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親密

【禮拜堂專欄】高EQ的婚姻特色

  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經文/創世記 2:7 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世記 2:18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 1995 年推出暢銷書《EQ》後,全球企業都對於 EQ(情緒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這個概念反應熱烈,之後高曼更進一步發現,領導人有聰明才智、宏觀思考都很重要,但若領導人俱備有高 EQ,對績效的貢獻竟是其他能力的兩倍。   高 EQ 的特質有:1.自我覺察,認識自己的長短處;2.自律、承諾、保持耐心;3.能與人良好互動;4.與人友善溝通。這其中包括情緒穩定、不慌張、不拒絕新的體驗、不會只想到自己、不忽視自己內心的聲音、不會緘默不語或突然爆發、可以接受磨練也可以保持微笑向前進、拒絕被負面情緒控制、不讓別人左右自己的情緒、邏輯思考克服情緒等特質。在追求智慧或智商,為了創造更多商機、累積財富之外,更多人注意到情緒和人際的重要。再聰明的人也會有情緒的困擾,數學 100 分的人,也需要經營關係與感情,數學 100 分並不等於人際溝通也可以 100 分。特別是家庭生活,無論你在職場上多麼專業出色,你是數學博士或理化高材生,在管理家庭上卻不一定幫得上忙。家裡的事──誰接孩子?誰去幫長輩把手機弄好?誰處理孩子的發展問題?房貸?清潔?伙食等…;「家庭生活」也包括了各樣家務事的處理與溝通,這些事磨合我們成為「神隊友」,還是漸行漸遠?   情商 EQ 形成於嬰幼兒時期,成形於兒童和青少年階段,它是在人際互動中培養起來的。青春期是一個人的黃金時代,因為這是一個人走向「成人」的過渡時期;在這個時期,其學習和發展任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中學生由於面臨著生理和心理的急劇變化,加上學業的巨大壓力,這些都造成現代中學生心理失衡和複雜的心理矛盾,甚至引發種種不良的後果。這個階段已經離我們好久遠了,我們的情緒也在人格中成形了:不同的家庭文化、不同的習慣養成、有的用理性溝通,有的用情緒溝通…,現在我們可以學什麼呢?   創世記 2 章 7 節:「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另外,創世記 2 章 18 節:「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我們是有靈的活人,是上帝創造的傑作,人有心靈的感受、需求與想法,人需要交流和分享。我們該如何交流?如何分享?如何得滿足呢?神讓人與人之間可以親密溝通來滿足心靈的需要,溝通就跟感受有關,也跟「想法」有關。   一、溝通好重要 一句好話勝過千言萬語,聖經說:「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箴 25:11),但是說錯話的烏龍事,人人都有經驗,溝通真是不容易。有個小故事說:有一個很不會講話的人,一出口就常常得罪人,有一天與妻子去喝喜酒,他太太對他說:我拜託你,今天你就顧著吃就好,所有要說話的場合都由我來應付,今天是喜宴,請你不要又闖禍。先生答應太太後,兩人就出發了,整個晚上都非常的平安,依照約定,先生半句話都沒有說,只顧好好吃飯,太太也應酬得體。喜宴結束要送客了,這對夫妻走到餐廳門口,跟新郎新娘握手祝福,先生說:「今天,我可是一句話也沒說,如果你們的婚姻有什麼三長二短,那都不關我的事了!」這個故事雖然誇張好笑,但某個層面上,我們會不會也是那個因為話語而闖禍的人?   二、親密需要學習 自從我信主後,有一些從聖經而來的信念很吸引我的注意:我學到「一句鼓勵人的話會使人心恢復盼望」,對神的信心更堅固,說話是神很看重的一件事。聖經說:「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舌頭很難管住」、「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一生的果效都由心發出」等,這些都是聖經對「溝通」的教導,而「心裡的想法」就是重要的關鍵。   關於「神要我們有好的想法」這件事,神提醒我們:外在的溝通在於「心裡」怎麼想。上週我分享說:我們以為每天所遇見的事會決定我今天的心情,其實對一切事情的「想法」,才是決定我們每天喜怒哀樂的關鍵。意思是:人生中遇見再好的事,若沒有好的想法,都可能變成壞事。然而,也有些不好的事,因為有好的想法,壞事卻變成好事。所以「想法」影響情緒,也影響「溝通」,我的想法對,心情就平靜,就能有好的溝通,「親密」就會存在,婚姻家庭的根基在於人際的溝通能力。   「好的想法很重要」,有個故事說:「戒酒中心為了幫助學員認識酒精對人體的危害,就在課堂的桌上放兩個杯子,一杯是清水、一杯是烈酒。教授在清水和烈酒這兩個杯子中,各放入一條蚯蚓。學員們定睛注視 3 分鐘後,清水杯裡的蚯蚓依舊生龍活虎,烈酒杯中的蚯蚓扭動兩三下後,就靜寂不動了。教授抬頭問:「從這個實驗中,你們學到什麼教訓?」頓時,全場一片寂靜。坐在後排的一位學員突然舉手說:「如果我們經常喝酒,肚子裡就不會長蟲!」果然,不同的想法就帶出不同的做法,造就不同的人生。   若「聖經充滿好想法」,請問,什麼是好的想法?神的話裡充滿著好想法:馬太福音 11 章 28-30 節:「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我們一同來學習耶穌的樣式:   1.神要我們有好想法: 我從前讀這段經文時以為:凡到神這裡來,就不會再有勞苦重擔。事實上:神並沒有這樣說。但是,神說:祂的軛是容易的、擔子是輕省的。耶穌是一個很有名的木匠,當說到耶穌時,人們想到的就是木匠的兒子,所以約翰才要用一整本約翰福音來證明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而不只是木匠的兒子。當時的木匠最常生產的產品不是家俱,而是耕地要用到的農具,像是牛的軛。牛負的叫軛、人挑的叫擔。   做軛的工匠手藝一定要好,要合牛的背形,否則牛耕地不但不能使盡力氣,還可能會傷到牛肩,好的軛能讓牛的耕作發揮最大果效,同理,人用的「擔」也是如此。   軛或擔製作得好,無非是為了使用的人或動物能用得合適。   從前有隻小鳥,怨嘆造物主給牠一雙又細又短的腳,受造物中沒有比牠的腳更細小的,何況還搭配這麼胖的身體;更叫人生氣的是:造物主在牠背上放了兩塊肉(翅膀)、牠永遠無法跑贏任何動物。有一天牠遇見了壞事,狗追著牠跑,跑到懸崖邊,牠不想落在狗的嘴裏連全屍都沒有,乾脆選擇跳下懸崖,結果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牠的腳輕巧地收了起來,背上的兩塊肉竟然張開了,牠發現自己可以飛翔。   這個故事幫助我們思想自己人生中的軛或擔子,我們常以為那是不好的、不想要的,但上帝要我們明白軛或擔子其實是好的,是個祝福。神的話帶給我們好的想法,讓我們有不同的眼光來看我的擔與軛,如此,我的人生就會不一樣。   2.「以利米勒的移民大計」看是好事卻是壞事: 以利米勒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我的王」,他是信神的人,但當他遇見不好的事,還是如一般人一樣,只做一些有利的打算,甚至舉家移居摩押地,摩押地是個拜偶像不討神喜悅的地方,摩押地的民十代都不得進耶和華的會,所以這其實是一個遠離神的決定。果然,十年內,家裡的三個男人陸續離世…,饑荒是壞事?移民是好事?去摩押地是好事?娶摩押女子是壞事?你怎麼看?   3.「寡婦路得的下半輩子」看似壞事卻是好事: 路得這個寡婦堅持要跟婆婆回家鄉,這是什麼想法?一般媳婦都不想跟婆婆住的,何況老公都死了!她的姊妹淘一定笑她傻,怎麼會這樣決定?但路得卻跟婆婆說:「你的國是我的國、你的神是我的神」,這不是一個家庭、感情的選擇,而是一個信仰的選擇。路得生在摩押,是沒有得救的機會的,但她卻有這樣的眼光與想法,以致後來她跟婆婆來到伯利恆,嫁給了伯利恆最富有的波阿斯,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 4.囚犯約瑟與宰相約瑟: 約瑟一生中的慘事更多了,他最有資格得憂鬱症。他被親人陷害賣到埃及,被主人的妻子誣告下到監裡,但是他卻說一句萬古留存的話:「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是神的意思是好的」,因著下到監獄裡,他才有機會顯出過人的智慧與能力為王解夢,最後成為宰相。   聖經給我們智慧,使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是好事、什麼是壞事,所以箴言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當我失戀時、夫妻關係發生變化時、當我被裁員時、當我孩子(父母)生病時、當我的好友誤會我時、當人不把我放在眼裡時、當我生了嚴重的病時、當我被騙了一大筆錢時…,我的心情一定遭透了,我可能很想發脾氣、摔東西、很想報復讓別人難看、很想永遠都不再對人好、我可能不再有愛心、我很想放棄一切、我想自生自滅、我不想親近上帝…,這些都是我可以做的事,但它是好的想法嗎?我不能改變這些事實,但我可以改變我的想法。   什麼是神的想法?什麼是好的想法?然而,相信「神的意思是好的」是要付代價的,就像路得要冒著未來孤苦無依的危險;就像約瑟在遇見一件又一件壞事時,把那股委屈、受傷都吞下去耐心等候,並相信神的意思都是好的,如此就可以忍耐,不被情緒帶著走,進而向神對焦,在信心中帶著合神心意的想法,對我們的人生至關重要。   三、破壞親密的溝通模式 有時「做某些事」好像很難,但是「避免做某些事」也是另一種積極的處理方式。談到「溝通」,人們最先想到的是「說」;然而「聽」更是重要,懂得說的人,也常常是懂得聽的人。《雅各書》的作者說:「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雅 1:19、21)。舊約聖經也說:「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箴 18:13)。可見《聖經》早就指出聆聽的重要。   傾聽的首要態度是專注和用心,1.專注用心:察言觀色、適時回應;2.同理心:認同他人經驗,尊重對方的感受,男性傾向愛講理,尋求合理解決問題,女性傾向沒有安全感,尋求被同理與接納,就會願意改變。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就是同理。   保羅在此教導信徒,必須用愛心說誠實的話,但是他在後面還補充說:「信徒一句壞話也不可出口,卻要適當地說造就人的好話,使聽見的人得益處。」(弗 4:29)   真誠不是口不擇言,是用愛心說誠實話的意思,就是要用尊重的態度,以及讓對方得益的愛心,就必然會有美好的溝通。   創世記一再提醒我們:我們溝通的對象是「有靈的活人」,以下這些行為不是滋養心靈,而是殺害心靈的溝通,也是親密關係的殺手:否定、抨擊、輕蔑、防衛、唇槍舌戰、負面詮釋、不信任等…。退縮、築牆、冷戰就是不再溝通;輕蔑則是以看不起對方的神情和言語,故意去傷害對方最脆弱的地方,這四大殺手是對婚姻最具有殺傷力的態度,其實在幸福的婚姻裡,這些殺手依然存在,只是這些夫妻不會讓這四大殺手進駐家中。以下兩個公式讓大家更了解親密關係的要訣:疼痛+怪罪=四大殺手,當怪罪出現,以上關係殺手就會出現。傷痛-怪罪=親密關係。彼此了解而不要彼此攻擊,我們就是「神隊友」,同心攜手共度難關。   家務事就是天國事,讓神的國度降臨在我們的家庭與每一種人際關係裡。   (文章授權/永和禮拜堂)作者/楊明明傳道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馨香女人專欄】真理改變了我看先生的眼光!

戀愛時,先生把我捧在手心裡,像公主一樣,幾乎沒有爭執和意見不合的時候。大學畢業後,我們決定步入結婚禮堂。我想像著未來會有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   婚後衝突和不滿的開始 先生是公公晚年所得的兒子,因此公婆都非常疼愛依賴先生,剛結婚時,我們與公婆同住,他們幾乎每天都會問「今天幾點下班啊?周末放假我們一起去哪裡呢?」這讓我感到很有壓力,總覺得公公婆婆永遠在身邊,我和先生沒有辦法有獨處的時間。我們有了第一個小孩後,更多的適應和衝突不斷出現在我跟先生的關係中間。 我對先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不滿,看到的都是他的缺點。和先生說話,很容易用批評、指責反諷。我會問先生:「你不覺得你很自私、很不成熟嗎?只顧自己,不顧我和孩子的感受。」「你怎麼這麼不願意進步,一定要看電視打電動嗎?」我覺得婚姻好辛苦,早知道就不結婚了。先生曾經跟我說,『妳簡訊的話,字字都像把刀子刺進我的心裡,讓我很痛很痛!』   瀕臨破裂的婚姻關係 幾年後,我們因為工作的關係搬到了苗栗。婆婆常常說要看到先生,先生一接到電話就得趕回去臺北陪伴公婆,到很晚才返家,先生在台北與苗栗奔波。當時,老三剛出生不久,我一方面要照顧3個小孩,一方面協助處理公司的事務,每天都是在吵架和抱怨中度過。最後,在一次公公的跌倒中,把我們的關係帶到了破裂的深谷邊緣。先生要照顧公公,我說:「你們家又不是只有你一個孩子,為什麼都只有你在照顧爸媽!我和孩子你都不管,你太自私了。」這樣的言語把先生逼到了無處可退的地步,好像他如果要爸媽,就不能要我們;要我們,就不可以要爸媽,只能二選一,先生只好說:「離婚吧!我決定了,只有離婚這一條路了。我是不好,都是我的問題,離婚吧!」之後,先生拿了簡單的行李回台北照顧在醫院的公公,留下了我和在睡夢中的3個小孩,我不停的哭,不停的想到底怎麼了?下一步我該怎麼辦?哭到沒有力氣後,我才忽然驚醒,這是我要的結局嗎?   在小組裡的接納和諒解 在我婚姻跌到谷底時有位好姊妹,不斷陪伴、鼓勵支持我,她建議我加入學園婦女小組,記得在第一次的小組中,我說了許多先生的不是,小組的姊妹耐心的聽我說完,沒有批評,沒有指責,還跟我說:「辛苦了!」我真實地感受到被接納和諒解,之後小組長還提醒了我:「先生其實很愛你,他也很不容易唷,你可以為自己的態度向先生道歉,寫封道歉的信給先生。」我大大的被提醒,是的!「先生其實很愛我」這一句話,不斷地在我開車回家的途中一直迴盪在我耳裡,還沒到家,就把車停在路邊,寫簡訊給先生,內容大致是,「老公對不起,你辛苦了,謝謝你一直以來對我的包容。……」回家之後,先生還很疑問,這是真的嗎?那個總是劍拔奴張的老婆,那個渾身是刺的老婆居然會面帶笑容地等待老公回家。感謝主,我的婚姻生活開始有了不一樣的變化,真的開始漸漸品嘗婚姻的甜蜜。   真理改變了我看先生的眼光! 過去,我被世界的價值觀所蒙蔽了,我以為婚姻是對等互相的,我付出我的五十分,先生也應該付出他的五十分,重點是,我總覺得我付出的比較多,他付出的比我少太多了。這樣錯誤的認知,一點一滴腐蝕的我們的關係。但是現在,我相信我是神所愛的,我的價值由神來定,我是神手中珍貴無比的創造,我的一切供應從神而來,我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神給我最尊貴的身分是「神的兒女、基督的門徒、妻子和母親」。我如此的不完美,神卻給了我一個他所精心設計完美的男人成為我的先生,我看他的眼光完全改變了!我的先生是上帝完美的作品,我常常覺得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女人,真的都是他在包容我!   回公婆家是我們家最期待的事 現在,每週六我都開心跟先生帶小孩一起回公婆家晚餐,有幾次婆婆還跟我一起聽詩歌唱詩歌,感謝主!婆婆臉上都有著滿滿的笑容。我對婆婆說:「謝謝您一直為我的禱告和祝福!謝謝您把兒子教導的如此的好,讓我遇見了這麼優秀的先生!謝謝你為孫子們的禱告,他們都很好,也都好愛你這位奶奶!謝謝妳每週為我們預備的飯菜,好好吃、好幸福唷。」現在,每週回爺爺奶奶家是我們家最期待的事。   在親密關係上的改變 曾經,先生害怕回家後看到愁眉苦臉的老婆;現在,先生和我每天都期待孩子們回房後,我們單獨聊天的時間!先生常常說那是他最享受的時間,總希望時間就可以停下來,不要再走得這麼快了。先生會跟我說:「真是無法想像沒有老婆的日子該怎麼辦。」在寫見證前,我問先生我和之前有什麼不同,先生說:「親密關係啊!」我說:「可以再具體一點嗎?」先生回我:「親密關係啊!」我繼續問還有別的嗎?先生繼續回答:「親密關係啊!這很重要的!就是親密關係啊!」感謝主!我真是覺得先生既可愛又誠實。   婚姻真的可以很美只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今年過年,我們安排了2人的旅行。旅程中,我們總是緊緊依靠在一起,享受著比戀愛時更甜蜜的時光。在公開場合,先生只要叫我,就是大聲的喊:「寶貝!」哇,剛開始真是不習慣,有點難為情!請先生小聲一點,先生居然回我;「啊你就是我的寶貝啊,為什麼不能叫,我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我的眼裡只看到你!」   聖經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感謝主,我重新經歷婚姻的幸福和甜蜜,就是—真實的在婚姻關係中合而為一。婚姻真的可以很美很美,就是從改變自己開始,去看到他的好,去看他是神賜給你最寶貴的禮物,祝福每位朋友也能經驗到這樣的幸福。 <http://women.cru.tw/?attachment_id=5085> (文章授權/學園傳道會 馨香女人專欄)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鴿子眼專欄】我有權利生氣嗎?

你不要心裡急躁惱怒,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傳道書7:9)   在我們家裡,有幾條規矩是我們的每個孩子都會背的。其中一條,寫在廚房的黑板上,是「兒童版」哥林多前書13章的一部分,說到:「愛是不輕易發怒」。這條規矩就是,「不發怒」。   我猜當你有4個10歲以下的孩子時,這條規矩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家廚房的黑板(團片授權/猶沐文化有限公司)   然而發怒不是只對十歲以下的孩子才是個挑戰。我出生在英國,生活在美國,而就在去年,無論是我的母國還是我的現居國,都讓我經歷到了極其偏激的政治選舉投票。 如此偏激的意識和信仰正在增長。   而這正分裂著社會甚至家庭。憤怒不斷加劇,並通過社交媒體的各種渠道傾瀉而出,進入大街小巷,進入高校校園。去年,許多人開玩笑地說道,很怕參加感恩節或是聖誕聚會晚宴,因為他們都想避免任何可能激發憤怒的對話。我也曾聽過好幾個人說他們退出了社交媒體,因為在情緒上已無法面對這些平台上所發生的與其他人充滿火藥味的談話。   我想要說,這樣的問題比泛泛的政治理念更深刻,深過家庭晚宴,或是社交媒體平台(雖然我相信有時候社交媒體平台會讓這些情況愈演愈烈)。   當「發洩」毫無果效 煩躁、怒氣、冒犯(和之後的苦毒),這些挑戰在工作環境中同事之間很常見。   同樣在高校校園中,當學生或是教師說了侮辱人的話,或是我們認為粗暴的話時,也有以上的挑戰。   而在教會群體中,當牧師或是領袖用話語冒犯我們時(無論有意還是無意的),或是說了傷人的話、掌控性的話,甚至只是不公平的話時,也同樣有上述挑戰發生。   甚至在我們最親密的關係當中,能發現我們會因著配偶激怒我們的行為而感到非常煩躁甚至苦毒。   這些不同情況雖有細微差別但都需要智慧的回應,我想說作為耶穌的門徒,在所有這些情況中,我們都沒有生氣的「權利」。我們可能不會在逛超市時真的「崩潰」,但「不發怒」的原則無論是對二十五歲、六十五歲還是五歲的人來說,都是同樣適用的。   也許我們有反對孩子可以發怒這樣的原則,但卻認為自己發洩沒有問題,難道乾脆發洩一通真的比憋在心裡要好嗎?我同意我們需要用正確的方式處理自己的情緒,但發洩一通往往會導致最終毒害自己的心,甚至造成長達幾年的影響,成為苦毒的禍根。   那耶穌在聖殿裡發的「義怒」呢? 我認為對於怒氣我們普遍都有一個錯誤的理解。大多數人認為怒氣是不好的,但如果是「義怒」,比如說對罪生氣,那麼這樣的怒氣可以被使用帶出好的果效。而挑戰是,針對罪的怒氣往往都是對別人的罪生氣。將耶穌在聖殿外院中對那些兌換銀錢的人發義怒,等同於我們對別人的不公義生氣,並沒有什麼幫助。首先我們自己都帶著罪(耶穌則全然無罪),其次我們通常不會為以色列人拋棄了耶路撒冷聖殿的首要使命而生氣。簡單來說,神沒有「義怒」,我們也沒有。我相信這就是為什麼雅各提醒他的讀者,「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各書1:20)。   我並不是說,你不會遇到讓人生氣和厭煩的情況、人或是社交媒體上的文章,?些情??然會遇到。我是說作為信徒,我們需要學習放掉我們的怒氣,並且快快地放下。保羅針對這一問題的應對方法很有啟發性。在他寫給以弗所的書信中,他認同說怒氣會出現,但要正確認識它,這是一種有害的放射性情緒。「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書4:26)。作為人,我們無法管理怒氣的情緒。當儘快擺脫怒氣。幾節之後保羅明明白白地寫道:「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以弗所書4:31)。   所以我想要鼓勵我們大家,我們所行的,要好像另一個國度先知性的使者。我不認為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有權利生氣,然而在這個憤怒不斷增長的世代,信徒們是否可以拒絕同化於這世代的靈,而為和平國度服事身邊的人?我希望如此。   郝約翰 IHOPKC國際禱告殿,首席運營官 IHOPU國際禱告殿大學,先鋒事奉媒體學院主任   http://www.ihopkc.org/resources/blog/do-i-have-right-angry/   (文章授權/猶沐文化有限公司)   【妥拉-生命之道淵遠流長藝術文化主題展覽】   ————— 展 覽 訊 息 ————— 【展覽期間】 2019.09.26 – 10.21 【開放時間】週四、週五、週六 13:00-18:00 (最晚入場時間為17:30) ** 最後入場時間為17:30;週二、週三 預約參觀 ** 預約請於參觀1至3個工作日前,週二至周六11:00~18:00電洽 台北正藝美學空間 【購票資訊】全票$200元;早鳥票$150 (2019/9/16 00:00前線上預購) - 單人入場參觀乙次,享現場商品優惠、線上導覽(需自備手機、網路服務、耳機) - 購票請洽ACCUPASS本活動頁面: https://www.accupass.com/go/torah - 現場購票恕無法享早鳥優惠、僅收取現金 - 購票詳情與入場須知請洽ACCUPASS活動頁面 【展覽地點】正藝美學空間-台北館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82-3號,近大安森林公園新生南路、和平東路口) 【聯絡電話】正藝美學空間-台北館 02-2358-3008(週二至周六 11:00-18:00);猶沐文化 02-8913-2350

【泉源之聲專欄】「後菜鳥」的婚姻家庭

「後菜鳥」這個詞 「後菜鳥」這是職場新名詞,最早出現在2013年9月 Cheers 雜誌,《「後菜鳥時代」的轉大人之道》這篇文章寫道:「就像從青春期進入成年期之前,有個過渡階段叫做『後青春期』,在職場上,由菜鳥變身到能獨當一面、展翅高飛,中間也要經歷一段『轉大人』的晉級歷程。若你正處於這兩者之間,那麼很可能你就是屬於『後菜鳥』的一份子。」   職場後菜鳥特徵 綜合來說,「後菜鳥」會出現的症狀,通常有以下「五不」: 1.不再相信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 2.不再把工作當成生命的第一順位。 3.上班不再戰戰兢兢,缺少了最初的熱情與初心 4.對自己高不成低不就的工作狀態開始無感,不再積極爭取表現的機會。 5.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後菜鳥…份內該做的事都做得妥妥當當,當初對工作的衝勁,被日復一日的流水帳工作,消磨殆盡,看似一灘死水,其實是座「死火山」,若有機會震盪或被激起火花,還是有可能讓潛在的能力再度爆發。   後菜鳥的婚姻家庭 對照職場的後菜鳥,婚姻生涯中也會出現「後菜鳥階段」,據筆者的服事心得,可以歸納出幾點特徵: •不像新婚期要適應並衝突不斷,這階段漸漸了解、磨合適應。 •如果衝突未解決,可能少了甜蜜,增加無奈,又不像老夫老妻身經百戰,默契十足。 •孩子的加入,改變家庭結構,正在適應新生、幼兒的忙碌。 •夫妻各自為角色扮演與責任忙碌,少了更多私下約會與甜蜜。 •如果新婚期衝突未解決,會對未來婚姻失去盼望。 •隨著孩子出生,經濟壓力增加。 •先生有打拼事業,有升遷競爭、職涯規劃的問題。 •妻子有帶小孩,自我價值與認同感的問題。或職場家庭兼顧的壓力。 •對愛情的火花可能消磨殆盡,只剩責任與義務。 •自我感覺良好,看不見自己問題。   後菜鳥需「自我探索」 在這個階段,需要對於自己和配偶所處的生涯發展與所面對的壓力有所了解,因為了解,就可以體諒與包容,並且更多成全與滿足。如果是弟兄,有職場競爭與生活經濟壓力的擔子;如果是姊妹,就有育兒、身兼數職的平衡與調適。我們都需要自我了解,並且在這個階段更多明白自己的「自我形象」與「自我價值」,了解神怎麼看我,並且更多明白另一半的優缺點,以及思考「我接納嗎?我們如何互補?」傳4:9-12「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   婚姻保鮮/進廠保養維修 平常車主會留意車子定期的保養,保養口訣是: 五千公里小保養、二萬公里中保養、四萬公里大保養」,小保養: 以檢查固定項目是否有故障之虞。大保養: 針對壽命週期較長的零件如煞車油、水箱水、變速箱油、輪胎等部件,等到特定的時間或里程數時,進行統一的更換保養。   你認為婚姻多久要維修保養?   車子保養維修對婚姻的譬喻 針對車子的基本零件保養,筆者嘗試放在婚姻中做譬喻: •【煞車、來令片、煞車碟盤】在婚姻中對負面狀況與情緒說不,學習不攻擊抱怨。 •【引擎】個人的信仰好,與神關係親密。 •【機油、電瓶保養】自己親近神的時間要充足,神的愛要加滿,以免情緒鬧脾氣。 •【雨刷】雙方誤會要溝通,常常保持對話、談心,親密,以免看不清楚。 •【輪胎、胎壓、胎紋】注意及關心自己及對方的壓力留意身心靈狀況。   反思 如果車子有這麼多細節要維修保養,何況婚姻呢?我們婚姻的千里之途,始於哪裡?每天日子這麼過,一年復一年,哪些細節被我們忽略了呢?我建議:要常常留意及滿足另一半的身體、心情的狀況、經營家庭的氛圍、生涯的規畫、共同旅遊、回憶的經營、夫妻間的默契、起初的愛情、從神來的呼召感動、孩子的陪伴教養。   成長&服事步調 穩定靈修、服事與聚會穩定,不因為忙碌停止,這是一種生命態度,生活方式,會影響和傳承給孩子的價值觀,所以要留意自我成長與信仰傳承。家庭中彼此幫補,不抱怨、多體諒、不責怪、互相成全,兼顧家庭、服事與工作的平衡,即便在忙碌中,仍可以盡力滿足家人的需要,彼此體諒支持與感恩、互相配合。很重要的是:看見對方的需要、期待、甚至抱怨,我們要盡力滿足;當對方盡力擺上和配合時,我們要感恩,不是覺得理所當然。   外遇危機四階段 這個階段也是外遇發生很高的階段,所謂的「七年之癢」,應該就是在這個階段,我們要認識外遇形成的階段,避免並且留意發生。(以下四階段參考網路資料) 1.階段一、彼此好感漸增: 「一開始沒有什麼,我們只是朋友…」,不要用謊言蒙蔽自己的感受,當你開始被配偶以外的異性吸引──逃為上策!否認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接著就會『偷偷來』…」 2.階段二、開始糾纏不清: 以下都是危險的談話:「要是我沒有結婚,我就會娶/嫁你」、「若是能早一點認識你就好了」、「你真是理想的伴侶」、「他/她怎麼會這麼不珍惜你,要是我一定…」。 3.階段三、不穩定關係:會有「開始─結束─開始─結束」的循環。不是只有性關係,偷偷碰面、暗夜裡的通話、開始又中斷的行為模式。另一方面,當事人已意識到可能的危機,不想讓婚姻陷入浩劫,但心裡交纏著各種感受(害怕、罪咎、迷戀、羞恥)。 4.階段四、結束或修補婚姻:通常無可挽回的外遇,多少源自失去安全感、互信、尊重的婚姻,但缺少承諾只有激情的狀況,外遇關係也可能會停止。大多數的外遇都是為了彌補婚姻中沒被滿足的尊嚴、情感、生理需要。   面對試探後的出路 如果到了最後階段,你已經意識到自己犯下的錯誤,回頭修補婚姻仍是可行的路。回想你和配偶的關係,你曾經在婚姻中享受的是什麼?你在外遇中追求的又是什麼?婚姻中的信任一旦破壞就很難修補,但在上帝手中沒有不可能的事,尋求第三方幫助,經歷修復、醫治、饒恕、和好的關係。記住:意識到誘惑就先逃,謹慎面對情慾網羅。   親密關係 這階段可能會因為帶孩子的疲累、婚姻中的挫折,就少了經營親密關係,「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所以和神與配偶的連結與親密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連結讓我們可以面對所有挑戰。親密關係包含:性關係的滿足、雙方關係與對方需要的優先順序、互相體貼、心靈的敞開、身心靈的連結,存款、默契小動作、愛意的表達。   看重性生活的重要性,那是無可取代的角色與需要,雙方要看重並增添性生活的樂趣、要用心有心、願意花心思、取悅對方、期待對方、願意帶給對方快樂與滿足、敞開心與身,性行為不是最後完成動作才是,而是從小暗示、勾引挑逗開始(傳愛語,雖害羞,但要習慣做);換個角度想: 如果小三、小王……想辦法讓我的配偶快樂,我怎可拱手不認真經營討對方喜悅。   孩子的加入 隨著孩子的加入,我們多了父親或母親角色,我們要留意不可在孩子面前吐槽與諷刺配偶,一定努力合一,尊重與支持對方。夫妻關係優先於親子關係,給孩子的禮物就是愛他的父親/母親。我們教養孩子的核心理念要讓孩子敬畏神、愛神,以神為中心,有智慧,有永恆價值的概念。忌諱:遷怒或倚靠孩子、讓孩子代替配偶、要孩子選邊站、偏心,自己生命軟弱不成熟。   永遠不變的結論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弗5:22-25”   丈夫要愛妻子(捨己)、妻子要順服與敬重丈夫。   “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乖僻人的路上、有荊棘和網羅.保守自己生命的、必要遠離。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4-6”   教導孩子一生敬畏耶和華。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邱燕碧傳道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