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彩虹愛家協會常年投入獨創聖誕劇的編排,以此推動讓聖誕文化存在各個社區中。(圖/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FB)

「教會如何走入社會?」一直是近年來眾教會十分關心的課題。今(2024)年國是論壇會後,與會牧者得出多項建議,其中一項是要「建立台灣的聖誕文化」,期許全國各縣市在聖誕節時,均結合縣市政府辦理聖誕嘉年華。

 

據此,牧長們盼望看見聖誕燈點亮全台灣,也因各城市與教會攜手、發揮創意,打造不同特色,能讓主流媒體爭相報導,使更多人看見基督。

塑造全民參與的聖誕文化

會後,台灣基督教聯盟進一步邀請25年來戮力投入聖誕事工,透過音樂劇營造聖誕文化的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與近年來,興起生命樹教育協會共同舉辦「創造全民一起參與的-聖誕文化活動」線上講座,要帶來具體幫助,讓聖誕文化成為社區宣教利器。

 

講座由彩虹愛家協會陳進隆秘書長主持。因今年也適逢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成立25周年,陳進隆介紹,自協會成立起,就開始推動全方位的生命教育培訓課程,及相關教材研發,也善用音樂、舞蹈、戲劇等藝術的力量,把握各節期,舉辦公益活動與演出,一起讓「陪伴-看見美好」的美善價值和更多人分享。

  • news-details
  • 陳進隆期望,與更多人分享「陪伴-看見美好」的美善價值。(圖/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FB)

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原創兒童劇研發暨全台演出」,依據彩虹愛家2023年度報告書統計,音樂劇每年約850餘場公演,累積達766萬人次觀看,且彩虹愛家每年都會推陳出新,推出不同的原創兒童音樂劇,在教會、藝文場館等多類型場域進行公益演出,藉戲劇回應當代社會議題,也用好看的故事滋養而同心靈。

 

陳進隆提到,彩虹生命教育音樂劇採用「專業的戲劇設計」+「系統的1日培訓課程」+「完整的教務服務」,就算有意參與演出的成員都是素人,還是能藉由適當培訓,快速上手組成劇團;若在相鄰地區有越多教會響應,演出同一齣音樂劇,就能達到街頭巷尾廣傳的果效,有機會吸引更多社區民眾走入教會。

 

另外,觀察台灣目前吸引大量民眾目光的宗教祭儀,會發現多數活動都具備高互動性、與在地政府機關互有合作,藉著公部門與民間的力量一同推動,就有更高機會產生影響力,讓更多社區住民受吸引參加。

  • news-details
  • 彩虹愛家成立25週年,總是因應時勢,推動全方位的生命教育培訓課程。(圖/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FB)

善用戲劇魅力、引人歸主

座談會中,邀請多位長期參與彩虹愛家音樂劇的教會師母、牧者同工與會分享。台北真理堂郭英馥師母率先分享,表示她自小在教會長大,也從服事青少年一路到牧養成人。

 

在與楊寧亞牧師以主任牧師夫婦的職分,委身服事台北真理堂前,郭英馥也曾受教會差派,前往三峽北大社區進行社區服事、開拓北大真理堂。

  • news-details
  • 從戶內到戶外,舉辦各種活動,吸引孩子與家庭。(圖/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FB)
  • news-details
  • 接地氣的各樣活動,都讓大小朋友踴躍參與回應。(圖/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FB)

一開始,如何邀請社區朋友走進教會?是拓植堂會的最大挑戰,當時就想到社區型教會的所在地,牧養新朋友要以家庭為單位,為要讓大人小孩都願意一起來,當時即決定善用彩虹愛家的聖誕音樂劇,並選擇情節內涵不只侷限在聖誕節的劇碼,果然如願邀請到許多人來看戲,且報名參加者還是以慕道友居多,一週左右就有近200人踴躍報名。

出乎意料的受歡迎,讓郭英馥分析出吸引人目光的要素有以下三個:

 

1.戲劇本身就自帶魅力是有趣且有效的訊息傳遞方式。以自身長期教授兒童主日學的經驗來看,與其不厭其煩地和孩子們講述真理,不如將真理與戲劇結合,再邀請孩子們參與演出,通常能有更好的傳遞效果。

 

2.劇本內容合乎時事,且劇情正面健康,能應和家庭經營、兒女教養等相關議題,在寓教娛樂中,不僅大人小孩同得幫助,屬神真理也藉此廣泛自然傳達。

 

3.以生活化的方式,讓基督內住在音樂劇中。許多未信者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教會演出的戲劇,當中必定充滿聖經經文、各種非基督徒聽不懂的術語,讓人難以看懂、隔閡感滿滿。

 

然而,彩虹愛家的音樂劇以「文化宣教」的角度立基,有意識的去除阻礙未信者接觸基督的攔阻,則以編排戲劇的恩賜與資源,說一個有真理在其中的精采故事,自然就讓未信者願意來到教會、好好的把表演看完。

  • news-details
  • 透過系統化培訓,能讓有意演出者快速上手。(圖/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FB)

眾人同得福音的好處

台北行道會劇團負責人,有40年兒主服事經歷的盧慎儀師母接續分享。

 

盧慎儀表示,台北行道會從2000年開始推動戲劇事工,到了2017年起,則有完整的生命教育劇場,主要就是以彩虹愛家原創劇作教導主軸,一則吸引有志參與演出者來到教會,排練台詞的過程,就開始接觸到許多屬神的正向價值觀;二則教會也將音樂劇應用在國內外短宣、夏令營等事工,讓戲劇中的正向力量,有機會向更多人傳播。

 

「更意外的收穫,是藉著事工進展,教會同工也得興起造就。」

  • news-details
  • 精彩戲劇演出,吸引眾人目光。(圖/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FB)
  • news-details
  • 不只是小孩著迷,家長們看過後也都很喜歡彩虹音樂劇。(圖/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FB)

盧慎儀分享,台北行道會劇團每次排練都從敬拜開始,參與練習的成員可以自己選詩歌,負責選曲的人,多半也會與當時的生命景況呼應,就能同時帶出個人的見證。

 

密集排練三個月後,持續的唱詩、見證、彼此分享,已然讓劇團成為一個團契,常見有許多人在演出完畢後,團員們希望能持續固定聚會,繼續有互相支持陪伴的團契生活。

 

也有些人從參與戲劇演出開始,進而成為兒童主日學同工、或參與短宣隊,也有人從過去不固定參加小組,但現在委身小組中,穩定聚會也穩定服事。

 

另因彩虹愛家的長期投入,累積豐厚教會資源,盧慎儀也提到,當單一教會有所不足時,只要透過彩虹愛家作為連繫平台,多半可以很快找到願意共享資源、互相分享的夥伴。

  • news-details
  • 重視演出品質外,也看重成員間的關係,彼此成為緊密互動的團契。(圖/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FB)

因此,盧慎儀提到,南聖劇團因而一起經歷了極大的豐盛祝福,見證無數孩子、家長,甚至是家庭的轉變,屬天喜樂因而臨到每人生命中,讓人重拾光彩笑顏。

 

「家長看見孩子的改變,或家長在過程中察覺到自己的變化,自然的會很願意且密集的來到教會,開始每個人越來越好、教會也越來越興旺的正向循環。」

 

台南聖教會兒童牧區區牧,同時也是南聖劇團團長的高慧珊牧師同樣介紹了教會的兒童與戲劇事工,指出南聖自2002年起啟動相關事工,同年9月底開始聖誕劇的培訓,進行每週兩次、每次90分鐘的練習。

 

加入演出者,都會是認同劇團公約,知道自己是有神的人、代表教會,劇團是帶著目的和使命在服事,要成為耶和華傳福音的大軍。

  • news-details
  • 受精彩劇情吸引,孩子們聚精會神的觀看。(圖/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FB)

  • news-details
  • 互動環節也熱情參與。(圖/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FB)

這份異象也幫助每位弟兄姊妹,明白劇團成員間需要不比較、不嫉妒、彼此順服;在演出期間更要用柔和謙卑的心,有受教的態度,遇到問題即時溝通,才不會讓爭吵成為服事破口。

 

高慧珊叮嚀,隨著台南聖教會於去年7月開拓高鐵聖教會,教會周遭都是學區,如長榮大學、大潭國小,眼見學生牧養將會是新教會可投入的事工方向,教會就陸續與當地學校接洽,多次為師生演出音樂劇。

 

「沒想到,神就讓我們很順利的與其中一家學校校長建立良好關係,也與處室主任成為好朋友,奠定未來繼續校園服事的契機。」

  • news-details
  • 成員們不只是演出夥伴,彼此間也是關係緊密的團契。(圖/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FB)
  • news-details
  • 時常見到縱然演出已經結束,成員們卻持續聚會,成為彼此的屬靈同伴。(圖/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FB)

高慧珊也分享,長期耕耘音樂劇事工,讓教會有不斷外展、關心牧養人的契機。例如:曾有一場應邀至雲林關懷少年機構的演出,除了讓青少年們得餵養,當場也有許多政府官員一同觀賞、效益加倍。

 

目前,南聖劇團成員較多是中高齡的弟兄姊妹,亦有幾位於近年罹癌。然而,高慧珊感動地說,感謝神,讓患難中的弟兄姊妹對神仍保有信心,神也補足了演員的缺乏,讓事工依舊能按時完成。

 

「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馬太福音19:14)」以這段經節為應許,高慧珊相信,在原地不動是一種選擇,但勇敢踏出去也是一種選擇,即便往前走,一定會遇到困難,可是裹足不前,就如同船永遠放在陸地上,會失去船本身的意義與價值,「何況我們有神,有神就一切足夠、無須懼怕。」

  • news-details
  • 縱然是戶外演出,也都有完整的道具布景、毫不馬虎。(圖/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FB)

最後,彩虹愛家原創兒童音樂劇研發長李錦蓉再次說明,每部彩虹音樂劇中都包含了多種聖經價值與教導,能讓孩子們在觀賞戲劇時得到提醒和啟發;甚至有許多爸爸媽媽看完表演後,反過來報名參與演出,並在家長群組間分享資訊,達到福音廣傳與事工傳承的果效。

 

「竭誠邀請並歡迎眾教會一起成為聖誕劇演出的夥伴,彩虹愛家已預備了研發好的劇本,也有系統性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率的幫助大家投入演出工作,願更多人投入,成為社區與城市的祝福!」

  • news-details
  • 藉由長年累積,彩虹愛家打造陣容完整的服事團隊,準備好要成為各地祝福。(圖/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FB)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