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台高築」已成當代經濟蓬勃發展中隱而未現的一大隱憂,代表著人心被利益所誘,過度追求發展,卻罔顧弱者受到更多剝奪與壓迫。
對此情境,胡業民講師與周學信教授分別根據實務經驗與神學觀點作分享,不約而同呼籲,「當效法神!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當代經濟趨勢:各國債台高築
貨幣主義(Monetarism)此種經濟學流派於1960年代出現,理論主要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所推行,強調在經濟活動中,「貨幣」扮演最重要角色。
短期層面,貨幣供給的變動能影響如「就業」等實際經濟狀況;長期層面,貨幣發行量多寡左右著「通貨膨脹」是否出現,若政府發行過多貨幣,必然導致通貨膨脹。因此,政府所扮演重要角色即是透過中央銀行,調控在經濟體中流通的貨幣數量。
據此,去(2024)年年末由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舉辦的「禧年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執行董事胡業民以「為什麼賴債?貨幣和債券發行的終極困境」為題分享。
胡業民指出,若無貨幣的出現,市場上買賣仍會採「以物易物」方式;更精確地說,目前流通的是經國家法律認定,可用於在國內償還債務的鑄幣或通貨,稱為法償貨幣(Legal Tender Money)。
理想情況下,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應是供需均衡,但當前有許多國家為彌補財政赤字,或因需要耗費巨資建設工程而舉債籌措,造成世界各國政府債權不斷擴大,預估國家債務嚴重的多個非洲國家(包含:坦桑尼亞、尚比亞、烏干達、衣索比亞……等)將有可能在1年至10年內,紛紛遭遇嚴重國債危機,甚至恐宣告破產。
縱有諸多先進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推動債務管理計畫,期能幫助弱勢國脫離債務危機,然而根據相關研究數據,先進國家每年投入發展中國家的援助金,是連幫忙償還債務利息都遠遠不足的數字。
與此同時,美、英、法、德、義、日等七大工業國,估計在2024年至2029年的五年內,國債也將以極快速度巨幅增加;過去被視為向社會籌集資金的一種經濟手段,也轉變為各國視為國家運作的必要手段,都在提高全球社會未來不可知風險。
「畢竟明日如何我們並不知道,但能看到的是全球債務不斷上升。目前各國政府加起來的債務已達315兆,其中有209兆為已開發國家所發行,且只會持續上升、不會下降;美國國債也將突破36兆,都是必須要留心的未爆彈。」
各從其類,顧及公義的貿易體系
面對全世界進入債台高築危機,胡業民指出,「土地」、「勞動力」、「資本」是推動經濟正常運作的三大生產要素,需找出顧及公義的方法,以致各從其類,使每人都能取得該得份額。
這也正是近年來民間嘗試推行「公平貿易」系統的一大動力,期許改變市場經濟,朝健康方向發展、使做工的得應得工價。胡業民並叮嚀,資方與銀行體系應培養「審慎美德」,在借債放款上具更嚴謹把關,而非一味放行,造成「低成長高債務」畸型景況。
針對債務累累發展中國家,胡業民分析,償債關鍵能力在於弱勢國家出口能力,「有機會出口貨物至債主國,比提高國內生產毛額(GDP)更加重要。」
以實例來看,德國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國,並於1919年簽署《凡爾賽合約》,高達8,000億金馬克的戰爭罰款對戰敗後的德國而言,實為無法償還的天文數字。
據經濟學大師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觀點,後續二戰會爆發之因,就是德國在被迫還債巨大壓力下,完全無法實踐打造和平歐洲理念,最終出現獨裁者希特勒,讓全世界再次陷入戰火連天的陰影。
胡業民援引《經濟殺手的告白》一書,提醒目前正發生當權者製造「債務陷阱」給弱勢國家,透過大量放行超額貸款,在大賺利息錢之餘,同時大量承包債務國的國家工程、輸出工程設備,以帶來更多剝削,致使發展中國家的教育、社福、醫療健康預算全被剝奪,只要有盈餘就只能拿去支付利息,陷入永無循環的債務困境。
當代的約瑟在哪裡?
針對上述問題,胡業民以聖經觀點出發,高呼「當代的約瑟在哪裡?」
約瑟隨神帶領,在豐年提早儲糧,使埃及度過荒年危機,留下「積榖防饑」佳美見證;也因豐年時的預備,讓荒年來臨時,埃及得以為全地人提供糧食,甚至拯救雅各一家,讓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和計畫得以成就。
按照聖經的教導與應許,胡業民期待,有更多人願意一同實踐《主禱文》教導:「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西元2000年,英國、美國的教會與政府曾推動為期50年債務特赦;展望2050年,眾人皆應再次投入新一輪的債務赦免,幫助更多國家脫離負債牢籠。
學習饒恕,如同神已免人的債
再從公平貿易進一步探索,中華福音神學院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周學信教授以「負債,饒恕與神學」為題,從信仰角度出發,予以反思。
周學信分析,經濟體系蓬勃發展同時,人們須深刻思考,「我們到底想成為什麼社會?」若要在普遍債務高築的時代做好風險控管,將需要打造永續經營貿易環境。
由行政員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公布的《公平交易委員會永續發展目標自願檢視報告》中指出,公平交易能確保市場機正常運作,使國際貿易可打造成更加平等和永續的經濟體系。
然而,當代社會受新自由主義影響,崇尚私有化,反對藉由公權力與規條來干預商業活動與個人財富累積,此容易讓商家與個體追求利潤最大化,造成對弱者更加嚴峻的打壓。
對此情境,周學信指出,「面對這樣的挑戰,基督信仰的傳統與聖經真理,都留下非常多豐富資源來成為我們的幫助!」解析聖經中有多處經節,講的就是擺脫債務、脫離為奴的處境描述,並提供關於經濟公平的相關教導。
創世記47:18提到,約瑟的弟兄又來見約瑟,祈求能免除債務,以及不要成為法老的奴隸;出埃及記21:2、申命記15:12也都講到,希伯來人作奴僕的規矩;利未記25:35-42詳細記載,禧年與土地贖回的典章律例。
提及禧年,地主若要將地贖回,買主有義務容許他買回,買回時要「算出賣地年數,把餘剩年數的價值還那買主」,這樣他們就可以「彼此不..虧負」。
與上述內容相似的各處經文,最重要核心精神都是從神而來的「公義與憐憫」,要讓人有翻身蛻變機會。也期望每一位神兒女都如此行,以實際行動關顧、幫助受壓弱勢者。
周學信同樣以主禱文作出呼籲:「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在神已為人完成犧牲的贖罪祭後,你我都當效法耶穌,學習原諒那些曾虧欠我們的人,展現從神而來的愛與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