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真正的尊榮往往不是在檯面上的;我們私下如何議論人、如何給予正確的回應跟肯定,才能夠顯示出我們對於那個人尊榮的程度,這也才是神所在鑒察的...
今(4)日上午,「2021天國文化特會」第三天首場由腓力・曼都法牧師(Philip Mantofa,印尼沙崙玫瑰教會主任牧師),以舊約「以利亞和以利沙」的師徒故事為主軸分享信息,「你如何確定自己有為神而活?就是有個不敬虔的人,願意尊重你的上帝!他們可能還不認識這位神,但無法否認你活出來的見證。」
為了孩子的未來,現代父母讓孩子學習各項才藝,從小開發各項能力,期望為孩子美好的未來加分;但其實,要讓孩子擁有未來幸福的生活與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愛和界限」...
明(2021)年適逢元宵節台灣燈會將在新竹舉辦,因此今(2020)年新竹教會推動「用愛妝點,新竹亮起來」教會藝術點燈裝置活動,並特別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辦公共裝置藝術裝備課程,讓專業老師針對各教會最終的提案做出最後的修訂建議。精彩可期!
現今社會的問題在於「不鼓勵就等於不支持、不支持就是不尊重」,此種逆向邏輯思維是將暴力強加在不同意見者,少數不斷地衝撞多數,服從消失了,尊重也自然沒有了...
「好久不見!」喜樂的打招呼聲此起彼落,今(10月26日)在高雄義大皇家酒店,400多名令人尊敬的退休牧者齊聚一堂,共度三天兩夜「2020年全國退休傳教師夫婦聯誼會年會」,能夠遠程出遊、與外地的老朋友相見交誼,是許多人每年最期待和喜樂的事!
有禮貌以及好的社交應對方式的孩子,容易贏得別人的尊重、看重,自己也會因而更加自信,更容易展現所長。而好的禮貌與社交應對方式,是透過學習慢慢養成,越早注意幫助孩子學習,就越能堅固這樣的好習慣。 要幫助孩子有禮貌、態度謙和,可以先從生活中開始體貼的行為。例如,為別人開門,並且禮讓長輩先行;對別人保
有禮貌以及好的社交應對方式的孩子,容易贏得別人的尊重、看重,自己也會因而更加自信,更容易展現所長。而好的禮貌與社交應對方式,是透過學習慢慢養成,越早注意幫助孩子學習,就越能堅固這樣的好習慣。 要幫助孩子有禮貌、態度謙和,可以先從生活中開始體貼的行為。例如,為別人開門,並且禮讓長輩先行;對別人保持微笑並多說「請」;對身邊忙碌的人問聲“需不需要幫忙?“;遇到朋友長輩一定微笑問好;在生活中需要排隊等待時,教會孩子耐心等待不抱怨;在生活中不吝於對所有服務、幫助自己的人說謝謝,等等。 除此之外,養成孩子在重要節日問候長輩、朋友的習慣,表達對別人的體貼、感謝和關懷,也是養成良好社交習慣和禮貌的重要方式。如,在重要節日來到前,先提醒孩子可以寫感謝卡或祝福卡、或是寫信或打電話給長輩或朋友。一開始如果孩子感到不耐或拒絕時,不妨分享被問候的對象所做過的事,以及對方值得感謝和被欣賞的地方。同時肯定讚美孩子做這件事的重要與價值,幫助孩子用真心的文字,讓對方真實地感受到被關注的溫暖。 「有禮貌」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會有關鍵性的影響。當孩子了解並實踐了這一點,就容易令人喜愛並受尊重,進而脫穎而出,成為令人矚目的優秀孩子了。 ----------------------------------------------------------------------------------------- 請加入【愛,家就幸福了】粉絲頁。 每個月初一、十五日,【莫非有情】,新的心情、新的聲音!! https://reurl.cc/m90Yll (文章授權/林莫非)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同學,我做清潔工也快樂喔!
婚姻關係中,當彼此互動時難免會產生一些傷害,如果不正視它是一個「傷害」,因而沒有解決它,一直忍著或是當作沒事、「算了」就過去了的話,非常容易一遇到摩擦時它就會被觸動、牽引,甚至引起憤怒情緒的大爆炸...
婚姻關係中,當彼此互動時難免會產生一些傷害,如果不正視它是一個「傷害」,因而沒有解決它,一直忍著或是當作沒事、當作算了就過去了的話,非常容易一遇到摩擦時它就會被觸動、牽引,甚至引起憤怒情緒的大爆炸。 這樣的爆炸,有時在別人眼中認為你是「小題大作」,其實這都是心裡那些隱而未解決的怒氣在我們裡面作祟導致。 會引發憤怒的情緒,大概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是:某人冒犯或不尊重我們,遇到這種情形,起初的反應是心裡受傷,接下來就是生氣。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希望得到什麼、對某事有期待而沒有得到,而感到落空。 第三個則是:害怕失去什麼。 基本上,心裡有不舒服的感覺,都算是一種「積壓」。 #把「隱藏的怒氣」趕出自己的生命,否則它會殘害我們的婚姻 (文章授權/黃國倫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一個警察教我「機警」與「尊重」的兩門課 有一晚,我留在學校的辦公室寫論文,寫到深夜,才走路回家,路經幽暗處,遇到一個年輕警察與「凱」。 凱是警官,身邊是警察。他們正在執勤,剛檢查一處空屋。我與年輕的警察交談起來,問他:「發現什麼?」年輕的警察說:「沒有,只是看看。」我又問:「你在夜晚檢查,不開手電筒嗎?」他說:「月光就夠。」說完,他介紹我認識他的上司—凱。凱,是隻警犬。 我說:「什麼,牠是你的上司?」警察說:「是的,牠是警官,我是警察,我是牠的助手。」我實在不明白,追問道:「牠怎麼會成為你的主管?」 警察說:「凱來自德國,父母是警犬,祖父母也是警犬。凱小時候,與許多小狗一起玩,忽然有人進來,對空開了一槍。有的小狗害怕地躲起來,有的小狗衝向前大聲叫。凱沒有逃,也沒有叫,只機警地看著對方。從那一天,凱接受專業的警察犬訓練。有人進來開槍,是挑選警犬的程序,其他的狗都淘汰,不能用為警犬。」 我明白道:「只有『機警』的狗,才合格」。警察說:「是的。後來,凱成了偵毒警犬,捕捉許多毒販。有次的緝毒,一個毒販忽然拔槍,幾個警察反應不及,凱撲上前去,腹部中彈,仍繼續與歹徒纏鬥,直到對方棄槍投降。凱中二槍,入院急救,獲救後歸隊,凱升為警官,繼續從事偵毒。」 我不解道:「那你怎麼會與牠在一起?」警察說:「凱住在我家,我負責照顧。警犬在8-10歲後就會退休,凱已經8歲了,退休後,牠還會住在我家。」 他走過去,打開警車的後座,向凱舉手敬禮,凱才跳上車,坐在很寬敞的後座上。他開車前,我向他們敬禮。 同學,這警察教我「機警」,除非必要的任務,不隨意以驚嚇或生氣回應,他也教我「尊重上司」。 這一個晚上,上帝教我學習對世界,任何的變動,無論大小,保持機警,不隨便反應。除非有上帝的旨意,我不輕舉妄動。 也教我與人相處,尊重主管,即使他與我的想法與做法很不同。也許在我不知道的地方,他也承受過許多子彈。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一個警察教我「機警」與「尊重」的兩門課 有一晚,我留在學校的辦公室寫論文,寫到深夜,才走路回家,路經幽暗處,遇到一個年輕警察與「凱」。 凱是警官,身邊是警察。他們正在執勤,剛檢查一處空屋。我與年輕的警察交談起來,問他:「發現什麼?」年輕的警察說:「沒有,只是看看。」我又問:「你在夜晚檢查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