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啟示錄2:2-5) 耶穌用仁慈跟以弗所教會對質,呼籲他們悔改並回到起初的愛心。如果他們不聽,就將燈台挪去,這「回歸」的呼召在今天引起了共鳴,對台灣來說是一個及時的訊息。身為代禱者,我們願意透過悔改和愛來幫助神的子民大大回轉嗎?
「如此,人從日落之處必敬畏耶和華的名,從日出之地也必敬畏祂的榮耀;因為仇敵好像急流的河水沖來, 是耶和華之氣所驅逐的。」(以賽亞書59:19) 偉大的復興家和美國第一次大覺醒之父約拿單·愛德 華茲(Jonathan Edwards)說,在每次復興之前都有3件事:聖潔、合一和禱告。
「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哀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沒有人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因為所補上的反帶壞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馬太福音9:15-16)。 今天我們要研讀聖經中禁食的操練、態度和應許。
「我兒提摩太啊,我照從前指著你的預言,將這命令交託你,叫你因此可以打那美好的仗。常存信心和無虧的良心。有人丟棄良心,就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壞了 一般。」(提摩太前書1:18-19) 身為代禱者,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內心發問:「神啊,?想做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使我們透過友誼更接近神的心意,而且也給了我們信心,讓我們持守同一個方向禱告。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馬太福音??16?:?19)? 在福音書中,每一次耶穌講到教會,都會提到她的工作是什麼。教會應該透過鑰匙來上鎖或開鎖—捆綁或解開,行使治理的權柄。這些鑰匙從哪裡來呢?根據以賽亞書22章22節,這些屬靈的權柄鑰匙是屬於耶穌的。
「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拉基書4:5-6) 神所做的一切都以家庭為中心。聖經是關於神這位父親圍繞著祂的兒子來建立家庭的一個故事。從定義上講,這是一個累代的家庭、累代的故事,甚至神在台灣的核心工作也是跨世代的,包括那即將到來的起初的愛的復興、拿細耳人運動和台灣志願運動。台灣將會是一個家庭故事。
「我在他們中間尋找一人重修牆垣,在我面前為這國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滅絕這國,卻找不著一個。」(以西結書22:30) 在一次禁食禱告中,有一個先知性的夢臨到一位代禱者,神啟示了一隻站立的企鵝。當他仔細觀察時,企鵝的背部佈滿了之前戰鬥的傷痕。當這位代禱者看著企鵝時,主說:「這不僅僅是一隻企鵝。這是一隻帝王企鵝。」在整個夢中他一遍又一遍地說「帝王企鵝」,當夢結束時,神說:「你要記住牠的名字,因為牠代表了台灣屬靈權柄的特徵。」
「神給身處危機中的國家最大禮物之一,就是年輕的拿細耳男女,他們將扭轉局勢。」
「你們去為我、為民、為猶大眾人,以這書上的話求問耶和華;因為我們列祖沒有聽從這書上的言語,沒有遵著書上所吩咐我們的去行,耶和華就向我們大發烈怒。」(列王紀下22:13) 約西亞透過不可思議的行動來拯救了那一代的人,他在禱告、禁食和哀慟中尋求神,帶領全國悔改轉向神。相信台灣的時候到了嗎?我們一起仰望禱告!
「因此,你們要在東方榮耀耶和華,在眾海島榮耀耶 和華─以色列神的名。」(以賽亞書24:15) 「萬軍之耶和華說: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我的名 在外邦中必尊為大。在各處,人必奉我的名燒香,獻潔 淨的供物,因為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為大。」(瑪拉基書1:11) 了解原住民的歷史,就會了解台灣復興與宣教的歷史。
「兩支派的人挨近摩西,說……我們自己要帶兵器行在以色列人的前頭,好把他們領到他們的地方……我們不回家,直等到以色列人各承受自己的產業。」(民數記32:16-18) 當神的百姓即將進入應許之地時,他們有12個不同的支派一起行動。然而,其中兩個支派更希望留在約旦河以東。到了爭戰的時候,他們想置身事外,這樣他們就可以照顧自己的牲畜。換句話說,他們只考慮到自己。 摩西嚴厲地警告他們,他們就像他們的祖先一樣——那10個探子在應許之地的事上使百姓灰心喪氣。迦得和流便支派不願意為其他支派爭戰是自私的,違背了神的旨意,但他們後來改變了主意,決定在其他支派得到他們的產業之前,不接收自己的產業。
「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馬太福音9:36-38) 在夢中,許多宣教士的面孔掠過,他們都曾服事過台灣,多年來在這裡獻上生命,創辦福音的工作。主在夢中說:「多給誰,就向誰多取。」(路加福音12:48下)夢的解讀清楚地表明,台灣400多年來一直都是接受福音的地方。 現在,是時候奉差遣出去傳遞真理了。
神每一次大能的運行都先從禱告運動開始,看見台灣要進入命定,成為一個強大奉差遣宣教的國家,應該也相差無幾。當我們繼續展望台灣志願運動的異象時,需要看到神在台灣、列國和大使命中所編寫的故事中的位置,讓我們回到馬太福音9章36到38節: 「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馬太福音9:36-38) 當耶穌遇見人類極大的破碎時,沒有人來醫治、滋養和引導他們,祂向門徒發出呼召,第一個呼召並不是差遣,而是禱告。在禱告的呼召中,耶穌敦促門徒懇切禱告,求莊稼的主打發(希臘語:ekballo)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
約珥書2:15:「你們要在錫安吹角,分定禁食的日子,宣告嚴肅會。」盧安格牧師說:「當一個國家沒有希望、沒有救藥時,神仍然有一個聖潔的處方:吹響號角,分定禁食的日子,宣告嚴肅會。」
「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著十字架誇勝。」(歌羅西書2:15)「弟兄勝過牠,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啟示錄12:11) 在出埃及的日子,主命令祂的百姓取一隻逾越節的羔羊,然後把羊羔的血抹在家庭的門框上(見出埃及記12:1- 13)。當神要在全國運行時,這血就是祂的記號,同時釋放出對埃及諸神的審判,並以大能的拯救來釋放祂的百姓。生死取決於血的同在。
「非利士人聽見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非利士的首領就上來要攻擊以色列人。以色列人聽見,就懼怕非利士人。以色列人對撒母耳說:『願你不住地為我們呼求耶和華─我們的神,救我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撒母耳就把一隻吃奶的羊羔獻與耶和華作全牲的燔祭,為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耶和華就應允他。撒母耳正獻燔祭的時候,非利士人前來要與以色列人爭戰。當日,耶和華大發雷聲,驚亂非利士人,他們就敗在以色列人面前。」(撒母耳記上7:7-10) 台灣任務才剛開始,主就跟我們談到了領聖餐的重要性。聖餐不僅僅是個人奉獻或集體敬拜的行動,而是天國進擊的行動。定時領聖餐將成為我們屬天的回應及武器。
「大衛對非利士人說:『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神。』」(撒加利亞書上17:45) 當驚恐的人們迎戰非利士軍隊及常勝將軍歌利亞時,是壓倒性的勝利。在天然人的頭腦中,他們根本無法與歌利亞的體型、力量相提並論,完全在其威懾之下。 日復一日,為了戰鬥,以色列軍隊已經穿上戰衣,列隊與敵人對峙,但沒有人打算出來戰鬥。恐懼已經佔據所有人的心,似乎沒有盼望,一切似乎都消失了。
提摩太前書2:1-4,「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地度日。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
「願他們口中稱讚神為高,手裡有兩刃的刀,為要報復列邦,刑罰萬民。要用鍊子捆他們的君王,用鐵鐐鎖他們的大臣;要在他們身上施行所記錄的審判。祂的聖民都有這榮耀。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詩篇149:6-9) 對大多數人來說,1944年6月6日是「諾曼第登陸日」,也被稱為「盟友日」。就在那天,盟軍猛攻法國諾曼第口岸,對軸心國家的邪惡統治造成了重大打擊,標記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轉捩點。 我們正處於軸心國家復興的時代——政府和政權聯手,一心發動戰爭。不僅試圖剝奪國家賴以生存的自由,而且還意圖抵擋耶穌之名的傳播。
「君王不能因兵多得勝;勇士不能因力大得救。靠馬得救是枉然的;馬也不能因力大救人。耶和華的眼目看顧敬畏祂的人和仰望祂慈愛的人,要救他們的命脫離死亡,並使他們在饑荒中存活。」(詩篇33:16-19) 在一些國家領袖和軍隊不斷發出侵略和戰爭威脅的今天,我們很容易渴望一種政治或軍事解決方案,將安全問題交到我們的政府領導人手中。但是,當我們認識到這些威脅最終是屬靈的,因為它們的目的是限制福音的傳播,阻撓神對台灣的特殊計劃時,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國防和安全問題不僅僅是總統和內閣成員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教會需要承擔和領導的問題。
「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我要論到耶和華說:祂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神,是我所倚靠的。」 詩篇 91:1-2,神希望祂的百姓知道祂是他們偉大的守護者,祂渴望我們信靠並仰望祂的憐憫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