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但支派的人仍是尋地居住;因為到那日子,他們還沒有在以色列支派中得地為業。但人從瑣拉和以實陶打發本族中的五個勇士,去仔細窺探那地,吩咐他們說:「你們去窺探那地。」他們來到以法蓮山地,進了米迦的住宅,就在那裡住宿。他們臨近米迦的住宅,聽出那少年利未人的口音來,就進去問他說:「誰領你到這裡來?你在這裡做甚麼?你在這裡得甚麼?」
今日經文(輪流讀一遍)
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但支派的人仍是尋地居住;因為到那日子,他們還沒有在以色列支派中得地為業。但人從瑣拉和以實陶打發本族中的五個勇士,去仔細窺探那地,吩咐他們說:「你們去窺探那地。」他們來到以法蓮山地,進了米迦的住宅,就在那裡住宿。他們臨近米迦的住宅,聽出那少年利未人的口音來,就進去問他說:「誰領你到這裡來?你在這裡做甚麼?你在這裡得甚麼?」
他回答說:「米迦待我如此如此,請我作祭司。」他們對他說:「請你求問 神,使我們知道所行的道路通達不通達。」祭司對他們說:「你們可以平平安安地去,你們所行的道路是在耶和華面前的。」五人就走了,來到拉億,見那裡的民安居無慮,如同西頓人安居一樣。在那地沒有人掌權擾亂他們;他們離西頓人也遠,與別人沒有來往。
五人回到瑣拉和以實陶,見他們的弟兄;弟兄問他們說:「你們有甚麼話?」他們回答說:「起來,我們上去攻擊他們吧!我們已經窺探那地,見那地甚好。你們為何靜坐不動呢?要急速前往得那地為業,不可遲延。你們到了那裡,必看見安居無慮的民,地也寬闊。 神已將那地交在你們手中;那地百物俱全,一無所缺。」於是但族中的六百人,各帶兵器,從瑣拉和以實陶前往,
上到猶大的基列‧耶琳,在基列‧耶琳後邊安營。因此那地方名叫瑪哈尼‧但,直到今日。他們從那裡往以法蓮山地去,來到米迦的住宅。從前窺探拉億地的五個人對他們的弟兄說:「這宅子裡有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並雕刻的像與鑄成的像,你們知道嗎?現在你們要想一想當怎樣行。」五人就進入米迦的住宅,到了那少年利未人的房內問他好。那六百但人各帶兵器,站在門口。
窺探地的五個人走進去,將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並鑄成的像,都拿了去。祭司和帶兵器的六百人,一同站在門口。那五個人進入米迦的住宅,拿出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並鑄成的像,祭司就問他們說:「你們做甚麼呢?」他們回答說:「不要作聲,用手摀口,跟我們去吧!我們必以你為父、為祭司。你作一家的祭司好呢?還是作以色列一族一支派的祭司好呢?」祭司心裡喜悅,便拿著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並雕刻的像,進入他們中間。他們就轉身離開那裡,妻子、兒女、牲畜、財物都在前頭。(士師記18:1-18:21)
今日亮光(彼此禱告)
士師記第十七章強調個人及家庭的背道,第十八章則突顯但支派的任意而行。
一、生命的問答:但人的探子遇見少年利未人時,向他問了三個問題:「誰領你到這裡來?你在這裡做什麼?你在這裡得什麼?」(參3節)
這三個問題,是我們應該思考的生命問題。誰領你到這裡來──誰是你生命的主宰?誰為你的生命負責?你在這裡做什麼──你生命的異象是什麼?你人生的使命是什麼?你在這裡得什麼──你生命的價值是什麼?你人生的目標是什麼?我們的生命由神所賜,唯當我們活出受造的目的,才能活出生命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二、錯誤的引導:但人的探子發現少年利未人是作祭司的,便請他求問神,為他們指引道路。祭司隨口說出他們盼望聽到的話:「你們可以平平安安地去,你們所行的道路是在耶和華面前的」(參6節)。後來,探子發現拉億這個世外桃源,就攻擊取得拉億更名為但,不記念耶和華,卻在這裡設立雕刻的偶像。
以西結斥責假先知時,說他們「誘惑神的百姓,說:『平安!』其實沒有平安」(參結十三10);另外,箴言也寫道:「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參箴十四12)神為我們所預備的道路,有高山和低谷,並非一帆風順;倘若我們一味追求順利、成功的表象,反而會落入滑地,陷入沉淪。
三、錯謬的信仰:但人為了利益,搶走了米迦的神像和以弗得,後來又帶走了祭司;少年利未人為了利益,不記念米迦以往如何恩待他,就轉而投靠但人。但人與少年利未人的行為,都是為了一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信仰對他們而言,只是用來得到好處的工具,他們從來沒有真正敬畏神。
然而,真神的信仰卻不是如此!保羅告訴我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參羅十二1)過去我們自己作主時,也許像但人或少年利未人一樣,讓利益掛帥;但是,如今我們因著耶穌基督的救恩,已經成為新造的人,就不再走回頭路!讓我們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
今日禱告(同聲唸禱詞)
主耶穌!唯有祢是真神!祢是我生命的源頭和目標,我要單單跟隨祢。奉靠主耶穌的聖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