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ews-details
(圖 / shutterstock)

當眼前有一個,「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完美報仇時機時,你會合理化為最佳的復仇機會,還是會願意在乎神的心意與看法尊榮神的僕人,而放棄眼前難得的機會?

大衛合神心意的關鍵「品格」

大衛生命中,最得神心意的品格,便是「尊榮神的僕人,他即便遇到被追殺的困境,也決心不傷害「耶和華的受膏者」。有兩次機會,大衛可近距離的殺死掃羅,他卻「在意神的受膏者」更勝於「自身的安危」以及「王位繼承」。

 

第一次機會是,掃羅往隱基底追殺大衛,大衛本有機會可以殺害掃羅,但他只割下掃羅外袍的衣襟,並表明自己絕對不敢伸手害「神的受膏者」。

 

第二次機會是,掃羅在猶大曠野追殺大衛,當時掃羅睡在輜重營裡,衛兵全都睡著了,但他只從掃羅的頭旁拿了槍和水瓶,就走了。

 

「榮耀豐收教會」陳維濬牧師指出,大衛,被稱為「合神心意的人」,實則是因爲他無論在任何環境與情況之下,在意「」的心多於「他自己」。

  • news-details
  • 「榮耀豐收教會」陳維濬牧師分享《君王之路系列信息》。(圖 / 陳維濬牧師提供)

掃羅對大衛的兩次追殺行動

追殺行動一》隱基底的曠野

撒母耳記中提到,掃羅得知大衛的藏身處在隱基底的曠野,立刻發動了三千精兵來追殺大衛,而大衛當時僅有六百名烏合之眾,是掃羅軍隊的五分之一。

 

「隱基底」位於猶大礦野,在死海的西岸,屬猶大支派的城鎮。大衛逃避掃羅追殺時,逃到猶大曠野,「隱基底」成為他的避難所。

 

當時,掃羅進去洞中要排便。並不知大衛和跟隨他的人正藏在洞裡的深處。

 

跟隨大衛的人對他說:「耶和華曾應許你說:『我要將你的仇敵交在你手裡,你可以任意待他。』如今時候到了!」(撒母耳記上24:4)

 

眼下,大衛的考驗出現了。神的應許,會在何時?以及用何種形式發出?聖經並沒有記載。不過,顯然大家都看得出來,掃羅孤身進入大衛躲藏的洞穴排便,這事並非偶然,而是神的刻意安排

 

於是,大衛就起來,悄悄割下掃羅外袍的衣襟。隨後,大衛因為割下掃羅的衣襟,而心中自責不已。

 

大衛對跟隨他的人說:「我的主乃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大衛用這話攔住跟隨他的人,不容他們起來害掃羅。

 

「攔住」也可解釋為「強力制止」。其實,很容易可想像為什麼大衛需要強力制止,才有辦法阻止他的部下殺掃羅。

 

先不談,這些人之前跟掃羅王朝有什麼過節,但當時的景況,主要就來自於掃羅的追殺。眼下看起來,又是「神給的大好機會」,怎麼能夠「違背神的心意」,放過宿敵?而且如果主子堅持不殺掃羅,那王位如何到手?命運如何改變?

 

大衛應該也想過「屬下的心情」,不過他還是堅持「尊重神的受膏者」,也就是「堅持尊重神」。他這種犧牲自己權益,尊重神的信心,真是令人敬佩。

 

隨後大衛從洞裡出去,他對掃羅說:「你為何聽信人的讒言,說大衛想要害你呢?今日你親眼看見在洞中,耶和華將你交在我手裡;有人叫我殺你,我卻愛惜你,說:『我不敢伸手害我的主,因為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

 

實際上,大衛應該知道掃羅為何追殺他,不過他將原因歸咎於「人的讒言」,這樣說是要給掃羅台階下。另外,大衛向掃羅表明「自己不敢加害掃羅」,就是希望掃羅就此放過他。

 

其實,不難想像,大衛並非不恨掃羅,但是他還是放過掃羅,這就更顯出大衛「對神的尊重」。

 

陳維濬提醒,在基督裡,沒有過不去的事情。你是否自問過,你會因為「神的緣故」,放過自己極端厭惡的人嗎?

 

追殺行動二》猶大曠野

掃羅在猶大曠野追殺大衛,這件事情有許多地方與掃羅得知大衛的藏身處在隱基底的曠野時的追殺極為類似;因此,也有人認為這是一件事情的兩份記載。不過,這兩份記載的差異甚大,看起來比較可能是兩個不同的事件。

 

那時,西弗人到基比亞見掃羅,說:「大衛不是在曠野前的哈基拉山藏著嗎?」掃羅就起身,再一次地集結三千精兵,率軍到哈基拉山,大衛也得知掃羅軍的狀況。

 

掃羅在曠野前的哈基拉山,在道路上安營。大衛住在曠野,聽說掃羅到曠野來追尋他,就打發人去探聽,便知道掃羅果然來到。

 

大衛起來,到掃羅安營的地方,看見掃羅和他的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睡臥之處;掃羅睡在輜重營裡,百姓安營在他周圍。

 

「輜重營」指周圍有防衛性壕溝的軍營。在敵軍大本營,絕對是警戒森嚴,不易侵入。大衛其實相當有勇氣,明知道敵人來,還是親自去偵查敵情,並不把這種工作推給其他人。

 

大衛帶著亞比篩夜入敵營,當時掃羅睡在輜重營裡,他的槍在頭旁插在地上。押尼珥和百姓睡在他周圍。

 

亞比篩想用掃羅的槍,了結掃羅的性命。他對大衛說:「現在神將你的仇敵交在你手裡,求你容我拿槍將他刺透在地,一刺就成,不用再刺。

 

以眼前的狀況來說,對照「複雜的防衛措施」與「全部睡著的衛兵」,真是詭異的景象,也正是刺殺掃羅的絕佳時機,因為耶和華使他們沉沉地睡了

 

但大衛卻對亞比篩說:「不可害死他。有誰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而無罪呢?」大衛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只從掃羅的頭旁拿了「槍」和「水瓶」,二人就走了。

 

這裡的「水瓶」其實就是「水罐子」。在這區域奪取人的「」和「武器」,是使他有性命危險的意思。這個行為,充滿了濃厚的「警告」意味——就是表示,不是「我不能」,而是「我不願意」。

 

大衛對亞比篩提到,不論未來掃羅將會是「被神擊打」、「死期到了」、「出戰陣亡」的哪一種狀況,他都不會傷害「神的受膏者」,因他不希望自己無法「在神面前交帳」。

 

大衛的標準很高,「他自己」不殺,也不准「他手下」殺掃羅,這真表示他是「真心」不想殺掃羅。難怪,他最後只能選擇逃到非利士地去。

 

大衛為掃羅的殞落哀傷、哭號、禁食

大衛和跟隨他的六百人投奔非利士,亞吉將洗格拉賜給他。大衛在非利士地住了一年零四個月。

 

之後,非利士人與掃羅王的戰爭,因為非利士首領不信任大衛,所以大衛沒有參加。回程面對洗革拉被洗劫,於是大衛出兵與亞瑪力人征戰,大敗亞瑪力人,取回所有的財物、牲畜。

 

掃羅大約死於西元前1010年。在大衛擊敗亞瑪力人回來後三天,有一個亞瑪力少年人來回報掃羅和約拿單的死訊。

 

洗革拉距離基利波山大約120公里,顯然這個人是特意來邀功領賞的,不然一個戰敗的士兵,不會跑120公里來報信。這士兵以「衣服撕裂,頭蒙灰塵」這樣哀悼的裝扮出現,就表示要報告壞消息。

 

這個人面對大衛就「伏地叩拜」,這通常是對「神明」或「君王」表達敬意的方式。暗示這個亞瑪力人把大衛當成有「君王的身份」。

 

這個少年人僅報告掃羅和約拿單的死訊,他提到自己殺死掃羅還劫掠其遺物冠冕和鐲子,意圖來大衛處領賞。

 

大衛就撕裂衣服,跟隨他的人也是如此,而且悲哀哭號,禁食到晚上,是因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並耶和華的民以色列家的人,倒在刀下。

 

大衛問報信的少年人說:「你伸手殺害耶和華的受膏者,怎麼不畏懼呢?」接著大衛叫了一個少年人去殺了這個報信的人。

 

大衛為掃羅和約拿單的死亡哀傷、哭號、禁食。

 

撕裂衣服,是一種哀悼、痛苦的表現。特殊的是,不只大衛一個人表示哀悼、痛苦,跟隨大衛的人,也有同樣的表現。這表示,大衛有發揮自已的影響力,而把他的獨特理念傳達給他的屬下。

 

陳維濬指出,這個亞瑪力少年沒算到大衛和他的跟隨者是「重視神的膏抹」、「尊榮神的僕人」這種人,居然會把「耶和華的受膏者」身份,看得比「自己的王位」、「自己的仇恨」大,結果反而白白喪失了他自己的性命。

 

對此,你我都該思考,我們是否也會看「壓迫我們的人的身份」比「我們的權益」大呢?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