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大爆冷門,異軍突起,逆轉勝!在台日交鋒的冠軍戰中,最終台灣4:0擊敗日本,成為第三屆12強賽事冠軍,這是台灣棒球史上首度稱霸一級國際賽事,也還寫下多項紀錄:
‧首次在國際三大賽(奧運、經典賽、12強)拿下冠軍
‧首次擊敗完勝全職業日本隊
‧一級國際賽首次完封古巴隊(預賽2:0擊敗古巴隊)
‧一級國際賽21年來首次擊敗美國隊(複賽8:2擊敗美國隊)
敢於作夢、付諸實行
金牌戰賽後記者會上,中華隊總教練曾豪駒分享奪冠心情,表示「此刻的心情有點不真實,但是又很真實……人生有無限可能,只要你敢做夢去執行,那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那的確他們做到了。」
另提到,日本武士隊國際賽27連勝,台灣的這一勝只是靠近他們,還要更努力,才能更接近日本或者是追上日本的腳步。
曾於2013年經典賽以選手身分與會,現今已是教練團一員的王建民、彭政閔、陳江和、高志綱及張建銘紛紛表示感動,其中,彭政閔提到:「過去每次都差一步,這次這一步終於達到了。非常開心,感謝小朋友達成我們的夢想。我們做到了,我們會繼續努力。」王建民也說,「以前沒有完成的,他們這次完成了。」
另外,投手教練林岳平在本屆賽會首次受訪時表示:「冠軍賽有幾球都被打得很扎實,很幸運都有抓到出局,要在這邊感謝投手群們的付出。」他也認為,很開心看到這些選手,在非常需要出局數、或者需要化解危機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最感動的是,沒有一個投手是可以被取代的;也沒有一個投手是敗戰的,是每個選手都是為了勝利而在努力,然後最終拿到冠軍。」
「所以雖然大家看這屆投手不起眼,但是他們有一個狂熱的心、狂熱的野球魂,站在場上為我們奮鬥,謝謝!」
縱然本屆賽事中華隊多有波折,從一開始徵召屢屢碰壁、入選成員又有多位因疲勞、傷勢等因素辭退;冠軍賽前臨陣更換先發投手,導致台、日輿論熱議,教練與選手仍凝聚一心,集結眾人之力、創造讓人跌破眼鏡的最佳成績。
把失敗轉換為成功的養分
而從在台北大巨蛋開打的12強預賽開始,曾豪駒就陸續在訪談中透露心聲,其中在體育自媒體「WeAre」中,曾接受頻道主、亦是前職棒球員羅國禎訪談時,分享給球迷的一段話:「非常感謝台灣的球迷,因為每次國際賽在台灣舉辦,就可以讓大家凝聚一心、你我不分,成為一個團隊。……當然,這次功勞是在你們(球迷),因為有你們的支持、有你們做我們後盾、給予對手壓迫感和震撼力,我想他們(其他對戰隊)應該已經有去感受到你們的熱情,謝謝。」
回應羅國禎的三個提問「為何這次投手調度果決迅速?」、「如何安排先發打序和陣容?」、「如何消化外面的聲音?」曾豪駒回應,感謝教練團隊於選手的瞭解,掌握對手的優缺點,以致能有很明確的調度計畫/時機。縱然目前的先發投手不見得都能吃下七或八局的長局數,卻也更督促教練團要充分運用選手最精華、有品質的投球質量來做對戰。
同時,就算選手會有自然的高低起伏,教練團也都能適時提點,給予選手策略和方向,「這是教練們做得非常好的、非常感謝。另感謝參賽選手們在中職球季結束後,犧牲陪伴家人時間、投入中華隊為台灣的棒球努力。」
最關鍵的是,曾豪駒記得,中華職棒會長蔡其昌曾在去(2023)年的賽事提到「贏球是喜悅,輸球是經驗。」今年組隊後的目標,是要把過去經驗複製、轉換成當前喜悅。
追求屬靈生命的卓越,經歷失敗為養分
「如何讓往昔失敗成為成功養分,而不只是耽溺於失敗中裹足不前?」此一提問則與傳光協會創辦人謝建邦牧師的證道「追求卓越」交相應和。
謝建邦牧師長住美國,曾於今年年中受中台神學院邀請返台分享,他提到追求卓越與更好,是人天性中的一部分,以其40多年在美經驗來看,世界各地不斷有人想盡辦法就是要移居美國,希望能從自己這代做起,給下一代更好的生活。
「在地上追求屬世的卓越誠然值得鼓勵,這本身沒有不好,乃是藉此來發揮:神造人在地上的目的地─服務人群進而服事上帝。」
謝建邦話鋒一轉,提醒若將一生的時間精力都用於追求物質層面的成功,就失去上帝希望人追求卓越的真義,「神在我們生命中放下更崇高偉大的呼召,要服事主、彰顯神的榮美。」
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或作:所要我得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12-14
在這段腓立比書中,使徒保羅開宗明義的接連強調「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謝建邦認為,從一般人的眼光來看,保羅所做到的可謂僅次耶穌,但他自己卻認為,還差耶穌極大一段距離,從而可知保羅的性格是非常「謙卑、不自滿」的,這也是卓越人士的一大特質,知道屬靈追求永無止境,只要停下來,就是墮落、走向屬靈死亡的開始。
其次,保羅也不斷強調「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代表在奔跑天路的賽程上,除了謙卑不自滿,也要做到「專一不分心。」
謝建邦以師母求學的歷程分享,提及師母因生性專注、一次做好一件事的習慣,很早就取得博士學位,目前也擔任西南浸信會神學院圖書館館長兼聲樂教授,執教以來陸續翻譯樂譜、著述聖樂相關書籍;縱使同時也是師母、家庭主婦,在多個不同的職務中,皆因專注個性得以勝任。
「如同成語『滴水穿石』,重點不在乎水量,而是藉著長時間取得變化。」 最耳熟能詳的即是「龜兔賽跑」這個故事,烏龜能贏過兔子,並非是有驚人跑速,乃單純用堅毅不變的心,持續不間斷往終點邁進。
惟需注意,保羅所指的「竭力追求」在腓立比書3章6節也曾出現過,雖此處中文被譯為「逼迫」,但查考原文可知,逼迫與竭力追求實為同一個字,常用於兩個場合,分別是:「用於運動場上的競技,指選手專心注視著終點、直到達成目標」,以及「打獵時獵人專注在獵物上,直到捕獲獵物。」
謝建邦解析,兩種情境都直指「鎖定你追求的目標後,就不輕易放棄。」以基督徒而言,應該鎖定追求的目標就是基督的榮美與愛,只因耶穌已犧牲自己將福音傳給眾人。
保羅也提出三個面向,幫助眾人正確理解「忘記背後」的屬靈意涵:
1.若有過去的黑歷史,不是選擇隱藏或掩飾,而是勇於面對。
人所做的一切上帝都記得。以保羅來看,年輕時還不認識主,因此處處迫害教會,直到成為新造的人之後,他能學習用神的眼光來看過去所做所為,深知不信時想要從世界剷除的,現在則是生命中的無價至寶。
謝建邦表示,保羅完美的示範了,面對錯誤不是刻意否認,而是用更高角度回覆過去、賦予不同意義。
2.不被過去的不足或不完美囿限,知道那不是終點,而是持續往目標前進的過程。
如希伯來書12:1所說「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忘記背後的目的不是停在原處,而是要持續向前快跑。同樣以運動選手譬喻,百米衝刺的選手總是會盡可能讓裝備輕量化,目的同樣是為了要衝得更快,而不是停在原地裹足不前。
3.仰望上帝,知道我們的獎賞是從神而來。
不論好事壞事,都有可能成為絆跌人持續前進的障礙,為了不讓注意力被各樣事物分散,最好的方式就是「仰望上帝,知道獎賞都是從神而來。」
仰望上帝除了幫助自己專心致志,也讓人更加倚靠神,知道求問主的幫助,求主給我們足夠力量、智慧與聰明,好叫我們不走偏、能持續往標竿前進。
總結奔跑天路的歷程,即便過程中會遭遇困難,但神必定時時同在,成為我們需要時的幫助、沮喪中的鼓勵安慰,因為祂已應許「祂是創始成終的主。」
謝建邦也叮嚀,這是一條需用一生行走的道路,既然不是短跑衝刺,就不是講求速度,而是長期有耐心且規律的持續往前。「若只有起初快跑,很容易就一時力竭、脫離原本的道路,反倒終究一場空。」
「過去每次都差一步,這次這一步終於達到了。」如同教練團的發表。
基督徒追求生命,一如進入賽程,每個「過去」的失敗或卓越,都是重要經歷,這次世界12強棒球賽逆轉勝的奪冠,值得振奮!更要把握「贏球是喜悅,輸球是經驗」原則,就一起,直到路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