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得勝教會」主任牧師朱司棋與師丈何豪,一同成長於台東大武鄉南興村,返鄉牧會的過程,深刻經歷神對在地的眷顧。(圖/何豪 提供)

當朱司棋再次奉耶穌的名說:「死而復活,失又復得的神的能力充滿妳」時,死者就動了、眼睛隨即睜開!這震驚了在場所有人,幾天後,她與幾個同工都有同一感動,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原來,神並沒有撇下這僅剩20人不到的教會,甚至慷慨地讓「五餅二魚的神蹟」發生在這個奉獻無法過萬的教會,當孩子數著二手物品的販賣所得時,鈔票竟一直數、一直數,數到大家都愣在那裏,有種「到底要數到何時才會停止」的感覺...

  • news-details
  • 台東大武鄉南興村「得勝教會」主任牧師朱司棋(右),21歲時經歷「起死回生」才真認識了神,翻轉當時,從日夜顛倒、好宴樂飲酒的生活,開始邁向成為一名牧者的旅程。(圖/何豪 提供)

從小父母離異,如羊走迷

宴樂飲酒暴斃,死裡復活

朱司棋自幼父母離異,她跟著母親生活,並隨從外公的基督信仰去到教會上主日學。

 

兒時的她,與生父仍有來往,對方信奉民間信仰,每到節期時總不免有拉扯;直到青年,朱司棋到城市就學,才與父家斷了聯繫;後來,父母雙方各自嫁娶,她在外獨立慣了,與母家漸行漸遠。

 

那時,她早已沒有信仰,除非回部落,才會和家人一起去教會。其餘時候,只有在填寫「宗教欄」時,才會寫上「基督徒」三個字。

 

直到21歲時,她經歷到「起死回生」,才真認識了「那一位神」。

 

當時,她的生活日夜顛倒、好宴樂飲酒,在一次連續幾天狂歡後,暴斃倒在回房途中,隱約間,只聽見撞擊聲、人們大喊急救…

 

漸漸失去意識的她,靈魂出竅進到一個極黑地方,直到聽見遠方有人呼喊自己名字,她才往那聲音方向邁出步伐,一步又一步…

 

直到看見了光,隨即,朱司棋就從原本已死亡的肉身跳了起來!只見,身旁家人們飽受驚嚇、面露不可思議表情,之後又是一陣慌亂

 

這一夜「重生」經歷,翻轉了朱司棋的生命。

 

此後,她不僅會穩定返鄉、參與教會聚會,並開始接下服事。

  • news-details
  • 左圖:何豪同樣出生於台東大武鄉南興村,原為一名職業軍人,對部落極有負擔;右圖:朱司棋於23歲時與何豪結婚,兩人同心於回到部落教會服事。(圖/何豪 提供)

從看不順眼到多看一眼

一起委身於部落及教會

何豪和朱司棋來自同一個部落,雙方從小就認識。

 

「她是我的初戀。」何豪在國小三年級時,曾追求過朱司棋,然高中後各自在外就學、接受社會歷練;何豪放假時都會回部落,雙方再次見面,是直到朱司棋信主後,當時兩人看不慣彼此、會互相較勁。

 

雙方的母親都是教會長老,面對未婚的兩人,親友們賦予相當期待。大家都認為何豪的軍職很穩定,慢慢地,他們從一開始「互看不順眼」到「會多看一眼」,不久,何豪開始追求朱司棋。

 

最吸引朱司棋的,是何豪對部落及教會的委身「這讓我覺得他與眾不同,因為在這年紀,不聽父母的話、我行我素的年輕人大有人在,但他卻願意在每主日或特別活動時參加聚會,所以才對他刮目相看。」

 

朱司棋在23歲時與何豪結婚,婚後,她前往新加坡受訓,並至聖德基督書院接受神學裝備。

 

讀書時,母會不時會寄奉獻來支持朱司棋,點滴在心頭的她,28歲神學院畢業後,便與丈夫帶著感恩之心回到母會,盼能服事半年至一年作為回饋;卻未料,母會當時正經歷動盪,自己因此成為母會的牧者。

 

為感恩而返鄉,回饋母會

動盪下,教會剩不到20人

母會在動盪之後,從原本近百人,減少到未滿20位信徒,且多為老弱婦孺。

 

母親與婆婆都是教會的資深長老,雙雙向夫妻倆表達深切期待:「否則誰來牧會呢?」朱司棋回憶:「記得當時,我的心情錯綜複雜,當下並沒有給出答案說自己是否留下,但就在回家途中,神給我4個字。」

 

「靜觀其變。」

 

她反覆思想,神可能是要自己靜下心來,端看祂如何改變母會?直到近年才深刻發覺:原來「靜觀其變」的「其」,是自己名字的「棋」。

 

神要改變的,其實是「她」。

 

頭四年,她就是硬著頭皮順服神,不知道自己留下或離開,會有何不同結果?只知道,神沒有要她離開;按照肉體,她常想一走了之,內心卻明白,這份負擔無法割捨,看著剩下的弟兄姊妹,心想至少自己能陪伴。

 

神讓她再次經歷「起死回生的神蹟」,教會的信心也因此復活;朱司棋說:「神透過這個神蹟,讓我們更加證實了祂的存在。」

  • news-details
  • 朱司棋在23歲時與何豪結婚。28歲神學院畢業後,她便與丈夫帶著感恩之心回到母會,盼能服事半年至一年作為回饋,卻未料,母會當時正經歷動盪,自己因此成為母會的牧者。(圖/何豪 提供)

信心的關鍵神蹟:死人復活

其他人離開,但神沒有離開

接手第一年,朱司棋即經歷到7位長者相繼離世的挑戰,縱然會發抖,但她就是依靠神去服事,「這是相當大的操練,但上帝每一場都賜下了感動。」而最驚人的神蹟,發生在她前往一個天主教家庭禱告時。

 

那場彌撒的逝者是村長的母親,朱司棋以基督教會的牧者作禱告服事,因並非主禮,她原想簡單禱告後便可離開,然在禱告時,神卻用微小聲音告訴她:「叫她(逝者)起來」,朱司棋一聽,內心非常掙扎。

 

眼看一旁招待觀禮者的餐點都已備妥,冰櫃也正在路上,逝者為多年疾病纏身的長輩,並早已被正式宣判死亡,她不知如何是好,便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順服神。

 

她走到前頭向對方說:「我奉耶穌的名禱告,吩咐妳站立起來。

 

為避免尷尬,她再提到祝福家族興起等話,之後又再奉耶穌名說:「死而復活,失又復得的神的能力充滿妳,結果當一說「阿們」時,對方就「動」了!朱司棋回憶那驚奇的當下:「她就睜開眼睛了!」

 

這一事件震驚了在場所有人,慌亂中,朱司棋一行人悄悄離去;她發抖著回到家、把門反鎖,內心湧現出許多想法,幾天後,她與幾個前往禱告的人都有同一感動,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神並沒有因教會從前有能力的牧者離開,祂就不在了,而是更加印證對教會的顧念。朱司棋說:「在這件事情後,我們在服事和建造教會的『信心』就更增強了。」

 

部落孩子無法再等下個10年

軍官捨終身奉、無薪開課輔班

朱司棋起初牧會時,何豪仍擔任軍職,一次讓其深感震驚的經歷,促使他放下了安適生活。

 

他問一位即將國中畢業的女孩,未來如何打算?未料對方回答:「留在部落,結婚生子」,才發現,部落的孩子們如此缺乏未來與夢想。

 

何豪先與教會討論,完成了全國性社團法人的申請,創立「中華基督教得勝教會全人關懷發展協會」,之後更決定退伍,投身經營課輔班。

 

他身為海軍陸戰隊的軍官,每月有5萬元,服役10年退伍將無終身奉,許多人都問何必呢?等滿20年不行嗎?他一概回答:「我們部落的孩子,無法再等下一個10年。」就這樣,他開始過著沒有薪水的生活。

 

何豪說:「我都要看著我的牧師(笑),信心的挑戰很大,但也非常感謝神的恩典。因為過程中,我們教會向外的連接就開始非常迅速。」

 

即使前四年所提出的計畫多次被拒,直到第五年才逐漸穩定,獲得原民會等政府單位及其他基金會的幫助,課輔班也在第七年時完全不再需要外援,何豪才再向神禱告,盼能有一份正職;現在的他,正在大武鄉衛生所工作。

  • news-details
  • 何豪退伍後沒有薪水,信心經歷挑戰,然教會也開始迅速與外界連結。退伍第一年,他在台東服事趙鏞基牧師,並連續三年服事對方兩次,也前往韓國建立與國際教會的聯結;在這段時間,夫妻倆雖然都無固定收入,僅依靠服事所得和講師費等維持生活,但未曾挨餓、缺乏,而是更加體會到:在信心道路上神的恩典和供應。(圖/何豪 提供)

  • news-details
  • 那段期間,教會在財務上沒有短缺,朱司棋見證,教會不僅可以舉辦大型活動,甚至還能聘請一位幹事,回顧時仍讚嘆神的作為:「我只能說是天降嗎哪。」(圖/何豪 提供)

「五餅二魚」的神蹟

二手攤收入錢數不完!

朱司棋分享,一次經歷「五餅二魚」的神蹟。

 

因想成全年輕人投入各種服事中,她曾在88水災後第二年,舉辦大規模千人聚會,活動需花費20多萬元,教會存款卻只有70多元。

 

他們於是儘可能節省,活動海報就拿A4影印紙來「手繪」、使用膠帶黏在一起,之後,孩子拿著自製海報到各部落宣傳,籌備過程,朱司棋也帶著孩子們去擺攤募款,一次竟驚訝地親眼見證:錢越數越多!

 

「那次,孩子和我們都感到好奇妙,甚至都愣在那裏。」

 

當時,朱司棋先計算完畢,就說:「感謝主!這次有1萬元。」結果換孩子數時,竟一數不只一萬元,「我們一直數、一直數、一直數…有種『到底要數到何時才會停止?』的感覺。」

 

其實那天,他們所擺放的只是寥寥無幾的二手物品,有1萬元已實屬難得,但孩子數完收入後,金額竟有將近3萬元;神讓「五餅二魚的神蹟」發生在一個奉獻無法過萬的教會。

 

這筆錢,不僅讓朱司棋可帶孩子去臺北表演,還能舉辦佈道會,使該次所預備的獎品都是大獎,包括:洗衣機、電視、腳踏車、瓦斯爐等。而這些經歷,至今仍讓成長在其中的青年們回味無窮。

 

朱司棋說:「那段期間,我們在財務上真的沒有短缺,不僅可以舉辦這樣的活動,還可以聘請一位幹事,我也不清楚到底如何能聘請一位幹事?妳現在問我,我只能說是『天降甘霖、嗎哪』。」

  • news-details
  • 神讓「五餅二魚的神蹟」發生在一個奉獻無法過萬的教會,得勝教會也在神的看顧與供應下愈發被建立穩固。(圖/何豪 提供)

七年後正式突破──跨越新階段

一同經歷內外倍增的豐盛產業

課輔班自第7年穩定後,剛好政府推出新政策,鼓勵部落成立類長照的「文化健康站」,教會於是在2018年抓住時機申請,提供肢體一些工作機會,隔年更成為示範部落之一、獲績優單位肯定,至今已運營5年。

 

因當地就醫距離遙遠且不便,文健站穩定後,教會於是決定購買一輛「長照車」,不僅便於照料,並成為教會收入來源之一。

 

一路走來,從牧者的生命與信心建造,到所牧養的孩子成為忠心同工,教會一同經歷由內而外倍增的豐盛產業。

 

返鄉,就是回到「原點」

原先,是青年宣教士基地

何豪說:「這真像做夢。12年前的情況完全不可想像。」未來,他將持續反思,如何交棒下一代,成全和傳承教會於年輕人。

 

朱司棋則猶記,剛回來時,家鄉人人不看好,缺乏漁港、農作物、地方產業及工作機會,且無論往屏東還是台東,都有一段路程;該部落甚至曾被媒體視為「遺落的部落」,被描述「只剩老人和狗」。

 

朱司棋不斷在禱告中求問神,當地到底擁有什麼?在這幾年持續考查下,才發現:原來早年,這部落很多會讀書的人,母會原是訓練「青年宣教士」的地方,有志之士甚至會從屏東市和台東市過來學習。

 

基地就在我們這裡。」她說:「原來,教會是青年使命宣教團隊的訓練所,我們的資源是『人才』。」

 

因此,她在孩子們小學三年級時,即開始用「神的話」來造就生命,盼其擁有敬畏神的智慧;如今,在地青年已大大被提升,幾乎皆大學畢業,也都有返鄉事奉心志。

 

「上帝給我4個字:返璞歸真,」朱司棋說:「不只是淳樸,而是回到最初的狀態,返鄉,就是回到原點,即使是暫時歸零,但歸向真理,我們就能從真理中扎根,持續穩定地向上發展、建造。」

 

返璞(家鄉)歸真(真理)

向下扎根、向上結果

回家,讓人找到定位,如果沒有這「返回」的動作,人其實只是一直無止境地追逐通往欲望的道路。

 

年輕時,朱司棋一直渴望「出去宣教」,但神把自己留在家鄉,時間飛逝已16年寒暑,印證了「靜觀棋變」的感動;如今,她不僅對這塊土地有了負擔,也看見神在部落孩子身上的期望。

 

「神在他們身上定有奇妙的計畫──返璞歸真,這就是我的看見。」

  • news-details
  • 2020年時,何豪及課輔班學青嚴慈惠,曾分別榮獲台東縣社會優秀青年獎、及中等學校優秀青年獎。今(2024)年,(右下圖)何自凱與(左下圖)課輔班高婷主任,也獲選台東社會青年優秀獎;印證地方人才輩出。(圖/何豪 提供)

  • news-details
  • 2020年為得勝教會70週年,建物在歲月中不僅老舊,也存在積水和漏水抓不完的問題;然現在已有一群願意同行建造的肢體,同心渴望建造新教會,盼這70年後重建,持續為這一代和下一代,獻上委身於神國及教會的心志。(圖/何豪 提供)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