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我出現很嚴重的心律不整了。神幫助我指認出心裡一個最大的恐懼,那就是──「我不能犯錯」,不能出任何差錯的壓力讓我非常緊繃。為什麼不能犯錯?因為我把犯錯跟被懲罰連在一起了...

經文/路加福音8:49-50

還說話的時候,有人從管會堂的家裡來,說:你的女兒死了,不要勞動夫子。耶穌聽見就對他說: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

 

聖經「不要怕,只要信」這句話,是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有記載的經文,我們信主一段時日的人一定對「不要怕,只要信!」這句經文不陌生。

 

這句話是耶穌對一個心急如焚的父親,他跑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求耶穌救他女兒, 因為他的女兒只剩下最後一口氣了,馬可福音5章22-24節說:「有一個管會堂的 人,名叫睚魯,來見耶穌,就俯伏在他腳前,再三的求他,說:我的小女兒快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他身上,使他痊癒,得以活了。耶穌就和他同去。」

 

在路上還沒到睚魯的家,就有人來通報睚魯說:「你的女兒死了,何必還勞動先 生呢?」耶穌聽見所說的話,就對管會堂的說:「不要怕,只要信!」(馬可福音5:35-36)

 

想像一下睚魯此時此刻的心情,通報的人說:「你的女兒死了!耶穌來也沒用了!不要麻煩人家了!」此時,一定彷彿時空都停頓靜止了,睚魯的耳朵隆隆作響,獨生女死了,所有的指望都沒了…。

 

今天,如果是我們的孩子遇到意外,在醫院搶救,就剩下最後一口氣了,我們一定六神無主,言語絕對無法形容我們的心情。但是,當時耶穌就在睚魯的身邊,祂在睚魯的耳邊說:「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

 

當耶穌的話進入睚魯的耳中,睚魯必須選擇:是要相信通報者說:「你的女兒已經死了」的事實;還是要相信耶穌 說:「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的宣告?事情後來的發展我們知道。

 

耶穌來到睚魯的家,「拉著孩子的手,對她說:閨女,我吩咐你起來!」 12歲的女孩就起來走路了,死而復活,好像沒事一樣…。今天,當我們藉著想像,重回耶穌醫治睚魯的獨生女的這個劇情裡,你使否也有過這種經歷,聽見耶穌在你的耳邊對你說:「不要怕,只要信」呢?

 

耶穌對我們說:「不要怕,只要信」,因為祂知道人類有「害怕」的情緒,而且「害怕」這種感覺或情緒可能每天都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只一次。

 

「不要」和「只要」是相對的動作和選擇──拒絕「害怕」,擁抱「相信」。意思就是說:如果「害怕」這個感受把我們捲進黑暗的無底洞,那麼,「相信」這個選擇會把我們從漩渦中拉出來,當你「害怕」的時候,就要用 「信心」來得勝。

 

「怕」這個字第一次出現,是在聖經的創世記。

 

創世記3章8-10節:「當神在園中行走,呼喚亞當說:你在哪裡?亞當說: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這是人類第一次出現「恐懼」的情緒,是犯罪之後才出現的。

 

這是「害怕」的源頭,人犯罪後留下破口,給撒但控告人的地位,這是「懼怕」的起源。

 

我們跟神之間的關係被破壞後,「恐懼」就留在人的心裡。

 

從知識的層面來看,維基百科的定義:「恐懼的起源,是人類原始社會在野外生活時,為適應大自然的本能反應。恐懼是面對危險時,為了生存而進行防禦或逃跑的本能行為。」

 

但我們知道在神起初所設計的伊甸園, 無論是環境或動物都不會危害人類的生存,而且神給亞當治理權,不需要害怕。「懼怕」最初的源頭,是人犯罪後與神為敵也與神所造的為敵,人才會受到環境和野獸的威脅。

 

再從心理學來談,會說「恐懼」這個情緒是好的,因為能幫助我們逃避危險。當人恐懼時,腎上腺素大量釋放,身體進入緊急狀態,心跳加快、血壓上升、精神高度集中;肌肉為了提供逃跑或抵抗的力量而供血量增大,使人能迅速判斷形勢。

 

但疾病學的研究也告訴我們,當人感到恐懼,肌肉會收縮,引發痙攣疼痛,人在恐懼時胃黏膜變白、胃酸停止分泌,導致消化不良。

 

現代醫學的研究發現,恐懼這種不良情緒,與癌症、糖尿病、風濕病、心血管疾病等嚴重的疾病密切相關,並且引起各種精神官能症,包含焦慮、憂鬱、恐慌等。

 

美國的歷史學榮譽教授丹尼爾.賈德納(Daniel Gardner)說:「我們身處有史以來最健康、最長壽又最富有的時代,但恐懼卻不減反增。此為這個世代最 大的矛盾。」

 

盡管人類在許多領域已經到了高度發展的時代,恐懼仍然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心理課題,如果沒有耶穌賜下的平安,人就無法徹底克服恐懼的困境。

 

但是,人為了與恐懼和平相處,就把恐懼當作是合理的,甚至將恐懼包裝成一種驅動力,試圖跟它和平相處,難道,恐懼真的合理嗎?

 

一、恐懼真的合理嗎?

在眾多負面的情緒中,為什麼恐懼出現的頻率那麼高,就像我們的情緒宿敵一樣,引發很多併發症呢?心理學家說:恐懼是一種情緒,不是事實,恐懼是一種非常深層的一級情緒。

 

大多時候,恐懼的周邊總是包裹著各種各樣的二級情緒:例如厭惡、擔憂、冷漠、壓迫、憤怒、恐慌或焦慮等,這就是為什麼恐懼能使一個人失常,或影響一個人的判斷力。

 

我們若把濾鏡比擬成一種看待人生的眼光,恐懼就是濾鏡中很普遍的一種。

 

濾鏡影響我怎麼詮釋人生的經歷、影響我如何看待人際關係。

 

當我戴著恐懼的濾鏡生活,思想和行為一定會受影響,除非,我停下來想一想、把濾鏡拿下來檢查,否則很可能戴著它年復一年的過生活。

 

當一個人沒有去分辨自己的反應和行為是出於恐懼,就很容易相信恐懼帶來的謊言,甚至包裝成一種積極的驅動力,使仇敵毫不費力,就讓恐懼在你心裡扎根,形成一個人的思想模式,變成我們與神建立親密關係的阻礙。

 

我們知道信心在屬靈的領域上會帶出很大的能力;但相反的,信心有多大的能力,恐懼也有同樣巨大相反的摧毀力。

 

在我全職第2年的時候,突然有很嚴重的心律不整,心臟會突然間亂跳到我喘不過氣來。去醫院檢查以後,因為心律不整的次數太高,只好開始吃藥。吃藥的那半年我一直在跟神對話,問自己怎麼了?我發現自己面對一些新的事工時,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了。

 

比如:上台講道(第一次講道時我的區牧以為我會 在台上昏倒)、製做幸福的教案和手冊、帶領訓練、面對錄音、錄影、教課 等,我太害怕了,因為教會很可能會對我失望、我可能會搞砸、我怕沒做過的 新挑戰、我怕自己無法完成,而且怕家庭被忽略、小孩會變壞,太多令人害怕 的事情,所以我非常小心、每天自我檢討,套一句廣告詞:「追求完美、近乎苛求」。

 

所以,後來就出現很嚴重的心律不整了。神幫助我指認出心裡一個最大的恐懼,那就是──「我不能犯錯」,不能出任何差錯的壓力讓我非常緊繃。

 

為什麼不能犯錯?因為我把犯錯跟被懲罰連在一起了。成長的過程中,犯錯一直跟懲罰、羞辱、否定、沒有價值連在一起,所以我心中一直有「不能犯錯的思維」。

 

但是,神重新教導我:祂對待我不是用紀律和要求,而是用熱情和愛。

 

當我把這些恐懼都交出來給神,我的心律不整就漸漸痊癒了。

 

二、認清你的恐懼

恐懼能從一個人演變成一個家庭、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滲透成一種集體的氛圍或文化。

 

人的罪性,能利用政治的操弄,藉由公權力,迫害不同政治立場的人,並且塑造對自己有利的恐怖政治氛圍,使人與人之間的信賴感被破壞殆盡,人心惶惶不可終日,驚恐到了極點,遭受迫害的人民,性格也被極度扭曲。

 

例如:台灣的白色恐怖、中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近代的911恐怖攻擊事件、持續到今天的以巴衝突等。除了政治鬥爭、宗 教戰爭會帶來恐懼,人類還會面臨疾病瘟疫、自然天災帶來的恐懼。

 

當家庭、城市、國家、甚至全世界的人都陷入恐懼的時候,反思和分辨真的很重要,問問自己:「我在害怕什麼?我們在害怕什麼?真正該害怕的是什麼?」

 

耶穌曾對門徒預言將來的逼迫,說:「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兩個麻雀不是賣一 分銀子嗎?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馬太福音10:28-31)

 

麻雀和頭髮都是很普通平常、不受注意的東西,但耶穌說: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表示祂的保護與慈愛是細膩且呵護備至的愛,在祂的愛中我們有永恆的確據和把握,盡管未知的變化和恐懼仍然存在,屬祂的兒女也不用害 怕。

 

當我們察覺到個人的生命裡、群體的氛圍裡、國家的文化裡,都戴著那片恐懼的濾鏡時,要怎麼做?

 

我們來談最後一點:

 

三、用神的話取代恐懼

當我們意識到恐懼的濾鏡存在,下一步就是要把它拔除掉,但是要如何才能看得清楚呢?就是用正確的「核心價值」來取代。

 

核心價值就是──你最優先看重的事情。可能我們會告訴別人我最重視的事,但要怎麼知道你說的是不是真的?很簡單,做出來的那一個就是你真正的核心價值。

 

舉例:當我說自己最重視身體的健康,但是飲食不忌口、作息不正常、生病不看醫生等…,很可能你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重視健康。檢查一下在你內心的核心價值,是不是重視神的話、活出神的話?

 

因為只有神的話,以及神持續對我們說話,才能讓我們脫離恐懼,活在自由裡。

 

當耶穌對睚魯說:「不要怕,只要信!」不只是祂不忍見孩子受苦、憐憫這對父女而已,當耶穌說話,祂的話就有能力扭轉結局、醫治疾病、使人復活。

 

以下提供幾個方法幫助我們緊緊抓住神的話:

 

1.牢記見證:

 

過去經歷神的事情都是神在你生命動工的見證,牢牢記住神會介入你的生命動工,見證就是預言的靈,當你分享出來,就是在宣告神將來還會再繼續這樣做,也會做在那些聽到見證,用信心回應祂的人身上。

 

2.操練方言:

 

保羅說:「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哥林多前書14:4)「那說方言的,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因為沒有人聽出來。然而,他在心靈裡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祕。」

 

每天都花一段時間用方言禱告,讓「魂」裡面受到挾制的綑綁被削弱、被聖靈破除。

 

3月全教會操練禁食的時候,我有個「靈」和「魂」 真的可以分開的體會──你的靈很渴望親近神、進入更深的地方與神交流,但你的魂和體的渴望卻是「食物」,怎麼辦呢?

 

就是要操練倚靠聖靈更多禱告操練意志選擇順服聖靈而不是肉體,所以禁食的操練可以加強你屬靈的意志力,不讓慾望作王主宰你的行動;同樣的,操練方言能幫助你有更強的屬靈洞察力,識破謊言、破除恐懼的挾制,經歷自由。

 

3.結交用信心跟隨神的屬靈同伴

 

跟他們一起禱告:保羅對提摩太說:「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摩太後書2:22)

 

保羅雖然說「少年的私慾」,但是當我越認識自己的軟弱,就越知道各種各樣的自私和驕傲,不是少年才有,壯年也有、老年也有。

 

當你常常跟很容易懼怕、不信的人在一起,一定會受影響;所以要常常跟有信心的人在一起,就像迦勒和約書亞,他們的信心能勝過那些報惡信探子的恐懼,得以進入 應許之地。

 

耶穌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 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14:27

 

我們是天父的兒女,祂絕不會不管我們,求主幫助我們,不再受恐懼的攪擾與奴役,神的兒女 要過的,是得勝、喜樂、有盼望的生活!

 

(4月28日講員手稿)

 

思想問題

1.請回想自己信主的年日,耶穌曾經在哪種情境下鼓勵你「不要害怕」?那時發生 了什麼事?

 

2.你曾經有把恐懼合理化的經驗嗎?後來怎麼察覺到的?

 

3.你目前正在面對恐懼、憂慮或焦慮嗎?請分享你的代禱事項並彼此代禱

 

(文章授權/永和禮拜堂)林怡菁

author

永和禮拜堂

台北基督徒永和禮拜堂的母堂是許昌街青年團契(現林森南路禮拜堂)。在基督裡我們要得豐盛的生命,更像基督!每個信徒都是貴重的器皿,一起來建造教會!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