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對猶太教育多有鑽研的劉清虔牧師,和大家分享猶太人面對困境的生命智慧。(圖 / 記者林稚雯)

「贏在起跑點;努力尋求最好的結果/勝利」,類似價值觀常見於當代社會,許多人以為,若是人生一帆風順,必能持續過的快樂。然而,當我們認識神、成為基督徒,就會知道,一切際遇其實都在祂手中,沒人會永遠平順無憂,也無人從始至終盡都坎坷。

 

屬神子民的猶太人,更是深諳此理,其民族歷史中,有數不清的苦厄與離散,讓猶太人明白作正確選擇的重要性,需要有智慧面對生活,並將其傳承給後輩與兒女。

 

長年研究「猶太教育」的劉清虔牧師,據此分享,如何靠神的智慧,讓孩子成為真正的生命贏家!

2023年歲末,由香港浸信會出版社、中華基督教浸信會聯會共同主辦,真哪噠出版社協辦的「為孩子展開智慧之翅」講座,於台北、台中、高雄召開,美和技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劉清虔牧師應邀擔任講員,以「猶太教育」為主軸,帶來「思考與智慧:猶太人的生命教育之道」、「耶穌的比喻:孩子信仰生活的導航」兩場次分享。

 

敬畏上帝,成為對世界好奇的「思想家」

「思考與智慧:猶太人的生命教育之道」講題中,劉清虔提到,猶太民族有著極其長遠且豐厚歷史,遠從主前1800年,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起,就可算是該族群的發韌,而後,猶太人歷經遷居埃及、出埃及,再到上帝於西乃山賜下啟示、進入迦南地,後經多個王朝與變革,主前586年耶路撒冷淪陷,聖殿遭毀、百姓被擄,直至主後1864年重新建立。

 

從滅亡到復興的2500多年間,猶太人四散流離,卻依舊保存既有語言、文化與宗教;劉清虔表示,這全靠上帝的恩典!因神的話被記下來、成為聖經,讓「智慧」能藉由文字被流傳與保存,使一代又一代的子民得以據此學習。

 

也因著猶太人深知,災難與滅亡可能在一瞬間驀地發生,人們所擁有的各樣有形財寶、身分地位都能被奪去,唯有知識是他人永遠帶不走的寶藏,遂有俗語提醒:「問是一時的羞恥,不問是一輩子的羞恥。」

 

意即,提出自己不會的問題,也許會讓人在短時間內顯得愚笨,但只要從提問中補足缺乏,就變得有智慧,不再因不懂而受嘲笑。

  • news-details
  • 因著神的保守,猶太民族雖多遭磨難,卻能持續傳承民族文化,讓孩童認識先人智慧。(圖 / shutterstock)

劉清虔指出,以實務面來看,要尋求「認識上帝的智慧」、「認識自己的智慧」、「認識世界的智慧」三大目標。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認識至聖者就是聰明。(箴言9:10)」好好認識神,將能幫助人理解,神在創造時就給人無比智慧,這份恩賜是要幫助人明白自身所會與所長,進而知道當站在哪個位置,盡到「成為好管家」之職分。

 

為要達到「有智慧」的目標,猶太人期許孩童,從小培養多問、多想的「思想家(Thinker)」特質,而非只知道事情如何進行的「工作者(Worker)」。

  • news-details
  • 猶太教育的重點,是拉比會不斷引導孩子,養成「凡事思考、多多發問」的習慣。(圖 / shutterstock)

以實例來看,17世紀某日,一顆從樹上掉落的蘋果,本是不經意砸中牛頓腦門;一般人可能多半只覺得好痛、倒霉,但,牛頓受此啟發,根據個人在數學、光學、力學領域所累積的學識,最終闡釋出對物理學帶來無限影響的「萬有引力定律」。

 

兩者對比,就顯出「思想家」與「工作者」的分別:思想家擁有良好思辨能力、犀利批判精神、立即行動熱情,更有紮實理論為基礎。

 

鑑往知來,面對苦難的智慧

能從猶太人身上學到的另一大智慧,是「面對苦難的諸多思索。」

 

苦難臨到時,多數人可能會質問:「如果神是全能的,為什麼祢不阻止壞事發生?為什麼是我?就算我不是好人,比壞的人也不少啊?」

 

猶太人則認為,「苦難是上帝寄給我們一封私人的信函,這封信只屬於當事人、信的內容無法忽略;然而,當人展信時,卻常發現,內文是用一種我們無法理解的語言書寫。

  • news-details
  • 若欲理解神的心意,則必須回到聖經,查考、認識主的話語。(圖 / shutterstock)

劉清虔提醒,為了理解神的心意,你我必須回到聖經。查考猶太人所使用的「希伯來聖經」,當中分為《妥拉》、《先知書》、《聖卷》三大部份;《聖卷》中的〈詩篇〉對於好人、惡人有清楚解答。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秕被風吹散。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詩篇1:1-6)

 

以多年前著述的《猶太教文明經典》一書,劉清虔對於上段經文稍加詮釋,做出以下說明:

 

有福的人啊,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他惟獨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誦讀的也是這法,就像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樹,照時候結果子,綠葉也不枯乾。凡他所行,一切順利。惡人恰恰相反,他們好像糠秕被風吹散。因此,當義人集會,審問罪人,惡人必禁不起審判。因為,耶和華看顧義人的道路而惡人必走向死亡。

  • news-details
  • 劉清虔提醒,對神心存敬虔、正確認識神的話語,那人便為有福。(圖 / shutterstock)

神藉著聖經早已應許,區分好人或惡人、蒙福或咒詛的分水嶺,在於「人面對上帝話語的態度」;藐視神所言、不認識神的,即為惡人;相對的,對神心存敬虔,那人便為有福。

 

最顯著例子乃是法老王與十災。因著法老王蔑視上帝,所以上帝陸續降災臨到埃及,一則使人看見神是忌邪的神,二則透過十災,讓失序之事藉此重回正軌,代表神必彰顯祂的公義,親自賞善罰惡

 

而在〈出埃及記〉之後,〈士師記〉多處經文提到,人重複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也有許多對上帝話語認識不清、但卻喜愛教導人的褻慢人、假先知,同樣需引以為鑑。

 

既知惡人與義人的區別,在面對神話語的態度,馬太福音7:24的提醒更顯重要:「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

 

你我需要更加留意,如何遵循神的話語來行事為人,以立定屬天的穩固根基,而非只倚靠世俗聰明,若是以人的見識與神的大能相比,顯然是不智選擇。

  • news-details
  • 劉清虔牧師善用故事與譬喻,讓聽眾更多明白猶太人的生命智慧。(圖 / 記者林稚雯)

知道神與我們同在

除要時刻跟隨神的旨意而行,看見神在各樣患難中,不斷應許「我與你同在!」一樣重要。

 

人在面對各種災難試煉時,常會向神發問:「主啊,祢在哪?我的苦難、我的哀哭祢有看見嗎?」

 

對此,出埃及記中,神帶領以色列人走出為奴之地、進入迦南,再到申命記、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上/下、詩篇、以賽亞書,當中,神都不斷發出宣告,應許「我必與你同在!」

 

這不只是猶太人在面對無數次流離、迫害與傷亡中的盼望,也是全人類勝過試煉的盼望!

 

劉清虔藉此提醒,看待事物,要學習從神的角度出發,有時人所認為的壞事,不見得在神的心意中也等於壞事,反之,好事同樣如此。

 

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世記1:31)」,鼓勵弟兄姊妹,更深建立與神之間的親密關係,因為,當你我越認識神,越能正確解讀神的作為,到最後,必能看見屬神偉大故事的成就,到那日,眾人必讚嘆神所做的一切都是甚好!

  • news-details
  • 劉清虔牧師(右)、劉清彥老師(左),與主辦單位香港浸信會出版社同工Irene合影留念。(圖 / 取自 劉清彥 - 阿達叔叔 FB)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