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7)日上午10時左右,藝人艾成於靠近蘆洲捷運站的住家墜樓身亡,享年40歲,眾教會和主內肢體第一時間紛紛發起代禱,並前往陪伴艾成妻子王瞳及家人。然而同一時間,網路上出現許多負面聲音,如怪罪身旁人為何沒善盡照顧責任、自殺就是罪不可赦的行為等。
對此,「輔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教授暨系主任—施以諾受訪表示,每個人走到生命盡頭時,都要經歷上帝的審判,但是,「定罪不是人的事,審判要交給上帝。」並藉此提醒,關於輕生議題,我們常出現三個迷思。
根據外界及藝人艾成過去言論大致可知,艾成於疫情間工作大受影響,經營餐廳接連結束營業,只留下一間繼續,身上也揹有負債。面對多重壓力下,艾成曾出現一些憂鬱傾向,時常與親朋好友們談心。
面對擁有憂鬱傾向的人,我們常有三個迷思:
迷思一:欲輕生者的「真實行動力」不高?
施以諾提到:「想輕生的人在行動前,通常會有些徵兆,」例如從這個人的言行舉止,及從事活動可稍微看出端倪,只是每個人表現方式不同,這是身旁人可多加留意之處。
迷思二:欲輕生者分享負面想法時,「打斷對話」比較好?
許多身旁的陪伴者聽見欲輕生者分享負面想法時,下意識會阻止對方繼續分享,或趁機找其它話題試圖轉移。施以諾分享,其實對有些欲輕生者而言,他們可能需要有人能聊聊內心深處最真實想法。雖一直無止盡地談論死亡議題並非好事,但適度讓欲輕生者抒發情緒,有助降低其「真的行動」的可能性。
欲輕生者可能因家族有精神病史,或正經歷一些人生關卡,如離婚、失業等環境因素,導致當下內心出現巨大衝擊。每個人原因皆不同,但都需要身旁人陪伴。
迷思三:事情發生後,習慣用個人角度看待輕生者?
「如果事情已經發生,能不能不要論斷輕生者的家人,定罪不是人的事,定罪是上帝的事,」施以諾提醒,不論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為何,我們都不應以個人角度看待和論斷輕生者,這是相當不明智之舉。
這段時間身旁人能做的,也許就是陪伴輕生者的家人們,為其禱告,給予他們有足夠沉澱心情的時間,避免用生硬道理去安慰他們,而要用行動真實陪伴。
最後,施以諾分享,有時他不太忍心去形容某些選擇輕生的人是「自殺過世」,也不忍心讓死者在身後仍被貼上不光彩的標籤,「我會傾向說他們是『因病過世』,那個病指的是憂鬱症或相關疾病。」
「人生有許多的『痛』,精神疾病的痛是其中一種,而那些與精神疾病對抗的人們,其實值得我們尊敬,也值得我們為他們禱告。」
以代禱取代論斷,以陪伴取代說教,是我們能為輕生者的家人們,做的最重要的兩件事。
【相關閱讀】
《基督教今日報》關心你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
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24小時)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