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不是樂觀,它是迎向不可避免的苦難與黑暗時的勇氣。更像是一種品格,一種無法被現實苦難所消滅的精神力量;盼望源於信心,而非理性...
一同生活與工作的夥伴,早安:
昨天,我遇見了一位剛剛結束學測的考生,他為了考上心目中理想的科系,這已經是第三次參加學測了。
無論你是訝異他的毅力,或是不解他的執著,甚至訕笑他的頑固,都千萬不要問他「考得如何?」因為這是個太危險的問題,恐怕也是一個無力面對答案的問題。
就算考完感覺不錯,但還沒放榜誰又能真有把握?若是又考不好,這樣的關心就顯得更加沈重。
放榜前的心情是如此,分娩時揭曉寶寶性別的感覺也有點類似;大至疫情中心的記者會,小至明天老闆對自己的滿意度,處處都隱藏著努力過後但不確定結果的經驗,我們當然希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有多少收穫真的不在自己手中。
那乾脆不要有期待好了?免得期望越高失望越深。但心理學卻發現,總是不懷抱期待的人,雖然看似不會失望,但卻也更容易陷入憂鬱。因為,期望的本身就帶著快樂。
換句話說,如果總是避開期待,某種程度而言,也是在避開快樂。
更有趣的發現是,每當遭遇了負面結果,懷有期望的人會認為是外在因素造成,原本不抱期望的人卻反而覺得,一切都是自己的問題。
看來,人天生就該帶著盼望而活!
盼望(hope)不是樂觀(optimism),樂觀是理性地評估事情會好轉,但盼望則是迎向不可避免的苦難與黑暗時的勇氣。
盼望不是理一種樂觀的預期,更像是一種品格,一種無法被現實苦難所消滅的精神力量;盼望源於信心,而非理性。
「願在恩典中把永恆的安慰和美好的盼望賜給我們的天父,安慰你們的心,並且在一切美善的工作和言語上堅固你們。」是我非常喜愛的一段《聖經》經文。
盼望,源於天父所賜,帶有安慰與忍耐的力量,在困境中可以喜樂,在幽暗中仍能前行。新的一週,即便事情不太樂觀,但是願你的盼望不因此減少。
花輪牧師 敬上
誠摯邀請您以奉獻支持福音新聞媒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李貽峻牧師,天主教輔仁⼤學⼼理學系博⼠,曾於校園福音團契,全職從事學生福音事工11年;曾擔任東海大學校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