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60多歲的阿水姐嘗試創業,農曆年於市集擺攤販售手工臘肉,獲得好評。(圖 / 阿水姐 提供)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 12:24)」

 

阿水姐的人生閱歷多采豐富,險峻低谷,每每倚靠信仰找到前行力量,從中更深經歷神、擴張信心。

 

她笑著說,透過一切經歷,最終學到:「聽神的、按神的帶領去做就對了!有神在一無掛慮!」

耳順之年新成就,主愛滿滿

60多歲的阿水姐今(2025)年農曆年節期間有個突破性嘗試,參與2025南投燈會系列活動「HELLO禮好市集」擺攤,販售個人品牌「阿水臘肉」產品,與來訪遊客朋友分享自家好味道。

 

縱然擺攤勞累、也讓全家人在過年期間悉數出動協助販售,但來客好評不斷,南投縣長許淑華也現身攤位關心、試吃並合影留念;南投縣副縣長王瑞德則是小年夜前來交關、年初一再次回購,讓阿水姐覺得一切都非常值得,甚至先生還笑著說「大獲全勝!」不僅生意收支打平,更賺到滿滿難忘回憶與成就感!

 

這段耳順之年後才開始的人生體驗,讓阿水姐覺得是走過各樣酸甜苦辣後的「第三人生」,回憶諸多難忘經歷表示:「縱使在40歲左右才接受洗禮,但其實我從小就在主的愛中長大,就算曾一度遠離主,主卻從未忘記我,直至我重回主的家。」

  • news-details
  • 阿水姐受訪,分享生命見證與創業歷程。(圖 / 芥菜種會 提供)

民國50年的台灣不算富裕,5歲那年,阿水姐的父親逝世,母親得獨自撫養她和三個年幼弟妹。為能全心工作、積攢家用所需,阿水姐與手足們曾在新北樹林的芥菜種會愛心育幼院住了5年,直到小學五年級,母親靠著勤奮工作存錢、買了房子後,才將孩子們接回家團聚。

 

「想到那段在育幼院的時光,滿滿都是快樂的記憶。」阿水姐活靈活現描述,育幼院佔地廣大、有個很大草坪,房舍格局類似三合院,中間是眾人活動空間,左右兩側皆臥室,每側都有保姆負責照料孩童安全,院內孩子常一起玩、彼此扶持持續成長,「還記得並感謝當時的主廚夫婦,能叫得出每位院童名字,非常關心我們。」

 

育幼院內並有座小教堂,每逢主日,保姆都會幫院童們著裝整齊、每人發一毛錢,帶他們上教堂參加主日崇拜和奉獻。

  • news-details
  • 擺攤期間,南投縣長、副縣長都曾到攤位表示關心,試吃、購買臘肉。(圖 / 阿水姐 提供)

從北到南,台灣中心開啟新生活

離開育幼院返家,阿水姐表示,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沒再遇到任何基督徒,也無接觸到教會,加上當時工作、婚姻、生活看似樣樣順利,暫時淡忘並遠離了基督信仰。

 

先生從軍,為營生的她,涉獵過送報、營建、貿易、代課老師…等多樣工作。阿水姐表示,如此努力就是希望和媽媽一樣,打拚買房、給孩子一個穩定的家。

 

「當時,台北房價已開始上漲,考量能負擔的地段,若是繼續住在北部,大概要住到深坑,早年大眾運輸還不普及,這個位置的交通非常不便。」

 

所幸,先生記著她在聊天時隨口說「希望有天可以住在台灣的中心點」,就趁職軍休假期間,帶著阿水姐到南投看房,「一經比較才驚覺,相同預算在台北只能買一戶、住深坑,在南投則可以住市區透天,加上有陽光、空氣好,住家旁就有小學、果菜市場,生活機能方便,各種政府機關也在附近,當下就打定主意搬下來。」

  • news-details
  • 攤位生意熱絡,王瑞德副縣長(左)還再次回購。(圖 / 阿水姐 提供)

搬家初期,阿水姐的母親相當掛心女兒,認為她獨自一人帶孩子在人生地不熟城市開啟新生活,會很辛苦,但阿水姐帶著樂觀且積極心態,一步步在南投小鎮打造第二人生。

 

阿水姐一開始決定先送報紙,藉此同時認識環境,而後發現,住家旁的小學找代課老師,也曾在學校授課一陣子。

 

工作幾經轉換,身懷二寶後,思量若繼續工作需請保母照顧,與其花錢請人協助,不如自己先回家好好陪伴孩子,直到第二個孩子3歲、準備上幼稚園時,她才重返職場。

 

經歷多種產業別的工作歷練,「我最適合服務人群的工作。」阿水姐發現。

 

印象最深刻的是921大地震後,房子亦有受損,考量到整個城市在災後呈現非常混亂狀態,她選擇先將孩子帶離南投、托親人照顧一段時間,自己則報名參加當地自發救災民間團體,投身清掃整理街道,也幫忙於緊急救助中心接了3個月電話,瞭解各地需求、協助整合資源。

 

告一段落後,阿水姐轉而加入「為0到8歲受地震影響的孩子提供心理重建服務」的團體,之後投身「麻煩小天使協會」,服務有早期療育需求的孩童族群。

  • news-details
  • 阿水姐人生閱歷豐富,曾跨足多種領域工作。(圖 / 記者林稚雯)

興起發光,被神照亮

921大地震後,阿水姐的人生同樣遭遇極大動盪,婚姻一度出現困難、與先生分居,需獨自租屋,面臨不小經濟壓力。

 

困境中,早一步信主的妹妹鼓勵她讀聖經、從中向神支取力量。沒多想的她,找了一本沒有註解的聖經開始讀,希望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認識神。

 

有天,阿水姐讀到以賽亞書60:1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萬分感動,頓覺一切重擔與勞苦愁煩被釋放。「讀〈創世記〉時,覺得神很嚴厲,但讀到這節經文後,心中開始渴望『與神立約』。」

 

當時,服務早療孩子的工作時常會用到假日時間,而無法穩定參與主日禮拜。某週日,本約好一同去偏鄉家訪孩子的老師臨時有事,這讓阿水姐頓時想起之前曾在工作中與中興新村浸信會的師母談話,師母邀她去聚會,「我就去了,安安靜靜坐在禮拜堂最後一排。」

 

那天,牧師的講道特別扎心,彷彿神親自對阿水姐講話,「(我)不自覺地痛哭流涕,再一次立定要與神立約的心志。

  • news-details
  • 市集擺攤能收支打平,又收穫滿滿好評,讓阿水姐覺得非常開心,有著滿滿成就感。(圖 / 阿水姐 提供)

起先,阿水姐想專注個人與神建立關係,預計選擇偏鄉教會聚會,但按己意行的舉動未蒙神悅納—依著查好時間前往屬意會堂聚會卻撲空,事後才知道,那天是該教會野外禮拜,「雖是很小的事,我卻知道這是神的提醒,我就順服委身中興新村浸信會,在教會內受造就與受洗。」

 

穩定聚會的同時,阿水姐面臨越發沉重經濟壓力,仍獨自承擔時,有天教會執事會主席突然問:「阿水姐妳是不是在找工作?」雖不確定執事如何察覺其需要,但在原本教會幹事預備離職時,執事會成員很快就推薦阿水姐為適合接任人選。

 

「說也奇怪,做過各種工作後,這是我第一個馬上產生歸屬感的職務。」阿水姐清楚記得,自己是在1995年10月1日到任,一推開教會大門,立刻知道這工作是神所安排,因而穩定在教會服事近12年。

 

再登高峰,暮年也有精采生活

結束教會全職服事後,興趣廣泛的阿水姐仍想繼續學習,加添創造收入的可能性,「機會也在心願發出後隨之產生。」

 

幾年前先生診斷罹癌,需長期治療與休養,阿水姐尋覓學習機會時,注意到芥菜種會有「花蓮習藝所兩週打工換宿」計劃,「很適合我們,就報名了。而且計劃中也有老伴有興趣的烘焙服務,我們就週休二日、週間投入服務20小時,漫遊花蓮一段日子。」

 

兩週中,阿水姐不只再次重溫小時在芥菜種會園區內的美好回憶,同時認識到芥菜種會近年關注熟齡世代需要,知道年長者通常懷抱三重願望,一是健康促進及維持;二是經濟穩定與安全;三是社會人際連結。

  • news-details
  • 為了本次市集,阿水姐共製作170條臘肉,皆經過仔細處理、毫不馬虎。(圖 / 阿水姐 提供)

芥菜種會協助熟齡人口創造人生下半場的新價值,以助人方式,培力社區全人照顧知能,建立社區支持網絡,鼓勵中高齡者在退休後,重新投入勞動力市場及社會服務場域,共同參與豐富的退休新人生。

 

計劃的一部分包括:「市集培訓課程」以及「行動銀賓員,阿水姐都興致勃勃地熱情參與。

 

關於第二專長培養,阿水姐選擇投入「市集培訓課程」,期能更明確瞭解創業知能、設定目標客群並累積足夠資源,以及知道該如何計算成本、確保獲利,以讓事業得以永續經營。

 

她也分享自己從年少開始懷揣「時間銀行」夢想,希望打造一個體系,參與者能透過志願服務累積時數、存進時間銀行中,當參與者或其家人需要照顧時,就可提領這些時數,其他人給予協助,以此成為彼此互助的共好生活圈。「『市集培訓課程』所學到的,應該有助於夢想的進一步實踐。

 

阿水姐表示,很感謝芥菜種會的知識傳承,及協助連結並參與台中「小旅市集」累積經驗,而後也才有信心報名「禮好市集」,使她能將課堂所學實際操練,從理論到實作,驗證夢想是否可行。

 

同時,阿水姐也用「行動銀賓員」身份,從學習者轉換為產品推廣者,到各地分享推廣芥菜種會社會企業「習得品牌」的產品與助人方式,樂此不疲地投入與人分享的美好。

 

縱然市集只有短暫數天,阿水姐仍津津樂道在當中經歷的一切。

 

她提到,一開始銷售並不順利,在相比佔多數的甜食攤位,鹹食具獨特性,但因臘肉很看個人口味,多半要試吃後才決定是否購買,「起先只是整條臘肉陳列販售,業績並不好。」

  • news-details
  • 設攤期間,阿水姐靈活調整銷售方式,幫助產品順利售出。(圖 / 阿水姐 提供)

後經孩子建議,將大條臘肉切片,改做成臘肉三明治等方便隨買隨吃產品,「策略果然奏效,大獲好評,也凸顯鹹食的獨特性!」陸續有許多遊客、親友前來捧場。

 

「即便每天都忙得團團轉,但很感恩,營收足以支付每天1,000元的攤位費用,為了市集所製作的170條臘肉基本上銷售一空,收支打平就讓人覺得非常開心!」

 

擺攤期間,阿水姐也進一步思考臘肉還能做成哪些鹹食,試著為三明治搭配不同風味醬料,「之後若還有機會,希望再次擺攤有更好表現!」

 

最後,阿水姐提到,「阿水臘肉」聽似極其普通的名字,但她認為,「水」是生命很必要元素,聖經中也提到汲引「生命活水」的重要性,她希望有機會讓產品伴隨福音流通至各地。

 

「在閩南語中,『水』的諧音是『媠』(美麗),同樣想藉此讓人得著美好祝福。」

 

「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讓我擺攤體驗,深刻明白『我是可以的!』阿水姐希望,成功經驗的分享,能吸引更多同年齡層同伴有勇氣持續追夢,「熱情學習、勇於嘗試,每一刻都是精彩人生!」

  • news-details
  • 勇敢跨出舒適圈,讓阿水姐找到熟齡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大呼:「我是可以的!」(圖 / 芥菜種會 提供)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