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 / shutterstock)

身為基督徒,不可不知人究竟是如何領受「神的救恩」的?

《天堂爆滿,地獄淨空(上)憐憫失喪的靈魂》一書由「以琳書房」出版,作者布永康(Reinhard Bonnke)指出,聖經中記載,耶穌對彼得提到「我要把天國鑰匙給你」;故而,身為基督徒實必須搞懂何謂「救恩的密碼鎖」。

 

「救恩的活水泉源」由神而來

神是創造宇宙的造物主,惟有祂能創造水,並且是惟一的供應者,祂每天從天上傾倒數百萬的水。同理,救恩」也一樣,隨時可取得,但它完全是「神的工作」。

 

惟有我是耶和華;除我以外沒有救主。(以賽亞書43:11)

 

身為基督徒須明白,若要活出神期望祂的受造物所享有的那種生命,不可能不先領受「救恩」。

 

重點來了,救恩完全屬乎神,但必須由基督徒帶給世人。我們可以將「救恩的水」帶給口渴的人:「聖靈和新婦都說:『來!』聽見的人也該說:『來!』口渴的人也當來;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啟示錄22:17)」

 

救恩」沒有被傳講的地方,就沒有人「得救。這杯「生命水」應該被遞到乾渴世人的唇邊,那是基督徒的工作,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的事,也是我們在此的原因。

 

耶穌在世時,是使用其權柄去施行拯救。門徒只是來到祂那裡,祂便使他們永遠歸屬於祂。當時,所有來到耶穌面前的人都被接受了,並且得著救恩,儘管他們當中沒有任何人經歷到福音派正統的歸主模式

 

事實上,「救恩關鍵」並不在於「我們做了什麼」,而是在於「耶穌的拯救」。

 

「救恩的密碼鎖」四關鍵

從聖經中所記載的,「大衛王」犯姦淫的故事中,可以分析出「救恩的密碼鎖」有四個重要關鍵。

 

關鍵一》悔改

聖經中記載,大衛王是個極具天賦、性格複雜的人,曾犯下謀殺和姦淫的罪,也坦承自己犯了罪。

 

嚴格來說,在那個年代,沒有任何君王會認為大衛的行為有什麼不對。但大衛除「認了自己的罪」,還為此「悔改」;他之所以能「深切的悔改」,這與他「對神的認識」有關,他對神說:「我向祢犯罪,惟獨得罪了祢;在祢眼前行了這惡。(詩篇51:4)」

 

大衛承認說:「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罪了。(詩篇51:5)」

 

當時,很少人擁有像大衛那樣的領悟,即使以色列人亦然。其實,謀殺」不但「不得饒恕」,且「沒有任何的贖罪祭」,惟一的後果就是「死亡」。

 

大衛犯姦淫所生的孩子出世不久就生病了,他知道那是「神的作為」,於是禁食尋求耶和華;他也不換衣服,直到天使將孩子取走。

 

喪子之痛,讓大衛的悔改達到最高點,他於是降服在「神的旨意」之下,明白自己是咎由自取,承受自身愚昧所招致的惡果。但於此同時,他也知道神已真正赦免他了

 

祂(聖靈)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翰福音16:8)

 

進一步來說,有許多罪犯坐在牢裡時便會「悔改」,然而那只是「犯罪的刑罰」所帶來的懊悔罷了!

 

真實的悔改」是「聖靈的工作」,使人知道並感受到自己的邪惡。實際上,「悔改」不應該被傳講成一種「威脅」,而應當是一個「禮物」。

 

路加福音24章47節提到,耶穌說:「並且人要奉祂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

 

悔改,代表許多人所期望、卻無力開始翻轉。福音帶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也帶來如此生活的決心及改變的能力。

 

人在基督裡便能悔改,然而若沒有「聖靈」,就沒有人做得到。這就是為何我們必須在聖靈裡傳福音,因祂乃是使福音產生功效的關鍵。我們的話語或許合乎邏輯,但聖靈卻能將道理深植人心。

 

關鍵二》恩典

大衛曾在拔示巴所生的孩子生病時,為孩子的康復禱告,因他堅心相信神可能賜下恩典。單就這個孩子而言,神的意思並不要他存活。但即使痛苦臨到大衛,神依然是滿有恩典的。

 

大衛自己就是「恩典」的最佳例子,他信靠「神的恩典」以蒙赦免,而神也的確赦免他了

 

此處,重點並不在於「神是否同意我們所求的每一件事」,而是在於「救恩;且不論神是否回應我們個人的請求,都與祂拯救的恩典無關。

 

關鍵三》健康與復甦

當大衛知道孩子死後,他就「從地上起來」,「抹膏」,「換了衣裳」。

 

重點一:潔淨

還原當時的實際情況,當大衛為孩子禱告祈求神恩典時,他俯伏在地,不曾換過衣服。但當孩子死後,他對神說:「求祢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除我的罪!神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詩篇51:2、10)」

 

於是,大衛沐浴淨身,為除去良知裡一切罪的纏累;他此舉的重點是要將過去糾纏不清的失敗、障礙與悔恨都洗淨。

 

就「基督救恩」的角度來說,以基督的寶血洗淨,不僅是除去違背神聖潔的每一部分,也要除去神所在意的一切污穢與令人厭惡之處,同時也要清除我們所意識到的邪惡。

 

潔淨使我們「悅納」,也使我們「自我接納」。當神饒恕我們之後,我們便能與自己相處。「基督的寶血」為我們贖罪,使我們與神和好,並使我們得著赦免。

 

重點二:馨香之氣

大衛「抹膏」,這裏所使用的希伯來文,與「膏抹(anoint)」一詞相同,這是當今世代的關鍵詞。

 

膏抹(恩膏)」指的不僅是效能與權柄,並且有榮美之意。根據當時的文化,人若不在頭上抹膏,就不宜與人為伍。

 

大衛原本被膏抹為王,若不用油膏抹,就不合乎王的身分。現在,他已蒙赦免、恢復,便在臉上抹膏油,重新顯示他尊貴的身分。

 

換個角度來看,聖靈恩膏」的聖潔與純正,就是「屬靈的『香膏』」;它使良善者可愛悅人,使敬虔者魅力十足。

 

重點三:更換衣服

大衛「換了衣裳」。神揀選大衛作王,使他享有身著皇袍的殊榮,當他犯了下流的罪時,便羞愧地俯伏在地,像乞丐般也不更換衣裳。

 

但他罪得赦免後,為了重新恢復受膏君王的地位,便換了衣裳,重新穿上君王的服裝。

 

信主的人「披戴基督」,對世人而言這是極大的恩寵。基督是完美的,當我們受邀來「披戴基督」時,意謂著我們要擁有祂的習慣、愛心、純全與恩慈

 

基督是我們的典範,我們不能又披戴基督,同時又矯揉造作若基督徒披戴敬虔的外衣,內心卻依然高傲、自私,對這世界而言無疑是一種背叛。

 

關鍵四》知道方向

大衛「進耶和華的殿敬拜」。大衛知道自己該去哪裡。

 

大衛雖身為君王,卻跌落至人所能到達的底限。由於他深深了解神的憐憫,所以他能「從地上起來」,再度坐在寶座上。

 

沒有神人的生命便在漫無目標的曠野中蹣跚徘徊。就算,我們試圖找出自己的道路,開創出一條路,但卻沒有目標。

 

大衛是個天才,然而若沒有「神拯救的救恩」,他的生命也會因著缺乏目標而潰敗。沒有神的人會在原地打轉,因其不曉得該何去何從。

 

大衛「從地上起身」,就是我們整個宣教的寫照。我們並不是招募教會的成員或追隨者,乃是拯救靈魂,救拔千千萬萬背負著過去重擔、生活在恐懼與定罪中的人,帶領他們進來領受神的恩膏,並邀請他們坐在耶穌的腳邊,領受救恩。

 

布永康分析,每個領受福音的人都會「起來」。歸信基督將我們從地上扶起,解開所受的束縛,使其脫離沒有神的人所面對的命運——沒有天堂,也沒有未來。

 

世界若與福音無關,便毫無意義。沒有其他聲音能告訴我們世界存在的理由,惟有福音能說明其意義,否認福音,黑暗便降臨。

 

福音」的背後是成長、發展、繁榮與進步的原則。宣揚福音,就是為主而活與主同工在主裡愛人在主的喜樂中歡樂,並將其視為一生的殊榮、意義與目的。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