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說到一個喜劇演員在一個舞台上跟大眾說了個笑話,台下一陣哄堂大笑,接著,他又把同樣的笑話重覆說了一遍,笑的人明顯變少了,緊接著他又說了第三遍,這時幾乎沒有人笑。 緊接著,這位知名的喜劇演員說:「如果我們不會因著同樣一個笑話而一再笑下去,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為了同一件事,而一而再、再而三的難過下去呢?」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有部很紅的系列電影叫「復仇者聯盟」,我常覺得有時我們時卻很容易成為「復愁者聯盟」的成員!不斷重複的為著同一件事而憂愁著!但這樣的憂愁卻對我們沒什麼幫助。 當然,我們都不是聖人,都會有陷入憂愁的時候,身為一個精神科職能治療學者,我願意跟大家分享以下三個建言: 學習「凡事盡力,結果交給上帝」的心態: 上帝不會以成敗論您的價值,祂看的是您的動機與過程。凡事盡力,結果交給上帝,即便結果不如預期的順利,說不定眼前的不順利,反而會帶來之後更大的豐盛。 避免做重大決定: 當人陷入憂鬱時,有時也會失去理性與盼望,這時避免作出重大決定,以免未來的自己後悔。一個人在低潮、激動時所作出的衝動決定,往往會對未來的人生造成惡性循環。 避免高消費(消耗)的活動: 很多的「活動」都可以改善身心狀況,但憂鬱時盡量避免獨自一人去從事高消費、高消耗健康的活動,包括獨自一人去瘋狂購物、狂吃東西等,這些活動也許一時之間有發洩的效果,但等到您事過境遷、回過神後,事後的帳單或是增加的體重,又會再變成您新的鬱悶因子。憂鬱時,先離信用卡跟冰箱之類的遠一點吧! 您是「復愁者聯盟」的成員嗎?您常一再週而「復」始陷入憂「愁」的情緒嗎?我們很難避免憂愁,但我們可以選擇僅記上述三個叮嚀,至少可以避免一再「復愁」,將憂愁的傷害降到最低。 (本文作者施以諾博士為精神科職能治療師,現任輔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系主任) 【上帝的小叮嚀】 疲乏的人,我使他飽飫;愁煩的人,我使他知足。(耶31:25) 【施以諾新書分享】 《喜樂,是一帖良藥》 施以諾著/主流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文章授權/施以諾教授)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為什麼人的心會受傷、生病?那是因為罪。罪讓人受到束縛,失去自由,人就成了罪的俘虜。使徒保羅道出他的難處:「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羅馬書七章19節) 格萊德.梅( Gerald May)是精神科醫師,也是屬靈領袖。他在《成癮與恩典》( Addiction a
走進光復南路280巷,緊鄰國父紀念館站卻頗為幽靜的大樓內,是前馬偕精神科主任吳光顯醫師退休後的事奉天地。他是榮主診所(Glorify the LORD)的醫療總監,以「身、心、靈、群」的神愛整合醫學理念,主治包含精神疾病、自律神經失調、失智症、自閉症和各種癌症在內的疑難雜症。
從小生長在佛、道教信仰家庭,元和雅診所的楊尚儒醫師,因為成長背景加上科學教育的訓練,使他過去很排斥基督教信仰。他認為佛教所講的慈悲和包容,反而是較能讓他接受的。基督教中強調的唯一真神,令過去的他感到相當專制霸道。
病友手工藝品展出。 (照片提供/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
他是一位醫生,卻長年「與病為伍」;他是一位精神科醫生,卻得了憂鬱症;也許你覺得這是上帝跟他開的一場玩笑,但他會跟你說:「上帝是我最好的老師。」因為他不僅克服了憂鬱症,還獲選2009年《商周》推薦的百大良醫,以及2011年肯愛社會服務協會舉辦,經上萬名網友票選出來的「抗憂最溫暖醫師」第一名,他是-施義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