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疫情加劇衍生的親密家暴,對人的傷害程度恐不亞於疫情。(圖/shutterstock)

今日驚爆:名網紅醫師涉嫌家暴,直接甩打兩個孩子各50巴掌,甚至出腳踹孩子胸口,遭孩子生母通報,事件引起社會廣泛討論,不禁令人反思「教養」課題,信仰中父母可否「適度體罰」? 家長當如何管教呢?



根據《美國急診醫學》統計,因疫情中不少人遠距上班、上課,導致全球家庭暴力案件提高約25%-33%,疫情加劇衍生的親密家暴,可能會為身心靈帶來比新冠肺炎更嚴重的傷痛

 

現代網路社會,更要謹言慎行

近期,一位小有名氣的小兒科醫師,將施暴行為和被前妻指控家暴一事PO上社群媒體,試圖討拍,沒想到遭各界強烈抨擊,目前醫師只能把粉絲專頁關閉。

 

現代科技社會,無論網紅或一般社會大眾,都能輕易透過網路傳達訊息、分享意見,甚至轉傳圖像。「中華牧羊人青少年關懷協會」創辦人、秘書長蕭宗智認為,如同路加福音12:3所說,「因此,你們在暗中所說的,將要在明處被人聽見;在內室附耳所說的,將要在房上被人宣揚。」因此我們都應注意言行所帶來的影響力及後果。

 

耳鼻喉科醫師林明震則提醒,打巴掌對人可能會產生心靈、身體影響,讓孩子失了志氣,也可能導致聽小骨脫臼位移、耳膜破裂,要進行手術縫補,影響範圍不小。

 

身為人父的他疼惜地說,自己教導多以勸說為主,現在孩子多很獨立、聰明,言語溝通孩子們能聽得懂,且聖經教導「要惹動兒女的氣」(歌羅西書3:21),大人帶著血氣地教育,也會影響孩子日後發展。

  • news-details
  • 林明震分享歌羅西書3:21,「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自己多以言語勸說教導。(圖/shutterstock)

管教根於「愛」或「己意」?

那麼,家長是否可以適度體罰?耕耘教育行業超過30年的蕭宗智分享,希伯來書12:6,「因為主所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字面上雖提到「鞭打」,但要知道,管教的立基點在於「」,若出於「己意」或「自己成長背景觀念」,管教就容易並非出自於聖經的教導或神的愛

 

除此之外,父母是否了解自己情緒、地雷在哪裡?若懵懂的孩子並不知道父母雷區、管教標準,容易誤踩雷區受傷。

 

他再說,其實父母、孩子都應認識自己和彼此,才能建構正面雙向溝通。

 

依據其經驗和事件新聞報導,蕭宗智認為這名網紅醫師或許需要別人的幫助,建議能透過成長團體或專家的對談,了解自己及誤區。

  • news-details
  • 蕭宗智提到親子間雙向溝通的必要與重要。(圖/shutterstock)

父母對教導有不同立場,該如何彼此調和?

神的家教會師母張秀芬分享經驗,夫妻在教導上,非常需要溝通與共識,不能各說一套標準,如此孩子會鑽漏洞或感到無奈,無所適從。

 

她以自身經驗為例,當高王大慶牧師為孩子設立了規範,她可能不理解其用心或不認同,常會帶頭破壞規矩,使孩子受到二次傷害,二兒子出生後這種情況才稍有改善,因此夫妻之後花不少時間與大兒子修復關係。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個體,一套標準不一定同時適合兩個兒子,因此父母要多了解孩子,並確認他們是否真的明白自己的意思。

 

當對話發生衝突時,父母可以先冷靜,清楚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較能讓孩子敞開心分享,因孩子不見得會覺得自己做錯,溝通後才會知道父母的標準在哪。

 

修習20多年,「教導」這門科目的張秀芬說:「父母有管教權柄,也要給予愛的能力,讓孩子在愛裡成長」。

 

因愛裡沒有懼怕,且不只孩子,父母也要一同成長,這是很快樂的事情,能從中學習謙卑,以此眼光看孩子就會多些包容和愛,而「從愛裡出發的管教」,才不會讓孩子常落在恐懼中而無知

  • news-details
  • 張秀芬與高王大慶牧師、兒子們合照。(圖/張秀芬 提供)

孩子可能因此失去志氣,怎麼挽救親子關係?

採訪尾聲,蕭宗智點出,夫妻需分配擔任管教者、審判者,因為若都為同一方,可能會被情緒蒙蔽而下手過重,易傷了孩子的心。而實際處罰後,孩子身體受傷其次,更重要的是其心理狀態,是否會懷恨?暴力的衝動是否會轉移到其他同儕身上?往後行為模式是否會變得越來越暴力,而不受控?

 

重點是,縱然父母有權柄管教兒女,但道歉更是必須的

 

因羅馬書3:20提到,「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所以父母管教孩子也不能因此稱義,需有些道歉表示,對孩子而言是種挽回、安慰,更是表達愛與接納的行動。

 

處罰是種藝術」,他祈願每一家的父母,都能掌握到這門藝術的訣竅,孩子們能從管教中獲得學習,結出平安的果子,而非「處罰」。

 

基督教今日報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113報案。

相關新聞》

當管教變成了暴力 梁蓓禎:先暫停,勿把情緒跟「孩子表現」綁在一起

立委曝家暴陰影,憂陷施暴循環 專家:脫離受害者情結避「複製暴力」

爭遺產、家暴…為何人會帶來「地獄」?蘇家宏律師:愛需有智慧與界線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