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花輪・牧思

【花輪・牧思專欄】世界不只是我們看到的樣子

一同生活與工作的夥伴,早安:   前兩天,同事分享他收到了一張同學要請喪假的假單,但可能是手誤,所以寫成了產假,令同事哭笑不得,不知該如何准假?   喪假與產假,一悲一喜看似迥異,但其實又似某種相仿。我想起了荷蘭神父盧雲(Father Henri Nouwen),曾用一對雙胞胎姊弟在媽媽肚子裡的對話,隱喻了他的看法。   在子宮中,姊姊對弟弟說:「我相信不久之後我們出生,會有新的生命!」   弟:「妳想太多!這裡雖然黑暗,可是很舒適啊!不必做任何事,只需倚賴這條繩子就可以活著,多好!」 姊:「但在這個黑暗的外面,一定還有別處,是有光的地方,而且我們可以在那兒自由自在走動。」   弟弟不理她…… 姊姊有點膽怯地又說:「而且我還相信,我們有個媽媽……」   弟:「妳在說什麼?什麼媽媽,我從沒見過!這兒就是一切了,是誰把這些奇怪的想法植入你腦袋的啊?」 姊:「難道你沒有感受到最近四周的壓力與緊縮?我真的有點不舒服,甚至有點疼。」 弟:「那有什麼奇怪嗎?誰叫妳要跟我擠在一起!」 姊:「我想,這是為了預備我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比這裡更好的地方。而且,我們會在那兒見到媽媽。你不覺得那很令人興奮的嗎?」 弟:「……」   在這個故事的最後,盧雲說:「死亡,並不是在向生命道別,恰恰是在 #向死亡告別。」   喪假與產假,原來竟是一體的兩面。造物主的時間,總是讓萬事美好。   新的一週,梅雨季即將依約而來,這世界與生命在天父手中,#絕不只是我們所能看見的樣子。   花輪牧師 敬上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面對大環境的挑戰,您的行動可以支持今日報堅定走下去! 點我奉獻 每日新聞不漏接 立刻加入今日報Telegram頻道!  Telegram下載+中文化教學》 精選要聞》 緬懷基督教護教家 拉維.撒迦利亞31句影響世人的格言 生活無聊、沒有動力? 廖文華牧師:你「太舒服」!經歷不舒服才能進到神應許的榮耀及豐盛 孤苦無依誤入歧途,被迫試毒多次瀕危 在無私的接納中找到「家」,學會烘焙也學會流淚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花輪・牧思專欄】捉迷藏的快樂

一同生活與工作的夥伴,早安: 小時候玩捉迷藏,你喜歡當鬼找人?還是喜歡當人被找? 被找的時候,一定希望自己不要被發現,但又不能躲得太隱密,否則一直被找不到會很無聊;如果是輪到自己當鬼時,又擔心別人躲得太好,因為什麼都找不到的感覺,真的很糟糕。 捉迷藏作為一種遊戲可以,但如果是真實世界,就讓人驚恐了,例如我的母親。 小時候跟母親去逛街,我也不記得她是偶一為之或者樂此不疲。在我印象中,媽媽會「突然不見」,我環顧四周都看不到她,但又怕自己迷路所以也不敢跑遠到處找,只好站在原地心急如焚,希望看見也是心急如焚到處找我的媽媽出現。 結果卻往往跟我想得不一樣。通常都是幾分鐘之後吧,可能是我驚慌失措的樣子太滑稽了,然後就會看到媽媽從某一根柱子後面大笑著走出來,然後我就開始又氣又急地大哭!但放羊的孩子不能玩太多次,有一回是真的走失了,但我以為媽媽又是故意躲起來,所以若無其事了好久之後,才驚覺是「玩真的」! 尋找,真的是人人都有的經驗。小的時候找媽媽,去學校學著找朋友,考試時忙著找答案,長大了開始找工作,之後找伴侶、找快樂、找意義、找方向、......倏乎之間人生早不只是志於學,轉眼已過而立、跨越不惑、......但是否真的找到了天命?那是一種 知道自己所為何來,又將何往的篤定。 人生就像是捉迷藏,所以千萬別躲得太好,因為捉迷藏的快樂,其實是出現在「找到了」的時刻! 耶穌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我若去為你們預備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你們也在哪裡。......而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新的一週,願你找到通往天父的道路,也願祂找到不再拼命躲藏的你。 花輪牧師 敬上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花輪・牧思專欄】你被偷走了什麼?

一同生活與工作的夥伴,早安:   隨著「嘉玲」的相伴,大家緊繃的心情似乎都紓緩了不少。可是,當疫情不再是每天的頭條新聞時,報紙的頭條總是可以出現更多令我們不安的消息。   一場大火,就奪走了與一百多天草木皆兵嚴防固守下相同數目的生命;一個極權國家領導人的生死,竟然成了牽動全球目光的鬧劇;精神喪失下的人權法治與命喪刀下的無辜警察,究竟該當如何的罪與罰?儼然成了野火燎原般的熱議。   世界的焦躁並沒有因為鎖國與封城而減少,有些東西彷彿盜賊,總能找到細縫溜進我們的心中,然後偷走平安與喜樂。   我至今難忘小時候家裡遭小偷後,進門時觸目所及的凌亂,摧毀了我對「家」的安全感;學生時代騎機車遇上藉故問路的劫匪後,從此對任何問路者所投之的敵意與懷疑;而年初在英國哈利波特車站被偷了電腦護照背包時,當下的蒼白與無助,更是餘悸猶存。這些種種,都讓我生命中一些有形或無形的東西被偷走了。   2020年的前三分之一,社會上對於不同立場的冷嘲熱諷,出國旅遊者的怨恨、醫護及其家人的恐懼、居家隔離者的冷漠、順逆時鐘者的對立、......我們被偷走的也不少,而什麼才是我們該真正開門迎接的?   昨天早晨,帶著口罩在教堂裡朗讀了這一段《聖經》,彷彿暮鼓晨鐘:「耶穌說,我就是羊圈的門,所有在我以前來的,是賊、是強盜,因此羊沒有聽從他們。如果有羊藉著我進來,就必定得救,並且可以出、可以入,也可以找到草吃。盜賊來,卻是要偷竊、宰殺、毀滅;而我來是要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   無論疫情、政情、軍情、國情、愛情、......,在你喧嘩的日子中,總有些聲音值得聆聽,有一扇心門值得開啟,有一種生命值得追尋,那是被天父所賜的平安所充溢的。   新的一週,不論是嘉玲或是嘉依,主所賜你那豐盛平安,都不會被偷走。   花輪牧師 敬上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花輪・牧思專欄】生命不是為了找答案

一同生活與工作的夥伴,早安:   這兩週,我辦公室的窗前出現了兩隻班鳩飛來築巢,還產下兩顆珠圓玉潤的鳥蛋!雖我分不清公母,但每天看他們日夜輪流孵蛋,一蹲就是十幾個小時的畫面,真是令人動容。   根據網路上的資料,通常夜間是媽媽,白天則是爸爸負責。我架起了網路攝影機,不希望漏掉任何一個破殼而出的畫面,同時在腦中想像著動物星球頻道中,雛鳥會張著小嘴嗷嗷待哺的模樣。我每天都記錄著這些「鳥事」,甚至都想好了當幼鳥長大振翅遠走高飛後,我要把這一個多月來的過程,剪成一段新生的影片,在這個疫情肆虐的春天,散佈生命歡愉的力量!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透過手機即時畫面與牠們問好。   但週六早晨,手機上卻顯示鳥媽媽在清晨五點就飛走了,而且不見爸爸來交班的身影!我想,牠可能是肚子太餓?所以天一亮就趕快去吃那些早起的蟲兒,去去就回。但這一去,到了中午還不見回家,我很擔心鳥蛋著涼,但看著窗外豔陽,或許賢伉儷趁著週末天氣好去約會了?暫時把鳥蛋交給太陽公公代孵......   黃昏,起風了,太陽下山了,夜幕低垂了,......鳥媽媽去捕魚?為什麼還不回家?   回看錄影,鳥媽媽在清晨就顯得焦躁不安,頻頻低頭用喙探究腹下的兩顆玉珠,不斷扭動身軀變換位置,然後用「走」的離開巢窩,而非平常的振翼高飛。那是一種依依不捨嗎?網路上說,當牠們確定卵中已無生命氣息,便會棄巢而去。   是什麼,讓這一切幸福嘎然而止?是攝影鏡頭的驚擾?是窗前人影頻頻的探究?是先天就體質不佳?是後天的氣溫飆高?......人們總想找些答案,可以抑制悲痛,或可以怪罪問責,或以為還有下次——就會更好。   或許「找答案」是一種面對生命失序時,協商好的嘗試。然而,終究無法安撫心靈頑固的抗議,所以我還是剪了一段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revlyc/videos/242758950177226/?t=66   新的一週,與你分享這最後的24小時。我們從未能主宰天父所賜的生命,而是在祂手中,流露美善。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花輪・牧思專欄】「盼望」是一種靈魂的品格,驅使我們望見與倚靠創造生命的主

記得我剛上大學的時候,好興奮!   那時覺得自己寒窗苦讀,唸了這麼多書,終於可以進入大學一顯身手!一轉眼,四年匆匆過去,畢業之前我卻慌張無比,因為發現自己知之甚少,好像什麼都不懂竟然就要畢業了!   知道得越多,卻發現未知的更多;知道得越多,才明白知道得很少。似乎,這也是最近全世界都在練習的功課。   一個多月前,醫學先進國家滿有自信地隔岸觀火在亞洲氾濫的疫情,卻不知道自然力量不分國界開始越洋流竄;之前被譏為佛系防疫的英國,如今在歐洲的表現卻出奇地好;曾被預測失控慘況將僅次於中國的臺灣,如今的守護則跌破各國眼鏡。我們到底知道什麼?而不知道的又有多少?   正如,沒有人可以回答疫情何時減緩,更也無人知道臺灣是否能繼續撐下去。   在發現自己所知甚少的時候,怎麼辦呢?多讀書當然很重要,但我指的是在面對那種第一次的前所未見與眾所不知。   恐慌擔心是很自然的反應,就像當年大學畢業時,前途茫茫充滿不確定的我; 謹慎保守也是個聰明的作法,既然未知甚多,那就先緩步前行避免冒進;而最近流行的「超前佈署」也很有智慧,按著已知做出合理推測,然後進行準備及防範,以免到時候措手不及。   然而,各種戒慎恐懼與小心翼翼,或許可以使人問心無愧,但我們更需要的是心懷盼望。   盼望不是樂觀,樂觀是相信壞事一定會過去或者明天會更好,但盼望則是在不見曙光的陰鬱中,仍有不會被現實苦難所消滅的力量。西方有一位強國領袖,曾說到了復活節(4/12)就可以經濟復甦開心復工,如今證明那只是不切實際的樂觀;人們若是帶著盼望,意味著即使在復活節死氣沈沈,卻仍有喜樂迎向明天,因為復活的基督,是生與死的主宰。   新的一週,願你在重重的未知與不樂觀的疫情中,體會「盼望」是一種靈魂的品格,驅使我們望見與倚靠創造生命的主。   花輪牧師 敬上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花輪・牧思專欄】疫情之下我們都很微小,但天父的眼光卻垂顧

一同生活與工作的夥伴,早安:   這段時間,每天下午三點防疫指揮中心的記者會,讓全台灣都忙了起來。老百姓緊盯直播關心數字變化、各種記者猛挖新聞賣點、科學專家進行各種解析、網路鍵盤手則開始產出各式評論。   在這個科學進步又發達的時代,每每醫生或科學家的發言,最具說服力。他們會端出各項數據趨勢,再佐以一些專業術語,往往能非常權威地鎮住了慌亂的常民,破除似是而非的耳語傳聞。   「證據會說話」讓整件事看起來理性多了。   不過有趣的是,不知你有沒有看過,好些醫生或科學家之間,倒也是南轅北轍?有的說一定要戴口罩,有的則說勤洗手最重要;生化學家鼓吹用肥皂洗手最有效,病毒學家堅持酒精才是王道;張醫生說致死率<1%,王醫生說死亡率逼近5%;陳博士說天氣漸熱疫情將趨緩,林博士說高峰還沒有來到,......。   原來證據之外,還有觀點。   牠,實在是太新了,新到人們還在不斷累積認識牠的證據,而且未知遠大於已知。於是,專家只好在經驗中看方向、在理論中尋出路、在猜測中找答案。科學的最終目的是控制現在並且預測未來,但在成功控制與神準預測之前,嚴謹的科學家們,永遠只是最後知後覺的那個人。   證據只能表明了已經發生的事,觀點則會透露了尚未出現的可能。但除此之外,面對疫病還需要「眼光」~就是看見一種未來的必然,#並讓我們能穩步前行。   往往這種眼光,不是源於自己的觀點,而是一種生命中的禮物。就像跌倒的孩子永遠會看向母親、奔馳的選手永遠會凝視目標、沮喪的人們永遠會抬頭望天。因為他們知道,此刻並不是終局,自己的家鄉與歸處是另一個故事,正待迎向前去。   雖然勝負未分,但疫病終會過去,而你可有眼光看見當風浪平息的那日,自己會站在哪裡呢?我希望自己像《聖經》中的大衛王,他在仰望遼闊夜空時忍不住讚嘆道:「人算什麼,你竟紀念?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你使他比神低微一點,卻賜給他們榮耀尊貴作冠冕。」   新的一週,疫情之下我們都很微小,但天父的眼光卻垂顧。   花輪牧師 敬上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花輪・牧思專欄】就算你隱沒在任何人的眼中,天父也不曾遺忘你

一同生活與工作的夥伴,早安:   年初,我做了一次跨越歐亞大陸的飛行,看著飛機螢幕上的衛星航跡圖,蒙古草原、戈壁沙漠、吐魯番窪地、西伯利亞、......,讓我想起了18年前,曾拜訪了一個做夢也沒有想過的地方。   那是在泰國東北部的窮鄉僻壤,是台灣大部分泰國勞工的家鄉。   我當時參加的是一個短期的醫療宣教服務隊,偕同當地的傳教士,出入那地區幾個不同的鄉村,從事義診與兒童教育的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當地人家的生活,因此我們一定要趕在太陽西下前,回到自己的住處,否則無際的田野將伸手不見五指。   那天我們結束了整日的工作後,熱情的村民目送我們離開,大夥兒擠在一台無頂的貨車上,我則面朝後方地坐在車後。伴隨顛簸起伏的路面,雙腳懸空擺盪,雙眼望向漸漸縮小的人群,與隱沒在夕陽天際線之中的村莊,融為一整片荒蕪的田野。   我知道,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造訪。   就算我日後想再去,連那村莊的名字都不曉得的我,又如何能夠重返?今日之前,它是一個做夢也不會想到的存在;明日之後,它則成了只會出現在我夢中的曾經。   世界何其廣大又深邃?無論是深山野林或文明大城,都藏了無人聞問又不為人知的角落。那一天我看著隱沒於夕陽人事物,我深感自己的渺小,完全無視於這些角落;又深感天父的慈愛,#沒有忘記在我視角之外的人們。   我雖能以八百公里的時速,飛在三萬英呎的天空,但應當謙卑的是我,因為上主不只在高天之上,也臨近俯就每一個你我以為根本不存在的生命。   新的一週,就算你隱沒在任何人的眼中,天父也不曾遺忘你。   花輪牧師 敬上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花輪・牧思專欄】給沒方向感的你

一同生活與工作的夥伴,早安:   我是個方向感非常差的人!但也可以說,我的方向感非常好,完全可以信賴。   這麼說吧,如果我走進路邊右側的一間店,不管是辦事吃飯或買東西,十幾分鐘後出來,若要循原路回去的話,我離開店家應該向左轉吧?但我鐵定會毫不遲疑地在踏出店門後,向右轉!我常常為此屢試不爽而非常懊惱,覺得自己連這麼單純的方向都會迷失,那更遑論什麼圓環、地下道、高架橋、交流道......   後來,每當大家迷失方向時,我都會很有自信地幫大家解惑,只要朝著我的反方向走,一定就對了!   「方向感」這麼具體但又抽象的東西,真是很令人困擾與好奇呀!當然,科學家絕對不會放過這麼迷人的題目,甚至因為研究大腦中的定位系統,而得到了2014年的諾貝爾獎。原來,大腦中有一個區域叫海馬迴(就是失智症患者最先壞掉的部份),而其中內嗅皮質(entorhinal cortex)中的許多細胞,會將身體的移動所產生的生理訊號轉化為距離、位置、方向,並在腦中形成一張相對應的地圖。   重點是,還可以記住它。   聽起來實在是太神奇了,重點是礙於研究倫理,所以這一切都只是在「老鼠」的腦中被發現,那可以想像,人類的大腦絕對比老鼠更為複雜!因為老鼠只需要記住哪個方向有食物、哪個位置有貓咪。但對人而言,我們還常常會迷失在「人生方向」中呢!   不論是老鼠還是人,能夠知道自己身在何處、要去何方,是生存的關鍵能力。抽象的人生方向固然不能與地理性的具體方位在生物學中混為一談,但不可諱言,我們多麼期待有智者可以告訴我們,在生命的錯綜複雜中,到底如何能夠分辨可以遇見豐收的方向?而哪條道路才不會被貓吃掉?   他一定能拿到十個諾貝爾獎!   那我就試著宣布一下,這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他的得獎感言吧!他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可以到天父哪裡去,而若你們認識我,就必認識我的父。」而且他早在諾貝爾出生前,就這麼說了。   或許你覺得這實在是太扯,但對我這個路癡來說,耶穌基督真的是值得信賴的引路者。   新的一週,願我們都安步當車地走在對的方向。   花輪牧師 敬上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