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同學問:「作為非信徒,我們也有自己人生的標準,憑什麼說基督教的標竿更好呢?」 答:「同學,任何事情要創造「產值」,需要工作;要創造「價值」,需要信仰。前者需要技術、管理與努力;後者需要理想、熱情與委身,甚至是衣帶漸寬終不悔。 人不同,每個人的工作標竿也不同。不需要以某人的準則,去衡量所有
同學問:「作為非信徒,我們也有自己人生的標準,憑什麼說基督教的標竿更好呢?」 答:「同學,任何事情要創造「產值」,需要工作;要創造「價值」,需要信仰。前者需要技術、管理與努力;後者需要理想、熱情與委身,甚至是衣帶漸寬終不悔。 人不同,每個人的工作標竿也不同。不需要以某人的準則,去衡量所有人。給衡量的是上帝。「工作」存在的意義,是祂訂的: 第一、祂創造世界,顯示祂是作工的主。因此人也要工作,工作有其神聖性。 第二、祂要人有管理世界的責任,顯示祂要人與祂同工。因此人要工作,以照顧世界為責任。 第三、祂創造後有休息,且賜福那一天,顯示祂要人工作後有休息,經歷祂賜福。 但人犯罪了,工作的意義也改變。經過漫長的歷史,工作的價值一直在改變,人變成工作的主,以工作的成果凸顯自己。工作的神聖性在改變,人沒有管理世界,而是掠奪世界,破壞環境。工作的尊榮性在改變,人愈來愈沒有休息,被工作催逼,失去上帝的賜福。 到了近代,這問題愈來愈嚴重,高度的工業化,使人變成生產的小零件;高度的商業化,使人因工作分階級;高度的分配不均,使人失去從事工作的尊貴性,即使終日汲汲營營,也因時勢的瞬息萬變,而不得安寧。 如今,普世工作的標竿,如同一堆曠野上零散的草。人生的標竿,如同插在荒山上失去旗幟的旗竿。工作的價值,如同兵荒馬亂戰場上,倒下的旗幟。 怎麼辦?『那時我說,上帝阿,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希伯來書十:7),回到起初上帝旨意的工作,是我們的禱告,是我們工作的標竿。 生命的更新,會帶來工作的新標竿,這是我們所傳的福音。不是以世界的錯,來證明上帝的對。而是,主啊,可憐我,我若不活在?旨意裡,我將隨流失去。 工作是為了生活,還是有福音的意義?我依然相信是後者,一生都在經歷主。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剛過的禮拜六(3月24日),花博公園舞蝶館吸引逾2,000人參加「奇蹟嘉年華」復活節園遊會,這是中山區和大同區聯禱會等20多間教會齊力舉辦的福音活動。為拉近教會和非信徒的距離,靈感出自紐約帽子大遊行,設計、提供民眾五彩繽紛的創意帽子,於攤位活動和音樂表演中,傳遞耶穌救贖全人類的好消息。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信徒們走在一起同聲共氣,容易有共嗚。只是跟非信徒相處方面,有時會有隔閡,像是基督徒習慣使用的信仰詞彙等等。 信徒跟非信徒的相處實屬大學問,日前香港道聲出版社社長梁美英牧師接受專訪,分享有關與非信徒相處的原則和方向:「要尊重別人,以及留意其感受。」
《上癮的治療與陪伴:全人關懷心靈輔導手冊》於1月出版,免費提供讀者「K他命檢驗試劑」,可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