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 / shutterstock)

走過二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如何生出「回復力 Resilience」?

悔與改的旅程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納粹垮台,德國再次成為戰敗國。德國自知所犯下的罪惡深重,試圖將許多記錄大屠殺的文件燒毀,掩蓋其中事實;然而身為戰敗國,東西方列強都要求德國說出歷史事實,德國也因而不得不走上這一條懺悔的路。

 

德國政府針對加害者的審判,極其所能地制度化、系統化;針對大屠殺犧牲者、倖存者,務實地執行各層面賠償行動,並對於不同個體,給予不同賠償及幫助。

 

舉例而言:勞動集中營裡的倖存者,會從政府手上拿到過去所有被迫勞動應得的薪資,並買單其一生醫療費用;針對社會整體重塑,他們建立不計其數大屠殺相關的紀念碑、紀念館,乃至城市各個角落都可見到大屠殺的影子,並由政府公開進行一連串道歉。

 

絆腳石(德語:Stolpersteine)是由德國藝術家發起的裝置藝術創作,希望把每一個納粹受害者的名字刻下,以黃銅板鋪設在受害者生所住之處;這樣的心志是不希望過去的記憶被抹去。這位藝術家從60歲時開始這項工作,至今已在德國及歐洲各國放置超過75,000個絆腳石。

 

位於布蘭登堡旁的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德語: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以大面積「墓園」的形式,紀念在歐洲被屠殺而無法下葬的猶太人。

 

其中有2711個墓石,大小、高度、長短各不一,石塊間缺乏和諧,象徵每個受害者的故事皆不同;當人們走到其中,一開始仍可看到彼此,愈往深處視線愈狹窄,描述猶太人面臨窒息的死亡氛圍,如迷宮一樣找不著方向。

 

紀念碑的地點,正是過去希特勒黨衛軍所在處,至今四周仍有許多國家大使館,如同呼籲各國人去注視這段歷史。

  • news-details
  •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圖 / 全國禱告網絡 提供)

身為二戰戰場的德國,柏林市中心曾90%被毀;然而今日走在德國柏林街頭,你會驚訝於它並未顯出戰爭的破敗、頹喪,更會驚訝於這曾試圖毀滅全猶太民族的核心城市,今日竟讓許多猶太人願意繼續選擇柏林成為他們安居的家。

 

德國承載著戰爭沈重的傷痛,也背負流無辜人血的罪名,甚至是冷戰時期的分裂,然而什麼使之擁有「回復力」?一個因信義宗聞名的國家,曾犯罪、失腳,如今卻仍然強而有力的站立;回復力是因著「信」而悔改,因著「信」經歷揮別罪惡的重生。

 

回復力 — 因約而屹立

將視角轉向猶太民族,二戰時期至少有600萬猶太人被謀殺,歐洲猶太人只有三分之一倖存。幾封大屠殺受害者生前的最後一封信,在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館中被記錄下來,其中令人心碎的內容寫著:「我再也沒有任何力氣活下去」、「我們熱愛我們的生命,但是他們不讓我們繼續活」、「我畏懼死亡的來到」......。

 

當猶太人失去上一代及下一代,死亡隔絕了每個家,以人的邏輯而言,這個民族似乎要永遠一蹶不振,更不用說擁有「回復力」,絕對是不可能達成的夢。

 

然而,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誰也想不到,正是在大屠殺結束後的三年內,神實現了祂藉眾先知的口所說出預言 — 1948年,一個猶太民族的國家誕生了,名叫「以色列」。

 

耶利米書16:16「耶和華說:「我要召許多打魚的把以色列人打上來,然後我要召許多打獵的,從各山上、各岡上、各石穴中獵取他們。

 

今日猶太人常說:「除非你認識大屠殺的歷史,否則你無法真正認識猶太人」,當我們在以色列地、德國柏林看見大屠殺如此真實的樣貌,哪怕這只是浩大歷史悲劇中的冰山一角,你也會因此相信,只有神才能讓猶太民族走過這極重、無法言述的集體性創傷,能真正擁有「回復力」。

 

若非是神,不可能做成這事

 

神能在這浩劫的盡頭,激動猶太人的心,讓他們選擇回到聖經裡指著的應許之地再次建國;神能動員萬物、萬事,去創造這個死而復生的神蹟。若非因著神的約,誰能站立得住?因著神的約、慈愛與憐憫,祂所說的句句都要按時成就。

 

復國的實現 — 神計畫的實踐家

以賽亞書66:8「國豈能一日而生.民豈能一時而產.因為錫安一劬勞、便生下兒女.這樣的事、誰曾聽見、誰曾看見呢。

 

西奧多·赫茨爾 — 猶太復國主義國父,在19世紀末開始了現代錫安主義,成為以色列復國的先行者、重要推手;貝倫羅斯柴爾德(Baron Abraham Edmond Benjamin James de Rothschild)提供資金,為19世紀末回歸的猶太人建立屯墾區,並花錢請務農專家教導完全不會農耕的回歸者,這屯墾區日後向聯合國證明了猶太民族並非身處大屠殺後的混亂,而足有能力建立國家;大衛·本古里昂 — 以色列國父,接受了聯合國提出的《兩國方案》,並同意復國的土地僅有一片沙漠而沒有耶路撒冷。

 

以色列的復國是來自神的應許、神的約、神的預言,然而,若沒有人在其中耕耘、實踐,國豈能一日而生?先行者的奉獻為以色列的復國積攢資源、金錢,甚至許多人流血捨命,為著使這國誕生。

 

Palmach志願軍 — 以色列國防軍(IDF)的前身,起初由一群青年組成,接受軍事訓練;1948年,以色列獨立戰爭,Palmach成為戰爭的主力之一,勝利之時,Palmach成員超過三分之一戰死。

  • news-details
  • Palmach志願軍歷史剪影。(圖 / 全國禱告網絡 提供)

以色列復國如同拼圖,其中有大流散、大屠殺,更有許多先行者,而使這些拼圖一一完整的,正是守約施慈愛的神。今日的你我,願意成為神心意與計畫的推手、實踐者嗎?

 

神呼召我們付代價,為著神的國效力、為著神在末後「新人合一」的計畫付諸行動。何等感恩,活在一個見證以色列復國的年代,即便在極端的絕境下,神也叫萬事互相效力,使得猶太回歸的浪潮一波一波地來到。

深信「回復力」是來自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祂叫祂的選民能因著「」而持續站立,屹立在錫安山和耶路撒冷。甚願屬神的百姓藉著聖經、藉著聖靈的光照,能在末後的世代曉得神的心意,也明白如何活出新人合一的異象。

相關閱讀》

從流散到屠殺的大時代選擇題 反思越靠近末時,基督徒有雙贏道路嗎?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