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灣信義會七十週年感恩禮拜,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戴繼宗牧師分享華神與台灣信義會的合作歷史,並以保羅「無遇禁阻」為主題勉勵。(圖 / 本報資料照、台北信義會 提供)

數十幾年前,一群完全不認識台灣的人,齊來建造神的教會。就在最為難之時,他們不畏阻礙前行,幫助這地建立信仰。

 

戴繼宗牧師分享華神與台灣信義會的合作歷史,並以保羅「忠於福音、放膽傳講神國的道,沒有人能禁止!」之榜樣,以「無遇禁阻」為題,勉勵基督徒委身福音使命,從膽怯到成為滿有膽量的福音使者。

台灣信義會七十週年感恩禮拜「興起發光、十萬靈魂歸主」,2024年10月26日於板橋體育館盛大舉辦,現場有逾4千位弟兄姊妹穿著整齊劃一T恤共襄盛舉,眾人一同敬拜上帝,為過去神賜給信義會的諸般恩典獻上感恩。

  • news-details
  • 台灣信義會七十週年感恩禮拜,主題為「興起發光、十萬靈魂歸主」,2024年10月26日於板橋體育館盛大舉行,逾4千位弟兄姊妹參與。(圖 / 台北信義會 提供)

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戴繼宗牧師分享華神與台灣信義會的合作歷史,並以「無遇禁阻」為題,勉勵基督徒委身福音使命,一起興起發光!

 

戴繼宗為宣教士戴德生第五代子孫,開頭提及自己和兩位姊姊都在屏東基督教醫院由挪威籍宣教士醫師接生。挪威宣教士傅蘭德與畢嘉士離鄉來台投身醫療宣教,奠基「基督教中華信義會」在台事工。

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

—使徒行傳28:31

使徒行傳最後一處經文提到一句話:「沒有人禁止」原文裡其實只是一個字,英文翻譯為unhindered(沒有阻礙的)。

 

使徒保羅就是在自己所在地接待人,放膽傳講上帝的道,並沒有人禁止,這就是所謂的「無遇禁阻」。

 

無論是保羅或是早期教會,其實都承接了福音使命。

 

《使徒行傳》記載著初代教會在主耶穌基督升天後,當時僅120位耶穌的門徒禱告並宣揚,接著從耶路撒冷往外地擴展,短短30年中,直到28章記載末了,耶穌基督的福音已傳遍當時羅馬帝國。得救人數已非百人、千人,應該可說是上萬人。

 

初代教會的確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教會」。以時代背景來說,外有逼迫挑戰,卻正符合神可使用,幫助教會得更明白、更突破,更完全地承接福音使命。

  • news-details
  • 保羅或初代教會,都承接福音使命。(圖 / shutterstocks)

上帝使用不同人,放膽使福音廣傳

承接福音的使命不只在使徒們身上。這使命不單在傳道人身上,同時在傳道「的」人的身上。最大特點就是:忠於福音。

 

路加用了兩個詞來描述保羅傳講的信息:神國的道主耶穌基督的事;他著重說出,保羅放膽傳講神國的道,不單如此,也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

 

新約清楚指明,耶穌出來服事時,所宣告的信息就是「神的國已近,你們應當悔改」。

 

第一個當然就是神親自掌權,神愛世人、要救一切呼求並相信祂的人;第二個神的主權,也在祂的教會、在你我生命裡呈現出來。可見,神的心意如同熟悉的主禱文所言:「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9-10)

 

使徒行傳中,作者路加寫到一個更重要的詞: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

 

忠於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此挑戰格外重要。相對應於世代邪惡,教會更會有許多世上迷惑、善意糖衣、便利科技等,更易使人妥協、跌倒,不堅持、不堅守福音真道。

 

但求神幫助教會,在這時代中,不單清楚知道福音信息,同時能堅守並忠於之。

 

早期的教會不是一個膽怯的教會,乃是一個有膽量的教會。

 

當主耶穌被殺被賣之時,教會中膽怯的、一個一個都逃跑;到了五旬節,因聖靈澆灌與充滿,一群原本是膽怯的門徒們,反倒成為有膽量的使徒,繼而能放膽講說主耶穌基督的事。

戴繼宗振奮說道:「若是我們要達到10萬個靈魂,若是我們要達到1千個新的教會,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但願聖靈更多充滿在你我當中,更多充滿在我們的教會裡面,使得今天我們台灣信義會不是一個膽怯的教會,乃是一個有膽量的教會,勇於宣講這一個福音。

 

三個呼籲:

1.承接福音的使命

2.忠於福音的信息

3.勇於福音的宣講

  • news-details
  • 戴繼宗傳講信息,以承接、忠於、勇於鼓勵全場基督門徒,得人如魚。(圖 / 台北信義會 提供)

三個感謝,期能繼續領十萬靈魂歸主

亞西亞宣教聯盟主席楊寧亞牧師一再感謝,上帝透過宣教士把福音帶給台灣、培育福音工人、賜下合一團隊,勉勵台灣信義會未來十年,定能帶領十萬靈魂歸主。

 

並特別回應:「回顧70多年來的歷程,我的回應是感謝、感謝、感謝上帝。」

 

第一個感謝,感謝70年來歐美宣教士對台灣信義會的扶持。其生命、時間、精力、恩賜放在這個教會,特別是把純粹福音、信仰帶給台灣信義會。

 

第二個感謝,歐美宣教士除帶來福音,更重要是培訓福音工人。謝謝他們不只訓練傳道人,更是訓練且帶出有信心的傳道的人。

 

楊寧亞於神學院畢業十年後,已故戴紹曾到台北真理堂宣教年會。楊寧亞特別問:「院長,你對學生有什麼勸勉跟教導?」戴紹曾低下頭,什麼話都沒說,只講一件事:「假如我能更深認識神的話,我今天的事奉絕對不止於如此。」故此,楊寧亞更加感恩學習,用單純信心仰望耶穌。

 

第三個感謝,感謝福音團隊這批人,是上帝賜給台灣信義會的寶貴禮物,70年來,因著同心合一,帶下神所賜權柄,帶下能力,以致教會得以擴展。

 

也如同傅立德牧師(Wendell Friest)一再提醒,事奉時最看重一件事情叫同心合一,「不要一個人做決定,不要一個人做決定,不要一個人做決定,要同心合意尋求主的意思。這就成為我們信義會的DNA。

 

最後總結,活在這三個感謝中,繼續前行,相信未來十年定能完成主給台灣信義會的異象與使命!

  • news-details
  • 左:板橋福音堂牧師張復民喜樂分享,自己97歲母親也是台灣信義會會友,同來與會。右:亞西亞宣教聯盟主席楊寧亞牧師表達三個感謝。(圖 / 台北信義會 提供)
  • news-details
  • 活動當天一大早,板橋體育館停車場外園遊會十分熱鬧,有20多個攤位在佈置宣傳,為建堂及宣教點義賣;活動正式開始時,各地代表:四大區會的各教會及海外宣教點(衣索比亞、蒙古、緬甸、史瓦帝尼等)代表,高舉起自己堂會牌子,在全場熱烈掌聲中入席。(圖 / 台北信義會 提供)

板橋福音堂牧師張復民喜樂分享,家族中有多人得救,自己97歲母親也是台灣信義會會友、前來參與70周年慶典盛會;其母親每週參加教會長者活動、小組及崇拜,他非常感恩!

 

回顧當年挪威宣教士傅蘭德與畢嘉士離鄉來台投身醫療宣教,張復民勉勵會眾,傳承宣教士「勇敢精神」,一起走出去宣教。

 

1954年11月10日正式成立的台灣信義會,至今共有135間教會及4間機構,不論成立先後順序,基督教會乃是一體,身體只有一個,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台灣信義會70年是一路走來的見證,也是未來新一代的使命起點,誰是那個推手?是神自己!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