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青春期的孩子必須面對學校等各方面壓力,父母亦須調整教養方式。(圖/shutterstock)

「國中教育會考」將於21、22日登場,面對升學和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不僅考生壓力大,更深深牽動許多父母的生活,甚至造成家庭關係緊繃。

 

面對正值青少年的孩子,一方面須體諒他們正在面對外部種種壓力,但身為父母和師長,又須適時做出引導,究竟該如何拿捏「慈愛與管教」之間的平衡?

「聖光神學院」於5月14及28日,舉辦「成為孩子的情緒導師」親職工作坊,邀請「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王加恩博士帶領。本篇報導主要記錄5月14日,談及父母面對青少年的注意事項內容。

 

面對孩子叛逆期,父母無能為力怎麼辦?

王加恩指出,孩子在10歲以後,所置身的環境複雜度會大幅提高;父母的重要性在孩子12歲時是分水嶺,平均12歲以後,父母的影響力會低於外在環境,但若前面累積的穩定度足夠,親子之間仍有相當信賴,作為關係維繫的基石,只是孩子在成長的新階段須花更多精力,投入外在世界,如學校的人際關係。


當青少年處於叛逆時期,王加恩提醒,父母可先回想: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段時期,做了許多錯事?答案是一定有,因為人都有罪性。

 

當看到孩子偏離正路時,父母心裡自然會難過,但仍需持續禱告。她建議,此時七分力花在「自己」,「三分力」才在孩子。因為既然盡力了,也無法改變他,至少要先把自己顧好,可以反思自己是不是常焦慮地碎碎念?有無失眠?成為媽媽後失去了自我?

 

若自己已經失常了,許多建立親子關係的技巧其實也都沒效了。應當先把自己穩下來,因為大環境混亂,孩子需要看見穩定的爸媽;父母要先自我照顧,始能讓雙方關係是「彼此滋養」,而非消耗。

 

然後,減少對孩子的無效指令(如碎碎念),可從原本念他10件事,降低為只講1件事,並且可從較能改變的事開始。例如「邀請孩子一起吃晚餐」,一件一件事慢慢來,因重新建立親子關係是需要時間的

  • news-details
  • 父母可學習去了解,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圖/shutterstock)

認識情緒問題背後隱藏的困難

王加恩認為,當家庭關係已頗緊繃,親子關係應先修復,其他則是次要。

 

常見的例子,是孩子面臨升學考試,壓力大到難以負荷時,建議先回歸建立親子關係,因為若只有強制他一定要做到哪些事、課業成績達標,若孩子因此喘不過氣,可能導致心理問題;青少年反抗是天性,所以別一味壓制。

 

許多青少年會組隊打線上遊戲,因為這對他們的同儕關係確實有影響,所以親子可做些溝通和讓步,但要有底線

 

當父母先試著調整自己,孩子沒有再惡化下去,就是好事;此時多將焦點放在孩子正面的部分、予以肯定,來增強他做得好的地方,例如:以前打電動打到凌晨2點,現在1點,至少已進步一小時。

 

常有家長要求孩子「不要一直在房間打電動,要出來客廳聊天」,但若父母每次聊天內容都是在「說教」,難怪孩子不喜歡與爸媽講話。

 

另一方面,家長要學習去理解、肯定和接納孩子的需要,但不是肯定「打電動本身」;「尊重」孩子的主權是好的,讓他說完話、站在他的立場思考,認識其內在需求,像是,他需要透過打電動交朋友,這個可以認可,然父母的視野必須拉得比「朋友」高,同時保有該有的權威,也就是「民主式的權威」

 

上帝細數過我們每一根頭髮,代表祂非常了解我們,且了解的程度比我們自己還多,也顯示了祂的認可和愛;身為大人,可先一步知道孩子「自己不知道的需要」,例如,聽見他們抱怨的背後,是遇到了挫折,進而了解其真實需求,並做出較合宜的反應與引導

 

最後,王加恩勉勵基督徒家長,上帝對我們的包容是長闊高深的,所以當孩子們叛逆、離開教會,父母也要繼續為他們禱告,給予一些時間、別放棄;當自己與神的關係好到讓孩子羨慕,他自然會回頭,因此家長定要好好照顧自己。

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

—詩篇37:5

  • news-details
  • 耐心陪伴孩子的成長,如同天父也是這樣對待我們。(圖/shutterstock)
  • news-details
  • 講員「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王加恩博士。(圖/王加恩 提供)

「合宜的教養」是預防工程

此次「成為孩子的情緒導師」親職工作坊主辦單位聖光神學院表示,「少子化」不僅是當前社會的嚴峻挑戰,也是台灣眾教會未來「福音使命傳承」的重大思考,因目前已有不少教會面對兒主人數不足,難以接續的窘境

 

因應教會內部下一代生養人數趨減的態勢,除殷勤傳福音外,重視下一代的教養,使主的小羊建立健康自我形象及價值觀,將來為台灣社會帶來正向影響力,是現今基督徒父母不可輕忽、極富價值的管家職分!

 

然而,許多弟兄姊妹在長成後,常糾結於原生家庭教養方式,所產生的自我價值低落、人際關係障礙,甚或將自己受困其間的錯誤方式,複製於新成立的家庭中,衍生許多的懊惱與衝突。

 

合宜的教養是預防工程,在孩子越小時越早學習,父母們能減少錯誤嘗試、更享受於親職互動與家庭經營中。有鑑於此,聖光神學院延伸教育處經數月籌畫,特別於5月14日舉辦「成為孩子的情緒導師」親職工作坊,內容探討二大主題:

 

1)「認識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學習有效的鼓勵與管教行為技術、並認識兒童心智科常見的兒童疾患」

2)「成為孩子的情緒導師—當個身穩心定的大人」

 

該院院長陳吉松表示,聖光除用心培育傳道人投入福音禾場外,近年來更持續在神學教育及家庭信仰實踐上,與眾教會同心裝備信徒。正因少子化,更要積極預備有活潑生命及感染力的下一代,神學院與教會協力,使主內年輕夫婦在教養上得幫助,是極美善的服事。

 

相關報導》

「管教和賞罰、要求與讓步」難拿捏?王加恩:學習健康界線的動態平衡

孩子「講不聽」怎麼辦?家人教養方式不同?心理師:這幾招學起來!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