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高雄楠梓生命樹台福基督教會聚會的弟兄姊妹,多半來自東南亞地區,尤以菲律賓族群居多。雖然國語不太輪轉,但他們總會用燦爛的笑容和熱情的行動歡迎弟兄姊妹。主任牧師Alan Kilgore是1993年到台灣牧會的美國人,他和妻子張孝英傳道牧養在台新住民26年,對許多弟兄姊妹而言,這裡就是他們在台灣的「娘家」。
魯瑪夫‧達瑪畢瑪博士,曾是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原住民族訪問研究學者,專門從事台灣原住民調查,也於大陸北京清華大學做世界文化遺產研究,熟悉中、緬、印度及尼泊爾邊境等少數民族文化。
一個「跨文化的宣教課程」,卻願意讓27位全修生與學員,原本還在探索自己的命定時,就勇敢回應神的邀請並加入祂的大使命,成為台灣跨文化宣教的「基督精兵」。 跨文化宣教學院第一屆的學員林曉芸姊妹說,心裡對於宣教事工很有負擔,所以起初報名跨文化宣教學院,就盼能受更多的裝備和了解在前線宣教禾場的勇士們,
跨文化宣教神學院於2018年3月3日第一屆起跑後,歷經兩個學期的裝備,在資深前線老師們培育和訓練下,學員們奉獻的心志愈發的被挑旺起來。 跨文化宣教神學院M2M Cross Culture Mission Seminary(簡稱跨宣MCCMS)。主要的異象是「為基督贏得未得之民,將福音傳於萬族萬
為培訓牧家子女(PK,PASTOR’S KID)成為新世代的傑出領袖,今年,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牧家關懷中心與蒙古救助協會、福建平潭教會合作,將分別於8月初與8月底,各舉辦一次「PK海外志願服務隊」。PK們除了將在蒙古草原策馬奔騰、平潭沙灘踏浪,也將與當地PK同工,一起進行社區服務。同時在成行前,也必須先透過團隊方式完成旅費募款,以達到建立團隊、連結資源、擴張視野的目標。
他們身上未著牧師袍、手裡也未拿聖經,看似「不務正業」的牧會生活,但他們的陪伴與關心,卻如同插入水田的稻苗,植入當地部落人民、農民和孩童的心。他們是台灣的「跨文化宣教牧師」,溫源田、馮修雙。
跨文化宣教學院上週六3月3日正式開課,當天早上九點,來自各方及不同教會的學員們,精神抖擻的到學院報到。在執行副院長江冠明牧師的引導和鼓勵下,來自北中南各地的學員們,透過自我介紹逐漸熟稔,熱情分享來參加跨文化宣教訓練的動機和期待,相互展現的熱情,深深激勵每位學員的心。
「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需要傳承的迫切性。」服事被遺忘民族的創辦人江冠明牧師,在前線宣教時,特別有感!
跨文化宣教學院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在院長蘇景星牧師,以及執行副院長江冠明牧師的迫切禱告,並教會牧長及弟兄姐妹殷殷期待下,將於2018年3月3日正式開課。為使來自各方及不同教會的學員們,能及早預備自己投入跨文化宣教訓練,學院在1月6日(週六)舉行了第一屆新生訓練。
(照片提供/少數民族宣教中心)
「我自己是百分之10,神是我的百分之90。」19歲蒙召為主所用,黃培欣決定為神擺上一生,成為海外跨文化宣教士,這段旅程有碰撞、有淚水,更有神的破碎與重建,但她回頭一望,處處都是神恩典的記號。
「中華基督教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秘書長彭書睿,公布2017年的台灣教會跨文化宣教普查報告
正當台灣各地教會在思考,如何跨出異地跨文化的宣教時,高雄眾教會早已「合一」啟動本地跨文化的宣教步伐。這幾年,開始有些教會參與在社區中的老人關懷活動,並與宣教士結合,進而接觸菲律賓、印尼勞工,除了關懷他們的生命,更藉此機會撒下福音種子。
今年大會主題為「國度、榮耀、使命:改變為基督」,以「門徒導向的跨文化差傳」為核心,在結合門訓和跨國文化差傳事工的議題上,帶出觀念的更新、方向的覺醒,以及鼓勵行動的參與。
客神新校舍外觀典雅,空間包含可容納200多人的會堂及50人的宿舍。 (照片提供/客家宣教
台北靈糧堂英語牧區,曾瀕臨吹熄燈號。5年前重生後,從15人開始,增為兩堂英語崇拜,15日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