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前幾天坐飛機時身旁做了一個媽媽帶著一對兄弟,兄弟的年齡大概差了五歲左右,弟弟很會撒嬌,黏著媽媽,年紀不到兩歲,哥哥大概七歲八歲左右,蠻獨立的,會注意到他們是因為一上機就聽到弟弟的哭聲。實在有點擔心四個小時的旅程會充斥著弟弟的哭聲,但我轉頭過去,看著哥哥摟著弟弟等待媽媽放行李,媽媽一忙完也馬上摟著弟弟正當稍感放心時,聽到了媽媽對兄弟不同的對話。 媽媽摟著弟弟時充滿著無限的包容?,即使在飛機上,弟弟的哭鬧,已經造成旁邊乘客的困擾,一直發出聲響希望「提醒」媽媽可以讓孩子安靜,但是媽媽仍然非常的有耐心的兜弄著孩子,希望他能夠安靜下來。 但是反觀哥哥,稍微浮躁用著電視,卻被媽媽大聲地斥責。看著哥哥落寞的表情,真的有點不捨?,但我對於媽媽的反應,充滿著好奇,因為兩個都是他的孩子,很顯然他不是一個不懂得溫柔的媽媽,但是為什麼對哥哥、弟弟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或許是因為覺得哥哥已經長大了吧!而哥哥也真的表現得非常懂事,在媽媽為弟弟準備牛奶時,哥哥總是一直抱著弟弟,安撫著他,感覺哥哥是個懂事的孩子,不過媽媽似乎對哥哥的耐心比較有限,或說標準比較高! 我不禁回想起之前我剛開始教書時,曾經教到一個特殊班的孩子,當我知道這個孩子的狀況時,我總是會給他更多的包容,甚至是為了他一點點的進步而充滿著無限的喜悅與開心。 但是對於普通班的孩子而言,我的要求就非常的嚴格,感覺進步是應該的,我很少給予稱讚鼓勵。 有天,當我又再苦惱學生的「不懂事」時,突然有聲音出現問我,為什麼可以對那個自閉症的孩子有這麼多的包容?但是對於其他的孩子卻沒有呢?我當下直接的反應:因為自閉症的孩子是特殊狀況呀!但接下來繼續問:所謂正常的孩子真的是健康的嗎?他們可能也有些特殊狀況,你不知道,但是需要你更多的包容與忍耐嗎? 當下我真的蠻錯愕的!突然發現了我居然用兩套不同的標準在面對孩子們。 面對所謂「特別」的孩子,我可以給特別的包容,面對「一般」的孩子,我卻少給了很多?,但是孩子畢竟就是個孩子,就是需要愛與陪伴?。我擁有的是愛孩子的機會,引導的方法雖然因人而異,但愛與珍惜是我可以給的,也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的!為什麼不能夠給每個孩子都有更多的包容呢? 我想可能就和飛機上的媽媽一樣吧,因為覺得老大已經長大了,相對的對他的要求也就變得更高。 而老二還只是個小孩子,就對他有更多的包容以及容忍。 雖然從旁邊看起來,是那麼的不公平,甚至這好像無形中也養成了會吵的孩子有糖吃。但我相信我們沒有不愛老大,或是說我們沒有比較不愛正常的孩子,只是我們很容易陷入「長大了就應該比較懂事」的框架當中。所以標準也更高,包容度也更少了。 雖然那位哥哥很照顧弟弟,但我想他還是很需要感受媽媽的愛吧?? 你希望手足情深嗎?當個有智慧的爸媽吧??,愛是沒有附帶條件的!誰說年紀大的就要做榜樣?年紀大的就要照顧小的?但當爸媽給出的愛讓孩子越來越健康,哥哥姐姐會喜歡當哥哥姐姐照顧、愛著手足,弟弟妹妹也會尊重哥哥姐姐、彼此相愛的。 我們只擁有愛孩子的機會,當孩子不期待你的愛時,再怎麼想要愛,也錯過時機了。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前幾天坐飛機時身旁做了一個媽媽帶著一對兄弟,兄弟的年齡大概差了五歲左右,弟弟很會撒嬌,黏著媽媽,年紀不到兩歲,哥哥大概七歲八歲左右,蠻獨立的,會注意到他們是因為一上機就聽到弟弟的哭聲。實在有點擔心四個小時的旅程會充斥著弟弟的哭聲,但我轉頭過去,看著哥哥摟著弟弟等待媽媽放行李,媽媽一忙完也馬上摟著弟弟
送給新手媽媽們的真心話 1、你的角色無可取代,只有媽媽可以給孩子絕對的安全感。你一定可以把孩子帶好。 常聽到的對話(謊言):「我不會帶孩子啦」;「帶小孩好累,我沒耐心教」;「保母很專業,把小孩訓練得很有規矩」;「比起帶孩子,還是去工作比較輕鬆」 有一次帶小孩去朋友家玩,小孩們在房間
「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彼此相愛,比告訴他們我們愛他更重要」 有一次我們家小孩一天內早、中、晚情緒連三爆之後,在晚上要去刷牙時他小聲地對我說:「媽媽我要你講消防車的故事」,啊?我心裡想:「你今天連三爆,我已經被炸得傷痕累累還在療傷中,現在你卻要我笑笑地說故事給你聽」,然後我就深呼吸一口氣,心裡吶喊
二、開心做爸媽的第二步是「開心做爸爸」 1.進入孩子的世界瞭解孩子的情況,孩子多大我們就多大 你要詳細知道你羊?的景況, 留心料理你的牛?。箴言 27:23 跟孩子互動的時候,不要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身份,然後喜歡去做他們想做的事,他們就會喜歡跟你在一起。 我們家有二個男孩
我曾經在大學校園裏跟大學生傳福音的時候,遇到一位男學生,我問他家裏住哪裏,為什麼要到淡水唸書,他說家裏住在高雄,因為爸媽在他高中的時候離婚,他心裏非常痛,為了逃避這樣的感受,不想面對原本的環境帶給他痛苦的感覺,所以考上大學填志願的時候,他就想離家越遠越好,後來我們向他傳福音,他信主後才漸漸的從這樣的傷害中走出來,所以你可以看到夫妻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我們可能常聽到父母們說:「我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陪小孩。」「上班很累,你(孩子)自己到旁邊玩。」但,為了忙於賺取物質生活,父母卻忘了要幫孩子「樹立人格」。
3日,肇群於臉書貼文分享夫妻懷孕好消息。 (影片擷取/東森新聞)
繼17日的「圍院護家」行動後,「下一代幸福聯盟」呼籲人民於11月30日到12月1日再次走
大人常說:「我們要多聽孩子說話。」但現在的孩子正活在「公民不服從」的世代,我們的孩子不只在民主時代中長大,很多自己的聲音想被聽見,以致於孩子與父母的溝通都曾「一言九『頂』」。 因此,如何傾聽孩子的聲音,如何從小讓孩子適度的表達自己?其實,「閱讀」就是開始。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兼GOOD TV《烤箱
平安降落後,黃小柔事後在臉書上傳與先生、兒子的合照,她也感謝上帝,並更加珍惜與家人相處的
家長遇孩子有頭痛問題不必過度擔心,99.9%的孩子幾乎都是因心理或功能問題造成頭痛。
(圖片提供/張茂松)「他…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他無佳形美容…」賽53:2耶穌出生在馬槽中,一個窮木匠的兒子,沒有什麼顯赫吸引人的地方。 祂的出現一點都不起眼,如同一棵小嫩芽,隨手一摘就沒了。 在人群中也不出色,又如同一棵曠野中老樹的根,醜醜的,沒有什麼讓人驚羡的地方。 祂吸引人不是因為祂的外
參與者齊聲高喊「愛爸媽,愛我家」。 (照片來源/時代論壇)
透過一家提供一道菜餚的方式,單親爸媽與居民一同享用晚餐,在愛裡彼此交流。(攝影/記者林純如)在母親節前夕(12日)晚間,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舉辦另類的母親節活動,讓單親爸媽相聚一堂,在「一家一菜」的餐敘中彼此交流,並邀請多加幸福婚姻促進協會創辦人吳維傑分享成長歷程,談失婚成為單親媽媽的甘苦談,希望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