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陳子安為自學生,特選上獸醫系。一起來看看他的成長、學習歷程,以及父母的教養觀。(圖 / 陳子安 提供)

不論是在補習班打工為學生解題,或是假日推廣生態的講師,有時還是阿美族樂團中的表演者,在今(2024)年又有了新的頭銜「獸醫系新生」,他是陳子安。

 

「...當孩子越小,對所有事情都有強烈好奇心時,我們每一天至少會有兩個小時的空白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父母說。

愛動物親土地 5歲愛上農場生活

從幼兒園開始,在自家附近農場的「劉老師自然教室」中,聽麗蘭老師教植物、看劉老師女兒林雅婷教動物,自己常常也會與熱愛土地的母親一起租地學種,享受動手勞碌得來的美食。

 

子安國小五年級前,都仍在國小學習,母親雅妮接觸了自學朋友,而萌生在家教育的念頭。

 

當時身為外商公司人資主管,她常遇到名校畢業生,但英文口說與核心職場能力不如預期狀況。她對於孩子在校的學習是「做好份內功課,時間就是自己的」,也因此,子安從小到大總是早早寫完功課,然後玩到睡前。

 

雅妮表示:「公司總是希望能培育『有好品格』以及有『創新』、『團結』的員工,在北歐國家的外商公司,只要你提出好的計畫都會願意支持你,但員工也要有繼續向前的學習動機,所以當孩子越小,對所有事情都有強烈好奇心時,我們每一天至少會有兩個小時的空白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索

 

每到暑假,雅妮就帶著孩子,到美國教會家庭去打工換宿,年紀小小的子安與妹妹,除了在農場幫忙養種菜、養牛還有養蜂,年紀稍大時,就開始學修屋頂,越野車巡視農場,子安也喜歡研究國外不同的養雞方式。

 

子安小二那年,全家人因著基金會活動來到台東的阿美族「AMIS旮亙樂團」,從學製作古法演奏樂器、到聆聽部落讚美音樂,及口傳樂曲三軌並行,子安深深愛上了原民文化。

 

除了在學校母語課程選擇學習「阿美族語」,看原民台新聞,到現在已成為阿美族樂團中少數的漢人職業團員,能製作種原住民樂器,不僅跟著樂團代表臺灣文化出國表演,還要參與每年國內多次商演,而即使忙碌排練,也都樂在其中。

  • news-details
  • 陳子安在土城彈藥庫保護區「原森家庭共學」,實習推廣環境食農教育。(圖 / 陳子安 提供)
  • news-details
  • 他與台東阿美族「AMIS旮亙樂團」合影。(圖 / 陳子安 提供)


受傷動物到家前 開啟野生動物生態保育觀念

住在接近山區的陳子安,喜歡大自然及野外小動物,回想起從兒時,就曾有許多小昆蟲或小動物來到家中作客,國中時,曾有一個殼破掉的斑龜爬到了家門口,他趕緊帶回家、為做傷口清創,再趕緊送往農場求救,也因此,讓他開始重視原生動物被流浪動物攻擊的議題。

 

「那隻斑龜應該是流浪貓狗咬的,若要防治,就要先從教育民眾開始,所以我就去參與連署,希望這個議題可以併入課綱。

 

同時,他也在「窩窩」網站上,學習更多種動物相關資訊。因從小一直參加生態活動及課程,參與越多,也就認識更多生態圈的前輩、老師與朋友。

 

一直以為,自己未來可能朝農業或動物科學前進,沒想到,高一暑假,他參加動物園的獸醫營,真正接觸抽血、手術等實際操作,也讓其真正認識「獸醫」這職業,並知道這就是自己想從事的志業。

 

高二,在中興獸醫營時,「課程中教授的教導讓我收穫很多,也認識了學長姐,及不同領域的獸醫師,他們都很熱心幫助學員。我也在資料中看到台灣有4000多位執業的獸醫生,但只有20位是全職動醫師,我希望自己也能加入營救野生動物的行列。」

 

高一時,他尋找動物診所及收容所實習,一家家拜訪尋找機會,結果皆落空。意外地,神開了門到高二時,有一次獸醫師黃柏錩因IG而自行聯絡上陳子安,神開道路,使其有機會常向黃醫師請益,並提出自己想多實習的想法,終於在黃醫師的介紹下,陳子安得到夢寐以求、且離家附近的動物醫院實習。

  • news-details
  • 左圖:陳子安於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醫生體驗營,學習動物麻醉槍使用。右圖:他在動物醫院實習,學習照顧動物。(圖 / 陳子安 提供)

期待為動物發聲

不願只當憤青!專業才有話語權

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是從陳子安兒時看著自家附近的山區被開發,一台台大型機具與工程車不斷從門前經過,一次次將他自小遊玩的森林小溪破壞殆盡,山林間的動物昆蟲也不復見在,從此家庭增加了一項「陳情及參與環評活動」,在眾人與家人們抗議聲中,「保育動物」的聲音卻時常被漠視。

 

陳子安說:「我閱讀很多野動獸醫師的書、報導及札記,看到他們都提到受傷的野生動物,能多救一隻就是一隻,但野生動物有一半救不回來,大多跟人為活動有關,例如捕獸夾,所以要救動物、就要保護牠的棲地,所以我想,若是成為獸醫就有專業背景,無論是在知識或是理論上的溝通,都比較能被聽見。」

 

其求學生涯充滿許多嘗試與勇氣,像是小五開始自學到國二上學期,因著要回學校擔任幹部、及身處青春期與家人衝突,又提出回到體制學校。直到高一結束時,找到了「獸醫」這志業,於是立刻急轉彎,與就讀的中和高中合作自學

 

母親雅妮分享:「在青少年的風暴時,雖然會吵架,但是仔細觀察,孩子的心仍然在家中,我們也看到他在同儕當中是謹慎的,跟長輩也都能對話,這段時間我不斷向神求問,幫助我們在陪伴孩子時,更多認識自己與孩子,有更多的溝通。

 

父親陳偉邦表示:「高中(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想法,當他面對自己的環境改變、也想自己規劃,這時對於父母的想法就不一定會去認同。」

 

陳子安的自學申請書自己寫,自學時跟學校的學分交換自己談,不只每個學期要自己規劃自學進度,也同步在校內外參加比賽。母親雅妮笑稱,自己在學習將兒子當成「同事」,她需要去引導討論、及時適檢視孩子規劃進度是否逐步完成,篩選適合課程給孩子選擇,默默做最好的後盾。

 

父母鼓勵多紀錄,高一時也有位基督徒輔導老師協助修改,陳子安大寫下從小到大的學習歷程與自身看見,在特選資料上,剖析自己的特質,更誠實坦誠不足。

 

「我做一件事情可以堅持很久,無論是從幼稚園開始到農場、阿美族樂團、管樂、爬山,十幾年來都沒間斷,這來自父母的持,他們讓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在學習過程都會勤做筆記,還有學弟妹會來借,但在學科成績表現上並沒有很明顯。」陳子安說。

  • news-details
  • 高中時期,陳子安投入管樂團,同時演奏法國號及打擊樂器。(圖 / 陳子安 提供)

  • news-details
  • 陳子安從小熱愛爬山,學習垂降等各項上山下海戶外運動。(圖 / 陳子安 提供)

或許是從小到大對動物的熱愛,在喜愛事物上的堅持,及誠實的寶貴品格,讓陳子安在大學特殊選才脫穎而出,成為中興大學獸醫系新生。

 

希望未來可以去台東池上『野灣』野生動物醫院,一方面推廣野生動物保育,一方面也能繼續在阿美族樂團推廣原住民文化。」

 

回首當初夫妻兩人在帶孩子自學與雙薪家庭的拉扯中,先生偉邦因著太太一句話:「我想陪孩子長大」,毅然決然走出舒適圈。原擔心家中財務狀況,神竟巧妙的讓妻子到基金會中擔任推廣本土文化的老師,還能在社區中關懷鄰舍、傳遞佳音。

 

雅妮:「神全方位的供應,讓我保有更多時間,帶自學的孩子認識這世界,透過環境跟孩子分享神的作為。神也賜下適合的共學團與自學團體,在(孩子)青春期風暴時,家長們彼此代禱、一起成長,在子安申請特選時,許多阿姨也會來跟他聊聊,這都對他很有幫助。

我的孩子獻給保育是母親雅妮在許多夜裡的禱告。

 

面對孩子即將成年、離家、進入大學,夫妻倆仍是期待他「盡力去做就好」。

 

詩篇119:105,「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神的信實供應在家庭的財務上、在引導孩子的學習與教養裡,如同在禱告中神賜給雅妮的感動:神會負責到底」!

  • news-details
  • 父親陳偉邦、母親吳雅妮、自學生陳子安、妹妹陳子葳。(圖 / 陳子安 提供)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