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接續「教會增長迷思的釐清」,以及「立定聖經為教會為信仰核心」兩大基石,中台神學院「教會增長的基調與變調」神學研討會以史為鏡,梳理台灣教會增長脈絡,據以提出展望,期望能幫助眾人在教會增長的質與量之間作出更好權衡。
害怕失敗、缺乏自信、甚至是外界的壓力...,似乎是青年世代越來越迷惘的表顯。而未來會如何呢? 真的不好說!自我探索,從最重要的「心態」做起!
17日為「世界學生節」,又稱為「國際學生日」,許多學生團體會透過節日,向大眾傳遞「和平」及「反戰」的價值。節日起源於1939年11月17日,當年,多所大學師生面對德軍入侵捷克,勇於在布拉格遊行抗議,未料卻遭鎮壓、發生血腥事件,時至二戰結束後,國際學生代表為此於1942年11月17日集會哀悼,並宣布每
日新月異、瞬息萬變,不只用來形容社會趨勢,也是宣教事工中極為真實的現況。如何面對所牧養的族群?服事者需不斷求新、求變,才能掌握時代契機,讓事工帶出最好的果效。對此,莊逸宏牧師與黃仁宇牧師分別以「校園宣教」和「媒體宣教」為題,與眾人分享事工點滴,以及面對變遷和挑戰時,該如何彈性調整、回應需要。
王文衍牧師走過高中喪父、背債千萬的日子,深知唯有上帝是導演,人生的劇本因蒙神揀選,才有堅定的信仰力量;進而引領他走過校園福音團契全職服事、再到現任校園書房出版社社長。30多年來,他感恩地說:「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纔成的,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哥林多前書15:10上)
七年前一次的回應獻身,當神的呼召臨到時,他不再害怕家人的失望,「是神不斷改變我生命,我沒有理由要為自己保留!」神把沉甸甸的負擔放在心中,校園福音團契總幹事莊逸宏牧師,開始全職服事學生事工。「你得著今日的學生,可能就會改變未來的一個教會和職場!」盼望興起校園學生,看見神國度的價值,未來在各行各業、各地
曾經有牧師說:「傳福音就像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但狗要吃幾顆包子才會飽呢?沒有人知道,但每一個包子的接待,都是有價值的。」當聖靈感動我們去傳福音時,也許正是「最後一顆包子」的時候,但我們預備好用合適的方式「接待」了嗎?
地球是上帝創造的,我們欠「它」一個道歉!汪中和博士以「生態的《耶利米哀歌》」呼籲,全球暖化導致各地天災頻傳,豪雨、乾旱、超級颱風、龍捲風、海嘯、火山爆發宛如當年的先知耶利米一樣,這是地球悲烈的聲聲呼喚!回歸看台灣,昨日(23)的強震,是50年來規模6.6,堪稱今年最強震;百年以來高溫日數越來越多,一
你是一個「輔導」嗎?總是不斷地陪伴與引導他人,靈裡的生命卻像漸漸熄滅的燭火,即將消耗殆盡?「天父還在團隊」黃應宇及楊芳豪兩位專長「情緒取向治療(簡稱EFT)」的諮商心理師分享,輔導者需要與個案建立健康的依附關係,讓對方知道「我依然愛你,但我們彼此界線必須是清楚的。」盼能幫助教會或學校團契青少年輔導、牧者同工,突破現行的輔導困境!
Covid-19疫情直接衝擊到經濟文化,連帶影響畢業生的工作機會大幅減少,而《聖經》中又是如何看待「工作」的呢?校園福音團契於近日(7/23、24)線上舉辦「第12屆畢業生同行營」,邀請到「中華信義神學院」教務長—陳冠賢牧師擔任講員,以《找到喜歡的工作就很完美了吧?》為題,引導學員們如何以「創造神學」的角度,再思工作的意義,共有上百位年輕人參與。
校園福音團契於今(21)日舉辦台北總部大樓獻樓感恩禮拜,近400人出席參與,人群坐滿三樓美意廳的禮拜現場,校園也開放四樓、十二樓的轉播區讓弟兄姐妹能一同參與,見證校園63年的歷史進入新的篇章。
經過3年多的改建,校園書房終於在本(9)月開始試營運,並於今(14)日舉辦開幕感恩禮拜,約有150 位牧長、讀者共襄盛舉,慶祝校園書房邁入新階段。
經過3年多的施工建造,校園福音團契台北總部大樓終於即將完工、啟用,團契各部門預計於今(2020)年8月底搬回新大樓,校園書房則於9月1日開始試營運。總幹事莊逸宏牧師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校園今年也同時展開「生命導向」的組織改造工作,盼校園團隊真正成為神所喜悅的神國工人,繼續在校園禾場為主得靈魂。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