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學習

【梁蓓禎專欄】你的保護,剝奪了孩子犯錯的機會

讓孩子學習犯錯吧!   前陣子跟一個媽媽聊到了她的孩子。 媽媽很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但是每次問孩子,孩子通常會偏向「報喜不報憂」,甚至有時候功課缺交的狀態,都是等老師聯絡了家長才知道…   當家長問孩子為什麼缺交或是遲交作業時,孩子總是以「我不知道」或是「我忘記了」回答。幾次下來,變成媽媽非常的緊張,再三跟老師確認每天的功課;或是詢問一起上課的同學今天學校的狀況…   其實當天媽媽找我聊聊時本來是想詢問我,她還可以如何幫助她的孩子?我回答她說:退到孩子的後面吧!!   媽媽乍聽到答案,有點驚訝,繼續說明她的疑問,她想了解她該怎麼幫助孩子?她還可以怎麼辦?或是她是否可以有各科老師的聯絡方式?   我再一次回答:退到孩子的後面吧!!我試著想要讓媽媽了解的狀態是,目前,孩子已經退到媽媽的後面了…   有什麼事情,孩子來不及反應之前,媽媽就已經衝到前面解決了! 雖然是出於「愛」的反射動作,但是衝到前面無疑是干擾了「正準備要」學習面對的孩子,也直接斷了這條學習脈絡。   當爸爸媽媽的「迫不及待」次數越來越多,孩子也就會逐漸習慣「退居幕後」。   既然有人可以代勞,何必要我出來面對呢?所以孩子也是聰明的,會找到「生命的出口」,透過「我不知道」或是「我忘記了」,把責任丟下來,給爸媽無縫接軌。   所以漸漸會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凡事都先說「我不知道」,反正等等爸爸媽媽就會想出辦法。   爸媽一方面覺得孩子怎麼無法顧好自己,一方面又覺得自己需要「更積極」協助孩子。就在這樣的一個循環中,爸媽覺得很累、很無力,但也不知該如何是好…而孩子,可能就停滯成長了!   媽媽有點明白的說:我真的需要學習調整!我們做爸媽的,真的做太多了!   我說:是啊!所以爸爸媽媽退下來吧!把孩子推出來吧!讓他開始學習面對他應該要面對的!   媽媽說:我也想啊,但是我怕他沒做好,擔心他自己面對,結果後果更糟!   我說:那有什麼關係呢?? 媽媽一臉疑惑的看著我…我繼續讓媽媽了解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學校是孩子的「學習」的地方,同樣的也是一個「被保護」的地方,就算孩子在這裡不小心犯錯了,也能有老師、家長一起幫助他來面對。   也正因為這是一個保護的空間,當然同時也能有更多包容、恩慈與接納,而我們也都知道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透過「犯錯」來學習、記取教訓。   所以,如果孩子不在現在「學習犯錯」,學習承擔錯誤的決定帶來的後果;爸爸媽媽過度的保護,反而剝奪了他犯錯的機會,等於是讓他失去了在「溫室」中嘗試各樣可能的機會。   一方面可能會造成孩子的畏縮,或是所謂的「不積極」;一方面可能也會讓孩子等到「長大了」才去經歷「透過犯錯來學習」!   但是當孩子離開了「學校」這個被保護的地方,即將踏入社會的過程中,我們都瞭解社會的現實!當長大後的犯錯,需要付上的代價,遠比學校時期還要沈重,甚至更多!   這代價可能超過孩子可以承受的!家長勢必也更為不捨!   所以,接受也「鼓勵」孩子「在學校」犯錯吧!在大家的保護下,就算受傷,也能夠在大人的陪伴之下,更快地修復。   也能讓孩子記取經驗,避免長大踏入社會之後誤入歧途。因為長大後犯錯的後果,絕對不是我們希望孩子去承擔的!   現在因為自己上課的「不專心」,導致成績不理想、忘記帶東西…讓孩子去面對的後果吧!這遠比將來因為自己的不專心,造成某些傷害來的輕省。   現在因為自己沒有規劃好時間,導致作業缺交、上課遲到…讓孩子面對後果吧!遠比將來因為自己沒有時間概念,導致錯過關鍵時刻來的輕微。   讓孩子在還小的時候,就去學習面對因為自己一些不正確的決定所帶來的後果,這並不是狠心,也不是父母不愛孩子!而是讓他可以在小細節、習慣中,就能有更多的留意,讓他可以得到更多的提醒,並且讓孩子學習做出正確的決定。   雖然當下接受後果的過程不見得舒服,但畢竟也比長大後才面對來得容易。畢竟隨著孩子越長越大,所要付的代價、承擔的後果也就更重了!   到這裡,看著媽媽越來越明白。我繼續說:媽媽,退到後面吧!把問題丟還給孩子!   當孩子告訴你他不知道今天的功課是什麼!你可以說:我也不知道,那你想想辦法吧!真的想不到辦法,隔天到學校只好接受處罰!不知道考試範圍,媽媽也不知道!那只好面對沒有考好的後果!   當然,剛開始練習的過程中,鼓勵跟孩子一起「討論方法」、一起思考,而不是站出來幫孩子「解決問題」!所以當「討論」過方法了,就該停手,讓孩子去決定後續行動、面對接下來自己的選擇帶出的結果!   父母親真是要很有智慧! 學習放手也是一門重要的功課!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同學,瘟疫前來是讓我們學習「彼此相愛」

「你們要彼此相愛」(約翰福音15:12)   學生問道:「老師,為什麼瘟疫前來時,有的國家領袖戴口罩,有的國家領袖認為不用戴口罩,自然就可以,哪一種作法對?」   要回答這問題之前,讓我先提「物競天擇」(nature selection)的論點:物種的存在,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有些相信物競天擇的人,會認為病毒是天擇的機制,能夠生存下來的人,才是強健的。衰弱的、年紀大的、有病的、癌症的、營養不良的、免疫力低的,自然該淘汰。   支持物競天擇的政治人物,會偏向瘟疫前來時,不需要戴口罩,並且不要求百姓戴口罩。因為,我們都是優勢人種、生命力很強。   要戴口罩的前提是,遇到危難時,不是要物競天擇,而是人人要合作,互相幫助,共度危機。戴口罩的基本精神,不單是保護自己,不單是公共衛生的措施,而在證明「人」需要愛來保護,而非物競天擇。   瘟疫前來,不是給人演化的機會,而是彼此相愛的學習。戴口罩不單是為自己,也是為眾人。   同學,我不批評哪個國家的政治領袖,戴或不戴口罩的動機,不是要強調我很強、而是讓人彼此相愛的學習。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同學,我的神學教育

在美國唸書時,比爾教授讓我使用一間辦公室。辦公室不大,還有人共用,我放了一部小小的收音機在桌上,有FM的調頻,最陽春型的。怕干擾別人,我開最小的音量。   我常趴在收音機旁,以最近的距離,收聽教會電台,播放的「空中神學課」,每次約10-20分鐘,每次一個小主題,講員講的簡短扼要,非常精彩。我聽完,立刻翻閱聖經,並趕快將重點與心得,寫在筆記本上。   1989年,我回台灣教書,空運很花錢,我將所有在美國上課的筆記本都丟了,只帶回聽空中神學課所作的筆記本。有時翻?,保留至今。我體會,愈短的講解,可以給有心的學生,愈多咀嚼的空間。空中播放神學的課程,可以讓一個無法進神學院的學生,一直接受真理的裝備。   同學,我們有神學的裝備,是美事。我在美國多少日子,就收聽多少日子。感謝主耶穌,給一個渴慕認識聖經的學生,有個空中播放的神學院。用電台教導神學課,是何等美好的教育與事奉。 一個渴慕學習的態度,比學習到的知識重要。一個心地柔軟的學生,在上帝的手中,有無限的可能。你若問我「來自那個神學院?」,我會說:「空中神學院」,而且迄今還沒有畢業。為什麼畢不了業?我尚未到見主的那一天。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從一位警察與警犬中,學習的兩門課

一個警察教我「機警」與「尊重」的兩門課   有一晚,我留在學校的辦公室寫論文,寫到深夜,才走路回家,路經幽暗處,遇到一個年輕警察與「凱」。   凱是警官,身邊是警察。他們正在執勤,剛檢查一處空屋。我與年輕的警察交談起來,問他:「發現什麼?」年輕的警察說:「沒有,只是看看。」我又問:「你在夜晚檢查,不開手電筒嗎?」他說:「月光就夠。」說完,他介紹我認識他的上司—凱。凱,是隻警犬。   我說:「什麼,牠是你的上司?」警察說:「是的,牠是警官,我是警察,我是牠的助手。」我實在不明白,追問道:「牠怎麼會成為你的主管?」   警察說:「凱來自德國,父母是警犬,祖父母也是警犬。凱小時候,與許多小狗一起玩,忽然有人進來,對空開了一槍。有的小狗害怕地躲起來,有的小狗衝向前大聲叫。凱沒有逃,也沒有叫,只機警地看著對方。從那一天,凱接受專業的警察犬訓練。有人進來開槍,是挑選警犬的程序,其他的狗都淘汰,不能用為警犬。」   我明白道:「只有『機警』的狗,才合格」。警察說:「是的。後來,凱成了偵毒警犬,捕捉許多毒販。有次的緝毒,一個毒販忽然拔槍,幾個警察反應不及,凱撲上前去,腹部中彈,仍繼續與歹徒纏鬥,直到對方棄槍投降。凱中二槍,入院急救,獲救後歸隊,凱升為警官,繼續從事偵毒。」   我不解道:「那你怎麼會與牠在一起?」警察說:「凱住在我家,我負責照顧。警犬在8-10歲後就會退休,凱已經8歲了,退休後,牠還會住在我家。」   他走過去,打開警車的後座,向凱舉手敬禮,凱才跳上車,坐在很寬敞的後座上。他開車前,我向他們敬禮。   同學,這警察教我「機警」,除非必要的任務,不隨意以驚嚇或生氣回應,他也教我「尊重上司」。   這一個晚上,上帝教我學習對世界,任何的變動,無論大小,保持機警,不隨便反應。除非有上帝的旨意,我不輕舉妄動。   也教我與人相處,尊重主管,即使他與我的想法與做法很不同。也許在我不知道的地方,他也承受過許多子彈。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