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專訪夏伊麗宣教士(上篇)。(圖 / 記者張嘉慧攝影、夏伊麗 提供)

「薩哇滴卡!(泰語:你好)你知道嗎?有一個中心你可以來,你可以學一點中文、跟泰國人見面,可以吃泰國菜、不用付錢。」這些話,不知講了多少遍,也是夏義正與夏伊麗宣教士夫婦,一生傾倒生命之所在。

 

你或許很難想像,擁有西方臉孔的她,卻說著一口流利泰文;每一週,她有好幾天開著手排廂型車,四處探訪監獄、收容所的外籍人士,或是到各個地方載送泰國移工往返教會。

 

服事的日常,還包括牧養湖口「泰友教會蒙福之家」,擔起教導與牧人角色,每週帶兩晚查經、主日靈修,一個月有兩、三次證道,並時常帶著弟兄姊妹到處去傳福音、佈道。

 

這位年近70歲、臉上滿溢著笑容的夏伊麗宣教士,也是許多人口中喊著的「夏師母」(已故夏義正牧師的妻子),在屬靈家人的眼中,她是一位「完全為主擺上的神奇女子」。

  • news-details
  • 2015年,夏義正、夏伊麗夫婦獲移民署頒發外僑永久居留證梅花卡。(圖 / 夏伊麗 提供)

夏伊麗生命中有大半時間,都待在異鄉,作上帝的宣教士。特別,40多年的宣教生活,其中有22年多,都獻給了看似非親非故的台灣、以及這裡的泰國靈魂

 

住在台灣的你我是否想過,來台工作的外籍移工,為台人照顧長者、投身工廠製造業,協助政府建造基礎建設...等等,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多是台灣人不想、或不要做的。外籍移工為台灣社會默默貢獻勞力,而他們的生命,又有誰真心重視、關懷呢?

 

根據官方統計,111年底(2022),台灣的產業移工以越南籍占最多數,約為22.8萬人,占產業移工總人數的45%,其次依序為菲律賓12.6萬人(25%)、印尼8.4萬人(17%)及泰國6.6萬人(13%)

 

因著疫情逐步解封,2022年台灣的總移工人數為72.8萬人,也是近10年來「最多」。(資料來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統計資料庫,國發會整理。)從屬靈角度來看,移工族群」對台灣教會而言,可謂一大「福音的債」(跨文化宣教禾場)。

 

而上帝,感動了一對德籍宣教士夫妻——夏義正、夏伊麗來到這裡,長年投入這份福音善工,且他們從未心生放棄、離開的念頭。

 

從一間泰友教會、一台福音車、少少的同工開始,20多年來,擴展至從北到南成立12間教會(中心),過程中接觸了近10萬名泰友、帶領上千人信主。

 

在台灣,只要有工業區的地方,就有外籍移工的身影,因而泰友教會團隊立志,要在每個工業區就近成立可以傳福音、小組聚會的中心。

  • news-details
  • 曾有一段時間,夏義正好幾年無法進到泰國宣教,一家進而「轉彎」來到台灣,繼續服事外籍移工,一埋身就是20多年。(圖 / 夏伊麗 提供)

14歲的承諾,成為一生的宣教行動

泰文並不是夏伊麗的母語,為了把福音傳給泰國人,在那個沒有Google翻譯的年代,學習泰文、甚至要用泰語講道,不知道要比現今花費多少倍的時間?而在夏伊麗的家中,就見到了一本泰文辭典。

 

如此為宣教擺上,是源於年少時的一個決定——「我要把生命獻給主耶穌,讓上帝用我。

 

兩歲開始,夏伊麗每週都跟著父母去教會,從小在教會長大的她,對於聖經中的故事都知道、且很熟悉。

 

但直到14歲,才真正重生、信耶穌。

 

我相信主耶穌的那天,我把我全部的生命獻給上帝。」直到現在,夏伊麗始終讓上帝帶領自己的生命,讓上帝來決定如何使用自己。

 

但是,到底是怎樣的一份激動,讓她在重生那日,就決定「把生命獻給耶穌」?夏伊麗的答案,超級不在預料之內。

我覺得相信主耶穌,就應該這樣。」她如此說。

夏伊麗提到,有些人相信耶穌,是覺得需要上帝的幫助,可是她不是這麼想。

 

我想,上帝給我生命,祂(對我)有一個目的,所以我告訴祂,這是我的生命、是祢給我的,祢用祢要做的。

 

所以,夏伊麗覺得,自己在哪裡、或是要她做什麼,這個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我是上帝的孩子,以及祂與我同在、祂要用我。

 

也因此,不論她到哪裡宣教,都沒有主動想過要離開,或是做另外的事情,因為——「讓上帝決定,不是我決定。

  • news-details
  • 在沒有Google翻譯的年代,學習泰文還得靠傳統工具,在夏伊麗的家中,就見到了一本泰文辭典。(圖 / 記者張嘉慧)

不會覺得孤單、只有一個改變:做以前夏牧師做的

談及丈夫夏義正牧師1月8日回天家後,對她的生活有何改變?

 

夏伊麗笑說,有很多人問她會不會感到lonely(孤單),其實,她一點也不會這麼覺得——「我當然會想念他,但是我不會覺得孤單。

 

因為,自己正延續夏義正的「生命和使命」,因為,每一天都有好多關於靈魂的服事,需要投入。

 

夏牧師回天家後,現在的她須擔起、協助許多事工,心中真的很高興能做上帝的工,有時確實也會感到需要喘一口氣。

所以,對她來說「生活只有一個改變」——做以前夏牧師做的。

 

夏伊麗笑言,以前已經有很多服事了,可是現在有「更多」。

倆人從結褵到如今,都是「一樣的方向、一樣的目的」——做上帝要他們做的。

 

而且,夏義正總是和她說——妳可以做

 

猶記得,當時去到泰國宣教,對泰語尚為生疏,面對至教會教導孩子們的需要,夏伊麗自認「還不行」,夏義正卻說:「妳會。」

其實,「妳會」這兩個字背後蘊含的意思,就是:上帝需要,現在需要,我們就做

 

「他永遠有異象,我就必須找出『How we can do it』!」夏伊麗笑著說。

  • news-details
  • 夫妻年輕時的合影。(圖 / 夏伊麗 提供)

「我也要去那邊(天堂),跟他再見面!」

在夏伊麗眼中,夏義正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服事神,努力做上帝要他做的。

 

而且,在他的服事中,「他很喜歡幫助人很多人愛他,因為他是這樣子的人——不是想他自己的事而已,而是想這個人、那個人需要什麼,要去幫助對方。這也是夏伊麗很喜歡丈夫的地方,以及需要向他學習的榜樣。

 

談及夏義正回天家已快三個月,現在的夏伊麗,是否有想對他說的話?

 

第一句想說的話是:我要告訴他,我很高興他現在休息了(息了地上勞苦,安息主懷)。

 

因為自己知道,夏牧師還在世的時候,樂於服事、時常為主忙碌,而生命最後的幾個月,也很辛苦——當然,她非常明白他想繼續燃燒生命的目的。

 

再者,夏伊麗要告訴他:我也要去那邊(天堂),跟他再見面!(語帶開心的說)

 

最後:我知道你的生命有目的。你的目的、使命,現在我可以繼續幫助、投入。

 

「我們都是上帝的孩子,也要服事神,繼續做神喜悅的事。」而她相信,最重要的是,一切所做,不是夏義正的事,而是上帝的事。

  • news-details
  • 夏伊麗也謝謝台灣的教會與肢體,一直關心、支持泰友教會的服事及需要。(圖 / 夏伊麗 提供)

給基督徒的勉勵:

看上帝需要什麼、就去做,不是自己選擇要做什麼

夏伊麗想當傳教士、或是努力服事神,最重要的不是要「做什麼事」,最重要的是因為我們「是誰」。

 

在這裡,她特別以英文來表達:

The most important is what I am, not what I do.

意思是,基督徒是神的兒女,祂帶領我們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做了那件事、或是在哪個地方,還是「我很會做什麼」。

 

夏伊麗說,我們應當一直與上帝同在,並且讓祂幫助我們「看祂的看法」(意指與上帝的想法對齊),以致能知道現在要做什麼?——應當「一直聽上帝告訴我們的。」

 

例如,在一間教會服事神,不是說「我可以做這個、或是我很有機會可以做什麼」,而是要看「這個教會需要什麼」。又如,沒有人去做的,就問上帝,我可以怎麼幫助那個地方?

 

夏伊麗觀察到,許多基督徒認為,自己會做什麼,就以自己會做的來服事神,便對其他的事不太感興趣。

然而她認為,應當是要看上帝帶領我們去哪個地方,(求祂)開我們的眼睛,看見在這裡上帝需要什麼?那就是我們要去做的。

 

或許,那不是你太喜歡的事,可是是真正需要的事,是上帝(認為)的需要。

她舉自身例子說明,送給收容所外籍人士的書籍,通常放在地下室,因為地點的關係,容易累積灰塵,去到那裡時也是黑漆漆。但每個禮拜,夏伊麗一定會下去整理,因為要預備送給收容所的人——不是自己多喜歡做這件事。

 

她舉這個例子強調——我們要看上帝需要什麼?(而不是自己喜歡做什麼)

 

在你我所在之處,不管是自己喜歡或不喜歡,很會或不會做的事。

 

就如同,一開始的她不諳泰文,而夏牧師說:「妳會」。因為,上帝需要,現在需要,我們就做。不能沒有開始做,就說不會。

「對於基督徒、對於要服事的人來說,我想這很重要——不是我們自己選擇要做什麼,而是去看周圍『需要什麼』,我們『就去做』。」

 

——夏伊麗共勉

  • news-details
  • 來台灣宣教22年多的夏伊麗說,夫妻倆人沒有想會待多久,也沒有想什麼時候要離開。如今69歲的她,只有想,如果自己年紀太老、身體不舒服,不想造成這裡的人麻煩,只有這個原因,她才會想回德國。後方的「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也是夏牧師的英文名字。(圖 / 記者張嘉慧) 

相關閱讀》

妻憶夏義正僕人生命 每天出去傳福音、最後一秒都在全力讓泰友跟隨主

友憶夏義正:一生服事非主流顯學,把艱難當日常,事奉到生命最後一刻

為福音痴狂!捨大好前程,到異鄉傳福音給異鄉人 夏義正宣教42年驟逝

贏得泰勞靈魂,只有短短2年的時間! 快跑服事全台外勞15年的夏義正

在台舉辦泰勞大型營會 神的祝福非常奇妙

泰國潑水節在台》以馬內利「泰友」喜樂 主愛活水澆灌,解異鄉遊子生命之渴!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