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醫學

【張文亮專欄】上帝的帶領,與世界的第一志願不一定相同

「謀略必護衛你。」(箴言二:11)   「謀略」的意思,是敏銳與睿智。敏銳是判斷事情,有正確的角度。睿智是看未來,知道主救贖。這是屬靈的精明,看得準,做事合乎主的心意;看得透,為人不以世界為纏累。   我信主不久,大學聯考沒考上,國防醫學院沒考上,臺北工專也沒考上,我很難過,不知道應該如何禱告,上帝才會幫助我?我問我的輔導,他很同情我,他知道我很用功讀書,不會考試,他沒有講些鼓勵的話,他說: 「要敬畏主,祂是你的聰明。」   隔年,我重考的成績更差,比去年低30分,我卻有學校可以唸。我不會讀書與考試,是我的難過。我難過就禱告,禱告後就讀聖經,讀聖經後就有一點感動與力量去傳福音,然後,我就看到主已經預備好的聽眾,等著得救。這竟成為我與主耶穌的聯結。不順利與挫折裡,成為我信仰的開始,與遵行真理。   我才體會,事奉主不需要受太多的裝備,只要禱告、讀聖經、傳福音,就可以看到主作工。傳福音後,再禱告、讀聖經。我難過時一把眼淚,到主面前哭;失意時,到主面前嘆息;下沉時,到主面前要力量;孤單時,與主更親近。   這是單純的要主,就是呆也要呆呆的愛主,這種生命裡的反應,是上帝的「謀略」,成為我一生的護衛。後來我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成為臺灣大學的教授,我現在說自己不會讀書,不會考試,大慨沒有人會相信。但是我懷念大學時的禱告、讀聖經、傳福音,與主親密的同行。   成功,反而失去與主聯結的機會;成名,反而失去一把眼淚跟隨主,夜裡嘆息到清晨的理由;受世界歡迎,反而失去抓著主的衣襟不放手,死賴活賴也要賴在主面前。上帝的帶領,與世界的第一志願不一定相同。世界的第一志願,是成為世界好用的人;上帝的帶領是荒野,使人心靈強健,親自認識主,一生主扶持。後來,我才知道這世界不缺好用的人,最缺的是認識主的人。   現今,我還是禱告、讀聖經、傳福音,沒有什麼花招,用這最基本的裝備,跟隨主。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花輪・牧思專欄】新的一週、心的聲音~當你遇見了尖東西

小時候在國文課本上,有一句話是明朝理學家程頤說的:「眼睛最怕看尖東西,那麼,在空中全放些尖東西,久一些,就自然不怕了。」   長大之後,知道有在醫學或諮商中有稱為「減敏法」的治療方式,就是刻意讓一些刺激成為習慣,然後漸漸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反應了!這蠻有道理,在生活中也算管用,類似的鍛鍊的確可以讓自己更堅強。   但有一種「尖東西」我們永遠不會習慣,它們往往是那些只會出現一次的人,但從此難忘又如影隨形,尤其是當它們帶著痛苦、挫敗、被傷害的記憶。既沒有機會重來,當然就沒有機會減敏,這樣的記憶會被純化、放大、最終成了一個傷痕,讓生命變得既剛硬又脆弱,而且動輒疼痛不再美麗。   它們可能是你的家人親戚、同事同學、昔日情人,或者是某種勢力、某個政權、......總之,傷害令你對他們恐懼,甚至憤怒。你感到不公平、被冤枉、受委屈、遭損失,總覺得除非它們得到報應或懲罰,否則沒完沒了。   偏偏,你總是看不到公平的報應出現。   再生醫學已經證明,身體組織的軟硬度,決定了傷口復原的效果,組織表面越是堅硬,受傷之後即便復原也充滿了難看的疤痕。而你呢?除非因為深深被愛並感到安全,否則內心無法柔軟;除非傷痕經歷了醫治與赦免,否則也不會有力量饒恕。   事實上,饒恕本身就是我們能夠對罪惡所做出最大的指責,最終的審判,乃是在於公義的主。   《聖經》中說:「你當默然倚靠上主,耐性等候他;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 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謙卑人必承受地土,有豐盛的平安為樂。」   新的一週,神愛你,要使你經歷醫治、願意寬恕,而不是用更多的尖東西,使你越挫越敗。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給「精神官能症者」與他們的幫助者

同學,給「精神官能症者」與他們的幫助者   「你我在患難之日要求告你」(詩篇八十六:7)   聖經的詩篇,大部份的作者,是心靈憂傷的人。為什麼聖靈會感動心靈憂傷的人,寫出如此優美的詩篇?而且帶給人屬靈的供應,與聖靈的印證。   這提醒我們,人在憂鬱的時候,我們的心靈仍然可以緊緊地依靠主,祂的同在能帶我們經過憂鬱谷。   人是由「身(body)、心(mind)、靈(soul)」,三部份組成。「身」,是人體的組織、器官與代謝。「心」,是人的情感、思想與意志。「靈」,是人的渴慕主、尋求主、相信主的所在,我們是「有靈的活人」(創世記二:7)。   當人憂鬱時,精神醫學上稱「大腦功能不正常」,這是對的,憂鬱是「身體」的問題,因此給藥。臨床心理學稱這是「心的失序」,這也是對的,憂鬱是「心」的問題,因此有心理醫師的諮詢、協談與幫助。但是人得醫治,是「身、心、靈」的同得健壯,不是只有「身」與「心」。   我們要分辨,每個人的精神官能不同,所以: 1.精神官能症沒有「標準醫治法」。 2.每個人得醫治的過程也不同。 3.腦神經醫學,不能解釋一切精神官能症的問題。用藥,不一定有效。 4.心理學,不能解釋所有精神官能症的問題。心理輔導,也不一定有效。 5.近代精神醫學與心理輔導的危機,是想把精神官能症歸於「身」與「心」,忽略人在「靈」的層面。 6.我們有信仰的人,輔導人的危機,是想把精神官能症完全歸諸於「靈」的層面,忽略人在「身」與「心」的層面。   人是上帝造的,人最麻煩的精神官能症問題,是需要回歸到創造他的上帝。如同電腦有問題時,最好是送回原廠維修。這不單是「靈」的層次,也是有身、心的層次。   我們在信仰上幫助精神官能症的人,絕對不是輕易論斷:「你的禱告不夠」、「你的信心不足」、「你的聚會不多」、「你的服事不夠」、「你有罪的懲罰」、「你是邪靈附身」等,這些說法似乎可以迅速定案,卻是使心靈受傷的人,更加憂傷,將有問題的人,推出去,而非一起來到主面前,尋求醫治。   有些助精神官能症的確來自「罪」與「黑暗的勢力」,但是我們在主耶穌的救贖前悔改了,就應該好起來,一罪不二罰。有人悔改之後,或信主之後,仍有助精神官能症的問題,可見不完全是「罪」與「黑暗的勢力」所引起。   許多精神官能症是來自人的憤怒、仇恨、失望、孤獨、不愛運動、社會壓力、個人完美主義、不肯饒恕、飲食不當、生活不規律、吸毒縱酒、玩樂放蕩、父母離棄、病痛、腦血管阻塞血液流通、藥物影響,與過度依賴父母等。   我們都需要主恩典,精神官能症的人是要經歷上帝的醫治。上帝用聖經的一句話,就可以醫治精神官能症的人,但是那一句話,需要上帝的憐恤。   信仰不是反對精神醫學、心理學,不是反對吃藥、接受心理輔導。精神醫學、心理學是工具,我們需要學習工具。只是不要學了工具,反客為主。   成為輔導者,有種深沈的謙卑,因為所學的,幫助人有限;有種敬畏,因為看到生命的奇妙;有種熱情,告訴人到上帝面前,得拯救。   同學,願我們「身、心、靈」都健壯。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