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
聖詩《奇異恩典》傳唱度極高,不論是否為基督徒,聽到旋律後多半也能跟著哼上兩句。
對於這首影響力已然「出圈」的詩歌,歷史學者詹姆斯·沃爾文教授帶著高度好奇心加以探究,發現《奇異恩典》已傳唱250年,累積3,000餘種不同版本的錄音!
接下來,就跟著詹姆斯教授的研究,再次認識這首「堪稱史上最為著名的基督教詩歌」。
《奇異恩典》寫下人生感悟
據外媒報導估計,《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每年大概被誦唱1,000萬次之多。
從英國詩人及牧師約翰.牛頓(1725-1807)於1773年創作該曲迄今,適逢250週年。這首從英國倫敦以北約60英里的小鎮奧爾尼(Olney)所誕生的詩歌,原版歌詞比美國《獨立宣言》還要古老。
對此,為《奇異恩典》流傳歷史著書的約克大學歷史學教授詹姆斯·沃爾文(James Walvin)表示,如同歌詞中所提到的:「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用字直白、卻能喚起眾人共鳴,成為詩歌「廣泛流傳」的重要基礎。
上述歌詞,其實也是約翰.牛頓的人生寫照。
他是個差點在海難中喪生的黑奴貿易商,1748年,曾遭遇一場近乎翻船的風浪,面對猛烈風雨危急中,開始呼求主名、求神拯救。
此次經歷使其靈命截然不同。船隻停靠港口維修期間,約翰.牛頓寫下《奇異恩典》首段歌詞,之後他結束海上貿易工作,開始修讀神學,於1764年獲英國聖公會按立牧師,在白金漢郡奧爾尼鎮以助理牧師職分開始參與服事,並與詩人威廉.古柏一同創作聖詩。
長久不滅的詩歌影響力
完整的《奇異恩典》於1773年寫成,起初是為新年佈道會而創作,主要以歷代志上17:16-17,講述神對人的憐憫。
當大衛王向神禱告:「耶和華神啊,我是誰,我的家算什麼,你竟使我到這地步呢?神啊,這在你眼中還看為小,又應許你僕人的家至於久遠。耶和華神啊,你看顧我好像看顧高貴的人。」藉著大衛王的探問, 使約翰.牛頓想起神在海上對自己的拯救,從而思想,神是如何一次次將其從罪惡深淵中救拔出來。
最初的《奇異恩典》不確定是否已有聖詩配樂,很可能只是讓會眾一同誦讀的詩句。後來正式收錄於1779年由約翰.牛頓和威廉.古柏和所著的《奧爾尼聖詩詩集》,之後沉寂了一段時間。
直到19世紀初、第二次「大覺醒」運動,《奇異恩典》開始被各聚會廣泛使用,隨後陸續出現20多種不同版本。
目前廣為人知的《奇異恩典》旋律,是在1835年被配上名為「新不列顛(New Britain)」的曲調,之後即固定下來,成為當代所熟知樣貌,持續流傳至今。
詹姆斯表示,他曾是教會詩班一員,這首優美詩歌使其深深陶醉其中,它也名列英語系國家「最受人們喜愛與認同」的名單中,藉著唱詩,每每使人體察到,生命中犯下無數過錯,但不論如何,神仍用祂不變的恩典與救贖赦免人。
對人們而言,因著神赦罪的憐憫與大愛,而能保有永遠的生命與盼望,「詩歌也在提醒我們,需要學會原諒曾得罪我們的肢體。」
日前,詹姆斯曾申請前往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調閱當中關於《奇異恩典》的館藏,發現,歷來有眾多歌手、音樂家、樂團都演繹過,不同版本高達3,000多種。約翰.牛頓曾寫下多首詩歌,《奇異恩典》無庸置疑是最著名的一首。
超出教會界的傳唱度
詹姆斯同時提到,以他目前81歲的眼光來看,認為也許年輕一代較難體會過去奴隸制度的殘酷與暴力,但可以想像,人類在難以言喻的苦難處境中,如何靠著神的恩典與拯救,從苦難轄制中走出來。
「《奇異恩典》的每字每句,都在傳達這樣的信息,這種激勵人心的感動,是所有人都能領受的。」
詹姆斯·沃爾文深入研究《奇異恩典》的文化歷史,並為此寫成專書。(圖 / 取自 University of York、Google Books)
因此種能感動所有人的特質,使《奇異恩典》傳唱度不只限於教會聚會、基督徒中間,許多感恩慶祝場合、甚或商業廣告,不乏發現選用該首詩歌。
為此,白金漢郡奧爾尼鎮於近期舉辦的《奇異恩典》250週年慶祝活動,由古柏和牛頓博物館策劃,舉行一系列慶祝儀式與展覽,期許讓這首詩歌,藉著神的恩典不斷傳唱,繼續感動眾人,成為苦難中的幫助與救贖!
(參考資料:RNS、Baptist Standard、C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