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聖誕愛傳頌」公益市集年年在城市中發揮分享愛的影響力:今年合計關懷1萬弱勢家戶,送出350萬金額,加碼200雙新鞋,更看見上帝奇妙調動萬有,鼓勵愛的活動持續辦下去!一,12強世界棒球賽事中的桃園國手林立現身活動現場,善用「捐簽名球」影響力,帶動民眾參與「送鞋送愛」公益行動;並表達自己身為基督徒,信仰
今(19)日上午8時,第一屆嘉義縣城市祈禱早餐會「農工科技大縣.攜手神愛無限」於長榮文苑酒店盛大舉行,席開27桌、近300人熱情蒞臨!眾多長期深耕嘉義縣、深愛這塊土地、畢生牧養嘉義縣民的牧者們,特從山上、海邊及平原前來聚集,同心敬拜神、合一禱告,盼神傾福於嘉義縣直到無處可容。李國煒呼喚道:「希望在上
「什麼時候還要再辦?」許多教會家人、新朋友紛紛詢問著教會,眾人因扶助有需要的家戶而熱情洋溢,「關懷弱勢」成福音切入點,不少新朋友因此走入教會。美福教會從2022年起投入「攜手愛無限」,一開始認領50戶,但從中看見了需要,2023年提升到500戶!更串聯社福單位、學校與「新朋友」,舉辦相關活動,共同用
五年前,一通來自百貨公司的主動邀約電話,開啟基督救恩之光教會每年聖誕節外展佈道的契機。雖然只是一年一次、表定一小時的簡短演出,教會與服事團隊仍是細心安排預備,透過詩歌、故事、有獎徵答與親子活動,讓孩子們與家長開懷大笑的同時,也領受從神而來的滿滿祝福。多年下來,竟也累積了一批小小粉絲,總會如期報到,和
4月2日,由夏凱納靈糧堂、士林靈糧堂、雅比斯基金會、中華仁親社區關懷協會,共同舉辦的親子劇場〈秘密之書的秘密〉,在「大直美麗華商圈」熱鬧登場,吸引了上千人的親子家庭參加。由跨世代戲劇團隊打造的原創劇本,以豐富的戲劇、舞蹈、趣味互動等方式呈現,吸引上千個親子家庭同樂,節目進行現場笑聲不斷,大人、小朋友
歡慶聖誕佳節,火把教會打造大同區新亮點,點綴著雅致窗花造型的5公尺高聖誕樹,矗立在教會所在地台開大樓中庭,連動周圍的人行道燈飾,於11月26日晚間璀璨點燈,揭開聖誕序幕!
為了鼓舞長年服務弱勢群體的社福機構,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連續第四年,在全台舉辦北、中、南、東共5場「愛無限公益餐會」。11月27日高雄場,與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基督教文化交流協會共同合作,當天席開27桌,共邀請8家社福團體、270位受助者參加。
2022年「YMCA愛與希望園遊會」於23日在水交社文化園區隆重舉行,別有一番新氣氛,園區的眷村氣息讓人流連駐足,黃偉哲市長也在百忙中蒞臨現場、與民同樂。今年人潮比往年多很多,舞台節目精彩,活動有得吃、有得玩,眾人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午後時光。
身為父母,常苦惱於如何營造親子關係嗎?以下提供5個趣味活動,供親子同樂,也為孩子留下美好回憶!
11日下午4點30分,新營文化中心暨綠川廊道燈區「2021聖誕點燈晚會系列活動」熱情展開,現場有「天主教台南教區」社福團體義賣,也有聖誕老人折造型氣球,吸引親子大排長龍;舞台上,主持人以「聖誕搶答」熱絡氣氛,「聖誕節是慶祝誰的誕生?」眾人踴躍舉手回應:「是耶穌!」
切膚之愛基金會「連瑪玉學苑」今(2020)年聖誕大不同!24日,大村鄉鄉長游盛前往學苑歡慶聖誕節,為失智長輩帶來既溫馨、又難忘的聖誕美好回憶。
年輕的泰勒.馬丁在非洲的宣教學校,當創辦人為他按手禱告時,他不僅看見天堂富麗堂皇的景象,天使和狀態完美的人們一起用餐跳舞,並感受到強烈的喜樂和愛的氛圍,還遇到了一位光芒耀眼、從前世界上的先知,帶他參觀天堂的家……
離鄉背景、在茫茫大海中從事辛苦的捕魚工作,偶爾在異國靠岸、上陸,面對的卻是陌生的環境與冬季低溫的天氣…在高雄,有一群基督徒於聖誕節,無條件向他們張開溫暖的雙臂,為這群弟兄帶來心靈與實質上滿滿的祝福!
我的原生家庭 由於母親是父親的外遇對象,記憶中,八歲之前我從未見過父親。後來父親在原配的默許下,才安頓了我們一家人,但他很少回我們這個家。偶爾回來,有時是醉酒,有時是和母親爭吵,我幾乎沒有與爸爸親近互動的經驗。 父親的疏遠,母親的焦躁與缺乏安全感,加上旁人的閒言閒語,使我內心非常受傷、憤怒,
我的原生家庭 由於母親是父親的外遇對象,記憶中,八歲之前我從未見過父親。後來父親在原配的默許下,才安頓了我們一家人,但他很少回我們這個家。偶爾回來,有時是醉酒,有時是和母親爭吵,我幾乎沒有與爸爸親近互動的經驗。 父親的疏遠,母親的焦躁與缺乏安全感,加上旁人的閒言閒語,使我內心非常受傷、憤怒,埋怨自己為何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小小年紀就覺得活著沒有意思,常在逃學中混日子。高一時,還曾在叛逆心理下想去混幫派,幸好未獲「錄取」。 後來,哥哥信耶穌後生命大為改變,邀我到教會聚會。在教會中,我體會了未曾享受過的愛與關懷,封閉的心逐漸開啟。高二上學期生了一場大病,進一步促使我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隔年復活節受洗成為基督徒。在上帝愛的醫治與牧長的教導、輔導之下,我的生命逐漸翻轉,從內向退縮變為喜歡接觸人、為別人服務。這些生命蛻變的蒙恩經歷,正印證了聖經所描述:「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父親失職,貽害久遠 父母之間的關係、與子女的互動等,對下一代影響很大。若未曾妥善處理,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傷害,即使已過中年、甚至進入老年,仍深受其害。當原生家庭功能失調時,父親帶給子女的傷害與影響往往更為深遠。 1.性別認同 父母是孩子性別認同的第一個對象。父母的角色和互動對孩子有著長遠的影響,特別是青少年階段最為關鍵。尤其是父親不常與兒女相處,或是經常「缺席」,甚或淪為「無父」狀態,那麼兒女在成長過程中便可能因缺少模仿、學習、觀察的男性榜樣,在性別角色及認同上產生混淆。 2.擇偶與婚姻 父母輕忽婚姻常影響孩子對婚姻的觀感。我自己便由於父母常起衝突,一度非常討厭婚姻,有一些人則日後選擇對象時也輕忽隨便。在父親常對母親拳腳相向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儘管痛恨父親的行為,立誓將來絕不對另一半施加暴力,然而婚後卻很可能由於不知如何妥善處理和配偶之間的衝突,而複製父親的暴力行為。事後縱然懊悔,若未經適當輔導,往往一犯再犯。 3.職場關係 若父親非常威權,孩子從小在害怕、壓抑中成長,進入職場後,很可能將父親的形象投射到主管身上,產生兩種極端情況:一種是非常畏懼主管;另一種則是不願服從,動輒和主管對抗。這兩種情況都會嚴重影響個人在職場的表現與發展機會。 4.叛逆行為 青少年加入幫派,有很高比例是由於父親負面的影響,使孩子向外尋找接納、認同、保護,視幫派首領如「代父」(替代的父親),為了得到他們的關愛與肯定,不惜言聽計從,鋌而走險。有些人的叛逆行為,是到了中年、甚至退休之後才爆發出來,對自己、對別人的殺傷力比起青少年時期更加巨大。 5.信仰認同 上帝是基督徒最不離不棄的「天父」。人雖是按照上帝(天父)的形象被造,許多人卻是依據和父親的關係來認識天父的。破碎的父子、父女關係,很可能使子女日後難以體會何謂天父的慈愛而拒絕衪。 原生家庭陰霾的纏擾 以下幾項因素,導致許多人受困於原生家庭的陰霾中,難以解開心結- 1.記憶的牽絆 人是有記憶的,往日的傷害難免浮現心頭而帶來困擾。「事情都過去了,忘了吧!」這樣的勸告對當事人並沒有幫助。有些人以為自己早已遺忘往事,事實上只是以意志力壓抑記憶,在某些情境下,傷痛的往事仍會排山倒海地從記憶深處湧出,使自己和最親近的家人仍飽受困擾。 2.未長大的孩子 一位八十幾歲的女士,在輔導過程中不斷控訴父親,數度痛哭失聲。原來她在母腹時,父親由於已有許多女兒,一直希望得個男孩,不料事與願違,父親非常失望,對她視若無睹。為了博得父親的肯定,她努力求學,成為醫師,在專業領域頗受推崇,但始終未能獲得父親的肯定和關愛。父親在她六十歲時去世,她從此陷入更嚴重的憂鬱中,覺得自己的人生是一場空,不管如何努力,都得不到父親的肯定,如今父親去世,再也沒有機會做任何努力了。雖然她當時已年逾八旬,在陳述父親對她的冷漠與拒絕時,我看到眼前坐著一位尚未長大又受傷未癒的小女孩。 3.穿著「舊我」 二戰時,某個集中營裡,戰俘們常年穿著同一套破爛髒汙的舊衣服,人人渴望換上乾淨的衣裳。一天早晨,集中營指揮官宣佈了一個好消息與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早點名之後每人都可換一套衣服,戰俘們歡聲雷動;指揮官接著公佈壞消息:大家只能互換臭舊衣服。這樣的羞辱使戰俘們氣憤到幾乎引起暴動。 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便如同生命的舊衣。聖經說:「要脫下一向使你們生活在腐敗中的『舊我』??你們的心思意念要更新,需穿上『新我』??」若未脫去「舊我」(原生家庭所形塑,傷痕累累的自我),或只是換上另一套別人的臭舊衣服(從別人得到不正確的觀念,或不當的協助),或是仍穿著自己臭舊的衣服,就算外面披上華麗的衣服(表面上好像有改變,其實只是隱藏和偽裝內在的「舊我」),生命仍被困在殘破的往事中。 4.未處理的傷害 這是最根本,但也常被忽略的問題。身體的傷口若未經適當處置,可能惡化,甚至致命。同樣的道理,心理的創傷若未經醫治,放任不理,傷口將持續惡化,殘害當事人和最親近的家人。 近年流行的「正向心理學」,強調正面思考,注目於生命中的美好時刻。立意雖好,仍無法徹底醫治心靈傷害,因為改變生命絕非僅止於正向的肯定、安慰。如果沒有適當的療傷,生命沒有康復、成長,那麼,在某些情境下,被遮蓋、隱藏的傷害仍將如潮水湧上心頭,繼續帶來傷害。 要解開與父母之間的心結,走出原生家庭的陰霾,當事人必須先真正走出受傷的經歷,生命經過療傷、蛻變、成長、成熟,脫去舊我,穿上新我,當往事浮現心頭時,不再受到困擾。經過這些歷程之後,正向心理學的輔導方法,才能真正發揮果效。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陰霾 一個人如果不斷重述往日的痛苦,就如同一張故障的唱片,卡在唱機上辛苦地迴轉,重複播放著令人難以忍受的哀調噪音。要解開與父母之間的心結、走出原生家庭陰霾,必須透過以下五個步驟。當然,很多時候需要受過訓練的輔導者或導友的協助與陪伴,方能走完這不容易的過程。 1.體諒與了解 走出原生家庭陰霾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成人子女應從體諒與了解的角度,理解加害者當時所處的困境。從體諒的角度來看,父母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缺少為人父母的好榜樣,甚至也被自己的原生家庭傷害而未癒,以致為人父母後由「受害者」成為「加害者」,繼續傷害下一代,形成惡性循環。 2.存感恩的心 人們在談論原生家庭傷害時,往往專注於「受傷」,以至於泯滅了親子間難以否定的親情之愛,我們雖不認同「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也主張「天下無完全不是的父母」,連最壞的父母也必有一點親子之愛。若能用心追溯親子間「愛」的回憶,哪怕只是一絲絲溫暖回憶,也能使成人兒女轉而對父母存著一些感恩,或者至少感謝的心。正如聖經所呼籲,不只父(母)親的心要轉向兒女,兒女的心也當轉向父(母)親。 3.反省自己的態度 當受困於原生家庭傷害的成人兒女,能夠放下怨懟的情緒,感謝父母對家庭的付出時,便可反省自己活在父母的陰影下時,曾經反應不當而傷害父母,或是以父母的失職為藉口而成為叛逆又不尊重、不孝的「浪子」、「浪女」。然而,「浪子/浪女回頭金不換」,不是嗎? 4.饒恕與釋懷 人之所以能真正走出親子心結的困境,是因願饒恕加害者而獲得自我釋放、自我提昇。若一直將自己困鎖在怨恨中,不僅自己受苦,也會讓家人生活在陰霾中。 許多當事人的父母已年邁或過世,早就無法繼續傷害他們,但他們困在記憶的牢籠中,怪罪父母,持續傷害自己與下一代,這是一種自貶與自殘。好像一個人憤憤不平地控訴自己被父母關在傷痛往事的牢籠,殊不知打開牢門的鑰匙就握在自己手中。對於這些仍在經歷原生家庭傷害的成年子女,當他們願意體諒父母、感謝父母的親情、承擔自己的缺失,並意欲饒恕父母時,常可藉助主耶穌受難時的禱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來獲得動力、尋見機會,與父母重建關係。即便父母已逝,亦可使自己不再老是灌飲怨恨的苦水。 5.從「父己」到「父人」 要從原生家庭的傷害中得醫治,最後有個很重要的過程:「父己」,亦即「父我自己」,成為自己的父親,關愛、珍惜、督促、肯定自己,幫助自己真正在心志上長大成熟,不再像個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可憐小孩。 回首來時路,原本無助、受傷、厭世的我,之所以能轉化為「父己」的人,先是大哥和牧長們成為幫助我成長的「代父」,更引領我找到了「天父」,然後藉著從完美天父而來的愛和他們的榜樣來學習「父己」。 上帝的恩慈和師長們的關愛、指引,使我能夠走過又走出傷痛的往事,又特別能夠以同理心來體諒、關懷正在承受家庭傷害和困擾的人,並在上帝的帶領下,投入「父人」的家庭與心理輔導事工,盡力成為他人的好「代父」,陪伴進而幫助受傷的人療傷、成長、蛻變。每當看到別人的生命從憂傷、無助,轉為喜樂、滿有盼望,我心中的喜悅便無法言喻。 舊事已過,新人登場 雖然我成長在一個失調而且會讓子女受傷的原生家庭,然而因為認識天父,領受到衪愛的救贖,使我能重新去了解、體諒、饒恕和感念我的父母,而走出原生家庭的陰霾。這豈非「療癒釋懷登新境」的美好寫照! 我和妻子李懷恩自1972年結褵至今,攜手以愛為兒子打造健康蒙福的原生家庭。兒子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盡力參與他的重要活動,一起從事他感興趣的事情,陪伴著他成長。如今兒子已為人夫、為人父,育有兩位正在小學就讀的可愛兒女。一家人不論多麼忙碌,都會撥出時間「三代同樂」,共享親情之愛。 記憶無法抹滅,但我早已解開對父母的心結。上帝將我年少時難以承受的苦毒,化為對自己的祝福,並常以自己的成長歷練,作為能祝福別人的見證與教材。如今回想往事,沒有痛苦,只有感恩;沒有咒詛,只有祝福! 作者葉高芳博士,現任國際真愛家庭協會會長,擁有家庭協談博士及協談心理學博士,是華人推動專業家庭教育與輔導的先驅者,為知名家庭教育及輔導專家。 本文出自真愛家庭雜誌第102期 (文章授權/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作者/葉高芳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陪你走過春夏秋冬 可以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玩樂分享、也可以一起衝刺努力 小女兒加加有幾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每逢假期就會相約聚集。一次聚集回來,她與我分享這些朋友的近況,有人提早畢業,有人已經找到工作,當她分享得正開心時,我問她:「當妳聽見這些好消息,妳會不會感到焦慮呢?」加加說: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