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全球首部AI法案歐盟拍板,世界上第一部監管的《歐盟人工智慧法》(EU AI Act)將於6月開始生效。(圖 / shutterstock)

ChatGPT、Midjourney 等生成式 AI 現今進入高速發展期,在法律上的「爭議」也不斷湧現,歐盟成員國21日最終同意世界上第一部針對AI監管的《歐盟人工智慧法》(EU AI Act),此為開創性監管法律,制定AI相關的全面規則,6月開始生效。

 

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表示,將與歐盟合作「支持AI安全,並可靠地發展」。基督徒樂見其成,認為AI素養需盡早培養!培養出「懂得問問題,比懂得回答問題重要」之數位公民素養。

你我的數位公民素養如何?

全球首部《人工智慧法案》會造成影響嗎?

深耕自媒體及新媒體多年的「台灣內容產權發展協會理事長」暨「Awakening靈醒平台」創辦人呂信偉(TONY)表示,AI素養是世界給的道德價值,你我當以更高的緯度去看待並應用,進場並控場,讓科技為人效力!

 

於「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擔任秘書長的侯宜秀,本業是律師,輔導許多大型企業進入AI領域多年,她樂見其成全球首部《人工智慧法案》,將以較嚴格標準,來審核這類技術對歐洲人的健康、安全,與對基本人權構成的威脅。

 

至於涉及金融服務及教育的AI技術,也因AI演算式預設立場可能出現偏頗,此將受到《AI法案》的嚴格審查。知名企業Amazon、Google、IBM、Microsoft等16家企業龍頭,承諾簽署AI安全標準規範。

 

侯宜秀說明,相關法案仍有許多細則,至少需要36個月後才會實則施行。而可喜的是,該法案的核心乃是在「以人為本」「可信賴性」的基礎下,把關人工智慧技術的相關發展。

  • news-details
  • 歐盟成員國於21日最終同意世界上第一部針對AI監管的《歐盟人工智慧法》(EU AI Act),以制定AI相關規則。(圖 / artificialintelligenceact.eu)

初步階段,對於企業可能會產生較高的進入成本,企業需負擔AI使用透明化的責任,然同時亦能避免較為爭議的倫理道德層面及資安問題,以減少罰則。

 

生成式AI衍生的東西都是很抽象的,需有更明確的界定管制。

 

依照使用情境去做風險分類

特別是AI法案,哪些是可去遵循、規範的?

 

主要是以「使用情境」來分級管理,而非科技技術面的管制。例如:有哪些情境下會有限制,明確規定不能使用?是否牽連到社會性的信用平等?即時性大規模監控系統的使用、或有操控性欺騙使用者行為的AI…,皆會列入審核把關之列。

 

長期看來,人工智慧發展將能朝向保障人工權利、人本的基礎下而進一步發展,針對不同風險情境進行分級管理。如:從簡易的垃圾信件篩選、遊戲管理等,及至自駕車上路、醫療用輔助設備等高風險AI的應用面,皆需更嚴格檢視其準確性。

 

一般說來,許多人面對快速發展的AI是很焦慮的:AI會否替代工作職務?該如何因應?

 

侯宜秀舉出,去(2023)年四月,網路商城上的模特兒、攝影師幾乎都整個「團滅」(失業)了,服裝展示已被無成本效率高的生成式AI取代,此是否意味著攝影師職務不再需要?而另一種職務:新聞記者的寫稿報導,亦可透過各種AI製作的資訊「混淆視聽」,是否也有被AI取替的疑慮? 

 

侯宜秀回應,新聞價值在於「記者」紀錄某一瞬間的「真實性」,提供真實新聞的價值。普世的虛假新聞不斷,更應回到新聞媒體的工作核心思考價值何在,律師、會計師職務也都一樣面臨如此檢視。

  • news-details
  • 侯宜秀律師為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秘書長,成立侯宜秀律師事務所,同時為數位部人權小組委員,擔任數位部「AI 產品與系統評測中心」制度推動委員。(圖 / shutterstocks、侯宜秀 提供)

「馬太效應」可能越發擴大

人工智能AI的發展變化加劇,AI技術的精進,是否已把人類提升到「造物主」層級?

 

侯宜秀強調,AI當然只是工具,所有要做最終決定、要負責任的也是人,而非把「決定權」交給機器。

 

事實顯示,AI正帶來社會變革,使用者可能落入虛假、詐騙、不法事情愈增多,並使人難以辨正,侯宜秀提醒,基督徒更要以警醒的態度多方查證。

 

所謂「馬太效應」是什麼?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馬太福音13:12

侯宜秀觀察,由於AI生成式技術日新月異,促使原已擁有技術能力、資本足夠者,可以「更快累積」產生出更多效益,將導致與缺乏資源者的差距更大,進而拉大社會上貧富差距。

 

此種狀態下,基督徒當回到信仰核心 : 定義什麼是有?什麼是沒有?也許,並非以社會上認定的錢財或資源多寡來衡量。侯宜秀也提到,對於沒有信仰的未信者,「自我的相對剝奪感」、「階級對立感」,將會感受更加深刻。

 

這是另一次的工業革命,未來10年內,人事物皆將產生極大變化。

  • news-details
  • 台灣內容產權發展協會理事長、Awakening靈醒平台創辦人呂信偉(Tony)。(圖 / shutterstock、本報資料照)

「AI是一件很好用、也很危險的工具,端看使用者的『心思意念』!」AI人工智能教練呂信偉開宗明義指出。

 

事實上,科技太快了,法案跟不上,因此,這樣的AI科技若被用在國家、政治相關人、事、物上,是資訊戰與認知作戰,取決於操作者。而歐盟能通過全球首部AI相關法案,使得人類與AI共存的生活狀態趨向更好、更有保障的面向發展。

 

呂信偉提到:「現階段企業AI成本的確會增加,進入門檻變得較為繁瑣,短期運作將增加評估風險成本或其他費用,然,對於企業本身的企業信任感,是提升的,幫助企業社會責任朝向良善的方向實行,自然對產業的疑慮會降低。」

我們知道,我們是屬神的,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我們也知道,神的兒子已經來到,且將智慧賜給我們,使我們認識那位真實的,我們也在那位真實的裡面,就是在他兒子耶穌基督裡面。這是真神,也是永生。

—約翰壹書5:19-20

符合基督徒的信仰價值是什麼?

呂信偉提醒,基督徒需具有批判性思維,面對AI帶來的便利性、可信度及風險性,皆需學會作判別,他樂見AI相關法案的建立,促AI使用情境的風險範圍受到規範。

 

並強調:「回到AI素養來討論!」AI素養及生成式內容,目前皆來自世界給予的價值觀,累積大數據,進而衍生出來的資料訊息。

 

基督徒應主動面對AI,並提升到更高的緯度,具更透明、真實的觀念去判斷與學習,並把握聖經上教導的「真理跟誠實」來養成基督徒的AI素養!

  • news-details
  • 基督徒的AI素養,需及早培養,勿被太多AI資訊所迷惑。(圖 / shutterstock)

平心而論,電腦、人腦都會有出錯之時,這是概率問題;而如何提高使用AI的素養,才是真正解決之道。

 

即使有了AI法案保障,其實並不會直接降低疑慮,一切端看使用的「人」,若仍鑽進法律漏洞,法條再多也無法提供合適保障。

 

呂信偉鼓勵基督徒,盡早在AI軟體上先取得製作的「話語權」。以AI繪圖機制軟體舉例,呂信偉長時間進行AI教學時,以Bing下達指令「#耶穌在山上講道」,集結更多人的使用操作數據,可累積出相關圖庫資料,進而累積AI軟體製作話語權。

 

AI出來後,世界局勢會有很大變化,速度正以「倍數」加遽。面對勢不可擋的AI應用趨勢,呂信偉強調,當學習把AI「生活化」,基督徒收到訊息時,首要學習觀察與判斷,如今,多了全球第一部AI法案的保障,基督徒的AI素養,更需急起直追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