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基督教今日報)

我們當爸媽、當親人,總是想把孩子的可愛、成長紀錄下來,分享到朋友圈、社群上。但很多人沒發現,這些照片和文字裡,已經藏著孩子的真實姓名、就讀學校、班級,甚至他每天必經的地方。這些,可能變成某些人「肉搜」的起點。

那天滑手機,一張照片讓我停了下來。

 

一個孩子穿著制服站在學校門口,笑得很開心。照片的說明寫著:「今天我家小一生開學啦!XX國小一年X班,老師人超好~」

 

如果是你,你會覺得這張照片可愛,還是有點不安?

 

我們當爸媽、當親人,總是想把孩子的可愛、成長紀錄下來,分享到朋友圈、社群上。但很多人沒發現,這些照片和文字裡,已經藏著孩子的真實姓名、就讀學校、班級,甚至他每天必經的地方。

 

這些,可能變成某些人「肉搜」的起點。

前陣子去一間學校演講,主任特別跟我說,是否提醒一下家長,上傳孩子照片其實也有要注意的事情。今天文字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歡迎留言補充喔:

 

拍照上傳孩子的照片前,有三件事值得我們一起想一想:

 

1.孩子的個資,比你想的更容易被挖出來

印象很深刻,警政單位拍過一支影片,光是一個孩子的本名,厲害的駭客可以在短時間內兜出10多種個資,包含學校班級、家長姓名、年齡、興趣等等。

 

所以照片說明裡提到全名、學校名稱,甚至連班級老師,這些資訊看似無害,但只要有心人去查,很容易拼湊出孩子的生活軌跡。

 

不只是陌生人,甚至是網路上那些我們不認識的「朋友的朋友」,都可能一眼掌握孩子的個資。

 

建議做法:

1.避免公開孩子的全名

2.拍制服或講到學校資訊時,思考是否真的需要提

3.若只是想記錄或和親友分享,可設定「僅限家人可見」或「限時動態」

 

2.住家附近的背景,也可能透露孩子的生活圈

很多人會在家門口、社區、常去的早餐店幫孩子拍可愛的生活照。但其實一個建築物、一塊招牌、一台機車的車牌…這些都是有心人士能追蹤到的「線索」。

 

你我或許只是想記錄美好,但對壞人來說,那是導航地圖。

 

外國也有案例,有犯罪者就是這樣循著線索找到孩子的住址的,這些小事,都是拍照上傳前,我們要留意的!

建議做法:

1.拍照時注意背景是否會洩漏地點資訊

2.有疑慮時,使用模糊、裁切、貼圖等方式處理

3.避免在「打卡地點」直接標註住家附近的位置​

 

3.尊重孩子的身體與意願,是最好的榜樣

很多小孩在拍照時不自在,但我們總是笑笑說:「乖啦,拍一下啦,媽要記錄你長大嘛~」

 

但孩子的身體界線、被觀看的感受,是從這些日常中建立的。

 

尤其是有些照片,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覺得尷尬、甚至不舒服,我們現在上傳的一張照片,也許會成為他未來在學校被同學調侃的素材。

 

重點是,從小我們就應該做孩子數位公民的好榜樣!上傳先想一想,拍照前問一問,這些都會成為未來孩子數位價值觀重要的奠基。

 

建議做法:

1.拍照前先問孩子:「你願意拍嗎?可以放到網路上嗎?」

2.孩子說「不要」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尊重他

3.長期下來,孩子也會學到什麼是「尊重別人」,因為他被尊重過

 

愛孩子,不一定要讓全世界看到

 

我們當父母、長輩、老師,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但有時候,「太多曝光」反而會變成一種風險。

 

孩子的照片,是紀錄也是禮物。

 

只是在每一次按下「上傳」前,也許可以多想一秒鐘:

 

這張照片,是孩子願意分享的嗎?

這些資訊,未來有可能成為某種風險嗎?

 

不是不能拍,不是不能分享,而是更有意識地守護他們,這是我們給孩子最溫柔的保護傘。

 

(文章授權/趙逸帆)

author

趙逸帆

不帆心家庭教室創辦人,親職講師與現場教師。期待藉由真理、教育與輔導專業,幫助新世代家庭有更好的溝通默契,活出上帝創造的美好價值!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