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疫情讓許多家庭陷入經濟困境,也使得本來就不太會管理錢財的人,每個月都在財務吃緊的情況裡掙扎...
信靠上帝的時間,這一直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功課。對於我們特別渴望的事情,我們總是希望它盡快實現,但這正是上帝給我們的功課:祂從不誤時也不誤事,祂的時間總是最好...
整本聖經最後一段話,是耶穌的門徒約翰老年時受到啟示所寫下。「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什麼,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份。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示錄22章19到20節)耶穌必定再來,當自然和人為災難愈來愈多,在這末後的世代,基督徒應該怎麼生活?
你的每一天是怎麼開始的?用禱告開始,或者是沒有用禱告開始呢?你知道「合神心意」的禱告是什麼樣子嗎?
傳遞消息的平台愈來愈多,在這個資訊量爆炸的年代,我們無時無刻活在一種焦慮中:我會不會錯過了什麼消息?要怎麼樣才可以掌握世界的最新潮流和動態?對於媒體和娛樂產業的工作者來說,這種焦慮更為明顯。
過去張藎庭曾移民加拿大,離開了教會,但仍埋藏對神的渴望;回到台灣後,重回教會生活,在敬拜與神的話語中,重拾對信仰的熱情。在禱告殿服事裡,與團隊共同領受啟示,進而創作出《父》這首歌曲,願以音樂表達神的話語,以及對天父的情感。
生命有不同的階段,我們的職涯也會有轉換的時刻。該如何知道現在的工作已經不適合自己?專欄作家泰勒.達斯維克(Tyler Daswick)在《Relevant Magazine》撰文分享,每個人都期待一個充滿意義的職涯,若你的工作出現這九個徵兆,可能代表你可以換工作了。
「因你是我的神,你拯救我們,你必定會帶領我們越過困難。」空靈優美的歌聲,《小鹿在比特山上》樂團主唱温昱萱在舞台上,娓娓唱著她對神的告白。
對那些不管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的人來說,生活常常在雜亂無章和混亂中渡過。這是緩和痛苦的藉口,髒盤子明天再洗、垃圾明天再收、衣服明天再整理...這樣的生活態度無疑地會產生許多問題,也不是合乎上帝心意的生活方式。
尋找真愛的路上難免崎嶇顛簸,當兩個人努力試過仍無結果,在分手以後是否還能成為朋友?
「當醫生告訴我,那是皮膚癌並且需要手術切除的時候…恐懼從我心底竄升,如果癌細胞已經擴散了怎麼辦?如果一切都已經太遲了怎麼辦?」專欄作家史蒂芬.富勒(Steve Fuller)分享自己的經驗,他試著告訴自己往好的方面想、從科學角度(大部分的人都會好起來的)──然而,上帝能給我們的安慰遠比這個更好!
雙手對於鋼琴家,如同肺部對跑者一樣重要。逢甲大學EMBA第九屆樂跑協會會長宋守彥,參與過國內外大大小小馬拉松比賽,當體能、比賽成績越來越好,禱告不再是每天必要;有天因長期咳嗽不止、呼吸困難送醫檢查,卻得知需切除肺部治療,於是他重新在主面前,交託主權,並見證神奇妙的醫治。
約翰福音2章15節提到的耶穌,一點也不溫柔。「耶穌就拿繩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趕出殿去,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我們很難想像當時的情況有多混亂,但聖經確實記載耶穌「推翻了他們的桌子」。這不是常常發生的事情,然而知道這件事情令我們驚訝:耶穌,不應該總是溫柔的嗎?
我們是什麼樣的基督徒呢?檢視一下自己的信仰生命,你對上帝的認識僅存在理性和知識,還是你常常在豐盛的恩典中經歷祂呢?聖經所說的「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是你真實的體會嗎?若只有大腦的知識,就和法利賽人一樣,知道的多、真正明白的卻少,即便救主耶穌已經出現在他們面前,這些高舉知識的人,永遠不會知道救主早已來到他們的面前。
擁有堅固的友誼,是每個人內心都嚮往的。然而,這樣的友誼是需要我們用心經營,才能締造出來的關係。
這是一個充斥著懷疑和不信任的世代,我們被教導要當一個聰明機敏、偶爾還要有點心機的人──因為人心難測,過於單純的付出會帶來傷害,無條件的愛更不可能存在。當冷嘲熱諷、憤世忌俗成為大環境的樣貌,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和愛愈來愈少,即便只是無心的一句話或一個小錯誤,都會讓我們不自覺懷疑別人的動機…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