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疫情趨緩,教會將逐漸恢復實體聚會,但這時牧者將面臨另一波挑戰:該如何幫助會友們預備心,回歸實體聚會呢?
影音資訊快速時代,習慣看書的人越來越少,文字裡蘊藏了情感;對不同人,會有深淺不同的意涵,是想像力養成的重要來源。所以,要培養孩子想像力,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養成閱讀習慣,要先能對抗手機、電子媒體的拉扯,提供幾個小建議:
「我一切都是為了你好…」「你根本就不懂我,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這樣的對話並不是溝通,只是一種自我表述,你說你的、我講我的。青少年開始學習脫離父母,期待當自己的主人,想擁有決定權。建議孩子將進入青少年反抗期的爸媽們,可以試著做以下幾種功課:
於印度發現的變種病毒株Delta入侵台灣,令許多人惶恐不安;而諸多疫苗的負面消息,也使人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有些長輩不願意施打,也有人希望可以得到「評價」最好的疫苗...。面對疫情的變化不定,曾任「嘉義基督教醫院」院牧的郭明昌牧師,提出3個建議。
你最近的生命狀態如何?有沒有經歷令你感到驚奇的神的作為?我們的天父,樂意使我們每天的生命體驗到,與聖靈同行的喜樂和驚嘆!但應該如何真正活出這樣的生命呢?
從小到大,人會遇到許多的朋友,有些人會帶來傷害,有些人則成為生命中極大的幫助。專欄作家安柏.金特(Amber Ginter)在Ibelieve網站上撰文分享,經營每段關係都要花上不少心力和時間,而什麼樣的友情是值得我們投資的呢?以下提出兩點建議。
少出門、不群聚,外出戴口罩…疫情嚴峻,生活彷彿被按下了暫停鍵,對許多尋求對象的人來說,更是有感,實體聚會不得不被網路活動取代,此時,我們如何突破環境的限制,開啟新的互動、或是維繫感情呢?基督徒交友社團「愛抵達」執行長董姿伶,和我們分享許多實用寶貴的建議。
「我知道他們在試著安慰我,但是他們說的話,讓我覺得很不舒服……」這是許多喪子親屬都有的心聲。喪子的哀傷,是一輩子的生命課題,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向他們表達關心與支持,而非造成「二度傷害」?身為基督徒的我們,都可以來學習有智慧的話語。
「約翰.派柏牧師,您好。我和妻子最近才意識到,我們15歲的女兒有性行為。她在基督教家庭長大,作為父母,我們盡力向孩子傳遞福音,如果她是您的女兒,你會如何處理?」一位傷心欲絕的父親寫道,他有一個叛逆的15歲女兒,不會和家人一起去教會,而且還要面對性方面的種種問題。
幽默大師馬克吐溫說過這句名言:「不要跟傻瓜爭論,他們會把你拖到他們那樣的水平,然後回擊你。」翻開聖經,箴言26章4節提到類似的想法──「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恐怕你與他一樣。」然而,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你有被人私下說過閒話嗎?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他們受過這種傷害,但卻不一定認為他們也曾經這樣傷害過人...
「上帝給每個人的呼召都是獨特的,知道自己的呼召,持續保有熱情,忠於呼召。 」大衛.耶利米博士(David Jeremiah)是美國最受信任的聖經老師之一,他在自己網站分享《神的呼召》的信息時,提到三個運動員的故事。那麼,如何知道「神對我們的呼召」?3個面向、5個建議幫助你明白神的心意!
你對於退休生活的想法是什麼?悠閒度日、前往未曾到過的地方旅行或者含飴弄孫?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