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有音樂教父美譽,創作橫跨流行樂、古典樂和聖樂的知名音樂家詹宏達,昨(15)日凌晨安息主懷,享壽67歲。其胞兄詹宏志於臉書發文證實消息,同時懷念弟弟「是個聰明、善良、天真的人,一生奉獻在音樂與教會事工上」。文化部長李遠也在第一時間追憶,表達自己的感謝與尊敬,並說:「相信此刻,他已經很安詳在天堂彈著鋼琴
身為第三代基督徒,古典吉他音樂家吳建南認為,「來自神的屬天祝福一直在家族中不斷流傳,這讓他的生命得著全然的喜樂與豐富,不論有什麼挑戰發生,都能因神一無所懼!」這份從神而來的信心,也幫助吳建南一路走來自由地探索世界,打造獨特且豐富的人生閱歷。
1963年,福音音樂家婁斐然創作出經典詩歌〈若沒有祂〉(Without Him)。此曲攫獲「貓王」的青睞,決定在他第二張福音詩歌的唱片中收錄此歌,致使婁斐然在年輕時就享受到成名致富的快樂。然而,也因著名氣帶來的迷失,婁斐然人生曾有一大段時光跌入谷底,直到重新回到主前,才再次獲得拯救。自此,直至上個月
明(2024)年4月,有一部值得期待的信仰電影準備上映!影業巨擘獅門娛樂(Lionsgate)宣布,新電影「Unsung Hero(暫譯:無名英雄)」將於春季上映,講述一個音樂才華橫溢的家族,如何在從澳洲移民至美國初期,倚靠基督信仰來度過所有難關,終能站穩腳步、家族成員多次榮獲葛萊美獎肯定,成為美國
「人生的道路上,音樂是不可或缺的摯友;信仰道路上,音樂帶領我走進了神的家。」低音管演奏家郭䕒棋,自小在音樂班的高壓環境中成長,不知道何謂交託,但因著音樂認識信仰,生命逐漸被神轉變!
台灣知名音樂家、國家藝文獎得主—金希文,創作台灣第一部台語歌劇《黑鬚馬偕》,擁有眾多殊榮的他,道出自己的音樂之路是源於上帝,並分享「我需要上帝給我idea…獲獎沒什麼了不起,這些都是上帝給予,離開上帝,就一點價值都沒有!」
在古典樂史上,不少音樂家留下不可抹滅的輝煌紀錄,創作不少優美歌曲,音樂神童「莫札特」正是其中一位。其短短35年的人生旅途裡,創作出600多部作品。多數人談論他在音樂方面的貢獻,卻鮮少談起他與神之間的深刻關係。
致福益人學苑李高昌老師,一個原本在台中港種防風林、行道樹的包工頭,在經歷人生磨難後找到生命的救贖──耶穌,多年後成為會彈奏60種樂器、開課爆班的搶手音樂老師,最多曾同時開11個班。現在他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就是教一群積極生活、富有學習精神的社區朋友演奏樂器,並向他們分享上帝的愛。
丁訓民自小出身豪門,母親是空軍戰將高志航將軍的遺孀,他分享神在其身上所做的神蹟奇事。當年,他憑著聖靈啟示躲過無情的子彈,幸運地撿回一命,舉家逃往香港成為黑戶,甚至為求生存,找工作找進了異端教會。之後,他從一個首席音樂家變為成功的企業主,曾迷失在金錢的漩渦裡無法自拔,直到一場「肺癌」讓他經歷神…
迷惘與厭世的青少年,在自殺的中間遇見了耶穌…,「突然間,我感到這些感覺好像都是真的,於是我打開雙眼,看見耶穌就站在我的眼前,祂留著淚水卻微笑看著我,伸出祂的手…」
知名大提琴家郭虔哲老師(Kenneth Kuo),畢業於世界知名音樂學院、入圍過兩次金曲獎,並投入公益活動,因此擁有好形象。且具備管理和生意的頭腦,使他名利雙收,卻在2013年右手因意外嚴重受傷,不得不停下來時,好好審視自己的內心,並再次謙卑在神面前尋求……
唐旦祥老師現為台中、台南愛樂管絃樂團團長,擁有德國國立海德堡音樂學院高級作曲家與指揮家學歷,多年來熱心投入偏鄉音樂教育,曾當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在獲得這些榮譽前,他曾經歷難以想像的破碎,身患絕症且一度無家可歸睡在火車站,向上帝提出了激烈抗議;可如今回頭看,原來這是一段引導他走向命定的過程。
她來自一個單親家庭,10歲就離家出走,加入幫派,12歲就結婚,嫁給賭徒,13歲離婚,進入夜總會,16歲去過教會,嘲笑別人道:「我不需要生命活水,我只需要可口可樂。」17歲她唱紅了「聖路易斯之憂鬱」(St. Louis Blues),開始出名,她改革了黑人的爵士樂,不用強烈的節奏去表達感情,改用細膩的
她來自一個單親家庭,10歲就離家出走,加入幫派,12歲就結婚,嫁給賭徒,13歲離婚,進入夜總會,16歲去過教會,嘲笑別人道:「我不需要生命活水,我只需要可口可樂。」17歲她唱紅了「聖路易斯之憂鬱」(St. Louis Blues),開始出名,她改革了黑人的爵士樂,不用強烈的節奏去表達感情,改用細膩的音符、輕鬆的歌舞去表達感情,不是一個人主唱,而是在台上開合音先例,她的歌舞橫掃當時的演藝界。 1920年,第一張流行歌的唱片問世,是她唱的。 1925年,第一個能在百老匯主演的黑人,就是她。 1927年,第一個進入電影界的女黑人演員,也是她。 以後三十年,她唱紅了259首流行歌,獲得艾美獎(Emmy Award),也就是演藝界的奧斯卡金像獎,當成為眾人眼光追隨焦點之際,她卻寫道:「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孤單」 1957年一場佈道會裡,她相信耶穌成為基督徒,她的歌路整個翻轉過來,她唱「主,我願與?更親近」(Just a Closer Walk with Tree)、深河(Deep River)、「天上的小屋」(Cabin in the Sky)、「喔!我多麼愛耶穌」(Oh,How I Love Jesus)、「沒有人了解我知道的苦難」(Nobody Knows the Trouble I See) 尤其最愛唱那首:「祂看顧麻雀」(His Eye is on the Sparrow) 叛逆的女孩 1896年10月31日,華特絲(Ethel Waters)生於美國喬治亞州的切斯特(Chester),沒有人為這個嬰孩的出生而高興,她的母親是被強暴才生下她的,母親為了怕人知道,從懷孕到生產都躲在鄉下,生下她四年後,才為她去登記名字與戶口,日後給華特絲很大的困擾,她必須要到十一歲才能念小學。他從小就被與母親同居的男人打,她恨母親,她恨男人,她恨每一個人。 華特絲十歲時就被稱為「切斯特城最壞的女孩」,她離家、偷竊、打架、抽煙、混幫派。華特絲後來寫道:「四顧無人時,我喜歡唱歌,我不會看五線譜,但是音樂一進到我耳中,就會留在我的腦中」,十二歲時,她就嫁給一個黑社會的人,不久就離婚,她從此更不信任人。 有一天夜裡,她在街頭上遊蕩,看到有間房子充滿歌聲,她第一次進了教會,那一晚她學會了「祂看顧麻雀」這首詩歌,但是聚會後,她依然故我,在幫派中鬼混。她在踏出教會門口時,說道:「上帝!我只知道這麼一點點,我也不知道?是誰,請?讓我知道,否則,我不會再踏進教會一步!」這是她的第一個禱告。 酒店歌女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華特絲流浪到紐約的一個地下酒吧,上台唱歌給那些即將前往戰場的士兵聽。她隱姓埋名,給自己取一個藝名「甜蜜的豆莢媽媽」(Sweet Mama Stringbean)。她開始展露她的歌唱才華,有寬廣的音域,很容易讓低音轉上高音,又很容易投入歌曲裡的感覺。 在歌唱後的掌聲中,她覺得自己第一次被人尊重。當時有些士兵追求她,她寫道:「我過去最大的損失,是受人傷害太深,我無法再接受別人,也無法再愛別人。我覺得自己好像深深刻著一個記號,就是『羞恥』,即使浪跡天涯,也難以磨去這種被傷害的感覺。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失去了愛的能力。」 困難等待機會 1913年華特絲忽然一夕成名,她唱的「聖露易斯之憂鬱」大受歡迎,她組織自己的合音伙伴──「希爾姊妹」(Hill Sister),以快樂的歌聲,奔放的舞蹈,優美的女性合音,成為首見受百老匯邀請的黑人女歌星。在百老匯邀的舞台前,她得到很多掌聲、舞台後受到很多的奚落:「哼!那個來自貧民區的黑女人,在這裡根本沒有立足之地!」「不要看她唱成那樣,她根本看不懂五線譜。」這些閒言閒語,華特絲都聽到了,在舞台後面她也沒有自己的換衣間,只好在地下室一個角落,用床單圍起來,在裡面換服裝。 這是一個殘酷的世界,她把眼淚都藏在隱密處,表演時間到了,她擦去淚水,又上台載歌載舞。華特絲後來寫道:「百老匯的舞台是沒有上帝的地方,但是我珍惜每一個演出的機會,因為我實在喜歡唱歌歌唱是我的生命。無論觀眾的人數有多少,當我用聲音去詮釋每一首歌時,我都覺得歌聲是那麼的貼近人心,我與聽眾一起受感動,歌唱是我感情最深的傾訴,是我生命的一部份。每次我上台前都會緊張,但是,我一上台,就完全放鬆自己,讓聲帶也放鬆下來,讓我內心的情感,透過嗓子、歌詞,毫無保留的宣洩出來。我知道周圍永遠是有問題,但是機會就在問題裡,逃避問題是在放棄歌唱的機會。」 成功不等於快樂 1925年以後,華特絲愈來愈有名,有一大堆追逐她的歌迷,她到任何地方都有人要與她拍照,請她簽名留念,連她買東西簽出去的支票,都立刻有人為她付帳──只為了收藏她的簽字。許多樂團演奏她的音樂,他灌錄的唱片不斷的在各處被人要求點播,華特絲由百老匯,再轉入好萊塢,後來又跨入電視界,而且囊括影視界的大獎,再也沒有人感譏笑她。 在人類的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時代,能像二十世紀一樣,藉著媒體將歌唱與表演擴展成環球性的大企業。很多人羨慕歌星、影星的名利雙收,華特絲卻寫道:「在媒體的背後,有一群非常聰明的人,他們捧紅一個歌星,在像一堆白蟻一樣,把這個歌星所獲得大部分的利潤吃光。經紀人要錢,化妝師、攝影、影評人、記者、廣告、行銷……都要錢,連報紙上影視版的專欄作家都要錢。 到最後,這個紅歌星,老了、累了、醜了、啞了,就立刻被丟棄,他們又立刻去物色下一個人選。一個歌星在這種名利的漩渦中,經常分不清掌聲背後,出賣自己生命要到什麼底線。我聽愈多的掌聲,愈覺掌聲的空洞,不過是像池邊的群蛙夜鳴,單調吵雜。我認為一個歌星存在的真正價值是在以真實的自我,與聽眾之間維持一個誠摯的溝通,這種影響是永久的,留戀掌聲不過是轉眼成空。」 演藝界的引誘很大,很多女歌星是由沒沒無名到成名,由成名到離婚、吸毒,最後無法面對被群眾放棄,而走上自殺的路。成名、離婚、吸毒、自殺,成為許多影歌星的人生四步曲。 華特絲寫道:「演藝界的大亨對我說,『我只要敢脫、敢……我就會獲得更多的機會』,我知道他們不是在乎我,而是在乎錢。我以前希望在舞台上只收到鮮花就可以,我後來知道,一個偉大的藝人,永遠是在舞台上同時獲得鮮花與石頭,只有依靠上帝才能在鮮花與石頭中保持平衡,追求在公眾前的大量曝光,是使人變質的前奏。 我歌唱四十年,我的嗓子沒有啞掉,我仍然不會看五線譜,甚至有時會忘了歌詞,只用清哼的方式唱,沒想到更能與聽眾溝通,我逐漸體會到這是上帝的眷顧。 永不落幕的舞台 1957年春天,葛理翰(Billy Graham)牧師在紐約佈道,有許多人在那一次佈道會中接受耶穌成為他們心中的主,華特絲也在其中。華特絲成為基督徒以後的第一件事,是搭飛機回家鄉,與她的母親和好,她終於重新獲得愛的能力了。 此後華特絲經常在葛理翰佈道會中獻唱,她在晚年時寫道:「歌星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眾人的僕人,把自己最好的聲音,唱給眾人聽。」她最愛唱「祂看顧麻雀」這首詩歌,認為這是她一生的寫照。 華特絲晚年說:「在上帝面前演唱,是我人生最後一個舞台。」1977年9月1日,她達成了最後的心願。 祂看顧麻雀 為何灰心常怨嘆? 為何黑影瀰漫? 為何心靈覺孤單, 甚至欲脫塵寰? 耶穌是我的良友, 萬福賜我享受, 祂看顧麻雀, 深知我必蒙眷佑。 我唱因我得自由, 我唱因我無憂, 我救主既看顧麻雀, 深知我必蒙眷佑。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近十分鐘的音樂劇曲,搭配溫暖舒服的畫面,讓人彷彿回到耶穌降生的時代,歡慶基督的來到。(請
羅曼與兒子底買同台演出,帶來莫札特、貝多芬等名曲。(攝影/記者葉毓亭)獲得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大賽首獎的猶太音樂家羅曼先生,8月底與兒子底買來台舉辦音樂巡迴演出,其中一站來到高雄鳳山活泉靈糧堂,為持續幫以色列代禱的基督徒們,獻上演奏做為回饋。猶太音樂家父子來台舉辦音樂巡迴,高雄地點選在鳳山活泉靈糧堂舉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