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由左上、右上、左中、右中至圖下,分別為:華福總幹事董家驊牧師、洛杉磯正道福音神學院舊約研究副教授蔡玉玲博士、基督教迦南堂主任牧師兼伯特利神學院講師鄭家輝、亞甲洞衛理公會協理牧師許慧怡、iM行動教會主任牧師松慕強。(圖/直播截圖)

新世代年輕人被稱為「網路原住民」,似乎讓部分牧者產生一種「迷思」—要用網路牧養青年。但研究報告卻顯示,年輕人在面對「線上崇拜」的專注度,卻是眾多年齡層中「最低」的!為何會有如此現象?教會又當如何運用網路影響年輕世代?

昨(4)日晚,世界華福中心舉辦「網路時代下的青年牧養迷思-牧師非得當網紅?!」,邀請4個不同國家的牧者,分享對時下年輕族群的觀察,以及操作網路媒體的經驗談,一同探討網路牧養的迷思及策略。

 

首先,華福總幹事董家驊牧師分享,新世代牧者可能會面臨「3種焦慮」

第一種:是看到其他教會的優點,苦惱是否要加以學習。

第二種:是牧者身份認同的焦慮,到底在新世代,要成為甚麼樣式的牧者?學習哪個典範?

最後一種:深怕錯過任何資訊、機會的焦慮。

 

新世代下的牧養挑戰重重,董家驊認為,牧者可更深入理解這世代的年輕人、探討網路世代的機制,並思考門訓的做法和洞見,並且,每個牧者都可按著不同的「氣質」,運用多元恩賜,回應呼召。

蔡玉玲博士指出國外研究顯示,年輕人願意繼續留在教會中的原因,第一名是「教會是我與神的關係,很重要的一部分」。(圖/直播截圖)

 

這10個特質的教會,最吸引年輕人

洛杉磯正道福音神學院舊約研究副教授蔡玉玲博士,本身是研究舊約的學者,因聽到疫情期間,很多牧者對於「網路牧養」的憂慮,因此進行「疫情後的教會歸位與定位問卷研究」,初步訪問682名在世界各地的教會參與者。

 

經調查,發現與大多人想像的不同,疫情間,年輕族群」反而是網路參與度最低,以及線上崇拜專注度最低。她根據相關研究資料指出,年輕人在18到22歲期間,因生活型態的轉換,以及生命的自我尋求,容易不穩定聚會。

 

經過這段時期後,年輕人是否願意繼續留在教會的關鍵,與教會及學生事工的「規模」無關,而是教會本身的「特質」,以及對青年的影響力為何。

 

蔡玉玲總結出10點吸引年輕人的教會特質,分別是:真誠、避免偽善、真實、支持、饒恕、激勵、關心、受歡迎、合一

 

綜合許多研究資料,蔡玉玲總結出5個年輕人所看重的價值,並反思有效的線上牧養策略:

1.渴望彼此間的連結,建立信任關係

年輕人看重人與人間的實質連結,若線上牧養彼此間的關係不深,他們也不願意敞開參與

 

2.「感受」較強烈

青年喜歡真實、真誠的關係,不喜愛偽善的基督徒;他們需要被關心、歡迎、饒恕、鼓勵和支持。因平時花大把時間在網路上,也會清楚線上的影音,演出的部分,多過真實的生命。

 

3.需要有歸屬感和參與度

教會並非僅是舉辦線上活動,而是需要有吸引年輕人,專屬於他們的敬拜、活動,和事奉機會,並且有連結實際生活的講道和教導。但線上聚會可以營造的歸屬感,與參與度都非常「有限」

 

4.期待真實的成長

年輕人期待經歷真實屬靈成長,並得到生命的指引和幫助。當他們遇到困境,線上可以及時提供幫助嗎?若有時差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5.引導思考

引導年輕人的生命,鼓勵他們多方思考,多過實質經驗。

 

回應講座主題「牧師都要當網紅嗎?」,蔡玉玲博士認為,我們不需要,也不鼓吹網紅,也不是每個牧師,都適合當網紅。線上製作影音,也需耗費極大成本,耗時又耗力,因此,只需回應神的呼召,各盡其職牧養好神所託付的羊群。

鄭家輝牧師。(圖/HKCNP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

 

教會給予的,年輕人真的需要嗎?

位於香港地區的基督教迦南堂主任牧師、伯特利神學院講師鄭家輝,分享當地出現一個有趣現象,許多基督教媒體、網路事工負責人,雖未受過專業神學裝備,但所經營的福音媒體,卻深受年輕人喜愛,接近他們的需要。

 

香港青年面臨重重挑戰。社會整體的幸福感下降,產生絕望主義;大批的移民潮,許多人面臨朋友離開,內心傷感,還有大環境的挑戰,也浮現許多不安全感。很多教會積極想要進行青年工作,傳遞和平、建設、盼望等。

 

但這些真的是年輕人需要的嗎?

 

過去有些牧者誤以為,年輕人喜歡上網敬拜主,但事實的調查並非如此。鄭家輝牧師也發現年輕人需要的信息,時常與教會規劃的不同。當他在教會中,開始推動社會關懷,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許多年輕人都重拾價值感,而且就算是不信耶穌的青年,都對教會產生好印象

 

因此,教會並非一味專注於線上、網路如何運用,而是回到年輕人的需求,重新建造他們的生命。

許慧怡牧師探討,網路世代下的青年牧養迷思。(圖/直播截圖)

線上活動迷失方向?回到耶穌的牧養策略

從馬來西亞連線分享的亞甲洞衛理公會協理牧師許慧怡指出,該國年輕人面對經濟挑戰,不知自身未來及定位等。疫情下,許多教會「被迫」線上牧養,開始做多方嘗試,運用各大線上平台,進行營會、遊戲、講座、培訓、查經等。

 

線上可以舉辦的活動非常多元,有些教會似乎也在其中「迷失方向」。許慧怡在過程中,也是一邊摸索,一邊學習,整理出以下幾點建議。

 

她認為,首先要明白教會的羊群處在什麼樣的景況:疫情爆發初期,很多年輕會友深陷困境,等待教會提供資源,抱持「消費者」的思維。到今年,大多會友已逐漸習慣線上聚會,可按著舒適度付出。此外,仍然有一群青年人,儘管面臨重重困難,仍然願意委身獻上自己。

 

當牧養者明白羊群的狀態,就更可以「有效」牧養。她建議採取耶穌的牧養策略,用網路締造70、12、3連結。首先,70人是大型的團契講座,效法耶穌對著一群人講道;接著是12人的小組牧養,如同耶穌牧養12門徒,最後是3人的小組牧養,維繫緊密連結。

 

再來,是要用年輕人習慣的語言、方式,與年輕人「對話」,並帶領他們一同做神學反思。例如,用現正當紅的韓劇《魷魚遊戲》,思考信仰;連結疫情下的社會時事,做聖經探討;也邀請基督徒網紅,作生命見證分享。

 

同時,也由年輕人開辦講座,分享運動健身、自殺、購屋等青年關注的議題。並邀請年輕人行有餘力時,幫助身旁鄰居等。同時,因並非所有教會都有能力做線上牧養,馬來西亞也有好幾間教會,拍攝影音資源共享,讓各教會共同跨越、成長。

 

許慧怡提出網路世代下的4個牧養反思:

1.我們事工為什麼而存在?

2.有什麼是我們最擅長做的?思考教會的優勢在哪裡。

3.若我們的事工只能專注做「一件事」,那會是什麼?找出教會最擅長的一件事情,先專注於發展教會優勢。

4.若我明天離開這事工,我希望有什麼是一直存留的?牧師可藉由思考此問題,找出自身恩賜,以及生命的核心價值。

 

她盼望用以上4個問題,幫助教會不要在眾多的網路活動中「迷失」定位,而當重新找到核心價值,專心發揮神給予的恩賜。

面對網路巨獸的逆襲,松慕強牧師盼望每個牧者,都抓起大船的方向盤,決定教會的網路使用方向。(圖/直播截圖)

耶穌具備「網紅」能力!?

台灣iM行動教會主任牧師松慕強,強調傳道人「絕對」不能做網紅,基督教不強調英雄主義。很多人都認為他是網紅,但其追蹤者僅有1萬多人,雖在基督教圈具有「知名度」,但出了「教會的圍牆外」,在社會上仍缺乏影響力。

 

相反的,耶穌才在所處世代中,具備「網紅」的能力。雖沒有任何一間機構,授予祂權力,但耶穌卻具有生命的影響力,能號召大批人群「跟隨」,具有廣泛知名度。因此,我們不是要成為網紅,而是要具有網紅的「能力」,影響社會

 

網路如同「巨獸」逆襲,一直在變動,許多牧者對此感到恐懼,但教會應把網路當成「工具」。雖難以單靠網路牧養,卻可以善用網路,進行福音性工作。作為教會牧者,一定要當一個決策者,決定如何使用新媒體。

 

松慕強坦承,自己在經營新媒體時,也曾在網路洪流中「失焦」,有陣子社群媒體追蹤者絲毫沒有增長,他看著平台的數據,陷入焦慮中,就連半夜都在擔心,但透過不斷禱告,神用這段期間,重建其信心。

 

並提醒,網路對傳道人而言最大的挑戰,是自我形象的戰場,不可能每個人都是手、嘴,人比人會氣死人,因此要認識自己,重新回到教會的異象,列出教會的特點與強項,並為焦慮與負面情緒禱告。經營網路的過程中,也要持續認真「建立門徒」;並持續嘗試網路操作,同時認真、堅實的禱告與倚靠上帝。

 

講座尾聲,華福總幹事董家驊為所有牧者禱告:「天父上帝,我們聽到許多的聲音,懇求祢幫助我們真實在祢面前,看到祢對我們的接納,也看到祢把我們安放在這個地方,能夠在這個時代當中,牧養祢託付我們的羊群,也在當中一起被祢所牧養。

華福總幹事董家驊牧師。(圖/直播截圖)

 

精選要聞》

「未來派巴別塔」正以無限可能吸引人類? 基督門徒面對元宇宙的三點提醒

從一名牧師的外遇經歷,省思「刑罰」與「管教」的大不同

為兒子祈禱文:7則有力量的禱詞

【聖地咖啡禮盒】奉獻專案》點此奉獻

今日報FB社團/每日更新》立刻加入

LINE官方帳號/每周更新》加入好友

LINE社群/每日更新》點此加入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