣闊歷史中出現的最新版本。因著世界宣教領袖的光榮歷史,彼此才能成為接棒繼續前行的僕人。
馬騰加在文章中描述對於「多中心使命」這一用詞感到擔心,「這是一個我們用得不夠精確的術語;它的描述方式與其它領域中的『多中心』在意義上似乎沒有相似之處。」他說,我們不需談論「多中心」所描述的基督教世界和宣教上的「分散」與「去中心化」,而應將焦點放在宣教中的「相互性」——分享在不同文化背景的養成下,上帝恩典的獨特性。並且,當談及「普世教會」,人們最好將其視為「基督的單一身體遍布世界;意指『一個權威,在各地皆有其獨特表述。』」
回到信仰根基,馬騰加所說的即是「全球教會的中心只會有一個,就是耶穌基督」。
所謂「多中心」並非指「分散」或「去中心化」,回到源頭,基督徒生命的中心應是我們的神—耶穌基督。(圖/Shutterstock)
多中心主義下的本土參與
延續「以基督為中心」概念,馬騰加緊接著論及「福音在特定背景下,地方性與本土化的重要性」。他提出「五自教會」(5-self church)概念,指一間本土教會作為全球教會的一部分,應要擁有地方自決與「自我管理」、「自我支持」、「自我傳播」、「自我神學」及「自我奉獻」的能力,因基督肢體的任何部分都不應是孤立存在,「正是在謙卑、自我犧牲和自我奉獻中,我們看到上帝的子民參與在上帝的心意中,為了上帝的榮耀共創新的價值」。
無論福音在哪裡傳播,我們都需要地方的保護和培育,以致能傳遞福音。而成熟的當地教會領袖是重要關鍵,其需要被看作為人民福音的守護者。另外,馬騰加說,世界基督教人口統計學家托德·約翰遜(Todd Johnson)在洛桑第四屆會議上曾向他提及,等到2075年,全球教會預計將有83%是原住民教會。
「真正長久的改革者,不是宣教士,是當地信徒。」馬騰加表示,「多中心」的重點並非關於「從哪裡來」,而是「誰在那裡」。若我們將眼光只停留在「本土」而非「全球」,看見當地未得之民的生活背景與生命樣態,宣教策略就會發生根本性改變。甚至面對那些在地「非基督徒」領袖,馬騰加向讀者提出挑戰:「你必須知道,即使他們沒有跟隨耶穌,仍擁有神賦予的權柄。」
台灣,你在哪裡
據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UMOT)2017年台灣教會跨文化宣教調查報告,在忽略可能重複計算的無實名創啟地宣教士這個基礎上,2017年台灣差派的跨文化宣教士為600位,與2012年調查結果的552位相去不遠,並無明顯成長。
且數據顯示,有將近四成的宣教士被差派到的工場為基督信仰早已普及的地區。另外,在跨文化宣教教育上,即使詢問本就屬於少數的差傳教會,也有高達53%的調查對象回答,教會並沒有宣教課程的教導。
在逐漸消失的「跨文化宣教」中,馬騰加在文章中提出這般提醒:「我們(COALA 2.5會議參與者)之中站立著的一些新一代領袖,正面臨一個截然不同的環境:人們對跨文化使命的興趣正逐漸消失。甚至,即使還尚未明顯,它也即將來到」。
當教會教導的重點總是放在個人靈性與關係上的成長時,當基督徒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不小心陷入「在信仰中只看得見自己與上帝」時,你我真知道牧者在台上激昂述說復興即將來到的真正意義嗎?
盼每一位基督徒,都能真實活出上帝所安排的使命道路,即使異象並非在跨文化宣教,每一位基督徒都能走在「窄路」上,活出耶穌基督的樣式,將福音傳遞給所有遇到的人們。
(參考資料:CD、YouTube、WEA、Sage Journals、Lausanne、UMOT、Gordon-Con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