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孩子小時候拿著大富翁來找我玩,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敷衍他」在社會局的一場網路成癮講座上,一位父親潸然淚下。他的兒子已經深陷網路成癮,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面對兩台電腦、數支手機。這樣的親子困境,在數位時代中愈發普遍。不帆心家庭教室創辦人趙逸帆指出,每天至少有十到二十位青少年落入各樣的網路陷阱,而問題的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AI)掀起新一輪技術革命,開源AI新創模型DeepSeek的崛起引發全球關注。大幅縮減成本且僅為競品二十分之一、具備中文思維特色的AI,為基督徒撞擊出三大省思:科技發展與信仰立場如何平衡?AI能否用於教育特別是神學教育? 知識的增長是否等同於智慧的成長?
「兒孫自有兒孫福」、「退休人生,該放手了」...社會充斥著長者「需被安養」的氛圍,基督徒也該這麼認為嗎?成為祖父母並非意外,其實,正是上帝相信祖父母足以勝任,將傳承神聖心意交付給下一代及兒孫們,「總要把它們傳給你的子子孫孫。(申命記4:9)」親愛的祖父母,準備好發揮生命中信仰的影響力了嗎?
議題的探索,可從「what(這是什麼)」、「why(為何這樣)」、「how(該怎麼做)」的3W著手,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如何做的實踐層面。「基督信仰傳承」課題亦是如此,傳承過程宛若跨欄賽跑,雖能看見起點和終點,但也會看見過程中有重重障礙存在,「可以選擇單打獨鬥,又或者換個心態,只要願意求援,將有人能成為
身為基督徒是否想過:「基督徒家庭」(chrisitians family)和「基督化家庭」(chrisitians family)有什麼差別呢?談到信仰傳承,只要父母都是基督徒、有帶孩子上教會,這樣就算是「信仰傳承」了嗎?為回答此問題,中台神學院舉辦「基督化家庭信仰傳承研習會」,邀請包括信仰已有五代
已屆90歲的耄耋之齡,劉素存弟兄自述人生起伏,從空軍軍官之子、曾經商揮霍、被倒債數百萬,二度事業至極其窮乏,一生無數高山低谷...,雖曾是浪子,仍蒙神憐憫保守並尋回、毫髮無恙。他感恩家族從父親信主,傳承屬靈的祝福,因而經歷各樣環境後,更深知「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13)」有
當人或家庭對基督信仰的理解僅限外在儀式和活動,而沒有跟神有親密關係或靈性成長時,則容易流於形式化信仰。身為基督徒第三代的蘇景竑,自幼於教會長大,但對信仰並沒有真正認識,甚至一度將「耶穌」視作眾多偶像之一;錯誤價值致染上毒癮、渾噩生活,神也藉此拯救一家!
許多「基督徒家庭」,即使家庭成員都是基督徒,但卻仍不是「基督化家庭」
你有穩定讀經的習慣嗎?目前總共讀過幾遍聖經全文呢?美國有項「讀經馬拉松」事工,透過數百人在國會大廈和各州州政府前面公開讀經,呼籲人們重新思考美國建國是以基督信仰為核心的價值,並明白讀經的重要性,進而期望家庭、社會、政府因明白聖經真理而更新生命。參加的弟兄姊妹回饋,即便到半夜,都仍喜樂堅持完成自己負責
美國聖經協會於5月發布研究報告,表示家庭教育與信仰傳承息息相關,當兒女自小就由父母用聖經真理來教導,逾7成孩童在長大成人後,依然持守真道,願意宣告「我是基督徒!」而家庭成員中,又以「母親」扮演著傳遞基督的最重要角色,就此,在養育的路上,做到4件事,將能讓重責大任變得輕省
從日出到日落,我要歌頌祢的大能,並在列邦中述說祢的同在,我要跳舞讚美祂,擊鼓彈琴向祂歡呼,願在列邦中高舉神同在站在講台上,陳淑玲臉色紅潤、聲量十足的帶領會眾,以《神同在》這首詩歌揚聲敬拜。一般人很難察覺,她在近半年內曾兩度開刀,目前也還在罹癌後需定期追蹤的期間;理論上,「病人」本應有的病容與憂愁,在
「媽,我去教會參加小組囉,先出門了!」「兒子啊,媽媽等一下要跟姊妹們團契,今天晚餐你自己張羅一下喔!」如同上述虛構的情境劇,有多少時候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也被日復一日的教會生活,忙昏了頭?上一次全家人一起好好坐下來吃飯聊天,是什麼時候的事?甚至,不論我們讀過聖經多少遍、服事有多熱忱,都要回歸家庭有沒有
養母在床前殷勤禱告而睡著的畫面,深深刻畫在甄秀媚的心裡,讓她從養母身上學到敬虔的榜樣。多年後,未信主的先生雖曾經歷神垂聽他的禱告,卻直到三次停止呼吸、心跳,生死關頭親自遇見耶穌,才回到神的家。身為妻子的甄秀媚,在多年不住禱告中,屢屢驚嘆神在其家中「超前部署」!
「怎麼辦,兒子發高燒要去哪裡找醫院?」原本人生規劃一直以「自我」為重心的單永信,孩子剛出生時,便接受待遇優渥難以拒絕的海外派駐工作,留妻子一人,邊工作邊照顧襁褓中的孩子,然而上帝卻透過SARS、Covid-19襲捲台灣,逐漸調整他的眼光、家庭關係,且更體會天父的心,「孩子在外讀書後,擔心無濟於事,我
教會年輕人正嚴重流失中,父母在子女信仰發展中,該扮演什麼角色?「父母如跑者,若不知道目標在哪,就無法在對的地方努力!」神學教育專家馬永年、梁婉華夫婦從信仰及相關研究講解,若用「世界」的方式帶領孩子,孩子就會跟隨世界,唯有父母真實活出信仰、塑造傳承信仰的環境,才能信仰一代傳一代。
許多見證說道,生命面對困難之際,會因想起神的話而逆轉困境。陳克奇理事長說:「將神的話藏在孩子心裡,某一天就能成為他們的幫助。而我相信,父母是信仰教育的主責人,我們跟孩子的相處最多,才是對孩子最有影響力的人。」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