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記得我剛上大學的時候,好興奮! 那時覺得自己寒窗苦讀,唸了這麼多書,終於可以進入大學一顯身手!一轉眼,四年匆匆過去,畢業之前我卻慌張無比,因為發現自己知之甚少,好像什麼都不懂竟然就要畢業了! 知道得越多,卻發現未知的更多;知道得越多,才明白知道得很少。似乎,這也是最近全世界都在練習的功課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血友病中心主任張家堯醫師,曾因兒時陰影導致性格退縮、人際關係封閉,與父親、兒子無法建立親密的關係,也無法感受到天父豐富的愛。直到內在誓言被神打破,兒時傷痛得醫治,反過來幫助父親得釋放。
新冠病毒肆虐,各地確診、死亡人數不斷攀升,我們還能如何「自保」?
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全球持續擴大延燒,新竹馬偕醫院努力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執行各項防疫工作,於上週六(3月7日)配合新竹市疫情指揮中心進行「武漢肺炎防疫演練」。新竹馬偕與各友院建立防疫作戰聯盟,分工合作、全力守護新竹市民的健康。
「謀略必護衛你。」(箴言二:11) 「謀略」的意思,是敏銳與睿智。敏銳是判斷事情,有正確的角度。睿智是看未來,知道主救贖。這是屬靈的精明,看得準,做事合乎主的心意;看得透,為人不以世界為纏累。 我信主不久,大學聯考沒考上,國防醫學院沒考上,臺北工專也沒考上,我很難過,不知道應該如何禱告,
「謀略必護衛你。」(箴言二:11) 「謀略」的意思,是敏銳與睿智。敏銳是判斷事情,有正確的角度。睿智是看未來,知道主救贖。這是屬靈的精明,看得準,做事合乎主的心意;看得透,為人不以世界為纏累。 我信主不久,大學聯考沒考上,國防醫學院沒考上,臺北工專也沒考上,我很難過,不知道應該如何禱告,上帝才會幫助我?我問我的輔導,他很同情我,他知道我很用功讀書,不會考試,他沒有講些鼓勵的話,他說: 「要敬畏主,祂是你的聰明。」 隔年,我重考的成績更差,比去年低30分,我卻有學校可以唸。我不會讀書與考試,是我的難過。我難過就禱告,禱告後就讀聖經,讀聖經後就有一點感動與力量去傳福音,然後,我就看到主已經預備好的聽眾,等著得救。這竟成為我與主耶穌的聯結。不順利與挫折裡,成為我信仰的開始,與遵行真理。 我才體會,事奉主不需要受太多的裝備,只要禱告、讀聖經、傳福音,就可以看到主作工。傳福音後,再禱告、讀聖經。我難過時一把眼淚,到主面前哭;失意時,到主面前嘆息;下沉時,到主面前要力量;孤單時,與主更親近。 這是單純的要主,就是呆也要呆呆的愛主,這種生命裡的反應,是上帝的「謀略」,成為我一生的護衛。後來我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成為臺灣大學的教授,我現在說自己不會讀書,不會考試,大慨沒有人會相信。但是我懷念大學時的禱告、讀聖經、傳福音,與主親密的同行。 成功,反而失去與主聯結的機會;成名,反而失去一把眼淚跟隨主,夜裡嘆息到清晨的理由;受世界歡迎,反而失去抓著主的衣襟不放手,死賴活賴也要賴在主面前。上帝的帶領,與世界的第一志願不一定相同。世界的第一志願,是成為世界好用的人;上帝的帶領是荒野,使人心靈強健,親自認識主,一生主扶持。後來,我才知道這世界不缺好用的人,最缺的是認識主的人。 現今,我還是禱告、讀聖經、傳福音,沒有什麼花招,用這最基本的裝備,跟隨主。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你也習慣倚靠自己的能力想要抓住什麼嗎?但其實放開手倚靠神可以得著更多也更輕省。江佳恩想證明自己可以考上理想科系,經過努力後卻落榜,沒想到重考過程因為倚靠神,少了許多煩惱因此更愉快,最後也順利進入自己寤寐以求的科系。
2019年祭司總聚(三)第二天下午場,特別邀請吳光顯醫師分享「神愛整合醫學的實踐」,表示我們的身體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有害因素,原因在於我們缺乏了「和好」,與人、與神、與環境的和好。吳光顯醫師曾任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退休後擔任榮主診所醫療總監。
「我是眼科醫生,希望每個人都用正確的眼光看待自己,你我都是上帝眼中美麗的創造。」人的雙眼可以乘載世界萬物,卻容易放大不完美的事物。也許你也正在人生洪流中載浮載沉,不妨踏上陽光明媚的岸邊,休憩片刻,與自己來場心靈對話吧!
多年來,由於學校位於撒馬利亞(Samaria)地區,而面臨法律規範的限制,以及國際撲天蓋地的壓力,要求學校必需“正常化、本地化”,一直都無法順利的招生與授課。
小時候在國文課本上,有一句話是明朝理學家程頤說的:「眼睛最怕看尖東西,那麼,在空中全放些尖東西,久一些,就自然不怕了。」 長大之後,知道有在醫學或諮商中有稱為「減敏法」的治療方式,就是刻意讓一些刺激成為習慣,然後漸漸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反應了!這蠻有道理,在生活中也算管用,類似的鍛鍊的確可以讓自己更堅強。 但有一種「尖東西」我們永遠不會習慣,它們往往是那些只會出現一次的人,但從此難忘又如影隨形,尤其是當它們帶著痛苦、挫敗、被傷害的記憶。既沒有機會重來,當然就沒有機會減敏,這樣的記憶會被純化、放大、最終成了一個傷痕,讓生命變得既剛硬又脆弱,而且動輒疼痛不再美麗。 它們可能是你的家人親戚、同事同學、昔日情人,或者是某種勢力、某個政權、......總之,傷害令你對他們恐懼,甚至憤怒。你感到不公平、被冤枉、受委屈、遭損失,總覺得除非它們得到報應或懲罰,否則沒完沒了。 偏偏,你總是看不到公平的報應出現。 再生醫學已經證明,身體組織的軟硬度,決定了傷口復原的效果,組織表面越是堅硬,受傷之後即便復原也充滿了難看的疤痕。而你呢?除非因為深深被愛並感到安全,否則內心無法柔軟;除非傷痕經歷了醫治與赦免,否則也不會有力量饒恕。 事實上,饒恕本身就是我們能夠對罪惡所做出最大的指責,最終的審判,乃是在於公義的主。 《聖經》中說:「你當默然倚靠上主,耐性等候他;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 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謙卑人必承受地土,有豐盛的平安為樂。」 新的一週,神愛你,要使你經歷醫治、願意寬恕,而不是用更多的尖東西,使你越挫越敗。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小時候在國文課本上,有一句話是明朝理學家程頤說的:「眼睛最怕看尖東西,那麼,在空中全放些尖東西,久一些,就自然不怕了。」 長大之後,知道有在醫學或諮商中有稱為「減敏法」的治療方式,就是刻意讓一些刺激成為習慣,然後漸漸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反應了!這蠻有道理,在生活中也算管用,類似的鍛鍊的確可以讓自己
每年帶領醫學系五年級醫學生上兒科見習的第一堂課,是跟他們談論人生的目標和價值。結果如預期,都不清楚人生的目標和方向,包括醫師的價值。 這或許是他們都太年輕了吧!但事實是,這世上有絕大多數的人也都不知道自己生命的目標,更不知所為為何,無奈的日復一日,直到生命的終了。 正因為如此,人才會被這
每年帶領醫學系五年級醫學生上兒科見習的第一堂課,是跟他們談論人生的目標和價值。結果如預期,都不清楚人生的目標和方向,包括醫師的價值。 這或許是他們都太年輕了吧!但事實是,這世上有絕大多數的人也都不知道自己生命的目標,更不知所為為何,無奈的日復一日,直到生命的終了。 正因為如此,人才會被這世界的一切名利、身份所誘惑和苦惱。教授、博士、院長、經理、董事長、主席、理事長、縣長、總統、這一切又如何?住豪宅、穿華服、開名車、擁有上億資金、吃滿漢全席又如何?隨著時間的滾輪流動而逝去,百年後誰還記得這一切。 好友們,真希望我們能看清自己生命的目標和價值,甚麼是能永恆不朽、亙古長存的價值?想想耶穌,為何兩千年後的今天,全世界依然受祂的影響? (文章授權/朱家祥醫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同學,給「精神官能症者」與他們的幫助者 「你我在患難之日要求告你」(詩篇八十六:7) 聖經的詩篇,大部份的作者,是心靈憂傷的人。為什麼聖靈會感動心靈憂傷的人,寫出如此優美的詩篇?而且帶給人屬靈的供應,與聖靈的印證。 這提醒我們,人在憂鬱的時候,我們的心靈仍然可以緊緊地依靠主,祂的同在能帶我們經過憂鬱谷。 人是由「身(body)、心(mind)、靈(soul)」,三部份組成。「身」,是人體的組織、器官與代謝。「心」,是人的情感、思想與意志。「靈」,是人的渴慕主、尋求主、相信主的所在,我們是「有靈的活人」(創世記二:7)。 當人憂鬱時,精神醫學上稱「大腦功能不正常」,這是對的,憂鬱是「身體」的問題,因此給藥。臨床心理學稱這是「心的失序」,這也是對的,憂鬱是「心」的問題,因此有心理醫師的諮詢、協談與幫助。但是人得醫治,是「身、心、靈」的同得健壯,不是只有「身」與「心」。 我們要分辨,每個人的精神官能不同,所以: 1.精神官能症沒有「標準醫治法」。 2.每個人得醫治的過程也不同。 3.腦神經醫學,不能解釋一切精神官能症的問題。用藥,不一定有效。 4.心理學,不能解釋所有精神官能症的問題。心理輔導,也不一定有效。 5.近代精神醫學與心理輔導的危機,是想把精神官能症歸於「身」與「心」,忽略人在「靈」的層面。 6.我們有信仰的人,輔導人的危機,是想把精神官能症完全歸諸於「靈」的層面,忽略人在「身」與「心」的層面。 人是上帝造的,人最麻煩的精神官能症問題,是需要回歸到創造他的上帝。如同電腦有問題時,最好是送回原廠維修。這不單是「靈」的層次,也是有身、心的層次。 我們在信仰上幫助精神官能症的人,絕對不是輕易論斷:「你的禱告不夠」、「你的信心不足」、「你的聚會不多」、「你的服事不夠」、「你有罪的懲罰」、「你是邪靈附身」等,這些說法似乎可以迅速定案,卻是使心靈受傷的人,更加憂傷,將有問題的人,推出去,而非一起來到主面前,尋求醫治。 有些助精神官能症的確來自「罪」與「黑暗的勢力」,但是我們在主耶穌的救贖前悔改了,就應該好起來,一罪不二罰。有人悔改之後,或信主之後,仍有助精神官能症的問題,可見不完全是「罪」與「黑暗的勢力」所引起。 許多精神官能症是來自人的憤怒、仇恨、失望、孤獨、不愛運動、社會壓力、個人完美主義、不肯饒恕、飲食不當、生活不規律、吸毒縱酒、玩樂放蕩、父母離棄、病痛、腦血管阻塞血液流通、藥物影響,與過度依賴父母等。 我們都需要主恩典,精神官能症的人是要經歷上帝的醫治。上帝用聖經的一句話,就可以醫治精神官能症的人,但是那一句話,需要上帝的憐恤。 信仰不是反對精神醫學、心理學,不是反對吃藥、接受心理輔導。精神醫學、心理學是工具,我們需要學習工具。只是不要學了工具,反客為主。 成為輔導者,有種深沈的謙卑,因為所學的,幫助人有限;有種敬畏,因為看到生命的奇妙;有種熱情,告訴人到上帝面前,得拯救。 同學,願我們「身、心、靈」都健壯。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