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四月初,美國總統喬·拜登與第一夫人吉兒·拜登,和白宮復活節兔子同祝復活節滾蛋快樂(Happy Easter Egg Roll)。(圖/Joe Biden X)

今(2024)年復活節在3月31日,剛好與國際跨性別現身日在同一天;在31日前,美國總統拜登曾於聲明中特別宣布:「2024年3月31日為跨性別者可見日。」之後,並再與復活節貼文前後同步,公開發表「國際跨性別現身日」聲明,後引發軒然大波。

 

不同陣營的衝突言論,一度引起該國牧者憂心,感到加劇了美國人民的分裂情況;身為基督徒的你,如何看待此事呢?

兩節日撞期2024年3月31日

復活節和國際跨性別現身日

「國際跨性別現身日(Transgender Day of Visibility)」於2009年3月31日設立,10多年來於當日慶祝,復活節則為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通常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

 

今年復活節剛好在3月31日,與跨性別現身日同一日。

 

29日時,美國白宮發布慣例公告,民主黨背景的總統拜登(Joe Biden)於文中特別宣布:「2024年3月31日為跨性別者可見日。」呼籲國人齊來提高全國跨性別者的生活水平、消除歧視。

 

之後,他又再度為此發表公開聲明。

 

他先發布關於復活節的貼文,向世界各地的基督徒致以最熱烈的祝福、慶祝這希望的力量和基督復活的應許;後再貼出關於「國際跨性別現身日」的聲明,向所有跨性別美國人傳遞一訊息:「你們是被愛著的。你們被傾聽、被理解,你們屬於我們。你們是美國的一分子,我和我的整個政府都支持你們。」之後,隨即引發國內軒然大波。

 

美國天主教與基督教徒數以百萬

牧者亦憂心,激辯加劇國人分裂

保守黨陣營前總統川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拜登正式宣布復活節為跨性別現身日之舉「令人震驚且冒犯」,並呼籲:「(應)向美國各地數以百萬計的天主教徒及基督教徒道歉,他們相信明天只有一件事要慶祝,即耶穌基督的復活。」

 

國會眾院議長強生亦發文抨擊,認為同時宣布復活節為跨性別日之舉「令人震驚且可惡」、背叛了復活節的核心宗旨;然而,亦有教會牧者表示憂心,認為雙方陣營激烈的辯論,實則加劇了國人分裂的情況。

 

「這與基督信仰相反,」亞特蘭大艾比尼瑟浸信會(Atlanta’s Ebenezer Baptist Church)沃諾克(Warnock)說:「在這樣的時刻,我們特別需要信仰的聲音,而非利用信仰作為攻擊他人的武器。」

 

面對統總之舉,大都會國際兒童事工(Metro World Child)創辦人暨主任牧師比爾威爾森(Bill Wilson)亦深感憤怒,並表達了其原因

  • news-details
  • 美國總統拜登前後同時發出關於「復活節(左)」和「國際跨性別現身日(右)」的公開聲明,引起熱議。(圖/Joe Biden X)

信仰真義不應該被淡化

高舉「耶穌基督」和「神蹟」

分別了基督教與所有其他宗教

比爾威爾森在事工臉書提及,自己曾見美國具有影響力的教會,因為要避免冒犯他人,而不願在復活節聚會的邀請卡中使用「復活」、「加略山」和「耶穌的寶血」等詞彙,其內心對此「非常、非常地憤怒」

 

因對於奔波在戰場、搶救靈魂的他來說,信仰的真義不應被淡化,高舉這些信仰核心內涵,並不會感到羞愧。

 

在加薩,兒主老師和同工們正投入戰亂中的主日學,今年復活節,他們向一群巴勒斯坦的家庭高舉了死裡復活的神兒子之名,而這些人面對復活節真義,並未抱持著負面態度,甚至,就在那復活節主日,當地發生了數個神蹟。這將是他們永難忘懷的復活節主日。

 

比爾威爾森說:「我再次體認到,神蹟仍然是真的,在今天仍繼續發生。神蹟會改變生命,會高舉耶穌,也仍然會堅立信心。」

 

他認為,高舉「耶穌聖名」和「神蹟」,乃是基督教與其他所有宗教區分開來的關鍵,也深信,在戰爭中,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能憑著信心、齊心努力、帶出改變。

 

「(而)只有奉主耶穌的名,才能讓這一切變為可能。」

  • news-details
  • 比爾威爾森奔波在戰場、搶救靈魂,他認為基督信仰的真義不應被淡化,高舉這些信仰核心內涵,並不會感到羞愧。(圖/Metro World Child Taiwan 粉專)

從兩個不同角度看:信仰與政治

「愛他」與「承認行為」是兩件事

「擔一里公共事務實踐學院」院長李伯利牧師,分別從「信仰」和「政治」兩個不同角度來回應時事。

 

「從單純信仰的角度來看,你去承認它相當於你同意,但『你愛他』與『你承認』是兩件事,」李伯利說:「基督徒當然會擔心若逐步妥協,神原本制定的律例典章,也就逐步與世俗妥協。」

 

「愛的包容」和「公開認同」不一樣,就信仰而言,「國際跨性別現身日」是人在罪中所設立的慶祝日,其內涵確實與基督信仰背道而馳。

 

從政治角度來看,即使「國際跨性別現身日」為10多年來的慣例,但亦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如果我是站在基督信仰的總統,將如何應對?會經過鋪陳和謀略想辦法修改,並在還沒有機會改變時,選擇低調。」

 

但拜登採取「公開且同時」布達,國內百萬信徒自然感到被冒犯;李伯利也不訝異保守派加以抨擊,他說:「政治上的攻防就是如此。」因政治人物表達理念的方式之一,就是指出對方的錯誤來。

  • news-details
  • 李伯利也表示,讓一群人為「愛」動員可能不易,但若為「仇恨」之故,則可能成為世間最佳的動員力量。在此時事中,不同陣營的激化表現可見一班。(圖/李伯利-台南市議員候選人 粉專)

從「父母的愛」一窺真愛實義

回到基督信仰層面、面對跨性別者時,李伯利說:「我們一定要去包容他、陪伴他,一定是去愛他,但卻不能是發自肉體情欲的愛。」

 

聖經中,「真愛」定義於哥林多前書13章,其中4節說到:「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在世間,什麼最能證明此「真愛」呢?李伯利說:「在一個被廣泛認知的領域中,就是『父母親的愛』。」

 

父母親愛孩子,即使孩子頑皮叛逆,但卻會忍耐、教導、定意陪伴,即使總有傷心的時刻,仍然會繼續付出;「因為父母沒有放棄孩子的理由和權利,」李伯利說:「從父母身上,我們能更多瞭解什麼是愛。

 

愛,不是建於自我中心的「新鮮感或興奮感」上、對象恣意更換,而是持守「恆久忍耐又恩慈」的態度忠誠以對、為對方的最大益處捨己。

 

「唯有這種愛能改變人心、產生力量、感動人。這才是愛。」

 

我們不能定他人的罪

基督徒有義務去愛

約翰福音8:7,「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絕對不能去指責別人,」李伯利說:「從基督徒的立場來看,遇到跨性別的人時,我會讓對方知道並非拒絕『你』,你既然已經做了這件事,我就尊重你,但依然願意陪伴你、愛你;因為耶穌已經說:誰沒有罪?我們不能定他人的罪。」

 

在耶穌基督的愛中,我們沒有能力和權利拒絕對方。我們反對的是這種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我們願意去愛,基督徒有義務去愛。」

 

但就「這一行為(跨性別)」來說,基督徒不能認同,因為神並不同意這行為;可惜政治攻防下,很容易被反方朝極端化推去,以此斷言教會不認同就是沒有愛心,然真實的愛定根於神的法則,你我不應搖動。

  • news-details
  • 人為何想跨成另一個性別?李伯利表示,乃在於對方的「性別認同」跟「身份認同」已扭曲,而教會能陪伴、代禱、領對方在基督裡經歷神的愛、經歷醫治釋放,扶持對方逐漸恢復,「教會能給答案;在基督裡,我們的身心靈都能更健康。」(圖/shutterstock)

教會要更多學習去表達

更多去發聲,這是好的

李伯利深感,面對當代世風,基督徒必須勇於表達立場,且不只停留在「站出來反對」而已,更要有具真理和學理基礎的清晰論述,並更多「帶著使命」參與公共事務,並站上具有決策影響力的位置作光鹽。

 

基督徒得救的那一刻起,內心應有更深決志,即:信主不是等著上天堂,而是現在就是「蒙召的人」,要為主在個人專業領域發光,「好品格是應該有的基礎,你我還需要在職場專業上加以精進。」

 

「立志為主更專業,因為上帝是所有專業的頂端,所有專業的最完美化就是上帝,神的孩子有義務更加專業。」而專業加上敬畏神的心,就更能領受上頭來的智慧啟示,能帶來職場突破性的進步、擴張和轉化。

 

而專業領域有影響力,就有治理權柄,而當有治理權柄為真理發聲時,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而是必須「要有所本」的來提出不同看法。

 

「面對非基督徒,對方還沒有認同聖經標準,所以也要結合更多該領域專業,作有深度觀點的表達。」

 

教會的表達很重要,教會的立場需要更多被看見,但所釋放出來的聲音,卻不應流於批評論斷,因而表達需要學習和練習,應當經常把握機會,「因為沒有立場,就代表沒有是非,但教會確實要有自己的立場。」

 

李伯利肯定地說:「教會要更多地去發聲,這是好的。」

(參考資料來源:CNN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