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是最好的跨文化宣教士,祂從天上來到地上,中間跨越了多少藩籬。從初代教會開始書寫的《使徒行傳》,若當年沒有門徒勇敢跨越舒適圈,今日的你我也無法享受到福音;時至今日,21世紀的使徒行傳仍在持續寫著......
究竟,跨文化宣教最大的難處為何?為何職場宣教是拓展福音到地極的良方?基督徒如何在合一裡來宣教?
靈糧70的一場座談會中,由來自海內外牧者與宣教士分享,他們如何跟隨神的帶領,放下自身驕傲、跨越舒適圈,跨越文化、語言、族群的差異,謙卑為福音奔走的心路歷程。
11日的靈糧70聚會中,「權能宣教-當福音跨越疆界」座談會,邀請到4位長期投入跨文化宣教的牧者與宣教士,分享自己如何在禱告中跟隨神的帶領,跨越舒適圈,跨越文化、語言、族群的差異,效法最好的跨文化宣教士-耶穌,走遍各城各鄉,並合一在「ONE」的裡面,帶出大有能力的宣教。
跨文化宣教需謙卑自己、放下驕傲
美國洛杉磯真道靈糧堂主任牧師王惟中分享,自己於大三時期,首先感受到的是「大陸的宣教」,後又領受到要在「柬埔寨蓋孤兒院」,但當時教會還在建堂中,不禁問神:「神啊,這是真的嗎?」秉持著「神說了算」的信念,她決定放下尚未籌足建堂基金的壓力,先去投入幫助蓋孤兒院,沒想到,後來有人奉獻給教會:一筆超乎所求所想的錢,在最後一個月順利籌足所有費用。
當他們首次踏上非洲-津巴布韋,看見當地人都用手拿食物,本不喜歡食物沾到手的王惟中,心裡就想到,耶穌就是跨文化宣教士,祂從天上來到地上,要跨越多大的藩籬?!想到此處,便決定也用手拿飯,過了幾天,發現並無想像中困難。
從而深感,跨文化宣教真的需謙卑自己、放下驕傲。
跨文化宣教需聆聽當地需要
美國矽谷生命河靈糧堂王亞辰(James Wang)牧師分享,自己在2021年去了非洲25趟,還因此被當眾加冕成為「皇族」,笑稱自己有「非洲王子」稱號。
他說,教會在第一年就很切慕宣教,只是不知該如何開始。主任牧師劉彤分享了一篇信息:「宣教是信心的接力賽,宣教士憑信心出去,會眾就要接力支持。」隨後,收到會友超乎預期的奉獻,他們禱告領受到支持宣教機構的感動,並接觸到「萬國逐家佈道團」,對方邀約蒙古、西非的宣教工作,差派短宣隊至當地,與當地宣教士同工。
當生命河靈糧堂開啟宣教之路時,其實從未想過要開展跨文化宣教的「植堂」;當宣教士在當地有負擔、有人脈後,他們遂在當地建立教會。王亞辰說:「與其告訴他們下一步做甚麼,何不來聽聽他們的夢想和想法?」當地牧者、宣教士已深耕多年,更加瞭解在地需要。
職場宣教是拓展福音好平台
王亞辰指出,跨文化宣教應有「對的平台」,當平台對了,聲音才發得出來。「職場宣教」是讓宣教拓展到「地極」的好方法,因此,他們有職業訓練學校,使職場人士可在此平台從事跨文化宣教。
有次,他們有位專業攝影師,和非洲職訓學校的專業攝影師成立了全國攝影協會,並與當地文化局合作,該課程相當吸引人,全球前40厲害攝影師全都來上課,當中有穆斯林、巫毒教者,這些平常不會來教會的人,因為上課全都來了,相信,這是對這些人生命喊話的機會,盼讓萬國的攝影師都作主門徒。
嘉義基督教醫院的醫療夥伴與非洲醫療單位合作,舉辦大眾衛生講座,當時,酋長、社會領袖、村民都來參加。講座中分享醫療、醫生何等重要,因為一個人病除了身體就好,但有一種病是醫生也除不了,唯有耶穌能醫治!當場即呼召眾人:「如果你生命中有罪的不舒服,只有耶穌可以來醫治,你是否願意讓耶穌來治療這個病?」當天,全場都舉手信耶穌!
疫情間,穆斯林工作也有很多果效。有70%穆斯林的城鎮,平常並不歡迎教會到來,但是,當以基督教醫療團體的名義進入當中時,看見大門敞開,接觸至今,已有四個穆斯林地區邀請他們在當地成立教會。
「這就是萬國萬民的職場宣教!」
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語言非傳福音阻礙
加拿大溫哥華靈糧堂胡惟開(Danial Hu)牧師從小在宣教家庭長大,隨父母在家庭進行禱告祭壇,宣教旅程就從禱告開始。他們每到一處、就會走禱,或是按著土地來禱告,為不同國家守望,神自然會安排對的人與之連結。
跨文化宣教的難處何在?胡惟開表示,萬事起頭難,人很常被自身心態給困住,認為「我的文化到你的文化」實為困難,但是,耶穌使兩下合而為一,成為一個新人,因此,我們不是互相跨文化,而是兩個不同國家族群都在往天國文化靠近。
跨文化宣教不能忘記神的權柄,以賽亞書61章提到,神膏抹在神兒女身上,能行權柄去釋放被擄的人。有次,他們為一個婦女禱告,服事結束後,聽見村民們都在鼓掌歡呼,因原本不良於行的她,竟能大步行走。因此大家都在歡呼。
有何方法可以跨越種族、語言的藩籬?胡惟開表示,福音本是神的大能,很少人是因為被「說服」而相信神的,因此,不論我們今天說的語言是什麼,都不會造成傳福音的阻礙。
來台15年的台北靈糧堂宣教士康仁秀(Danny Kang)分享,自己從17歲開始宣教之路,從起初對中文一竅不通,如今已能用中文對答如流,中間經歷很大突破。而他的長宣是從短宣開始,康仁秀鼓勵對宣教有熱忱的肢體,可先參與短宣隊,慢慢培養跨文化宣教使命感。
與神合一、兩代同行、跨教會合一
最後,談及此次70堂慶的「One」,如何在跨文化宣教中展現?
胡惟開分享,當他開始隨父親前往宣教,可以從其眼中看見何謂宣教;6月份的泰國宣教,他們開放給孩子的名額,參與者最小的只有六歲、跟著爸爸一起來宣教。我們常會想,這麼小的孩子可以做什麼?但是,當他表演戲劇、跟當地孩子一起玩樂時,就是在傳福音。
當中有個兒主老師,帶著兒少一起做先知性繪畫,看見成人世代帶著兒少世代,一起做啟示性事奉,為當地百姓禱告,百姓們都非常感動。這是在跨文化宣教中展現出兩代之間合一的One。
王惟中分享以下三點:
第一,宣教的工作,必定是聖靈差派我們出去,因此,我們不用害怕沒能力,因你我就是沒有能力,才需要聖靈同工,這是直向的One。
第二,鼓勵家庭一起來宣教,讓孩子從小看見父母榜樣;他曾看到8歲孩子為人發預言禱告,非常精準。在世代中,我們要成為One,不要讓年紀、語言等各方面限制聖靈工作。
第三,橫向的One,就是跨教會一起做宣教工作。
持續書寫21世紀使徒行傳
最後,台北靈糧堂宣教植堂處吳億盼處長總結,宣教士從第一世紀的初代教會開始,跨越語言、心理、宗教障礙,跨出既有文化,你我今天才得以享受這福音的果子;時至今日21世紀,不變的是,人人都需要福音。
談到跨文化,首要跨越的就是自己,面對21世紀仍在持續進行的「使徒行傳」,此次靈糧70開場,有許多分堂舉著當地國旗進場,正是因為當初有人跨出舒適圈,跨出藩籬來跟隨呼召,當你我對神說「願意」時,會看見果子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