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博士孫女—偕瑪烈(Magaret Mackay)於美國時間8月21日(台灣時間2021年8月22日)下午,於加拿大多倫多在睡夢中辭世,享耆壽103歲。她是淡江中學創校校長偕叡廉的小女兒,也是馬偕博士第三代最後一位長輩。偕瑪烈極愛台灣,逢人便問「你來自Formosa嗎?」,辭世前嘴裡仍喃喃說著「Formosa 平安!Formosa 萬歲!」
「馬偕」二字總讓人立刻聯想到「馬偕紀念醫院」。古舊的磚紅建築上高掛著耶穌十字架,以及如同荊棘火焰圖騰寫著「寧願燒盡,不願朽壞」(Rather burn out, than rust out)。
在這一切的背後,隱藏著一份跨越3代、持續150年,對台灣毫無保留的愛。
第一代:建立教會、醫院、醫學院、提倡公衛,救人無數
1844年生於加拿大,漢名偕叡理,台灣人稱他「馬偕博士」或「馬偕牧師」。26歲那年,他向宣教會提出至華人地區宣教的意願,幾經風波後,1872年他終於踏上台灣這塊土地,落腳在當時僅3萬人居住的淡水小鎮。
馬偕博士深信,唯有基督信仰能帶給人真正的平安。抵台30天後,他設立了台灣第一所教會—淡水教會;50天後,他已經可以用台語講道給本地人聽;8個月後,領5名本地信徒受洗,歸入主名下。後續在基隆、蘆洲,八里、松山、艋舺、大龍峒、新店等地,都有成立教會。
馬偕博士建立台灣北部第一所教會—淡水教會,至今仍坐落在淡水小鎮,帶領許多人認識耶穌。(圖/馬偕在台灣、淡水基督教長老教會網站)
當時的台灣民間信仰盛行,外國宣教士很難帶人進教會。馬偕想到聖經中「耶穌隨走隨傳神的道,醫治病人、憐憫貧乏人」的榜樣,便將傳教與醫療並行,於自己家中提供免費醫療,不但自費購買昂貴的奎寧給瘧疾患者,更親手幫病人擠腳膿瘡。
他也引進最新的牙科技術,據史料記載,他幫台灣人拔除近4萬顆牙;當時的台灣衛生落後,馬偕走進鄉鎮,親自教導民眾公共衛生觀念,降低疾病傳染率;為提升營養,也從國外進口甘藍菜、蕃茄、敏豆、花椰菜、胡蘿蔔等,並教導本地農民種植。
1879年「滬尾偕醫館」成立,在中法戰爭期間救治無數傷患,這也是「馬偕紀念醫院」的前身。為培養醫療人才,1882年成立「牛津學堂」 (Oxford College),以聖經神學為基礎,更引進自然、醫學理念、解剖學、及臨床實習…等,是台灣第一所神學院,也是第一所醫學院,足足比日據時代「第一家專科學校」(台大醫學院前身)早了15年。
之後2年,第一所女子學校成立,係為今日「台灣神學院」、「真理大學」前身。
1901年,馬偕因喉癌在淡水去世,享年57歲,家人遵從其遺囑,將他安葬在「淡水砲台埔」,而非外國人葬埋的「外僑公墓」。因馬偕說「我是台灣人,Formosa(福爾摩沙)是我的家。」
馬偕效法耶穌榜樣—隨走隨傳福音,醫治病人,憐憫貧乏人(圖/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上圖左)馬偕與助手為台灣人拔牙。
(上圖右)馬偕全家福-依序為馬偕、偕叡廉、偕以利、偕媽連、張聰明
(下圖左)「滬尾偕醫館」救助無數傷患,是「馬偕紀念醫院」的前身
(下圖右)「牛津學堂」是台灣第一所醫學院、神學院
第二代:為台灣人成立第一所中學—淡江中學
喬治.威廉.馬偕(George William Mackay),1882年出生於淡水,漢名偕叡廉,是馬偕博士與張聰明(台灣人)之子。
當時台灣沒有正式教育的學校,偕叡廉和父母在家自學,也常跟著父親到各地傳教。直到偕叡廉19歲時,馬偕博士去世,他才回到加拿大念大學,後於美國取得教育學碩士。
1914年,偕叡廉結婚後,立即與新婚妻子回到台灣,投入宣教與教育,為了讓台灣人有機會接受教育,第一所私立中學「淡江中學」於焉而生。
偕叡廉享年83歲,葬在淡江中學校園裡雙親墳墓旁。
左:為使台灣人有機會上學,偕叡廉設立第一所私立中學—淡水中學。右:1930年代偕叡廉校長全家福,右3偕叡廉,右2偕馬烈。(圖/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第三代:遭受逼迫槍擊,始終愛台灣,用生命寫故事
偕瑪烈(Magaret Mackay) ,1919年出生於淡水,是馬偕博士的孫女,偕叡廉的三女兒,終身未嫁,委身在淡江中學服務。
然而,因著偕叡廉一家混血兒身分,自小受到歧視排擠。1953年晚上,2個不明人士闖進住家開槍掃射,偕瑪烈二姊的腿部、父親偕叡廉腹部,雙雙中彈,全案卻不了了之。即便在這樣受迫害的環境中,偕瑪烈仍深深愛著台灣這塊土地。
2017年宇宙光出版《馬偕的孩子說故事:來看偕叡廉》書籍,透過偕叡廉口述,偕瑪烈記錄著偕家在台灣生活的點滴,與鄰居的故事、與孩子的故事,包括傳福音、帶領幫派領袖、政府高官、樟腦工人、寺廟住持認識耶穌,並生命改變的故事…。
馬偕最小的孫女偕馬烈記錄了家族的共同回憶,親手為《馬偕的孩子說故事》簽名。(圖/台語信望愛網站、宇宙光官網)
在2014年加拿大台灣同鄉會舉辦的慶祝會上,為感謝馬偕牧師對台灣教育與醫療的貢獻,特別頒發「終身貢獻服務獎」,由當時96歲的偕瑪烈代表授獎。
偕瑪烈手拿獎牌,激動哽咽落淚,並用流利的閩南語表示:我真的好想念台灣!
跨越3代150年的愛,馬偕孫女偕瑪烈8月21日安息主懷
2021年8月23日,台灣長老教會教會網站發布一則的消息:「我們敬愛的馬偕孫女偕瑪烈,馬偕孫輩最後一位內孫女,美國時間八月廿一日(台灣時間八月廿二日)下午於加拿大多倫多在睡夢中辭世,享年103歲。」
8月26日(四)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00。(台灣時間2021年8月26日晚上十點)將於加拿大教會舉辦告別禮拜。提供線上直播平台,供眾人追念。
提摩太後書4章7-8節,是偕瑪烈103年的生命,最佳的寫照: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擔任淡江中學與純德小學數學教練的王意晴老師,臉書上有這樣一段故事:「偕瑪烈在辭世前非常思念Formosa,會講的話只剩:「Formosa 平安, Formosa 萬歲,逢人就問:你來自Formosa嗎?」
2010年,台灣長老教會林俊育長老,曾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安養院,探訪馬偕牧師的三位孫女。當時91歲的偕瑪烈,講著一口流利台語,牆上掛著淡水教會的相片、主日週報、及淡江中學剪報,甚至珍藏著自淡水海灣拾回的貝殼,處處可見她對台灣人的愛與思念。
2010年林俊育長老前往多倫多探訪馬偕牧師的三位孫女,91歲的偕瑪烈講著一口流利台語,唱著詩歌,充滿對台灣的想念。(影片/取於台語信望愛網站,獲林俊育長老授權下載)
你來自Formosa嗎?
隨著偕瑪烈的離世,這份跨越3代延續150年的愛,看似終結。
但因著他們效法耶穌愛人如己、關懷弱勢,寧願燒盡,不願鏽壞的生命故事,仍持續透過醫療、教育、慈善、文化祝福著上帝所愛的台灣。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 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希伯來書 11:13-16
當你行經淡水老街,將會看到馬偕博士帶著書籍、醫藥箱,乘風破浪隻身來到台灣,雙手合十跪在地上,為這片土地祈禱。(圖/馬偕在台灣)
(參考資料:王意晴FB、台語信望愛網站、馬偕醫院官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官網、淡水基督教長老教會網站、馬偕紀念醫院網站、馬偕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